① 呷哺艱苦創業什麼時候
1998年11月
1999年3月1日呷哺呷哺第一家分店:北京西單明珠分店開業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始創於1998年,是一家外商投資、國內首創、最大規模的吧台式涮鍋連鎖企業。呷哺呷哺是一家連鎖餐飲,源自台灣,1998年在北京創立,其特點是新穎的吧台式就餐形式和傳統火鍋的完美結合,開創了時尚吧台小火鍋的新業態。中文名:呷哺呷哺外文名:Sippingfeeding總部地址:北京大興區經營范圍:台式涮鍋所屬:行業餐飲上市地點: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上市代碼:00520創立地點:北京創立時間:1998年經營理念:衛生清潔第一、營養快捷為要、大眾消費是本、親切關懷得宜
② 電商財經要聞:高管內訌!秘密在高鐵廁所「暴雷」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周 財經 重磅】。
【新消費】
1、奈雪的茶IPO破發 估價下跌13.54%
6月30日周三,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報18.86港元,較招股價19.8元低4.75%,一度下跌15.63%。截至收盤,奈雪的茶下跌13.54%,報收17.12港元,市值293.63億港元,約合244.20億人民幣。
彭心在上市儀式現場表示,上市對於奈雪的茶來說只是一場馬拉松途中的加油補給站,尚未到終點,未來的路或許更加崎嶇但不能停下。
2、CHALI茶里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
中國袋泡茶品牌CHALI茶里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B輪領投方碧桂園創投持續加註,新浪微博、老股東易凱資本跟投。易凱資本在本次交易中擔任了茶里的獨家財務顧問。
據了解,本輪融資將會用於加快供應鏈茶葉深加工技術創新以及品牌建設。茶里南沙總部基地計劃打造茶產業研究中心和精加工深加工生產製造中心,將涵蓋全自動化生產中心、研發中心、國際茶學院三位一體。日前一期工程已於6月23日完成封頂,並將在今年9月正式投產。
3、湖南米粉品牌「霸蠻」連續獲億元B+和C輪融資
湖南米粉品牌「霸蠻」已於去年年底和今年第一季度末連續完成B+和C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過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灃途資本、番茄資本、豪客來、imo資本,老股東idg資本、森馬投資跟投,C輪由穆棉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兩輪融資金額將會用於數字化建設、R&D研發投入和供應鏈建設。
4、香飄飄推出沖泡果茶新品飄飄茶
香飄飄推出沖泡果茶新品飄飄茶,主打冷熱雙泡。產品含有真實果粒,共有兩種口味,分別為楊枝甘露和百香鳳梨。目前該產品已經在電商渠道發售。
5、智能運動品牌「雲麥」獲2億元C2輪融資
專業智能運動品牌「雲麥」近日對外宣布完成2億元C2輪融資,由樂耕資本領投,長潤資本、璀璨資本以及明勢資本跟投。此次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新品研發、品牌建設與全球渠道拓展。
6、名創優品 科技 公司注冊資本增至6億元 增幅100%
名創優品 科技 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3億人民幣增至6億人民幣,增幅100%。同時,該公司經營范圍新增自然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等。據了解,名創優品 科技 (廣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周書。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YGF Investment I Hong Kong Limited全資控股。
7、兒童營養零食品牌「滿分牛牛」獲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兒童營養零食品牌「滿分牛牛」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與VIPKID共同發起的早期基金小恐龍基金領投,尚承投資跟投,光濟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滿分牛牛創始人李瑞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品牌建設、新品研發生產、團隊搭建等。
據悉,滿分牛牛成立於2021年4月,希望提供安全、天然、營養豐富的3-12歲兒童零食,兼顧營養功能與好吃口感。滿分牛牛目前共開發8款SKU,產品包括能量小方等,覆蓋10-60元價格帶,將於8月上線天貓商城。
8、存量餐飲整合平台小滿茶田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存量餐飲整合平台小滿茶田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為眾源資本(領投)、元禾原點創投、尚承投資。
據了解,小滿茶田是一家存量餐飲整合平台,希望構建存量餐飲領域的「新基礎設施」:找到餐飲領域中分散但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品類,以自研產品和品牌為基礎,用存量改造+新式加盟的方式,為商戶輸出優質產品、精細化運營、供應鏈、品牌勢能以及互聯網運營能力,目前新火林已孵化新中式茶飲全資子品牌「小滿茶田」。據不完全統計,小滿茶田所屬領域本地生活本年度共有79筆融資。
9、新銳乳飲品牌「愛視小愛漿」獲1億元戰略融資
新銳乳飲品牌「愛視小愛漿」已於近期獲得來自東峰資本的1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愛視小愛漿母公司東風股份旗下的投資業務,愛視小愛漿是東風股份旗下消費業務東峰佳品自主孵化的品牌。此輪融資後,愛視小愛漿將投入在產品研發、數字化營銷、渠道拓展等方面。
10、潮流配件品牌「CASETiFY」獲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
潮流 科技 配件品牌「CASETiFY」已於日前獲得鄭志剛成立的C資本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為成立10年來首次接受外界投資。本輪融資將用於加快銷售增長、拓展全球零售網路、並為潛在收購項目提供資金。據官方介紹,CASETiFY成立於2011年,是全球首個也是收入規模最大的個人化電子配件品牌。
11、國產茶葉品牌茶小空Teakoo完成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
國產茶葉品牌茶小空Teakoo完成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為光速中國(領投)、DST Global、五源資本、動域資本、棕櫚資本。
據了解,茶小空Teakoo是一個國產茶葉品牌,主要提供烏龍茶、玫瑰茶、白茶等種類產品,用戶可以通過天貓旗艦店等渠道購買。
【新基建】
1、每日優鮮市值蒸發超10億美元
截至7月1日,每日優鮮股價為8.84美元,市值為20.81億美元,與剛上市的32億美元市值相比蒸發了約32%。
從股價表現看:6月25日上市當日每日優鮮出現了上市即破發,盤中跌幅超30%,股價從發行價的13美元跌至8.18美元。上市當日收盤時,每日優鮮收盤價為9.66美元,相比發行價下跌25.69%。
