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公司股票價值評估方法論文
擴展閱讀
怎樣判斷股票值不值得買 2024-12-19 11:12:04
中證紅利指數 2024-12-19 11:11:24

公司股票價值評估方法論文

發布時間: 2024-12-19 08:39:30

❶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論文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論文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很多大學生也都需要寫論文,那麼下面為大家分享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1

一、緒言

中資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接受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xx石油鋼管鋼繩廠委託,根據國家有關國有資產評估的規定,本著客觀、獨立、公正、科學的原則,按照公認的資產評估方法,為xx石油鋼管鋼繩廠經剝離的生產經營性資產及相關負債評估後,將其凈資產部分出售給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

並以剩餘的凈資產與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所收購的部分凈資產共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之目的進行了評估。本公司評估人員按照必要的評估程序對委託評估的資產和負債實施了實地查勘、市場調查與詢證,並對委估資產和負債在20xx年8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現謹將資產評估情況及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二、委託方及資產佔有方簡介

委 托 方: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xx石油鋼管鋼繩廠

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簡介如下:

注冊地址及主要經營場所地址:xx市文化西路14號

法定代表人:王xx

注冊資本:10,400萬元

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石油濟柴;股票代碼0617)系經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體改生(1996)115號文批准,由濟柴廠作為獨家發起人,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6年9月經中國證監會發字(1996)226號文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並於1996年10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該公司主要經營柴油機、氣體發動機、柴油及氣體發電機組的製造、銷售、修理、機械加工;所需原料輔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的銷售;柴油機、發電機組租賃、理化試驗。

截止20xx年12月31日,該公司總股本10,400萬股,其中流通股為3,250萬股,總資產47,662.46萬元,凈資產17,796.93萬元,20xx年度實現凈利潤520.43萬元,每股收益0.05元,凈資產收益率2.92%。該公司最大股東為xx柴油機廠,其現持有石油濟柴7,150萬股,占總股本68.75%。

資產佔有方:xx石油鋼管鋼繩廠

xx石油鋼管鋼繩廠簡介如下:

企業名稱:xx石油鋼管鋼繩廠

注冊地址:xx市東風路35號。

法定代表人:曹xx

注冊資本:壹億貳仟柒佰柒拾萬元

經濟性質:xx石油鋼管鋼繩廠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

經營范圍:主營:鋼管,鋼絲,鋼繩及製品,緊固件,閥門,鉚焊產品,機械設備及配件,以上產品相關技術的出口,所需原料、技術的進口,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兼營:汽車運輸,來料加工,機械加工,鋼材,房屋租賃。

簡要歷史:

50年代末,隨著大慶等油田的發現,油田建設所需物資供應緊張,為了滿足油田開發的需要,使進口物資充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石油工業部決定籌建一個鋼管加工廠,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廠於19xx年建成,原名為石油工業西北供應辦事處xx轉運庫鋼管加工廠。

19xx年9月,直接隸屬於石油工業部領導。成為獨立核算的部屬企業後,更名為石油工業部鋼管加工廠。19xx年1月,石油工業部鋼繩加工廠由天津遷至xx,與鋼管加工廠合並成石油工業部鋼管鋼繩加工廠。19xx年工廠下放地方領導後,xx省燃料化學工業局將工廠改名為xx省xx石油鋼管鋼繩廠。19xx年,工廠重新收歸原石油部領導。

經過從日本、德國引進和四次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該廠建成了年生產能力2萬多噸的鋼絲繩生產線,可按不同標准生產規格範圍由Φ5.2mm到Φ70mm的30多個品種的鋼絲繩。

經過四十年的建設,該廠發展成一個以生產石油鑽井鋼絲繩為主,同時生產石油機械用途精密鋼管、整筒式抽油泵等產品的`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去年有償解除勞動合同工作結束後,現有職工884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16名。

該廠所屬行業為國家基礎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其產品主要為油田服務。在經過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後,該廠產品等級得以提升,產能擴大,除了繼續為油田用戶提供其產品外,已進入了煤炭、森工、港口和海洋等行業的重要用途的鋼絲繩市場。

