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上海傑森貿易有限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股東股票可以直接交易嗎 2024-09-20 03:14:27

上海傑森貿易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4-09-19 19:33:06

A. 200分求 一篇簡單英文文章的翻譯

The wunderkind gas trader

John Arnold has made billions as an energy-trading phenom. But the rules of his game are about to change.

翻譯:年輕有為的天然氣商人

約翰-阿落德已經在天然氣交易中賺到將近10億. 但是他們的游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

(Fortune Magazine) -- You could hear John Arnold trying to choose his words carefully. Seated at a conference table inside a drab government building in Washington, D.C., in August, Arnold hardly fit the stereotype of a swaggering, 35-year-old billionaire natural-gas trader.

翻譯: (財富雜志)--- 你可以聽到約翰-阿羅德小心翼翼的選擇自己的用詞. 他正在參加一個會議,這個會議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一個土褐色的政府大樓里召開. 在8月, 約翰-阿羅德幾乎成為一個35歲進行天然氣貿易的億萬富翁.

He wrung his hands as he waited to speak and twisted his wedding band. He filled, and refilled, and re-refilled his water glass. Then he stuttered a bit before he gained momentum and politely advocated rules that would restrict others while allowing him to keep doing what he does.

翻譯:他扭動著他的手和他的領結,正在等待著發言. 他幾次用水加滿了他的杯子,接著,他結結巴巴的說了一些話,客氣的提倡著一些規則,這些規則是限制其他人,從而允許他繼續他的工作.

It was a rare public appearance for one of the least-known billionaires in the U.S. But the stakes were high. Arnold was testifying at a hearing of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

翻譯:在美國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說,在街頭路面是十分罕見的.但是,樹庄太高,阿羅德試圖證明一種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說法.

Commodity prices have been especially volatile in recent years -- skyrocketing and then crashing to earth -- and the federal regulator is considering dramatic rule changes to rein in speculators, whom many blame for the gyrating prices.

翻譯:日用品價格變得十分不穩定,特別是最近幾年---開始是天價,接著有暴跌回原來的價格---聯邦官員正在考慮改變一些的規則去控制這些讓價格異常波動的投機者.

Arnold would tell you -- if he were inclined to tell you anything (and he rarely is) -- that he's a speculator. He might say, though, that that's not a bad thing to be. But call him what you want -- nobody has profited more when it comes to natural-gas trading in recent years.

翻譯:阿羅德會告訴你---他會傾向於告訴你一些事情---他是一個投機者. 他可能會說,會想做一個投機者不是一件壞的事情. 但是在最近幾年沒有人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當天然氣貿易變成了國家天然氣貿易.

His Houston-based hedge fund, Centaurus Energy, which manages more than $5 billion in assets, has never returned less than 50% in seven years of business.

翻譯:他擁有休撕頓的人馬座能源基金,這個基金掌握著超過50億的資產,並且在7年的生意中沒有低於其50%的價值.

Arnold's wealth reportedly constitutes a large chunk of the fund, which would make him the second-youngest self-made multibillionaire in the U.S. -- behind Facebook's Mark Zuckerberg (assuming you believe the social-networking company's theoretical valuation).

翻譯:劇報道阿羅德的財富可以建立一個十分巨大的基金,這使他成為在美國第2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他前面的是FACKBOOK的創始人馬克(你可以相信社會人際網路公司的理論財富)

Arnold has the brain of an economist, the experience of a veteran gas man, and the iron stomach of a riverboat gambler. Perhaps most notable, though, is his uncanny ability to extract colossal profits from catastrophic circumstances.

翻譯:阿羅德擁有經濟學家的大腦,老道的天然氣貿易商的經驗,以及賭徒般巨大的胃口. 也許最值得關注的是,他讓人吃驚的能力,這個能力能在災難的環境中吸收財富.

He began his career as a wunderkind twentysomething trader at Enron -- and escaped that disaster not only with his reputation intact but also with the biggest bonus given to any employee, which he used to seed a new fund.

翻譯:他開始他的職業是作為一個20幾歲的貿易商在ENRON---當時他不但能從災難中完好無損的逃離出來,並且提供了一大筆獎金給他的員工,這樣使他種下了新的基金.

A few years later he earned $1 billion betting that natural-gas prices would go down just as a reputedly brilliant gas trader at Amaranth made a spectacularly disastrous be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More recently, as the commodities bubble burst in 2008, taking even more fund managers with it, Arnold foresaw the looming collapse and once again nearly doubled his money.

翻譯:在幾年以後,他打賭天然氣的價格會下降,是因為聽說一些天然氣投資者做了一個相反的決定,使這些人損失慘重;因此,阿羅德賺到了10億.最近幾年,由於2008年的日用品刨沫的突然出現,一些基金投資商破產了.然而,阿羅德再次預測到這個海市蜃樓般的崩潰,並使他的資產翻了兩翻.

But now he faces the biggest test of his career. His mojo relies on his ability to make enormous bets. The CFTC, however, has vowed to impose trading limits that would target the instry's largest players. That, say observers, could be a dose of kryptonite for the supertrader.

翻譯中...

B. 我是個以前沒接觸過經濟學的人現在想學經濟有誰能推薦我一本好書謝謝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Bloged in 行健手冊(策劃), 他山之玉(借鑒) 由 子游 星期六 六月 18, 2005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軍師",就像《教父》里的那位律師,或是德爾斐神廟的神使,他能一天 24
小時跟隨我們,在我們耳邊說著妙策良言: "用紙,不要用塑料。用 Google,不要用
Infoseek。不行,你的老闆不會喜歡你這種古板和僵硬表情的……"

且慢,實際上,你現在就有了睿智的顧問供你驅使,它耐心地待在那裡,等著你的召喚,你甚至可以把它揣在包里。1962
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肯尼迪總統從巴巴拉 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一書中尋求智慧。這本書講述了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肯尼迪對他的兄弟說,"我不會像書中的人那麼做,否則,人們這次就可以寫一本名為《十月導彈》(The
Missiles of October)的書了。"

你不可能總是隨身攜帶你想要的書。但是,你手邊卻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閱讀書目。正因為如此,《財富》調動一切資源,選出了 75
本書,這些書將激發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動。

這些書,並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所謂經典商業讀物。一方面,我們選出的有些書其實與商業無關。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可能會把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的《錢與球》(Moneyball)歸入體育類書籍,但該書談到投資(和招聘)的內容,要比任何咨詢師的
文章都多。另外,它也不枯燥。雖然《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的日子》(My Years at General Motors)是一部經典,但卻枯燥乏味。

不過,有些經典作品我們還是喜歡的。《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雖然寫於
1923 年,但該書仍然能夠與《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擺在一起。這兩本書都不是教人具體怎麼做的書—總的來說,我們沒有選那些有意識教導人的書,而是選了那些寓教於樂的書。而且沒有比一手的信息更有價值的了。既然你可以讀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自己寫的書,為什麼還要去讀別人寫他的書呢?