此後,每日優鮮連續幾個交易日股價下跌。6月28日為每日優鮮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每日優鮮當日股價下跌8.49%至8.84美元收盤。
6月29日,每日優鮮股價下跌2.15%收至8.65美元。6月30日每日優鮮盤中一度上漲隨後回落,收盤價與開盤價一致。7月1日每日優鮮股價微漲2.2%至8.84美元。
2、順豐同城遞交赴港上市申請
同城實業發行H股事項的相關資料於6月30日刊登於香港聯交所網站,數據顯示,2018-2020年,順豐同城營收為9.93億元、21.1億元、48.4億元,年內虧損及綜合虧損總額為3.3億元、4.7億元、7.6億元。截至2021年5月31日,平台注冊騎手超過280萬名,注冊商家數量達53萬名,用戶數達1.26億。。
3、繪玩 科技 完成數百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
英語機構教學SaaS平台繪玩 科技 完成數百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海創匯。
據了解,繪玩 科技 是一個英語機構教學SaaS平台,繪玩 科技 基於自主研發的英語教學SaaS平台 + 游戲 化教學工具,賦能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針對傳統機構教學管理普遍會遇到的教學標准化困難、課後練習效果差、學情數據反饋慢等問題。繪玩 科技 通過行業領先的智能革新技術,從多個角度出發,涵蓋 :教務管理、互動課件、課後作業、智能學情等多個模塊 , 提供了 一套符合3到12歲的孩子線下 + 線上整合、分段式、個性化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據不完全統計,繪玩 科技 所屬領域教育本年度共有21筆融資。
4、零售行業數據智能平台北極數據完成天使輪融資
零售行業數據智能平台北極數據完成天使輪融資。據了解,北極數據是一個零售行業數據智能平台,基於大數據及深度學習技術,協助用戶整合企業內外部數據,為企業提供智能化數據分析和決策解決方案,包括銷售預測預警、營業數據監測、消費行為分析等。
5、寶尊電商全資收購奕尚
寶尊宣布,以全現金的交易方式收購奕尚100%股權,公告稱,通過收購奕尚,寶尊電商將進一步滲透服飾品類,並購後奕尚會作為寶尊電商的一個子品牌。
6、博車網完成9570萬美元戰略融資
機動車B2B交易服務平台博車網完成戰略投資9570萬美元融資。據了解,博車網是致力於二手車拍賣、事故車拍賣、配件服務、金融服務的B2B交易平台,依託全國60餘家網點,為委託方提供車輛全流程處置方案,通過現場看車+網路拍賣、線下批售、店面寄售的多種模式,為會員提供穩定豐富的車源和快速全面的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博車網所屬領域 汽車 交通本年度共有66筆融資。
7、 普通貨運代理服務商新里物流完成戰略融資
普通貨運代理服務商新里物流完成戰略投資。據了解,新里物流是一家普通貨運代理服務商,經營范圍包括普通貨運代理;房屋租賃;物業管理服務;裝卸服務;包裝服務等。據不完全統計,新里物流所屬領域物流本年度共有20筆融資。
億邦動力獲悉,本輪投資方菜鳥網路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合作成立的物流服務公司。
8、電商運營服務商「優趣匯」正式在港公開招股
電商運營服務商「優趣匯」正式在港公開招股,招股期為6月28日-7月5日12:00,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最新的招股書顯示,本次優趣匯擬全球發售的股份數為3069萬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約佔10%,國際發售股份約90%,價格區間為每股11.86-15.35港元,股份代號2177。
據悉,優趣匯是一家中國品牌電子商務零售及批發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日本品牌快速消費品,包括美妝產品及個人護理產品,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為28個品牌合作夥伴及其66個品牌提供品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其中58個品牌來自日本。
9、店小秘收購17TRACK
6月30日,一站式跨境電商服務平台「店小秘」宣布已完成對全球領先的物流軌跡查詢服務商「17TRACK」的全資收購。店小秘,17TRACK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
10、美國電商平台Etsy以2.17億美元收購Elo7
6月29日消息,美國在線手工藝品電商平台Etsy本周宣布收購巴西電商公司Elo7,希望拉美市場成為未來的增長動力。本周一,Etsy股價大漲7%。此前,該公司宣布以2.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Elo7。Etsy首席執行官約什·希弗曼(Josh Silverman)稱該公司為「巴西版Etsy」。據悉,Elo7是巴西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擁有5.6萬賣家以及近200萬購物者。
11、服裝尾貨平台交易服務商 庫無憂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服裝尾貨平台交易服務商「庫無憂「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野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演算法團隊人員補充和產品研發。據了解,「庫無憂」線上交易服務平台小程序於2021年1月11日正式上線,目前GMV已經超3000萬,整合尾貨行業內買賣服務商超3000家。
12、餐飲業維修SaaS平台ResQ獲7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餐廳維修和保養平台「ResQ」宣布獲得7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領投方為Homebrew、Golden Ventures和Inovia Capital,跟投方包括美國最大外賣平台DoorDash高管Gokul Rajaram在內的多位天使投資人。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團隊建設和地域擴張等方面。據了解,ResQ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餐廳後廚的維修和保養。餐廳可以在ResQ平台上預訂服務,范圍涵蓋空調、電氣、清潔、管道維修、預防性維護等。
1、旺旺年報:2020財年旺旺總營收約220億人民幣
日前,旺旺發布了截至2020財年(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年報。根據旺旺發布的財報顯示,報告期內,2020財年旺旺總營收約22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5%;凈利潤41.58億元,同比增長13.9%。
2、耐克公布2021第四季度業績:北美銷售額增長141%