三、評估目的

為xx石油鋼管鋼繩廠經剝離的生產經營性資產及相關負債評估後,將其部分凈資產出售給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並以剩餘的凈資產與xx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所收購的.部分凈資產共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之目的進行評估,對該凈資產在評估基準日20xx年8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作出公允反映,為雙方的經濟行為提供價值參考依據。

四、評估范圍和對象

本次資產評估范圍為本次評估目的所涉及的xx石油鋼管鋼繩廠的資產及相關負債,以剝離後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凡列入該表內並經核實的資產均在本次評估范圍之內。具體資產類型包括: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

納入本次資產評估范圍的資產與委託評估及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立項申報時所申報的資產范圍一致。

根據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改制方案原則和委託雙方的要求,土地資產不進入本次評估范圍。新設公司擬採用租賃方式使用相關土地,有關手續委託雙方已按土地管理規定的程序進行辦理。

五、評估基準日

根據委託方改制工作的具體方案,本次評估基準日定為:20xx年8月31日。

本報告一切取價標准均為評估基準日有效的價格標准。

六、評估原則

根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及評估的有關法規,我們遵循獨立、客觀、科學、公正的原則,以及其他一般公允的評估原則,對涉及以上經濟行為的全部資產及相關負債進行了評估。

七、評估依據

本次評估的主要依據有:

1、《關於xx石油鋼管鋼繩廠向濟柴股份公司出售部分資產並共同設立xx石油鋼管鋼繩有限責任公司的申請報告》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文件;

2、《關於xx石油鋼管鋼繩廠向濟柴股份公司出售部分資產並共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批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文件;

3、委託方與我公司簽訂的《資產評估業務約定合同》。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2

一、資產清查工作總體現狀分析

(一)資產清查工作的基準日

此次清查工作統一以xx年12月31日為資產清查基準日。

(二)資產清查范圍

1、對全館賬務進行了清理。這次我們對xx銀行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庫存現金、資金往來等情況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達到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表相符。

2、對全館財產進行了清理。這次我們對xx的各項資產進行全面地清理、核對和查實。按照實物盤點同核實賬務相結合的原則,重點對固定資產、資產收益情況進行了清查。

3、建立了固定資產卡片。在清查中我們堅持邊清查資產,邊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實現了固定資產動態管理。

4、完善了相關制度。對這次資產清查工作中暴露出來的資產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我們依據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健全了相關制度,鞏固清查成果。

(三)資產清查工作實施情況

為加強對資產清查工作的領導,館成立資產清查工作小組,組長由副館長擔任,成員由xx、xx及各辦、組負責人組成。館向各辦、組下發了搞好資產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辦、組支持清查工作。參加清查工作的同志,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加班加點,放棄休息時間,集中精力搞好清查工作,確保資產清查工作順利完成。

(四)資產清查工作取得成效及存在問題

通過這次資產清查,全面摸清了我館的基本情況、財務情況以及資產情況。建立了監管系統,為加強我館資產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為進一步加強我館資產收益管理,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次資產清查也發現了我館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問題比較突出,盤盈原因是評估出現漏評,部分資產未及時入賬,盤虧原因是門面房拆除和部分設施設備損壞。

二、資產清查工作結果

這次資產清查出我館資產損失情況是:館門面房於xx年元月依據「雙創」要求予以拆除,損失xx元。館加油機、復印機、無繩電話、電腦配件等報廢損失xx元。這些資產損失待資產審計確認後申報核銷。

三、資產、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這次資產清查發現的資產及財務管理中的問題是:部分資產由於財務人員工作疏漏,未及時入賬。部分帳務未及時處理,造成長期掛賬。今後要進一步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請示報告,經審核批准後及時處理相關財務賬目。

四、備查材料

(一)單位20xx年度結轉後資產負債表。

(二)土地、房屋建築物產權證明資料(復印件)。

(三)土地、房屋建築物分布、使用狀況及經營情況書面說明材料。

(四)20xx年市審計局出具年度審計報告或委託社會中介機構審計報告。

(五)資產損益證據。單位申報的各項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必須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和特定事項的單位內部證據。