當然,要讀完書單上所有的書,大概需要 75 年吧。不過,我們可以給你提個建議:
不要只是因為你沒有時間看完一本書,就不去讀它。打開封面,看看介紹,直接跳到第九章。或者,留著這個書目,把它放到抽屜里。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它們正等待你去發掘呢!

商業興衰

《1929 年大崩盤》(The Great Crash 1929),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這是本簡明扼要但又富有見地的歷史著作,初版以來一直在重印。原因何在?加爾布雷思本人在 1997 年寫道:
"每次它就要停印時,一場投機性泡沫……又會激起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這是現代經濟大起大落的重要案例。"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麥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這本有關 1634
年荷蘭鬱金香狂熱和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於 1711
年,主要從事奴隸貿易。該公司的股票曾經在市場上炙手可熱,吸引了大批投資者。1720 年 1 月,該股票從 128.5 英鎊飆升至 1,000
英鎊,引起了空前的投機熱潮。但同年 9 月,股市狂跌,該股票跌至 124
英鎊,使許多投機者破產—譯注)等非理性狂熱現象的編年史引人入勝,它深刻描繪了人類陷入投機狂熱的沖動。

《有趣的錢財》(Funny Money),馬克•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純粹從消遣的角度說,任何其它書的好看程度都比不上辛格講述的俄克拉荷馬州 Penn Square Bank
倒閉的故事。該書是第一批深入揭露醜聞的書籍之一。

《沸騰歲月: 華爾街 60 年代牛市興衰記》(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約翰•布魯克斯 (John Brooks)著,1973
年出版。布魯克斯是《紐約客》(New Yorker)雜志的已故撰稿人。他深入分析了上世紀 60
年代的共同基金熱,其自信的商業寫作手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企業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布賴恩•伯勒(Bryan
Burrough)和約翰•黑利亞爾(John Helyar)著,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講述一起被奉為典故的交易—對 RJR Nabisco 公司的 250
億美元杠桿收購—的故事(作者之一是《財富》的高級撰稿人)。好的商業新聞所必備的一切在書中應有盡有—詭計、香煙、從別人那裡搶來的老婆,還有足以令華爾街覆滅的貪得無厭。要想了解人性中可悲的貪婪,最好看的莫過於這本書了。

《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和傑瑞 I 波拉斯(Jerry I. Porras)著,1994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開頭:
偉大的公司何以偉大?然後,對此做了深入研究。這是一個宏偉、艱巨而又大膽的目標。哦,對了,這些詞就是這本書當時首先使用的。

《鏈鋸》(Chainsaw: The Notorious Career of Al Dunlap in the Era of
Profit-at-any-price),約翰•拜恩(John Byrne)著,1999
年出版。當鄧拉普把他對大規模裁員的熱情從斯科特紙業公司(Scott Paper)帶到 Sunbeam
時,後者被搞得支離破碎,股價直線下跌。拜恩向讀者詳細描述了這次潰敗的過程,敘述中不乏對鄧拉普的針砭,因為作者本人很討厭他的主人公。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著,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郭士納講述了他 1993 年擔任 IBM
首席執行官以後,是怎樣扭轉公司局面的。 對那些認為"企業文化"只是咨詢師口中令人費解的概念的人來說,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之談。

決策

《安那普爾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阿琳•布魯姆(Arlene Blum)著,1980
年出版。該書講述了一支全女性登山隊企圖登上 8,000 米高的安那普爾那山的激動人心故事,故事中勝利和失敗交織。作者是此次登山行動的指揮。

《出類拔萃之輩》(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戴維•哈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著,1972
年出版(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作者精彩地說明,為什麼使用原始的燭光—在本書中,就是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越南戰爭時期美國國防部長—譯注)手下的年輕干將試圖把在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越南戰場上—並非在一切時候都管用。

《大洋深處: 埃塞克斯捕鯨船的悲劇》(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著,2000
年出版。在"石油業"還使用魚叉的年代,南塔基特(Nantucket,美國波士頓南部的一個島—譯注)的一艘捕鯨船在太平洋沉沒,事故的原因是該船被一頭足有梅爾維爾(Melville)在他的《大白鯨》(Moby
Dick)中描寫的那麼大的鯨魚所碰撞。事故造成的痛苦後果,引起了對決策失敗的研究。

《殺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邁克爾•沙拉(Michael Shaara)著,1974
年出版(曾被改編為電影《葛底斯堡》,該電影被譽為最真實、最雄偉地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影片
譯注)。這部獲得普利策獎的歷史小說,讓你像葛底斯堡戰役的參戰官兵那樣親歷戰場。這些人中有試圖垂死一拼的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將軍。

《十三天: 古巴導彈危機回憶錄》(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1969
年出版(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羅伯特•弗蘭克林•肯尼迪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這部令人著迷的書,讀起來就像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美國著名偵探和懸念小說家—譯注)的小說。該書講述了有關授權和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經驗。

經濟學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不要看標題,直接跳到第七章"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再看看四周,你會發現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一切待售: 市場的好處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著,1996
年出版。自由市場可以調動人們的創業熱情,但也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庫特納讓人們思考為何看不見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時卻不管用。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1936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盡管凱恩斯作為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較晦澀和過時。令人稱奇的例外是本書的第十二章,該章講述了金融市場讓我們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義超越了時間,文筆生動詼諧。

《流行的國際主義》(Pop Internationalism),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位經濟學家在一系列頗富爭議和很有意思的文章中稱,有關國際貿易的大多數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魯格曼針對政治家、記者甚至經濟學家同行的懶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評的同時都沒有忘記給他們上一課。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亞當•斯密(Adam Smith)著,1776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館出版)。斯密常常被嘲笑為提倡自由放任的狂熱分子,其實他不是。《國富論》雄辯地主張自由、開明政府和個人的內在價值。在捍衛資本主義的道德性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道德

