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互聯網大廠的rsu股票什麼意思
限制性股權單位(Restricted Stock Unit,簡稱RSU)是美國互聯網大廠常見的一種員工激勵方式。RSU與傳統的股權(如限制性股票、期權)有顯著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適用對象**:RSU多為上市公司或後期未上市公司採用,而早期創業公司更傾向於使用限制性股票與期權。
2. **資金投入**:RSU在授予時無需員工支付費用,期權則要求員工在行權時投入資金,限制性股票則根據公司與創始人情況可能需要額外支付。
3. **稅務處理**:RSU被視為工資所得,稅率較高,通常為30%-40%左右。因此,員工領取RSU後需盡快變現以抵稅,避免年終稅後虧損。而限制性股票與期權可能部分或全部被視為資本利得,適用較低的20%稅率。
通過星巴克的例子來具體解析RSU的運作機制。星巴克的RSU計劃為員工提供了優惠的股權激勵,成熟周期通常為兩年。以10股RSU為例,工作滿一年後,一半即5股成熟,剩下5股未成熟。假設一年後股票收盤價為60美元,稅前總收益為300美元(5股 * $60)。以35%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為105美元。
公司會預先扣除稅款並發放給員工,但扣除稅款的股票需要以整數計算,因此星巴克會從員工的股票中扣除2個股票作為稅款,剩餘的3個股票則存入員工的股票賬戶。盡管被扣除的股票價值為120美元,但實際需支付的稅額為105美元,因此星巴克會退還15美元現金給員工。
在扣除稅款後,員工持有的股票數量減少,剩餘股票需待星巴克股票價格上漲時賣出,實現收益。這一模式廣泛應用於美國的科技大廠。
Ⅱ 互聯網員工賣股票 繳稅比例
賣出時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買入時不收,由政府收取。
股票普通交易不收個人所得稅,只收印花稅,印花稅固定不變,賣出時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買入時不收,由政府收取。股票分紅時會收取個人所得稅,分紅扣稅和股票持有股票時間長短有關,持有一個月及以下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持有一個月(含一個月)到一年(含一年)的需要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持有股票超過一年不交稅。
Ⅲ 互聯網公司給股票是怎麼說法
如下:
股權激勵部分通常會出現在資深程序員及更高職位中,而且職級越高,這部分薪酬比例也會更高。在阿里巴巴P7職位中,平均股權激勵大概是600股,分四年行權,平均到每年大概是26萬(以美元7:1人民幣,阿里巴巴$250/股來計算)。
股權激勵部分的股票通常是受限股票(RSU, Restricted Stock Units),其限制性體現在只有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股票才能自由流通。一般來說條件是員工在公司就職達到一定時間後才可以獲得部分股權。
舉個例子,阿里巴巴的股票會在員工工作滿兩年的時候,分配受限股票中的50%給員工。工作滿第三年,給25%,工作滿第四年,再給最後的25%
這里有什麼套路呢?首先,由於阿里的RSU是工作滿兩年才能授予,所以員工要想提前跳槽就會承受一定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選擇在員工沒滿兩年的情況下解僱員工,從而減少薪酬的支出。
再舉個例子,谷歌的RSU同樣是四年給予,而它的分配方式是每個月給2.08%的RSU,也就是說,谷歌的RSU是完全平均分配到48月的。
但通常情況下,公司都會有一個一年的 'vesting cliff', 也就是說,員工要工作滿一年,才能一次性拿到25%的RSU,而從第二年開始,就會每個月按比例發放剩餘75%的RSU(每月授予總RSU的2.08%)。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公司希望員工能至少工作滿一年。
那為啥一年之後公司就不設'vesting cliff'了呢?原因是公司一般會在員工績效中,給予員工新的股權激勵,從而增加員工RSU的股票數量,當員工開始第二年工作的時候,他每月(年)能領到的RSU就比第一年更多的股票,從而增加對公司的忠誠度。而那些在績效考核中相對平庸的,就只有很少或者沒有新的股權激勵,公司因此降低了自身對員工的吸引力,變相勸退員工。
在職級對標中,為了統一標准,我們計算股權激勵時統一按四年平均分配來計算股權激勵的價值,並且按照填寫薪酬時的股票價格為准來計算每股的價格。
其實,以上我們只是討論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對於未上市公司,情況則更為復雜,因為這類公司的股票並沒有在二級市場上流通,因此股票價格並不透明,也很難直接轉化為現金,再加上公司有永遠不會上市,股票永遠無法自由流通的可能。所以通常認為未上市的公司股票的吸引力是低於上市公司的。
但正因為如此,未上市公司通常在給予股權激勵時會比上市公司更慷慨,會給更多的激勵來吸引人才。因此我們在評估一份RSU的時候,要綜合考量價值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