耐克截至5月31日的當季凈利升至15億美元,每股收益0.93美元,大大高於上年同期為虧損7.90億美元,預期為0.51美元。總收入從上年同期的63.1億美元增至123.4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10.1億美元。公司以全價銷售更多商品,減少降價促銷,從而促進了銷售。
在耐克最大的市場北美,銷售額增長了141%,達到創紀錄的53.8億美元。在大中華區,銷售額僅增長17%,為19.3億美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17%。
3、李寧公司預告2021年上半年純利已超去年全年
6月28日,李寧公司發布盈利預喜,預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將錄得純利不少於人民幣18億元,遠超2020年同期錄得的純利人民幣6.83億元。
在2020年全年,李寧的凈利為16.98億元,以此計算,其2021年上半年預期凈利是2020年同期的3倍。早前,李寧曾發布今年Q1的運營數據,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 在整個平台的零售流水按年錄得80%~90%高段增長。此外,根據晨星數據,天貓旗艦店李寧總體銷售額同比上升72.3%。
4、瑞幸咖啡補發2019年財報,當年凈收入30.25億元
6月30日晚間,瑞幸咖啡補發的2019年經重新審計後的財報顯示,其2019年凈收入為30.25億元,對比2018年收入8.4億元,增幅達260%。
瑞幸咖啡表示,公司將盡快發布2020年年度財務報告,並逐漸恢復至正常財報披露進度。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始於2019年,此次財報中指出,瑞幸咖啡2019年的凈收入在當時被誇大約21.2億元,成本和費用也被誇大13.4億元。
1、呷哺不到半年市值蒸發210億港元
半年來,呷哺CEO「被離職」、湊湊CEO重新創業,「高層內斗」傳言之下,呷哺集團多個交易日股價下行後,截至6月30日收盤,呷哺報價8.11港元,最新總市值88.03億港元,較2月最高市值蒸發超210億港元。
2、前CEO深夜發文駁斥呷哺呷哺
今年5月21日,呷哺因「若乾子品牌未達董事會預期」,解除其行政總裁職務,由創始人兼任。6月14日,董事會在建議罷免趙怡的行政總裁職務。根據媒體公開報道,趙怡4月下旬起被動停職,在5月份被公司臨時通知解約,僅比公司對外公告早1天。
趙怡聲稱自己在5月20日,在沒有任何事前通知的情況下,被董事會罷免了所有的職務。而當時,她正在高鐵上,因為沒有空間可供參加遠程會議,因此不得不跑到廁所,抱著筆記本「蹲」了一個小時。
3、來伊份5億定增告吹
來伊份公告稱,由於資本市場環境和融資時機變化,同時結合公司現金流情況,公司終止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來伊份原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用於全渠道營銷網路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
4、電子霧化產品生產商ICE暴雪完成1億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電子霧化產品生產商ICE暴雪完成天使輪1億人民幣融資。據了解,ICE暴雪是一家電子霧化產品生產商,為消費者提供 健康 和個性的電子霧化產品,發展電子霧化產業鏈,推動霧化產業的良性發展與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體驗。新品方面,ICE暴雪推出有小暴雪、小暴龍標准款以及小暴龍PRO款。據不完全統計,ICE暴雪所屬領域智能硬體本年度共有23筆融資。
5、紅星美凱龍漲近5%618期間線上銷量大增
6月28日消息,紅星美凱龍今日收漲4.90%,報5.57港元,總市值217.51億港元,盤中高見6港元,創17個月新高價。據悉,今年618期間,紅星美凱龍攜手天貓超級品牌日實現全域銷售總額達86.3億元,線上引導銷售27.45億元,消費人數同比增長31%,成功締造出天貓超級品牌日 歷史 上首個十億品牌。
6、去哪兒:2021暑期出遊酒店預訂量已超2019年同期三成
6月28日消息,去哪兒網近日發布的《2021暑期出遊報告》顯示,今年暑期出遊產品預訂呈現出「酒店先行」的特點,目前酒店預訂量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三成,其中高星酒店佔比增長近一成。供需影響下,暑期酒店每晚均價也從2019年時的502元,增長至688元。截至目前,上海成為暑期出發旅客最多的城市,其次是北京和成都。其中,上海-西寧、北京-西寧分別成為兩地出發的航線中,預訂熱度增長最高的航線。
7、中國中免遞交赴港IPO申請2020年年收入超520億元
6月28日消息,日前,中國中免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邁出了赴港上市第一步。據招股書顯示,中國中免為全球最大的 旅遊 零售運營商,2020年,中國中免年收入達525.96億元,公司佔全球 旅遊 零售行業市場份額達22.6%,其中,免稅商品中包含香水、化妝品、化妝工具在內的美妝品類做出最大業績貢獻。另有消息稱,中國中免的IPO募資額或為78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49億元),若成功在港上市,或創下年內香港最大募資規模的IPO。
8、迪士尼2020年授權和自營產品全球零售額達540億美元
6月28日消息,日前,在美國《License!Global》期刊最新發布的「2021全球最佳授權商排行榜」 中,華特迪士尼公司再次蟬聯榜首,這是迪士尼連續13年奪得頭籌。此次年度報告稱,2020年來自迪士尼的授權產品和自營產品的全球零售總額達到540億美元。
9、交銀國際:維持嗶哩嗶哩「買入」評級 目標價1006港元
6月29日消息,交銀國際發布報告,嗶哩嗶哩CEO12周年演講提到,B站用戶仍呈現高粘性、高留存、及強互動的特點。平台推薦機制、獎金激勵、創作工具升級等多維度扶持內容創作。B站中小/新UP主獲70%流量分配,有助於新UP主積累粉絲,及新品類起量。創作者激勵計劃已覆蓋38.7萬UP主。該行看好B站內容品類拓展下長期變現能力的提升,維持買入評級和目標價1006港元。
10、美的集團:今年「618」美的系全網總銷售額突破160億
6月29日消息,美的集團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披露公司在今年「618」的表現:截至2021年6月18日24時,美的系全網總銷售額突破160億,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品台連續9年蟬聯家電行業第一,並在拼多多、抖音、快手新渠道方面斬獲銷售榜首,訂單量突破2萬單,成交超7000萬,其中拼多多同比增長超130%。累計店鋪自播突破3000場,訂單量破百萬單,全網直播引導成交總金額近23億。其中Z時代購買貢獻同比增長59%,小鎮青年購買貢獻同比增長56%。
11、花花公子將以3.3億美元收購內衣零售商Honey Birdette
6月30日消息,據悉,花花公子(Playboy)品牌所有者(PLBY)表示,已同意以3.33億美元收購一家澳大利亞內衣零售商Honey Birdette。報道稱,Honey Birdette擁有約60家實體店面,其中大部分位於澳大利亞,少數位於美國和英國。公司預計,截至本月的財年收入將超過7300萬美元,增長逾40%。
③ 呷哺呷哺,大船將覆
呷哺呷哺集團業績斷崖式下跌股價持續坐滑梯,最近又連發高管動盪,湊湊CEO張振緯離職,集團總裁趙怡先被裁掉又被罷免執董。雖然2020年財報顯示呷哺集團賬面上還趴著10個億,但混亂的品牌現狀、定位和營收情況,讓人不免疑問曾經的平價快餐小火鍋還能火多久?