《賊巢》(Den of Thieves),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著,1991
年出版(中譯本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這部有關道德的書中,善(一群執著的政府律師和偵探)戰勝了惡〔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伊萬•布斯基(Ivan Boesky)、馬丁•西格爾(Martin Siegel)、丹尼斯•利文(Dennis
Levine)〕。但是,在 這之前,惡卻得到了不少實惠。

《告密者》(The Informant),庫爾特•埃痕瓦爾特(Kurt Eichenwald)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埃痕瓦爾特的這本書,以平靜的語言、驚險的情節和身臨其境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些變態的告密者,單就懸念而言,完全可與勒卡雷(le
Carr�M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譯注)的任何一本書相媲美。

《沉靜領導》(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約瑟夫•L•巴達拉科(Joseph L. Badaracco)著,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終於,我們有了一本可供生活在真實世界裡的人閱讀的道德書籍。建議那些希望保住自己的飯碗,同時又想"正確做事"的人一讀。

《房間里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貝薩尼•麥克林(Bethany
McLean)和彼得•艾爾金德(Peter Elkind)著,2003
年出版。這本講述安然公司(Enron)崩潰的書引人入勝(由《財富》兩位高級撰稿人合著)。它毫不留情地把該公司破產的責任歸咎於有責任的各方,不僅解釋了安然如何迷失方向,而且也解釋了整個華爾街是如何迷失方向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The Way We Live Now),安東尼•脫勒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1875
年出版。這是特羅洛普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的經典嘲諷。作者認為,倫敦的投機家和信託基金人士"搞不清商業與欺詐之間的區別"。這種看法使觀察當今企業惡棍的人士感到出奇的熟悉。

全球化

《北京吉普: 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短暫而不幸的婚姻》(Beijing Jeep: The Short, Unhappy Romance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吉姆•曼(Jim Mann)著,1989 年出版。本書講述了 AMC 公司 1979
年在北京合資生產吉普車,但最終以痛苦結局收場的故事,可謂一部關於在毛澤東之後時代的中國經商的經典著作。任何想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闖盪的公司,都應當讀一讀。

《自由: 發展的目的和手段》(Development as Freedom),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著,1999
年出版。世界各地的獨裁者都聲稱,威權對於經濟發展是必需的,自由可以以後再給。1998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森說,他們徹頭徹尾錯了。自由是發展的基石。他指出,民主國家不會發生飢饉。

《資本的神秘性: 為何資本主義在西方勝利,在其它地方卻失敗》(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赫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著,2000 年出版。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向那些不太喜歡財產權觀念的自由派人士解釋了產權為何重要。

《非零時代: 人類命運的邏輯》(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羅伯特 萊特(Robert
Wright)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台北張老師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將歷史、神學、經濟學、博弈論和進化論生物學奇妙地融於一體,認為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增強是件好事,同時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石油•金錢•權力》(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著,1991
年出版(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石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商品,是現代文明的動力。耶金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讓讀者對世界,特別是中東為何是今天這種狀況有了深刻了解,而在講述這一切的時候,始終像在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

《工人: 工業時代考古學》(Workers: An Archaeology of the Instrial
Age),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do)著,1993
年出版。舉著大錘的孟加拉船舶回收公司(指購進二手船,然後將船隻分拆的公司—譯注)的工人,西西里島漁民焦灼的目光,渾身沾滿石油的科威特技術人員,這些令人震驚的畫面都出自一個原先是經濟學家的攝影師之手,它們把我們帶入了世界經濟發動機機艙的深處。

投資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勞倫斯•卡寧漢(Lawrence Cunningham)編,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巴菲特從未寫過書,但他在每年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中談到了他對投資、管理和公司過火行為的很多看法。卡寧漢對巴菲特寫於
1979 年至 1996 年的信進行了篩選,匯編成這本巴菲特精品文集。

《隨機漫步的傻瓜-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g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著,2001 年出版。身為對沖基金經理的塔勒布對華爾街人士和自稱了解市場的學者同樣嗤之以鼻。他們預測的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塔勒布認為,幾乎一切都是機遇使然。

《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著,1949 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沃倫
巴菲特將這本經典著作稱作價值型投資策略指南。該書最近由《Money》雜志高級編輯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修訂,是"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書籍"。有了它,你或許什麼都不需要了。

《錢與球: 在不公平比賽中獲勝的藝術》(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著,2003 年出版。本書描寫的奧克蘭 A 隊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不只是一個點子多多的精明棒球隊老闆。他還是逆向投資的表率,知道如何採取與眾不同的做法取得成果,這當然也是精明投資者賺錢的方法。

領導力

《永不退縮: 溫斯頓 丘吉爾講演精選》(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丘吉爾之孫 Winston S. Churchill 編,2003
年出版。"永不退卻。事無大小,都不能退縮。決不要屈服於武力,屈服於敵人的貌似強大。"

《論領導力》(On Leadership),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著,1990
年出版。加德納認為,領導力是一種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的技巧,獨立於地位和權力之外。他還仔細分析了領導力的多項內容,而沒有使用花哨的語言和生硬的比喻。

《馬丁•路德•金時代的美國(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54-63),泰勒•布蘭奇(Taylor Branch)著,1988
年出版。這本令人著迷的書講述了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其他人開展民權運動的故事,展現了運動過程中的創造性和破壞性領導能力。金和他的同志們沒有任何的常規權力手段,但還是找到了運用權力的各種辦法。

《個人歷史》(Personal History),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著,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已故的格雷厄姆小的時候很害羞,總是感覺不安全,在他迷人的丈夫開槍自殺之前,她一直都是這樣。後來,她有了接管華盛頓郵報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勇氣。在她主政期間,這家公司無論在財務業績方面,還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均達到了新的高點。她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捍衛,讓她成了英雄人物;
她的晚宴聚會則讓她成了傳奇人物。

《工商巨子》(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feller Sr.),榮•切爾諾(Ron
Chernow)著,1998 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如果這 75
本書不幸被燒,而你只能搶救一本的話,可能就是這本書。這部人物傳記和他的主人公一樣有影響力。

談判和管理

《漫長的訴訟》(A Civil Action),喬納森•哈爾(Jonathan Harr)著,1995
年出版(中譯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哈爾講述了一名律師與排放致癌毒物的企業作斗爭的故事,這些毒物被排放在小鎮的一個水塘里。故事讀起來就像一部驚險小說,展現了一個執著的人與兩家巨型公司較量的過程。

《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著,1966
年出版(中譯本由求是出版社出版)。在你管理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在這本薄薄的書里,德魯克將告訴你如何去做。