有關資產評估的論文3

一、委託方與資產佔有方簡介

名稱:QS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XX區XX大道1154號

法定代表人:XXX

注冊資本:4500萬

經營范圍:飲食供應,國內商業,旅館,舞廳,浴室服務,美容美發,商務服務,禮儀服務,模擬游戲機。

二、評估目的

為對外投資提供價值參考依據。

三、評估范圍和對象

本次納入評估范圍的資產為QS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的21幢房產和2塊土地使用權。除儲運部16幢倉庫位於XX區XX新村外,委估的房產和地產均位於XX區XX大道與XX路相交處,現用於商業經營。委估資產的所有權證分別為「W國用(20xx)字第157號、第158號、」「W房字第20xx05765號、第20xx05766號、第20xx05855號、第9900103號」。

四、評估基準日

本評估項目基準日是20xx年7月1日;本評估報告所採用的一切取價標准均為評估基準日有效資產價格標准,與評估目的的實現日接近。

五、評估原則

遵循客觀性、獨立性、公正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評估原則。在對全部資產進行現場勘察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資產的技術狀態和參數,力求准確估算委估資產的現時公允價值。

六、評估依據

1、《土地管理法》和《房地產管理法》;

2、國務院1991年第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3、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評協(1996)03號」文頒發《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

4、《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暫行規定》和財企[20xx]20號《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及《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

5、W市政府制定的基準地價資料;

6、W政[20xx]39號《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W市區土地出讓金、租金標準的通知》;

7、委託方提供的產權證明:「W國用(20xx)字第157號、第158號、「W房字第20xx05765號、第20xx05766號、第20xx05855號、第9900103號」;

8、資產評估業務約定書和資產佔有方法人營業執照;

9、工程造價信息及房價信息;

10、評估人員現場勘查記錄等。

七、評估方法

根據本次資產評估目的和委估資產類型,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對QS公司商業經營用的房屋建築物採用市場比較法,對儲運部倉庫採用重置成本法,對土地使用權採用重置成本法和基準地價修正系數法。

八、評估過程

本次評估於20xx年7月15日至20xx年7月21日,包括接受委託、現場調查、評定估算、評估匯總、提交報告等全過程。主要步驟為:

1、接受委託:我公司於20xx年7月15日接受QS股份有限公司的委託,正式受理了該項資產評估業務。在接受評估後,由項目負責人先行了解委託評估資產的構成、產權界定、經營狀況、評估范圍、評估目的,與委託方、資產佔有方共同商定評估基準日、制定評估工作計劃並簽訂「資產評估業務委託約定書明確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義務和評估業務基本事項。

2、現場調查:在資產佔有方資產清查的基礎上,評估人員根據其填制的資產評估申報明細資料,調查土地的坐落位置、所處的繁華程度等各項指標,填寫現場勘察記錄,檢查、核實、驗證其產權證明文件等資料。

3、評定估算:評估人員針對資產類型,依據評估現場勘察等情況,選擇評估方法,收集市場信息,評定估算委託評估資產的評估值。

4、提交報告:根據評估人員對委估資產的初步評估結果,進行整理、匯總、分析,撰寫資產評估報告初稿,並與委託方、資產佔有方充分交換意見,進行必要修改,按照程序經本公司內部三級審核後,向委託方提供正式資產評估報告書。

❷ 淺析我國企業價值及價值評估的論文該怎麼寫

企業價值評估的作用和意義

本文所指的企業價值,是指可持續經營企業的價值,即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而企業價值評估就是對企業持續經營價值進行判斷。估計的過程,即對企業未來效益水平進行科學量化的過程。

企業價值評估對於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改善管理,順利實現不同主體的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思維有助於改善公司經營。每個上市公司都是以滿足所有債權人和優先股股東的利益為前提的(因為普通股股東能夠通過董事會監控企業,維護自身的利益),企業價值越大,債權人和優先股股東的利益越安全;而價值越大的企業,意味著其股價越高,給予股東的回報越多,也越能吸引投資者。