呷哺呷哺和趙怡都有自己的問題,最大的一個是他們都沒對自己的位置。只有在變化萬千的時代里找到並篤定自己合適的位置,才不會陣腳大亂,否則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呷哺呷哺有高層對媒體說管理層已經全軍覆沒,「好像船要沉了,大家都趕緊跑,公司現在人心惶惶。」
出品 YOUNG 財經 (youngcaijing)
撰文 王微微 孫瀛洲 張大芝
編輯 王煒 圖片 呷哺呷哺內刊及其財報
試圖擺脫平價快餐形象的呷哺呷哺今年人事動盪頻繁,4月16日,其高端品牌「湊湊」CEO張振緯卸任;5月21日公司再發布公告稱「因集團若乾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的預期」,解除公司行政總裁趙怡的職務,由董事長賀光啟接任;又在6月14日晚間再發公告稱,「因趙女士(趙怡)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董事會決議將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罷免趙怡女士的執行董事職務。
呷哺呷哺發布與高管解約的通知,如此不留情面,使用「因集團若乾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的預期」、「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這樣的措辭,可見雙方矛盾信判之深。
趙怡的能力與風格
在新浪 財經 的采訪中,呷哺呷哺高層說總裁趙怡4月下旬已經被強制休假,而被辭任是突然發生的事。趙怡2012年加入呷哺呷哺,擔任首席財務官,主要負責審核、會計、財務管理及資訊 科技 相關事務。至被解任時,趙怡在呷哺呷哺已經工作了9年。2014年,趙怡身為首席財務官經歷了呷哺呷哺港股上市,作用關鍵。圖/《呷哺人》內刊
趙怡湊湊CEO張振緯離哪坦旦職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湊湊前景的擔憂,以至呷哺呷哺股價連續下跌。甚至高盛在一份報告中提示, 張振緯過往具有強大執行力,投資者需要注意湊湊CEO離職的相關風險 。反而呷哺呷哺CEO、執行董事趙怡離職鬧得這么凶,市場上並未有此類提醒。
據《 財經 》報道呷哺呷哺集團內部也有人質疑趙怡的能力。一名離職的總裁級高管從2019年趙怡晉升為CEO時就不看好她,「我們覺得呷哺的未來懸了。」
趙怡被二度罷免後,呷哺呷哺集團董事長、行政總裁賀光啟發出「致全體夥伴們的一封信」,信中他對此表示是「對不適當的人進行適當地流動」。
在呷哺呷哺管理層,多名高管認為趙怡帶來內耗嚴重,不能接受其管理風格、不願內耗而離職。包括此前退休的前任執董楊淑玲。楊與賀是一起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2019年8月楊辭任公司執李擾行董事兼集團行政總裁後,由趙接替其職位。一名總裁說楊淑玲如果不是很失望,不會那麼早選擇退休。
有高管舉例稱其在工作正常推進過程中,遇到趙怡到賀光啟面前發表一番言論,導致賀對其工作產生質疑。「我得跟賀董解釋,提供更多證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拿出大把時間一輪輪跟他談。」他認為,「趙怡在人背後製造一些莫須有的事情,像是一個孩子出於不安全感的『爭寵心理』,在賀董面前打小報告,給其他人的工作製造阻礙。」
但YOUNG 財經 查證發現,如果將截圖放大來看,呷哺控股的市值其實從2021年2月19日開始,持續下跌,與趙怡提供的呷哺控股市值表現持續上升不符。
但以2019年為例,在幾乎是火鍋行業最好的一年,呷哺全年營收的同比增速由29.2%降至27.4%,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37.7%,同店銷售增速從2.1%降至-1.4%,翻台更是由2.8降為2.6。
呷哺呷哺品牌建設業績也不理想。
從2016年開出第一家高端火鍋產品線湊湊之後,呷哺呷哺的品牌多元之路走得一塌糊塗。有品牌策劃方面的專家說,呷哺呷哺的多品牌策略混亂,子品牌間的差異性很小,有些甚至從名字上就沒有做好區隔,譬如呷哺食品、呷煮呷涮、in xibabuxiabu.