《你還記得我嗎?》(Remember Every Name Every Time),本傑明•萊維(Benjamin Levy)著,2002
年出版。這本書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讀了它,你就永遠不會再出現盯著員工或客戶、一臉茫然的情況。

《久分必合: 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合並內幕》(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比爾•弗拉西克(Bill Vlasic)和布雷德利 斯特爾茨(Bradley A. Stertz)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本書講述了合並的過程,以及戴姆勒的於爾根•施倫普(J•gen
Schrempp)為何總是比克萊斯勒的鮑勃•伊頓(Bob Eaton)出手更快。

《好女不過問: 談判和性別鴻溝》(Women Don't Ask: Negotiation and the Gender
Divide),林達•巴布考克(Linda Babcock)和薩拉•拉謝佛(Sara Laschever)著,2003
年出版(中譯本由台灣晨星出版公司出版)。第一本適當地解釋了男性和女性談判方式的差異,以及女性為何如此經常地忽視要求她們在工作中應得的東西(首先就是平等薪酬)的書籍。美國的每位男性經理人都應當讀一讀。

辦公室政治

《來自紐約現場: 周六晚間直播節目野史》(Live from New York: An Uncensored History of
Saturday Night Live),湯姆•希爾斯(Tom Shales)和詹姆斯•安德魯•米勒(James Andrew
Miller)著,2003 年出版。周六晚間直播節目幕後充斥著性、毒品問題和尖叫比賽,但該節目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竟然得以播出,而且還播了
30 季。把這本口頭歷史書當作管理那些極具創意和患有邊際性人格綜合症的人的手冊好了。

《忠誠的代價》(The Price of Loyalty: George W. Bush,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Ecation of Paul O'Neill),羅恩•蘇斯金德(Ron Suskind)著,2004
年出版(中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布希("一屋子聾子當中的瞎子")表現得並不怎麼樣。不過,無論你的政治觀點如何,你都會被這本書對布希、卡爾•羅夫(Karl
Rove,布希的政治顧問—譯注)和副總統切尼如何工作的精彩描寫所吸引。

《君主論》(The Prince),尼科洛•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著,1513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基雅弗利並非天生就精於權術。今天,我們可能會稱他為"實用派"。但是,他在丟掉了佛羅倫薩的官職之後寫的這本書坦率得令人震驚。他說,權力和理想主義從來就不可能同時存在。

《煩惱無窮》(Something Happened),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著,1974 年出版。這本小說是海勒《第
22 條軍規》的後續作品,描寫了一個人試圖實現美國夢的故事。小說中的辦公室頗類似於卡夫卡小說中的辦公室,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提拔,�心至關重要。

權力

《小沃森自傳》(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小托馬斯 沃森(Thomas
Watson Jr.)和彼得•皮特(Peter Petre)著,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小沃森的視角(合著作者是《財富》高級自由編輯)描寫了老沃森如何創辦和經營
IBM,以及小沃森本人是如何接手公司的。該書語言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時而機智詼諧,時而牢騷滿腹,時而憤憤不平,時而心平氣和,講述了兩代人之間的權力交接的過程。
《權力的48條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羅伯特•凱斯特(Robert Keister)著,1998
年出版。該捏核心思想—寧願騙人也不要被人騙—實在過於犬儒主義。作者的很多看法("我沉默得越久,其他人就越先開口")非常有用。

《大曝光: 好萊塢與華爾街之間的斗爭》(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戴維•麥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著,1982
出版。麥克林蒂克把聯邦政府起訴哥倫比亞電影和戴維•伯格爾曼(David
Begelman)事件寫成了一部關於權力的戲劇。這場權力斗爭在東海岸大亨赫伯•艾倫(Herb
Allen)和西海岸的製片老闆之間進行。本書可以讓你了解他們在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之時,公司董事會里發生的種種細節。

《影響力: 你為什麼會說"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羅伯特•恰爾蒂尼(Robert Cialdini)著,1993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怎樣才能說服別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恰爾蒂尼對各種現象進行了挖掘,其中包括火雞媽媽、搭車情景、克里希納派(Hare
Krishna,印度教里膜拜毗濕奴神的教派—譯注)以及"因為"這個詞不可思議的功效。他列出了說服他人 過程中需要遵守的 6 條原則。

《權力掮客: 羅伯特•摩西斯和紐約的衰敗》(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羅伯特•卡洛(Robert Caro)著,1974
年出版。傳奇式的城市建設者摩西斯(已故美國官員,紐約市眾多公共設施和建築的規劃者,其中包括林肯中心和聯合國總部大樓—譯注)不顧市長、州長甚至總統的反對,建造了一部運轉了數十年的政治機器。卡洛的經典傳記是迄今對美國權力問題所做的最深入研究。

項目管理

《美國鋼鐵: 鋼鐵工人和傳統製造業地區的復興》(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理查德•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著,1991
年出版。如果紐克鋼鐵公司(Nucor)員工將溶態金屬變成一塊完整的帶鋼,他們將引發鋼鐵業的一場革命。如果出了問題,他們的新工廠將完蛋。寫作了《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一書的作者,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價值連城的分子: 制葯艱辛錄》(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One Company's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巴里•沃斯(Barry Werth)著,1994
年出版。沒有哪位作者像沃斯那樣,深入生物科技公司了解一家公司的內部。沃斯講述了 Vertex
公司葯物開發中的種種艱辛、新創公司所經歷的各種曲折,以及偉大科學與好生意之間的沖突。

《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馬克•萊斯納(Marc Reisner)著,1990
年出版。美國西部不是靠著手捧黃金的槍手和妓女贏得的,而是靠著那些給了它水的人贏來的。關於政治、商業、野心以及七宗罪是如何合力改變美國面貌的問題的討論,這本書是迄今最好的一部。

《原子彈誕生記》(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C. 美國華爾街的來歷

美國華爾街的來歷是荷蘭人建造一段木板牆,後來拆除後便成了華爾街。

紐約最初是荷蘭殖民地,是荷蘭裔移民的聚居地,當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

1640年,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內的小塊土地由尖木樁和圍籬分隔。而後為有效控管來自非洲的奴隸,荷屬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領導來自荷蘭的移民團建造更堅固的柵欄。年,這片柵欄被強化成一座約3.65米(12英尺)高的泥土木板牆。

此後,為了抵禦印地安部落、新英格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木板牆便逐漸地被擴張和強化。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國人攻陷,這個城市又從荷蘭人手裡轉到英國人手裡。1685年勘測員沿著原始柵欄劃訂出一條道路,即華爾街。