(二)企業價值評估可較確切地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傳統的賬面價值忽略了公司資產的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並且往往低估。甚至不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如生物制葯、電信技術等領域的企業賬面價值較低,而股票市價很高,一些擁有成套廠房、設備,但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賬面價值很高,而市場價值則較低。通過市場價值評估則能夠較好地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三)企業價值評估為我國資本市場及資本運作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條件。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獲得了快速發展。1990年後,證監會頒布了一系列法規,資本市場逐步形成。與此同時,資本運營高潮迭起,1997年深滬兩地有211家上市公司發生了270餘起並購事件;1998年,近400家公司進行了程度不同的資產重組。這些並購和重組活動,都是在企業價值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企業價值評估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及資本運作的規范化和發展。

(四)企業價值評估可有效地改善我國公司管理現狀。我國上市公司都要經過嚴格挑選,從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業績應該優於非上市公司。但統計資料表明,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1995年至1999年,凈資產收益率由10.74%下降到8.38%,每股收益由0.25元下降到0.208元,而 2000年度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已經降為8.11%。這主要是由於上市公司只注重籌集資金,不注重企業制度改革和管理的完善而造成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仍舊保留了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而以企業價值評估為手段實行企業價值最大化管理,必然會規范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定能使我國上市公司走出困境。

❸ 我要寫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我們這學期在網上模擬炒股了)。希望各位給點意見啊,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好

本文應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進行了分析。首先,探討了股票股利會計結轉存在的各種備選方式及其理論依據;然後介紹和評價了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制定的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接著評述了股票股利會計政策顯示信號的理論假設及其實證檢驗;最後,結合我國會計制度對股票股利的相關規定,討論了我國公司會計的現實選擇。

制定會計政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將會計理論應用於實務的最為重要一環。在我略高於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隨著企業經營自主權的確立與強化,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緊迫,已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從理論界現有研究狀況看,多限於會計政策概念、性質、特點、目標等一般性理論問題的研究,還缺乏從實務處理的角度對會計政策進行具體分析[1]。有鑒於此,本文選擇公司分配股票股利這一會計事項,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經濟後果作一簡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和重視,同時民為實務界有關股票股利帳務處理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將會計政策定義為,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根據其制定的主體不同,會計政策分為宏觀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權威機構通過會計准則的制定和實施來體現的。而事者則是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企業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所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常也稱之為微觀會計政策。產生會計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於會計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們所持的不同的會計觀點[2]。
由於所有者權益本身是由資產與負債倒軋而得,是各項會計政策的最終體現,這無疑對其自身變動的會計處理增添了復雜性,其會計政策也便具有相應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過留存收益資本化而造成權益內部變動的一件典型會計事項,長期以來,人們對股票股利的會計處理一直存在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股利本身源於人們對股東權益的認識。這使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義。

一、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採用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稱為分紅股或送股,是公司無償向普通股股東增發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會計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股東收取股票股利時應否將其砍認為投資收益;其二,送股公司應如何確認和計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權益變化。在現有的會計理論下,股東不應將收取的股票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也是目前會計界普遍持有的觀點。本文重點討論的第二個問題,即送股公司的會計處理,它涉及到結轉科目與結轉金額的確定。

(一)結轉科目的確認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可以視為帳戶結轉和股票分割兩筆業務的復合。因為股票股利並不代表股東對公司的投資增加,如果會計上不對股東權益另行分類,或者完全按來源劃分權益,則不存在帳戶之間的結轉問題。但在現行的會計實務中,為了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會計人員對股東權益的劃分並未完全遵循來源標准,而是考慮了多重目標。典型的分類方式是將股東權益劃分為資本金帳戶和留存收益帳戶。前者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永久性資本(股份公司為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在我國為資本公積)。這樣結轉分錄就可以分別由資本盈餘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資本帳戶結轉。
在實行法定資本制的國家,資本金帳戶不得用於股利分配,用於利潤分配的資金一般只能來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實行授權資本制的國家,對股利來源一般不作嚴格限制,例如根據美國示範公司法(MBCA)的規定,如果公司保持償債能力並能在債務到期時償付則允許分配,在這種規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於分配,更不用說資盈餘(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國,用於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紅(bonus issue)」,其實施是按增發股份的面值從資本盈餘中結轉的。