湊湊、In Xiabuxiabu、呷哺呷哺都用了一以貫之的茶米茶且價格相同、產品相同;在蔬菜、肉類等產品端,三者也表現了一定的相似性,最明顯體現在蔬菜拼盤上。多個品牌的菜品、裝修、客群、市場心智幾乎混雜在一起,長此以往對集團發展必然是不利的。
但在趙怡主導的in xiabuxaibu 並不是這樣的平價定位,而且Light-pot、升級2.0,也完全不符合優衣庫模型。且在公司2020年報中,in xiabuxiabu它完全都沒有被提及。
盡管從品牌名稱上湊湊與呷哺呷哺有區隔,但從2017年始,由於種種原因,湊湊和呷哺呷哺的關系「比較糾結」,兩個品牌越來越同質化,似乎是呷哺呷哺復制了湊湊,這令湊湊團隊感到委屈。此外還有業內人士爆料稱「呷哺呷哺內部和湊湊不和,呷哺呷哺自己的公關軟文基本不讓帶上湊湊,說不能利用呷哺呷哺的資源給湊湊免費宣傳」。
一名離職前在湊湊團隊任職的管理層認為呷哺呷哺看到湊湊營收樂觀,有模仿之意,她認為這樣發展下去導致湊湊「像失了魂一樣」,而呷哺呷哺也走偏了方向:「呷哺呷哺偏快餐屬性,性價比高,和湊湊這樣的大餐飲不同。大餐飲要有自己的靈魂,講究顧客的全流程的體驗,湊湊講究的是奉茶文化、平等的待客之道。呷哺呷哺和湊湊模式天然就有差異。如果呷哺呷哺做這項服務,肯定會變形。」
從CFO轉型CEO,趙怡不僅管控各項財務指標也得掌控公司運營。財務和營運是對立的,企業管理得尋找其中的平衡點,要做到有花有賺,但呷哺只可以賺、不可以花。據悉2020年疫情時,6月份之前除萬達集團外,所有的甲方、包括房租水電等全部付款,包括員工的大額報銷,趙怡一直不簽字,整整10個月,員工都沒有收到報銷。導致呷哺呷哺與甲方、員工的關系極其惡化。甲方對呷哺的支持也相對減少了,呷哺現在和很多商場的關系都不太好,加上呷哺的品牌影響力也一直在減弱、內部丑聞不斷被媒體曝出,一些商場甚至直接引進系列同類競爭品牌做無聲抗議。
有數據顯示,購物中心對傳統的呷哺呷哺門店正在喪失興趣。
以2020年在鄭州開業的7個商業項目為例,綠地天空之城、朗悅新悅薈、天澤城、綠地新都會360廣場、匯美茂均沒有呷哺呷哺門店,只有位於高新區的萬達廣場和位於登封的萬佳中心城引進了兩家門店。就連北京旗艦店的in xiabuxiabu也只是開在合生匯地下二層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在一篇對呷哺呷哺員工和管理層的采訪中,被訪者認為集團管理層出新品、轉型,都是在辦公室拍腦袋想出來的,都不經過市場調研分析,用的那套管理還是十多年前的,很落後。
「關於近些年大多的新品,包括茶飲,就是幾個人窩在辦公室拍著腦門,覺得顧客可能會喜歡這些東西。呷哺一直在想當然地認為顧客喜歡什麼,完全沒有真正去做市場調查,至今也沒有一個人懂所謂的市場調查到底是什麼。從2019年開始,呷哺就在推茶飲了,而且動作還很高調,公司對外都說得很光鮮亮麗,但茶飲實際從內部看卻是失敗的,失敗分幾個原因,首先是產品線完全脫離市場需求,呷哺從一開始到今天推出的所有東西幾乎就是在自嗨,幾個人窩在辦公室拍腦門,完全沒有真正做過市場調查,更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市場調查的方法與核心是什麼。再者下面的人不傳達、不作為,呷哺的營運經理可以說是毫無想法、毫無作為,也根本理解不了企業的戰略部署,呷哺全體高管都在看數字,但卻根本不理解這些數字裡面和背後的意義。茶賣的不好,餐廳就挨罵,上面讓餐廳把可樂等非茶飲全部下線,硬逼顧客點茶飲,數量上不來沒關系,原價20多元的茶飲按8元賣。這一來,茶的銷量確實增加了,但是此舉帶來的利潤、品牌影響力甚至顧客感受都是極差的。為什麼茶飲會失敗?這個動作完全沒有頂層設計,上面從一開始就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告知營運團隊這種戰略部署的深遠意義。」
甚至呷哺內部的訂購排版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Excel表格,「這是肯德基10年前玩剩下的,高層全部偷學肯德基,別人擺攤呷哺也擺攤,才能沒學到,皮都扒過來了。」
這些訪談反映出的問題是:呷哺的戰略布局、營運水平、實際經營、市場調查等能力,包括公司管理團隊都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呷哺官僚風氣嚴重、高層毫無作為,再加上他們只會講好聽的話,只願意聽好聽的話,這樣的企業雖然不會主動退市,但最終也會被市場淘汰。」
還有人指出,作為CFO出身的趙怡,為控制利潤,將呷哺呷哺主打的精品肥牛、紐西蘭牛肉等顧客喜歡的明星產品下架,不顧及市場反應、顧客的情緒。再加上呷哺的鍋底等調料廠商一變再變,口味幾乎每次進貨都不一樣,導致顧客來了都不知道吃啥。呷哺高層指責趙怡「自身利潤管控能力低下就粗暴下架顧客喜歡的明星產品,這樣的財務管控思維可謂將掩耳盜鈴、狸貓換太子做到了極致。」
開在in xiabuxiabu店裡的茶米茶
趙怡在集團內被指「強勢」造成其與呷哺呷哺集團內部意見不一,這一點或符合呷哺呷哺方面所言「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據知情人士透露,湊湊品牌和呷哺呷哺品牌各自獨立運營,湊湊品牌「有一點被呷哺呷哺品牌壓制,有點內耗」,「湊湊主打的是火鍋 + 茶憩,茶米茶本來就是湊湊的,呷哺呷哺要拿去放自己店裡,但是茶米茶要獨立開店,呷哺呷哺又不允許,趙怡是一個相對強勢的人。」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趙怡的傳言不知真偽。其中一則消息稱呷哺呷哺內部貪腐情況嚴重,市場部員工張軍曾被舉報向供應商公然索要高達25%比例的巨額回扣,趙怡對於舉報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不重視、不調查、不追究」。截至發稿,YOUNG 財經 未收到趙怡的回復。