1699年英國人將這面城牆拆除。華爾街名字也由此而被保留下來。

(3)上海傑森貿易有限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華爾街的文化影響

1、本質

相較於商業街,華爾街通常指商業影響力大於中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的公司企業,有時特別用來代表分析師、持股人、和諸如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華爾街普遍作為私有、重視自身利益的「美國企業」的代名詞。有時華爾街會用以區別投資銀行和財富500強企業在影響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小企業之間的差異。

2、看法

華爾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對美國人而言,有時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華爾街也喚起美國人對市場經濟的驕傲。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依靠貿易、資本主義和創新,而非殖民主義和掠奪成長的國家和經濟系統的象徵。

3、文學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短篇小說《書記員巴特子比》的副標題是《一個華爾街的故事》,對一位好心又富有的律師有絕佳的描繪。

威廉·福克納的小說《聲音與憤怒》中的傑森·康普生將手中股票表現不佳的原因怪罪給猶太人,凸顯大眾對於華爾街的看法。

D. 誰能提供美國蘭德公司的具體情況

美國蘭德公司系一個國際戰略研究機構。RAND(蘭德)是英語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與發展)的縮寫。蘭德公司是美國的一個非營利性研究組織,主要對國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各種問題進行系統的跨學科的分析研究。1948年由福特基金會提供資金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市。

蘭德公司早期的研究項目都屬於軍事領域。1950年後得到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經費支持。1960年後開始從事非軍事領域的研 究。1970年開設蘭德研究生院,培養公共政策分析專業的博土。1973年設立蘭德基金,資助新領域的研究,鼓勵發展新思想。1979 年建立民法研究所。蘭德公司遂成為衛生、住房、教育、能源和通 訊方面執行新的社會計劃的實驗中心。

蘭德公司是美國實力雄厚、門類齊全的思想庫,擁有專業研究人員500多名,並從各大學和研究機構聘請700多名著名專家作為顧問。它在軍事、外交和其他領域有很大影響。蘭德公司以政 策分析著名,研究人員的基本目標是向政策制定人提供有足夠情況作為依據的政策建議,使決策優化。所有研究項目幾乎都是由不同專長的學者採用各種集體研究方法完成的。計算中心配有完善的計算機設備和各種軟體包,並有一支130多人的技術隊伍。 蘭德公司還經常派人到世界各地進行實地調查,廣泛進行國際交流。70年代中期開始有選擇地接受外國學者作客座研究員。

蘭德公司成立40多年來完成了大量的專著、論文和研究報告,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關於發展戰略和未來預測的,還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分析和未來研究的新方法,如著名的特爾斐法就是蘭德公司創造的。

蘭德公司的視點

William Hoverholt:(耶魯大學博士,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席,負責亞洲問題研究)其曾為哈佛大學的高級研究員,在此之前,他在投資銀行主持研究工作長達21年。70年代擔任Hudson研究所所長,負責為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國家證券委員會以及國家航空航天總署(NASA)等機構提供研究支持,最近出版新著《中國的崛起》。

蘭德公司是美國第一家思想庫,1948年由美國空軍資助的蘭德計劃組發展而成,它原是美國空軍的思想庫,其研究課題涉及美國的安全、經濟、技術、環境、資源及國際關系等,被譽為美國的智囊機構和第一個「思想工廠」。

美國蘭德公司亞洲政策主席William H·Overholt(歐偉倫),2003年12月在北京債券市場發展國際論壇發表如下觀點。

歐偉倫說,近年來,中國不斷發展的金融市場所做出的成就十分醒目,資本市場如果能有效地分配資金,通過債券、證券市場、銀行等有效的將資本分配,這是社會保持穩定的關鍵地,這對世界所有國家都是有利的。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有兩個基本立場:亞洲前10年,金融改革採取的大都是採取保護現有的機構,人們抑制變革帶來的陣痛。日本與台灣省基本採取了這種觀點和做法,資金雖然持續不斷得到分配但大都是低效率的。它們都經歷了經濟的停滯,政治上失信於民,在世界的影響和作用也削減了。東北亞經濟國家經歷了非常痛苦急劇的變革,在這個痛苦過程中,中國與韓國強調國家的資源能為一些公司所用,中韓兩國雖然都創造了大量的就業,但他們存在的金融問題比日本和台灣省顯得糟糕。

E. 中國十大石膏板品牌是哪十大

洛斐爾建材(沈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坐落於沈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細河七北街15號,佔地面積約76700平方米;集設計生產/銷售/國際貿易於一體,專業生產工程及家庭裝飾用吊頂天花系統建材的大型集團。

F. 有什麼關於管理學的書

如果你想比較好的掌握管理學這么學科,知識面要廣,才能融會貫通◎!
可參考《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8/87393.html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軍師」,就像《教父》里的那位律師,或是德爾斐神廟的神使,他能一天 24 小時跟隨我

們,在我們耳邊說著妙策良言: 「用紙,不要用塑料。用 Google,不要用 Infoseek。不行,你的老闆不會喜歡你這種古板和僵硬表情的……



且慢,實際上,你現在就有了睿智的顧問供你驅使,它耐心地待在那裡,等著你的召喚,你甚至可以把它揣在包里。1962 年古巴導彈危機

期間,肯尼迪總統從巴巴拉 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一書中尋求智慧。這本書講述了歐洲爆發第

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肯尼迪對他的兄弟說,「我不會像書中的人那麼做,否則,人們這次就可以寫一本名為《十月導彈》(The Missiles of

October)的書了。」

你不可能總是隨身攜帶你想要的書。但是,你手邊卻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閱讀書目。正因為如此,《財富》調動一切資源,選出了 75 本書

,這些書將激發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動。

這些書,並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所謂經典商業讀物。一方面,我們選出的有些書其實與商業無關。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可能會把邁

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的《錢與球》(Moneyball)歸入體育類書籍,但該書談到投資(和招聘)的內容,要比任何咨詢師的 文章都

多。另外,它也不枯燥。雖然《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的日子》(My Years at General Motors)是一部經典,但卻枯燥乏味。

不過,有些經典作品我們還是喜歡的。《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雖然寫於 1923 年,但該書仍然能

夠與《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擺在一起。這兩本書都不是教人具體怎麼做的書—總的來說,我們沒有選那些有意識教導

人的書,而是選了那些寓教於樂的書。而且沒有比一手的信息更有價值的了。既然你可以讀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自己寫的書,為什

么還要去讀別人寫他的書呢?