(二)結轉金額的計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會計本質是在不改變公司資產總額的情況下,通過結轉留存收益(授權資本制下還包括資本盈餘)而增中其法定資本數額。結轉之後,同等數額資產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會不能象以前一樣將這些資產分配給股東,所限制的數額為增發股份所必要的額外法定資本,這一數額即為需要資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資本數額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無面值股份為董事會所設定的價值),相應地,只有面值結轉才是符合股票股利會計本質的,任何其它結轉計價方式都是武斷的,有違於這一事項的內在邏輯性。
但在實務中,卻存在多種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增發前每股帳面資產價值或同類股票的發行價值,其中尤以市價結轉法最受關注。支持市價結轉主要持下述兩種觀點[3];

1、再投資假設: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兩筆交易組成,公司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股東收到現金股利後再按市場價值向公司購買新增股份。從帳務處理上看,公司在發放現金股利時可以按股票的市場價值減少留存收益;而隨後的股票銷售將按同等金額增加實收資本。

2、機會成本假設: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認為是將股票送給股東而不是在市場中出售的機會成本。即因為公司本來可以按市價出售這些股份,這是股利金額的最好證據,這一數額應被資本化。
這些觀點的似是而非性實質上反映了人們對股東權益認識的模糊,如以剩餘權益理論來看市價結轉,股票市場價值代表了企業的權益總額,其本身已包括了資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將代表兩者之和的數額從後者結轉到前者是不合邏輯的。

二、美國股票股利會計准則評介

在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1938年—1958年)於1941年首次發布關於股票股利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ARB11)。該項公報對股票股利的來源及帳務處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於當期收益;其次,當市場價值顯著高於面值或法律規定時,增發垢股份應按市場價值予以資本化。1952年,ARB11為現行權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訂後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這份公報對評估股票股利的標准作了界定和區分,同修訂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動。1953年,CAP又對此前發布的42份研究公報進行調整,匯編而成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和第1號會計術語公報。其中,關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會計規定被收錄於43號公報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Ch.7B),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則簡介

在這份准則中,最受爭議的一點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規定。根據委員會的規定,當送股比例低於20%或25%時,必須按增發股份的市價結轉(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選取25%作為劃分小額送股上限)。CAP對此所作的解釋是,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投資者會將其視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數額相當於收取額外股份的公允價值。基於這種認識,市場一般不會對小額送股作出明顯反應。因此,如無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別規定,公司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應按市價結轉。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東對公司事務十分了解,不會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應當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設定價值予以資本化[4]。
對於高於設定比率的大額送股,CAP提供了兩種備選處理方法,一是根據所在州公司法的規定,按面值或設定價值結轉,並建議公司將送股描述為「以股利形式實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對此未作規定時,就沒有必要對留存收益進行資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帳務處理。對此,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還推薦了另一種處理辦法,即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股本帳戶。

(二)評價

對於CAP的這份公報,公眾褒貶不一。尤其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說法。在准則制定之初,委員會部分成員就曾指出,CAP在制訂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會計政策時,已認為不應將其確認為收益;而在制訂股票股利發放者(issuer)的會計政策時,又基於與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兩者之間缺乏內在一致性。並且,CAP將會計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場瓜這一假設之上,也是不符合邏輯的。此外,對市場瓜的假設也並未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無論是何種比例的送股,對股票的稀釋都應當立即在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etal.1978)分析了送股時股價行為,發現無認綱舉目張額送股還是大額送股,股東在股東的除權日附近的異常報酬並不顯著異於零。[5]亦即,市場對各種比例的送股均會作出適度調整,只不過受市場非完善因素阻礙,這種調整不是很充分而已。盡管如此,CAP突破了傳統會計理論框架的約束,結合股票股利的市場反應來制定會計准則。對此,哲夫(Zeff 1978)評論道,CAP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公報是會計界在制訂會計政策時將其經濟後果納入考慮的最早事件之一[6]。這對於其他會計政策的制定無疑具有啟發作用。
從歷史上看,會計程序委員會是為美國注冊會計師最初制定公認會計原則(GAAP)而設立的機構,尚處於准則制定的探索階段。委員會發表的會計研究公報,也主要是對現行會計慣例加以選擇和認可,而缺乏對會計原則的系統研究。股票股利會計准則的制定充分體現了ARB就事認強烈,缺乏前後一貫理論依據的不成熟特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報沒有嚴格遵循會計上的邏輯。