趙怡 vs. 賀光啟 蜜月始與終
早期的呷哺呷哺
在宣布趙怡解職的同時,公司公告宣布由呷哺呷哺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上圖)接掌CEO一職,試圖「穩定軍心」,但公司股價當日仍大跌逾15%,次日再大跌逾8%至9港元/股下方,直到第三日才止住跌勢。
1998年,賀光啟從台灣引進的「一人一鍋」的快火鍋。最初生意並不理想,2003年非典之後,因衛生和客單價較低,才迅速佔領了大眾火鍋市場。據當時的報道看,賀光啟對呷哺呷哺的定位非常篤定,他說:「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速食品牌,我的所有規劃都圍繞著超越肯德基,在一個城市他1000家店我就1001家,反正我要比他多一家店。」
2019年的時候,賀光啟的目標打動了英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後者決定以5000萬美元控股呷哺呷哺。2012年趙怡入職的時候,發現呷哺呷哺的管理層基本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體現了呷哺呷哺要做火鍋界麥當勞的初心。
趙怡跟賀光啟的緣分始於美國。當時趙怡任職麥當勞北區財務總監,麥當勞大中華區CEO 認為這名財務所達到的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要求具備的業務能力。後來,趙怡赴美學習,當時其丈夫在美國公派,她本想一邊帶兒子,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在美國加盟幾家麥當勞。在學習期間,趙怡偶然遇到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賀光啟邀請她擔任呷哺呷哺的 CFO,帶領呷哺呷哺上市,趙怡迎來了人生中的新拐點。
進入呷哺後,趙怡花一年時間幫助呷哺呷哺建立財務系統,做成共享中心。第二年,為讓呷哺呷哺的業務更加標准化,她將在麥當勞沒有實現的能力在呷哺呷哺全部實踐,餐飲行業要做到大體量,一定要可復制。趙怡此前在麥當勞管理了兩家最大的店,為她之後在呷哺奠定了扎實的財務系統基礎,比如庫存管理,庫存預測,人工管理等等。
2014年,趙怡帶領呷哺呷哺成功上市之後,一度深得賀光啟的信任,甚至可以稱得上「偏愛」,賀曾經在會議上公開誇獎趙怡「是一個天才」。
蜜月期大概在2020年開始出現結束的痕跡,在趙怡開始減持呷哺呷哺股份可見端倪。據權益披露信息顯示,2020年10月份,趙怡減持呷哺呷哺91.28萬股,套現1256.93萬港元;2021年1月和4月,兩度兩次減持,套現合計約3000萬港元。
迷失的呷哺呷哺
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火鍋品牌。登陸資本市場的呷哺呷哺啟動了快速擴張策略。
當兩元一份的麻將蘸料被七元一份的DIY蘸料取代,呷哺呷哺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家曾以「一人食小火鍋」而火遍「都市隱形貧困人群」的台灣小火鍋,現在似乎忘了自己的初心。2017年,呷哺呷哺將自身從「快餐型」火鍋轉為「輕正餐」,人均客單價從30-40元升到60-100元。呷哺呷哺菜品漲價、下架明星產品。有顧客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呷哺呷哺的肥牛套餐從之前的46元慢慢漲到了56元。而且在漲價沒多久之後,肥牛套餐徹底在菜單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65元的澳洲小套餐。該顧客說「雖然食物更精緻了,但我不需要,我吃普通的肥牛就可以。」
回顧 歷史 可以發現2016年,呷哺呷哺不願意做快餐了,要走輕正餐之路,宣布正式啟動「呷哺+品牌升級計劃」——顛覆快餐模式,轉做休閑體驗升級。當時有人在吃完人均100元的呷哺呷哺後說「我再加50塊錢吃頓海底撈它不香嗎?」從此後,呷哺呷哺堂食業績下滑,但好在2018年時外賣崛起,掩蓋堂食下降趨勢。「而沒有經驗的公司高層只懂得看整體數據,並未重視堂食的下滑。」
趙怡上任執行總裁是在2018年,彼時呷哺呷哺的業績已很不理想了。曾經,隨著規模的擴大,呷哺吧台式的經營優勢開始體現:吧台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鋪的顧客容量,同樣的店鋪面積比傳統火鍋店增加了30%以上。但隨著升級後,這個優點已經消失。
2019年,趙怡帶領呷哺試圖通過新業務的開展,來彌補堂食下降的差額,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客流,茶鋪的生意就是為了彌補持續下滑的營業缺損。雖然帶上茶飲將整個餐廳變為「輕正餐」,但實際無論從服務流程還是整個QSC(由麥當勞創立的快餐理念三個字母分別代表質量、服務、清潔體系),呷哺的整個原始系統依然沒有任何的改進或變化,這就可見已有的訓練體系在呷哺毫無存在感,更沒有太大的存在意義。
原本鮮亮的橘色、明快的音樂以及壓縮私密空間的U型吧台,這些都是催促食客加快用餐速度的元素,由此提升翻台率。 而今橘色變成古樸色系,私密用餐空間增多,再加上經營手搖茶,一改快餐門店的調性,已經是一間頗有情調的正餐餐廳。