當然,要讀完書單上所有的書,大概需要 75 年吧。不過,我們可以給你提個建議: 不要只是因為你沒有時間看完一本書,就不去讀它。

打開封面,看看介紹,直接跳到第九章。或者,留著這個書目,把它放到抽屜里。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它們正等待你去發掘呢!

商業興衰

《1929 年大崩盤》(The Great Crash 1929),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這是本簡明扼要但又富有見地的

歷史著作,初版以來一直在重印。原因何在?加爾布雷思本人在 1997 年寫道: 「每次它就要停印時,一場投機性泡沫……又會激起人們對這

段歷史的興趣,這是現代經濟大起大落的重要案例。」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麥基(Charles Mackay

)著,1841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這本有關 1634 年荷蘭鬱金香狂熱和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於

1711 年,主要從事奴隸貿易。該公司的股票曾經在市場上炙手可熱,吸引了大批投資者。1720 年 1 月,該股票從 128.5 英鎊飆升至 1,000

英鎊,引起了空前的投機熱潮。但同年 9 月,股市狂跌,該股票跌至 124 英鎊,使許多投機者破產—譯注)等非理性狂熱現象的編年史引人

入勝,它深刻描繪了人類陷入投機狂熱的沖動。

《有趣的錢財》(Funny Money),馬克?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純粹從消遣的角度說,任何其它書的好看程度都比不上辛格

講述的俄克拉荷馬州 Penn Square Bank 倒閉的故事。該書是第一批深入揭露醜聞的書籍之一。

《沸騰歲月: 華爾街 60 年代牛市興衰記》(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約

翰?布魯克斯 (John Brooks)著,1973 年出版。布魯克斯是《紐約客》(New Yorker)雜志的已故撰稿人。他深入分析了上世紀 60 年代的

共同基金熱,其自信的商業寫作手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企業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布賴恩?伯勒(Bryan Burrough)和約翰?黑利亞爾(John

Helyar)著,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講述一起被奉為典故的交易—對 RJR Nabisco 公司的 250 億美元杠桿收

購—的故事(作者之一是《財富》的高級撰稿人)。好的商業新聞所必備的一切在書中應有盡有—詭計、香煙、從別人那裡搶來的老婆,還有

足以令華爾街覆滅的貪得無厭。要想了解人性中可悲的貪婪,最好看的莫過於這本書了。

《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和傑瑞 I 波拉斯(Jerry

I. Porras)著,1994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開頭: 偉大的公司何以偉大?然後,對此做了深入研

究。這是一個宏偉、艱巨而又大膽的目標。哦,對了,這些詞就是這本書當時首先使用的。

《鏈鋸》(Chainsaw: The Notorious Career of Al Dunlap in the Era of Profit-at-any-price),約翰?拜恩(John Byrne)著,1999 年

出版。當鄧拉普把他對大規模裁員的熱情從斯科特紙業公司(Scott Paper)帶到 Sunbeam 時,後者被搞得支離破碎,股價直線下跌。拜恩向

讀者詳細描述了這次潰敗的過程,敘述中不乏對鄧拉普的針砭,因為作者本人很討厭他的主人公。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著,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

版)。郭士納講述了他 1993 年擔任 IBM 首席執行官以後,是怎樣扭轉公司局面的。 對那些認為「企業文化」只是咨詢師口中令人費解的概

念的人來說,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之談。

決策

《安那普爾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阿琳?布魯姆(Arlene Blum)著,1980 年出版。該書講述了一支全女性登

山隊企圖登上 8,000 米高的安那普爾那山的激動人心故事,故事中勝利和失敗交織。作者是此次登山行動的指揮。

《出類拔萃之輩》(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戴維?哈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著,1972 年出版(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作者精彩地說明,為什麼使用原始的燭光—在本書中,就是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越南戰爭時期美國國防部長—譯注)手

下的年輕干將試圖把在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越南戰場上—並非在一切時候都管用。

《大洋深處: 埃塞克斯捕鯨船的悲劇》(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

(Nathaniel Philbrick)著,2000 年出版。在「石油業」還使用魚叉的年代,南塔基特(Nantucket,美國波士頓南部的一個島—譯注)的一

艘捕鯨船在太平洋沉沒,事故的原因是該船被一頭足有梅爾維爾(Melville)在他的《大白鯨》(Moby Dick)中描寫的那麼大的鯨魚所碰撞。

事故造成的痛苦後果,引起了對決策失敗的研究。

《殺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邁克爾?沙拉(Michael Shaara)著,1974 年出版(曾被改編為電影《葛底斯堡》,該電影被譽為最真

實、最雄偉地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影片 譯注)。這部獲得普利策獎的歷史小說,讓你像葛底斯堡戰役的參戰官兵那樣親歷戰場。這些人中有

試圖垂死一拼的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將軍。

《十三天: 古巴導彈危機回憶錄》(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

1969 年出版(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羅伯特?弗蘭克林?肯尼迪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這部令人著迷的書,讀起來就像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美國著名偵探和懸念小說家—譯注)的小說。該書講述了有關授權和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經驗。

經濟學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

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不要看標題,直接跳到第七章「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再看看四周,你會發現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一切待售: 市場的好處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著,

1996 年出版。自由市場可以調動人們的創業熱情,但也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庫特納讓人們思考為何看不見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時卻不管用。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

1936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盡管凱恩斯作為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較晦澀和過時。令人稱奇的例外是本書的第十二章

,該章講述了金融市場讓我們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義超越了時間,文筆生動詼諧。

《流行的國際主義》(Pop Internationalism),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位

經濟學家在一系列頗富爭議和很有意思的文章中稱,有關國際貿易的大多數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魯格曼針對政治家、記者甚至經濟學家同行

的懶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評的同時都沒有忘記給他們上一課。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亞當?斯密(Adam Smith)著,1776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館出版)。斯密常常被嘲笑為

提倡自由放任的狂熱分子,其實他不是。《國富論》雄辯地主張自由、開明政府和個人的內在價值。在捍衛資本主義的道德性方面,無人能出

其右。

道德

《賊巢》(Den of Thieves),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著,1991 年出版(中譯本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這部有關道德的

書中,善(一群執著的政府律師和偵探)戰勝了惡〔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伊萬?布斯基(Ivan Boesky)、馬丁?西格爾

(Martin Siegel)、丹尼斯?利文(Dennis Levine)〕。但是,在 這之前,惡卻得到了不少實惠。

《告密者》(The Informant),庫爾特?埃痕瓦爾特(Kurt Eichenwald)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埃痕瓦爾特的