三、有關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實證研究

與現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並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只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結轉和股票分割的復合。因此,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會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對其會計政策的信息內涵作出適度反應。這方面的研究舉不勝舉。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簡稱GMT)在調查股票股利宣告日價格反應時,發現有顯著的異常報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確實向市場傳遞了某種信息。對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兩天報酬為3.03%,而後者則為4.9%,顯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應較大;對於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額股票股利的異常報酬為4.90%,小額股票股利為5.89%,宣告報酬隨送股規模呈反向關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設(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對這一現象作了解釋[8]。

(一)留存收益假設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在非完善市場中,企業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資者更了解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和未來的增長潛力,即具備更多關於企業價值的真實信息。因此,在必要時,尤其是在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時,管理者便會採用相應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種常用的信號顯示(signaling)機制。同現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傳播信息,又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歡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股票股利的發放是不花任何代價的。作為一種信號顯示機制,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須具備相應的信號成本,足以使潛在的造假者望而卻步,股票股利同樣如此。從會計角度來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設來解釋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
該假設認為,企業發放股票股利時,一般會從留存收益中結轉出一部分金額到永久性資本帳戶(即股本和資本盈餘),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最高限額。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減少,實際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來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前景,可用未來的收益填補減少的這一部分,否則,會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現金股利而陷入極為不利的困境。這對於造假者而言,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會將股票股利的發放視為一個有利信號,它顯示了管理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
嚴格地講,留存收益假設是不夠准確的,它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首先,對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結果必須要減少留存收益;其次,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後乾則涉及到相關法律的具體規定。為此,彼得遜等人(Peterson et al.1996)[9]提出可分配權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對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額。只有引起可分配權益減少的股票股利,其信號成本才是昂貴的。

(二)送股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實證檢驗

根據會計程序委員會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股票股利的會計結轉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當送股比例低於25%時,
·必須按增發股票的市價從留存收益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
當送股比例大於或等於25%,可以在下述三種方法中選擇
·按面值從留存收益轉入普通股股本帳戶
·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帳戶
·視同股票分割不作帳戶結轉,只須按送股比例減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權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規定的,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要求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類則為留存收益和資本盈餘之和;第三類最為寬松,只要不至於引起資不抵債,所有權益均可用於發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多樣性及分配權益的不同規定,使得其信號成本也不盡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會計處理對可分配權益的影響(參見會計研究2000.3第51頁)
根據留存收益假設,可分配權益減少得越多,則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就越高,從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對未來業績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過送股比例及會計方法的選擇,向市場顯示其關於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遜等人的實證結果表明,對於可分配權益減少了的企業,投資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獲得異常報酬顯著高於其它企業,證實了留存收益假設的有效性。
此外,根據規定,25%的送股比例為大額送股與小額送股的分界線。在此以上按面值結轉,在此以下則按市值結轉。又因股票市價一般遠遠高於其面值或設定價值。這樣,在送股比例低於且接近於25%時,公司所結轉的留存收益數額可能會遠遠超過其送股比例高於25%的情況。從而出現小額送股卻要比大額送股減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現象。例如,在1987年6月,貝爾產業(Bell In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贈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0.25美元。貝爾為此結轉了2052.7萬美元。而如果貝爾宣告25%的股票股利,則只需按面值減少33.8萬美元的留存收益。由於兩種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在20%和25%兩種送股比例之間的選擇,實質上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根據留存收益假設,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場理解為管理者傳遞關於企業價值更有利的信號。對此,蘭金等人(Rankine et al.1997)通過經驗測試,對兩種送股比例的企業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對於送股比例為20%的企業,股東在宣告期獲得了更大的異常報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後的期間內出現了增長更快的現金股利[10]。
上述結果證實,管理者有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傳其私有信息的動機。換言之,會計政策具有傳遞信號的功能,從而有利於減緩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四、我國股票股利會計政策評析
迄今為止,我國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只是在相關的法規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規定。