朝陽合生匯地下2層一隱秘角落裡的呷哺旗艦店in xiabuxiabu 圖/YOUNG 財經
餐飲界投資人曾分析早年的呷哺呷哺有一點特別好:「它沒有對手」。據《創業邦》雜志早先的報道顯示,火鍋同行不願意評價呷哺呷哺,因為:呷哺呷哺不能完全算是火鍋,其身份更像是快餐。
干凈、快速、方便、廉價,是消費者選擇呷哺呷哺的原因,這恰好與幾年前人們選擇肯德基、麥當勞的理由同出一轍。但呷哺呷哺把自己從沒有對手作到了對手遍天下。
上市之後的呷哺呷哺似乎在數字 游戲 中迷失了一個餐飲品牌應該做好的市場本分,一味地在收入與利潤的 游戲 中蒙眼狂奔。
為挽救頹勢,呷哺呷哺加快開店的速度又提高人均客單價。這個邏輯是,只要開店速度夠快且人均持續往上走,那麼,翻台率下降依然能帶來銷售總額的增長。但就是這樣,在屬於餐飲業發展優質年份的2019年,對比海底撈同期三線及以下城市同店銷售增長率仍為正向的8.3%,作為火鍋第一股的呷哺集團卻負增長37.7%。
升級改造後的呷哺在門店設計上,是撲面而來的中式禪風。店內減少了U型吧台,改為聚會餐桌,可供1-4人用餐,座位密度顯著降低。翻台率繼續下滑,2017年-2020年分別為3.3、2.8、2.6和2.3。
同店銷售負增長是翻台下降的衍生物,自2014年以來,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就從未有過正向增長,其從3.5逐年下降到了1.8, 早前的同店銷售額降低可以通過拔高人均來掩蓋,一旦人均增長放緩,同店增長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就這樣,呷哺深陷難解的開店惡性循環:門店越來越多,截止2020年年底已超1200家;但經營效率跟不上,翻台率等關鍵指標連年下滑,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降;想要增長,便只有繼續開店。但從呷哺呷哺近四年的擴店數量來看,每年的擴店差數越來越小,擴店速度大幅降低。2017年-2020年,其門店數量分別為759家、937家、1022家、1061家。
國元國際對呷哺呷哺下調評級至「持有」, 並在相關報告中稱, 2021年預期湊湊新開門店70家,截至目前僅開出4家門店。 呷哺呷哺品牌的擴張速度預計也將會放緩。此外,短期內呷哺呷哺出現重大人事變動,經營前景較不明朗。
升級後的呷哺呷哺。曾有顧客線上點評說到了關鍵之處,「呷哺呷哺、湊湊的升級僅體現在裝修和客單價上,對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力並未有顧客青睞的動作」。截至2019年9月,呷哺呷哺在國內擁有955家餐廳,其中700家升級到2.0版本。
根據財報顯示,呷哺呷哺在2016年到2020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是39.74%、14.17%、10.07%、-37.71%和-99.36%。
呷哺早前靠性價比發家,但近些年卻又撕下了曾經捧自己上位的性價比標簽。
張振緯的離職直接影響到了資本市場對於呷哺呷哺的看法。早在張振緯離職前,呷哺呷哺的股東高瓴資本和摩根就上演了一場資本逃亡,兩家機構從今年3月15日就開始對呷哺呷哺進行了清倉式減持。
6月28日,中國CFO發展中心主任給趙怡女士發微信:「趙總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中國CFO發展中心作為CFO的娘家人,背後有眾多家上市公司CFO是你的兄弟姐妹。趙總,是為中國餐飲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做出了卓越貢獻,是對於中國餐飲企業管理變革譜寫成功篇章的人,是中國企業CFO轉型做到了鞠躬盡瘁的典範。」
趙怡回應:「郭總,特別感謝支持。從CFO以後向CEO轉換,其實不僅是業務推進,中間還包括合規性。包括我們作為CEO,要保證全體股東利益,畢竟和大股東的某些做法產生沖突,這可能是在職業推進中必然要面對的,或者妥協,可能或者就是像我這樣子。 可能需要犧牲我們這樣的CFO,去推進整個企業真正成為公眾公司。 其實我們也是促進整個民企,向正規的路上走。在此特別感謝娘家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謝謝。」
6月30日,YOUNG 財經 致電呷哺呷哺公關部,電話提示為空號;投資關系部電話無人接聽。呷哺呷哺官網除投資關系板塊外,其餘欄目幾乎全部停止更新,最新消息停留在2020年4月。
④ 呷哺呷哺高層動盪,資本退潮,且看創始人如何打響「翻身仗」
撰文/呂明俠
出品/每日財報
呷哺呷哺(0520.HK)管理層餘震未了。6月28日晚間,一份來自趙怡的3000字長文在網上傳開,聲稱自己在5月20日,在沒有任何事前通知的情況下,被董事會罷免了所有職務,且字里行間均為駁斥呷哺呷哺針對她的「若乾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預期」 指控。
而事發當時,她稱正在高鐵上,因為沒有空間可供參加遠程會議,因此不得不跑到廁所,抱著筆記本「蹲」了近一個小時。不出意外的話,這大概也是有史以來,最有「味道」的總裁罷免過程了。
此事一發,呷哺呷哺股價大跌,除了有高層人事動盪帶來的影響,想必也與其過去表現和未來的重大不確定性脫不開關系。而一系列纏繞著呷哺呷哺的問題和矛盾明面化的開始,也不禁讓外界感嘆:曾經那個開創小火鍋先河的呷哺呷哺為什麼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的變化了。
佳話總會落幕 資本終將退場
為什麼會突發解僱總裁?