這本書,以平靜的語言、驚險的情節和身臨其境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些變態的告密者,單就懸念而言,完全可與勒卡雷(le Carr�M英國著名

間諜小說家—譯注)的任何一本書相媲美。

《沉靜領導》(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約瑟夫?L?巴達拉科(Joseph L. Badaracco)著,

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終於,我們有了一本可供生活在真實世界裡的人閱讀的道德書籍。建議那些希望保住自己的飯

碗,同時又想「正確做事」的人一讀。

《房間里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貝薩尼?麥克林(Bethany McLean)和彼得?艾爾金德(Peter Elkind)著,2003

年出版。這本講述安然公司(Enron)崩潰的書引人入勝(由《財富》兩位高級撰稿人合著)。它毫不留情地把該公司破產的責任歸咎於有責任

的各方,不僅解釋了安然如何迷失方向,而且也解釋了整個華爾街是如何迷失方向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The Way We Live Now),安東尼?脫勒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1875 年出版。這是特羅洛普對維多利亞時代

的倫敦的經典嘲諷。作者認為,倫敦的投機家和信託基金人士「搞不清商業與欺詐之間的區別」。這種看法使觀察當今企業惡棍的人士感到出

奇的熟悉。

全球化

《北京吉普: 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短暫而不幸的婚姻》(Beijing Jeep: The Short, Unhappy Romance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吉

姆?曼(Jim Mann)著,1989 年出版。本書講述了 AMC 公司 1979 年在北京合資生產吉普車,但最終以痛苦結局收場的故事,可謂一部關於在

毛澤東之後時代的中國經商的經典著作。任何想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闖盪的公司,都應當讀一讀。

《自由: 發展的目的和手段》(Development as Freedom),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著,1999 年出版。世界各地的獨裁者都聲稱,威權

對於經濟發展是必需的,自由可以以後再給。1998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森說,他們徹頭徹尾錯了。自由是發展的基石。他指出,民主國家不會發

生飢饉。

《資本的神秘性: 為何資本主義在西方勝利,在其它地方卻失敗》(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赫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著,2000 年出版。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向那些不太喜歡財產權觀念的自由

派人士解釋了產權為何重要。

《非零時代: 人類命運的邏輯》(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羅伯特 萊特(Robert Wright)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台

北張老師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將歷史、神學、經濟學、博弈論和進化論生物學奇妙地融於一體,認為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增強是件好事,同

時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石油?金錢?權力》(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著,1991 年出版(中譯

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石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商品,是現代文明的動力。耶金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讓讀者對世界,特別是中東為何是今天這

種狀況有了深刻了解,而在講述這一切的時候,始終像在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

《工人: 工業時代考古學》(Workers: An Archaeology of the Instrial Age),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do)著,1993 年

出版。舉著大錘的孟加拉船舶回收公司(指購進二手船,然後將船隻分拆的公司—譯注)的工人,西西里島漁民焦灼的目光,渾身沾滿石油的

科威特技術人員,這些令人震驚的畫面都出自一個原先是經濟學家的攝影師之手,它們把我們帶入了世界經濟發動機機艙的深處。

投資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勞倫斯?卡寧漢(Lawrence Cunningham)編,

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巴菲特從未寫過書,但他在每年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中談到了他對投資、管理和

公司過火行為的很多看法。卡寧漢對巴菲特寫於 1979 年至 1996 年的信進行了篩選,匯編成這本巴菲特精品文集。

《隨機漫步的傻瓜-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g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著,2001 年出版。身為對沖基金經理的塔勒布對華爾街人士和自稱了解市場的學者

同樣嗤之以鼻。他們預測的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塔勒布認為,幾乎一切都是機遇使然。

《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著,1949 年出版

(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沃倫 巴菲特將這本經典著作稱作價值型投資策略指南。該書最近由《Money》雜志高級編輯傑森?茨威格

(Jason Zweig)修訂,是「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書籍」。有了它,你或許什麼都不需要了。

《錢與球: 在不公平比賽中獲勝的藝術》(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著,2003

年出版。本書描寫的奧克蘭 A 隊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不只是一個點子多多的精明棒球隊老闆。他還是逆向投資的表率,知道如何

採取與眾不同的做法取得成果,這當然也是精明投資者賺錢的方法。

領導力

《永不退縮: 溫斯頓 丘吉爾講演精選》(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丘吉爾之孫 Winston S.

Churchill 編,2003 年出版。「永不退卻。事無大小,都不能退縮。決不要屈服於武力,屈服於敵人的貌似強大。」

《論領導力》(On Leadership),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著,1990 年出版。加德納認為,領導力是一種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的技巧,獨

立於地位和權力之外。他還仔細分析了領導力的多項內容,而沒有使用花哨的語言和生硬的比喻。

《馬丁?路德?金時代的美國(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54-63),泰勒?布蘭奇(Taylor Branch

)著,1988 年出版。這本令人著迷的書講述了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其他人開展民權運動的故事,展現了運動過程中

的創造性和破壞性領導能力。金和他的同志們沒有任何的常規權力手段,但還是找到了運用權力的各種辦法。

《個人歷史》(Personal History),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著,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已故的格

雷厄姆小的時候很害羞,總是感覺不安全,在他迷人的丈夫開槍自殺之前,她一直都是這樣。後來,她有了接管華盛頓郵報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勇氣。在她主政期間,這家公司無論在財務業績方面,還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均達到了新的高點。她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

捍衛,讓她成了英雄人物; 她的晚宴聚會則讓她成了傳奇人物。

《工商巨子》(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feller Sr.),榮?切爾諾(Ron Chernow)著,1998 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如果這 75 本書不幸被燒,而你只能搶救一本的話,可能就是這本書。這部人物傳記和他的主人公一樣有影響力。

談判和管理

《漫長的訴訟》(A Civil Action),喬納森?哈爾(Jonathan Harr)著,1995 年出版(中譯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哈爾講述了一名律師與

排放致癌毒物的企業作斗爭的故事,這些毒物被排放在小鎮的一個水塘里。故事讀起來就像一部驚險小說,展現了一個執著的人與兩家巨型公

司較量的過程。

《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著,1966 年出版(中譯本由求是出版社出版)。在你管理

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在這本薄薄的書里,德魯克將告訴你如何去做。

《你還記得我嗎?》(Remember Every Name Every Time),本傑明?萊維(Benjamin Levy)著,2002 年出版。這本書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讀

了它,你就永遠不會再出現盯著員工或客戶、一臉茫然的情況。

《久分必合: 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合並內幕》(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比爾?弗拉西克

(Bill Vlasic)和布雷德利 斯特爾茨(Bradley A. Stertz)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本書講述了合並的過程,以及

戴姆勒的於爾根?施倫普(J?gen Schrempp)為何總是比克萊斯勒的鮑勃?伊頓(Bob Eaton)出手更快。

《好女不過問: 談判和性別鴻溝》(Women Don』t Ask: Negotiation and the Gender Divide),林達?巴布考克(Linda Babcock)和薩拉?