(一)制度分析

我國屬於法定資本制的國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權益由四個科目構成,即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由資本公積向股本的結轉屬於資本性帳戶的內部結轉,不具有利潤分配的性質,由此項會計處理而進行的無償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國證監會於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須將以利潤派送紅股和以公積金轉為股本予以明確區分,並在股東大會上分別作出決議,分項披露,不得將才者均表示為送紅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後剩餘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國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正式規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號——所有者權益(徵求意見稿)》第21條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時,「應按該種股票該次發行價格確定其價值。如果該次作為股利發放的該種股票沒有發行價格,則應根據公司連續盈利情況和財產增值情況確定股票股利的價值,按確定的股票股利的價值減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對結轉分錄的規定,公司按股東大會批準的應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額,辦理增資手續後,借記「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貸記「股本」。如實際發放的股票股利金額與票面金額不一致,應當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雖然《制度》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明確規定,但從其帳戶處理所涉及的科目看,無疑是允許企業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於面值的金額結轉。

(二)實務處理

盡管會計制度允許企業採用多種送股計價方式。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股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股價波動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價值難以確定。公司發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為股票面值一般為1元,便於確定所要結轉的金額(應等於增發股票有數量)。這使股票股利的數額與折股的股票面值總額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價問題。從納稅角度看,這一處理有利於公司減輕股東稅賦,因為如按照市價結轉,其結轉金額無疑會遠遠超過面值數額,由此應由股東承擔的稅賦也是相當重的。
此外,實務還對股票股利處理時間與報告揭示作了靈活處理。對於現金股利,在董事會確定利潤分配方案後,必須進行帳務處理;當它與股東大會批準的現金股利之間發生差異時,必須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或上年數。對於股票股利,董事會提出分配方案時不需要進行帳務處理,只需要在當期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在股東大會批准利潤分配方案並實際發生時,直接進行帳務處理,因而不存在有關項目調整的問題。股票股利之所以採用上述處理方法,首先考慮到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差別,如果採用與現金股利丁同的處理方法,在董事會提出利潤分配方案時須作為負債處理,執必誇大公司的負債權益比例,從而可能導致一些股東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誤解。其次,按照現行規定,企業在增加資本時必須報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變更注冊資本。一般情況下,應當是在股東大會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後,才正式申請變更注冊資本的注冊登記。因此,在送股發生時再進行帳務處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會計調整。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實務界對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選擇既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又有利於簡化會計工作程序和手續,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維護了股東和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與美國相比,我國實務界對送股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缺乏可選性,從而限制了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功能。但在目前,由於我國尚不具備象美國一樣發達的資本市場,通過會計政策來傳遞信號還缺乏相應的市場條件,因而會計政策還僅僅限於指導會計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結

本文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動機、經濟效果、選擇依據作了逐一分析。現作如下歸納:
·會計政策的可選性產生於會計人員對會計對象的認識上的分歧;
·宏觀會計政策制定者有動機通過准則的制定以擴大影響;
·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傳達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會計政策的選擇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並有利於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公司法是制定會計政策的法律依據,會計政策從會計角度確保公司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曲曉輝,關於會計政策的幾個問題(上、下),上海會計,1999;11:3—8,12:10—13。

2、黃菊波,楊小舟,試論會計政策,會計研究,1995;11:1—5。

3、Eldon S.Hendricksen, Michael F.Vanbreda.Accounting Theory.5th deition.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1996.Volume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T.W. and Vickrey, D.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S.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G.O.1952.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C.A.Millier, J.A.and Rimbey, J.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G.W.and Stice E.K.Accounting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

來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

❹ 有關公司股票價值評估的建模論文怎麼弄急求!

老實說,我不會書本上的演算法。
我只能按照我的估算方法算一算。

1.39 x 20 = 20.78

0.82/0.05 = 16.4

合理估值 16.4 ~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