根據公開資料,2012年,趙怡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加入呷哺呷哺負責財務相關的事務,擔任首席財務官。在此前,其在聯合利華、索尼愛立信、麥當勞都曾擔任過高管職務,在她的帶領下,呷哺呷哺於2014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可以說,呷哺呷哺能夠從一家私人企業,成長為如今面向公眾的大集團,趙怡功勞巨大。這一點,呷哺呷哺的創始人,賀光啟也親口承認過,不僅稱贊她為「天才」,更是在2019年的時候,力排眾議,將她推上了行政總裁的位置。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倒也是一段商界佳話。
可如今的趙怡,已經不被允許參與呷哺呷哺的公司管理。繼5月21日預期未達標解任行政總裁的職務後,6月14日,呷哺呷哺再次發布公告宣布了免除其執行董事職務的「議案」,理由是趙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同時由創始人賀光啟接替其職務。
顯而易見,如此突然解職高管,反映出公司內部矛盾或許已經進一步激化。之所以說「進一步」是因為高管離職、股價暴跌的戲碼,在呷哺呷哺身上,上演了可不止一次。
今年4月16日,呷哺呷哺宣布張振緯辭去湊湊CEO一職,同時辭去公司所有職務。張振緯離開之後,湊湊各部門以及各區域負責人將直接向賀光啟匯報工作。4月19日,也就是在張振緯離職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呷哺呷哺股價大跌,跌幅一度超20%,股價最低達11.26港元,創近半年新低,公司市值直接蒸發21億港元。
伴隨著股價跌、高層走,如今的呷哺呷哺頗有「樹倒猢猻散」的意味。不僅如此,今年3月,高瓴資本將旗下兩大基金合計持有的近1.14億股呷哺呷哺股份全部清倉。同時,大摩也將所持有的1.04億股份,減持到0.12億股份,持股比例由9.25%降至0.93%。
業績盡顯疲態 新品難挑大樑
呷哺呷哺如今的慘淡,不光可以證明近年來的衰退,也一定將深深的影響到未來。
《每日財報》了解到,呷哺呷哺近年財務數據慘淡,且疫情後期也並無明顯好轉。財報顯示,從2018年開始,呷哺呷哺就已經開始走向下坡路,利潤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呷哺呷哺業績受疫情影響嚴重,營收54.55億元,同比減少了9.5%;凈利潤僅為1837萬元,同比減少99.4%,距離虧損並不遙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呷哺呷哺凈利潤增速已連續五年呈下降趨勢。2016年-2020年,呷哺呷哺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9.74%、14.17%、10.07%、-37.71%和-99.36%。
(制圖:每日財報)
最糟糕的是,因為在上市後盲目擴張,以及錯判形勢進行消費升級,價位越來越高的呷哺呷哺,口碑飛速下滑,顧客上座率也越來越低。
一般來說,翻座率是任何餐飲企業考察餐廳經營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翻座率高,意味著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有限的營業時間內,讓座位的流動率提高,營收也會成倍提升,反之亦然。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其翻座率分別為3.3、2.8、2.6和2.3,也是逐步下滑的。
「駁斥」是表面的,「行動」是誠實的。我們發現,大概是趙怡也早就對呷哺呷抱有悲觀態度,其在今年的1月份和4月份兩次減持自己手中的股票,累計套現達3000多萬港元。
《每日財報》留意到,面對消費升級大趨勢,以及平價火鍋的發展瓶頸,呷哺呷哺曾試圖向「網紅」「高端」「輕奢」的路線靠近,開創品牌「湊湊」,擬在品牌形象、產品結構、門店環境、服務模式等方面均作出調整。可是用錢打造的「精緻感」,必然反應在客單價上。事實上,如今126.6元的客單價,已經超過了海底撈110.01元的客單價。甚至有網友稱「有這錢我不如去吃海底撈,至少服務好。」
市場競爭激烈 老將難有新「方」
據《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而作為標准化程度高、業態成熟且整體格局依然比較分散的品類,火鍋成為很多餐飲創業者的首選。
但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行業的集中度卻並不高,2019年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海底撈其市佔率也僅有2.2%,呷哺呷哺佔有不足1%,前五名只佔了火鍋市場5.5%的份額。
如今,創始人賀光啟重新出山,卻面臨不一樣的市場光景,當下的火鍋江湖可謂「高手林立」,各具特色的火鍋店、網紅店層出不窮。
幾家熱門的火鍋品牌,幾乎都靠著「火鍋+特色單品」的模式圈住了屬於自己的忠實顧客。比如主打鴨血火鍋的「譚鴨血」;獨具特色的鹵味火鍋「賢和庄」;以毛肚出名的「巴奴」,這些品牌打出了自身的差異化運營,在火鍋賽道中站穩了腳跟。
另外,「宅家吃火鍋」的消費模式異軍突起。瞄準居家火鍋的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餐爆食材等品牌,目前也已獲得了千萬等級的融資。甚至於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新型生鮮電商,依託於自己的供應鏈、物流優勢,也在提供送火鍋到家的服務。
縱使火鍋行業市場龐大,但是面臨如此多背景的競爭者,呷哺呷哺也難說輕松。眼下,其兩名高管接連離職,呷哺呷哺需要一個能夠讓其擺脫增長乏力困境的掌舵人,而創始人賀光啟時隔九年再親自上陣可能也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⑤ 「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去年凈虧損近3億,公司的經營出現了什麼問題
“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去年凈虧損近3億,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有很多線下餐廳都無法正常開業,從而導致一些門店受到嚴重虧損。不僅如此,這家火鍋店的創始人以及董事長也曾表示,他們通過兩個多月的市場走訪,發現有一部分門店存在嚴重的選址錯誤,從而導致嚴重的虧損,於是就關閉了200家門店。
三、結束語
2021年呷哺呷哺實際收入61.5億元錢。但是部分餐廳受到疫情影響,有些餐廳也因為虧損而被關閉,年度利潤損失預計在2.75億元至2.95億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