拉謝佛(Sara Laschever)著,2003 年出版(中譯本由台灣晨星出版公司出版)。第一本適當地解釋了男性和女性談判方式的差異,以及女性

為何如此經常地忽視要求她們在工作中應得的東西(首先就是平等薪酬)的書籍。美國的每位男性經理人都應當讀一讀。

辦公室政治

《來自紐約現場: 周六晚間直播節目野史》(Live from New York: An Uncensored History of Saturday Night Live),湯姆?希爾斯(Tom

Shales)和詹姆斯?安德魯?米勒(James Andrew Miller)著,2003 年出版。周六晚間直播節目幕後充斥著性、毒品問題和尖叫比賽,但該節

目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竟然得以播出,而且還播了 30 季。把這本口頭歷史書當作管理那些極具創意和患有邊際性人格綜合症的人的手冊好

了。

《忠誠的代價》(The Price of Loyalty: George W. Bush,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Ecation of Paul O』Neill),羅恩?蘇斯金德

(Ron Suskind)著,2004 年出版(中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布希(「一屋子聾子當中的瞎子」)表現得並不怎麼樣。不過,無論

你的政治觀點如何,你都會被這本書對布希、卡爾?羅夫(Karl Rove,布希的政治顧問—譯注)和副總統切尼如何工作的精彩描寫所吸引。

《君主論》(The Prince),尼科洛?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著,1513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基雅弗利並

非天生就精於權術。今天,我們可能會稱他為「實用派」。但是,他在丟掉了佛羅倫薩的官職之後寫的這本書坦率得令人震驚。他說,權力和

理想主義從來就不可能同時存在。

《煩惱無窮》(Something Happened),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著,1974 年出版。這本小說是海勒《第 22 條軍規》的後續作品,描

寫了一個人試圖實現美國夢的故事。小說中的辦公室頗類似於卡夫卡小說中的辦公室,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提拔,�心至關重要。

權力

《小沃森自傳》(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小托馬斯 沃森(Thomas Watson Jr.)和彼得?皮特(Peter Petre)著

,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小沃森的視角(合著作者是《財富》高級自由編輯)描寫了老沃森如何創辦和經營 IBM,

以及小沃森本人是如何接手公司的。該書語言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時而機智詼諧,時而牢騷滿腹,時而憤憤不平,時而心平氣和,講述了兩

代人之間的權力交接的過程。 《權力的48條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羅伯特?凱斯特(Robert Keister)著,1998 年出版。該捏核

心思想—寧願騙人也不要被人騙—實在過於犬儒主義。作者的很多看法(「我沉默得越久,其他人就越先開口」)非常有用。

《大曝光: 好萊塢與華爾街之間的斗爭》(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戴維?麥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著,1982 出版。麥克林蒂克把聯邦政府起訴哥倫比亞電影和戴維?伯格爾曼(David Begelman)事件寫成了一部關於權力的戲劇

。這場權力斗爭在東海岸大亨赫伯?艾倫(Herb Allen)和西海岸的製片老闆之間進行。本書可以讓你了解他們在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之時,公

司董事會里發生的種種細節。

《影響力: 你為什麼會說「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羅伯特?恰爾蒂尼(Robert Cialdini)著,1993 年出

版(中譯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怎樣才能說服別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恰爾蒂尼對各種現象進行了挖掘,其中包括火

雞媽媽、搭車情景、克里希納派(Hare Krishna,印度教里膜拜毗濕奴神的教派—譯注)以及「因為」這個詞不可思議的功效。他列出了說服

他人 過程中需要遵守的 6 條原則。

《權力掮客: 羅伯特?摩西斯和紐約的衰敗》(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羅伯特?卡洛(Robert Caro

)著,1974 年出版。傳奇式的城市建設者摩西斯(已故美國官員,紐約市眾多公共設施和建築的規劃者,其中包括林肯中心和聯合國總部大樓

—譯注)不顧市長、州長甚至總統的反對,建造了一部運轉了數十年的政治機器。卡洛的經典傳記是迄今對美國權力問題所做的最深入研究。

項目管理

《美國鋼鐵: 鋼鐵工人和傳統製造業地區的復興》(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理查德?

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著,1991 年出版。如果紐克鋼鐵公司(Nucor)員工將溶態金屬變成一塊完整的帶鋼,他們將引發鋼鐵業的一場

革命。如果出了問題,他們的新工廠將完蛋。寫作了《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一書的作者,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價值連城的分子: 制葯艱辛錄》(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One Company』s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巴里?沃斯(Barry

Werth)著,1994 年出版。沒有哪位作者像沃斯那樣,深入生物科技公司了解一家公司的內部。沃斯講述了 Vertex 公司葯物開發中的種種艱

辛、新創公司所經歷的各種曲折,以及偉大科學與好生意之間的沖突。

《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馬克?萊斯納(Marc Reisner)著,1990 年出版

。美國西部不是靠著手捧黃金的槍手和妓女贏得的,而是靠著那些給了它水的人贏來的。關於政治、商業、野心以及七宗罪是如何合力改變美

國面貌的問題的討論,這本書是迄今最好的一部。

《原子彈誕生記》(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理查德

G. 國企煤炭股票有那些

西山煤電,山西焦化,中煤能源,兗州煤業,安源煤業,神火股份,蘭花科創
1、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函[1999]第12號文批准,由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西山勞動服務公司、山西慶恆建築有限公司、太原傑森木業有限公司、太原佳美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等五家股東共同發起設立,於1999年4月26日注冊的股份有限公司。
2、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對煤進行深加工,集洗煤、煉焦、精細化工、化肥、甲醇、對外參股等為一體的煤炭綜合利用企業,為國務院確定的 520戶國家重點企業、全國82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山西省重點發展的優勢企業之一,是山西焦煤集團的子公司。
3、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業,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