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穆迪信用評級等級
穆迪公司由約翰穆迪於1900年創立,位置是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債券評級機構,原本是鄧白氏的子公司,而後在2001年和其分立成為單獨的公司,而穆迪評級則是主營業務。
穆迪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他於1909年發起了鐵路債券的信用評級。1913年,穆迪開始對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穆迪在世界各地有800名分析師和1700多名助理分析師,在17個國家設有機構。其股票在紐約證券證券交易所(代號MCO)
穆迪評級給投資者服務公司的信用評級標准從高到低分Aaa、Aa、A、BA、Ba、B、CA、Ca、C。Aaa債信用質量最高,信用風險最低;c級債務是最低的債券等級,收回本息的機會很小。在從Aa到Caa的六個等級中,還可以加上數字1、2或3,進一步顯示同一評級中各種債務的排名,1為最高,3為最低。
此外,穆迪還對信用評級進行了展望性評價,以表明他對評級中期趨勢的看法。展望可分為「積極」(評級可能升級)、「穩定」(評級不變)和「發展中」(評級隨事件變化)。
一、如何理解穆迪評級呢?,
信用評級機構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服務中介。他們對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政府和個人等各種經濟實體以及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的發行人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對其履行相關經濟承諾的能力和可信度進行打分,並用簡潔的符號表示其信用等級,可以稱之為經濟「體溫表」。
業內人士稱,三大評級機構通常依靠公司的信用評級模型來評估風險。除了分析影響一個國家還款能力的因素,如GDP增長趨勢、政治因素、對外貿易、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和結構、財政收支等,還要考慮金融體制改革帶來的財政負擔。
但對於分析師來說,對一項新交易進行評級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程序。在電腦上打開穆迪的評級模型軟體,輸入被評級產品的基本數據,然後點擊,軟體自動運行。經過幾百萬次的計算,將每次得到的評分結果進行積分得到平均值,從而產生一個評分結果。
從初步討論到公布評級,穆迪的評級過程大約需要60到90天。不過穆迪透露,他們可以根據發行人的需求和時間安排,盡可能「靈活」地做出相應調整,以「匹配」更緊的融資時間表和其他要求。
❷ 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為什麼對世界經濟有影響
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四大影響
對美國主權評級被下調以及由此帶來的美國主權債務風險,目前尚無充分的數據可以支持對其影響程度的詳細評估。課題組主要從四大方面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初步判斷和分析。
第一,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定價錨,提升長期融資成本。鑒於美國經濟金融市場以及美國國債在全球的重要性,美國國債質量的任何微小變動都會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美國主權評級自1941年以來均是AAA的最高級別,此次下調是史無前例的。毫無疑問,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錨,美國國債被視為「無風險資產」,所以國債的收益率通常被看成是「無風險的利率」,全球其他金融產品都以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作為定價的標准。例如,企業發債會以美債利息率作為基準,再加上一定程度的溢價作為公司債的定價。由於美國主權評級降級,美國國債作為全球金融產品定價基準的重要角色將會改變。當市場已充分認識到美國國債不再是「無風險資產」,金融市場將不得不開始調整和重塑基礎定價錨,這意味著所有金融產品的定價都會重新調整。全球金融市場若失去這一避險「天堂」,則更易出現證券擠兌,引發動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於舊的秩序難以為續,新的規則一時又難以建立,全球金融市場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處於一種無序狀態。
美國國債信用評級被調低,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債價格走低、收益率曲線上升,美國公共債務的融資成本則會上升,融資難度將增加,進而抬高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溢價。如果國際評級機構做出降級的一致決定,將推高美債日後的融資成本60~70個基點。未來有可能出現擁有AAA信用等級的企業融資成本低於財政部發行的國債成本。一旦美國國債融資成本高於部分私人部門融資成本,那麼美國財政部繼續以赤字融資將受到市場風險溢價的牽制,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政府的債務可負擔性和融資能力惡化,進一步影響美國國債的信用質量並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目前全球回購、衍生品和期貨市場中有4萬多億美元國債作為質押品,這些質押品質量下降將導致交易對手方要求對美國國債作為質押品的價值進行更大幅度的扣減,將對投資者帶來深遠影響。如果未來三家主要國際評級公司一致對美國主權債務評級進行下調,部分基金,例如退休基金,受到只能購買AAA資產的限制,將削弱對美國國債的需求。
如果降級推高美國國債利率,將使美聯儲推出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上升。當前美國經濟受到滯漲局面的困擾,在財政政策已無計可施的背景下,國債發行量的繼續增加在所難免,而投資者由於受降級影響未來可能減少持有,這可能促使美聯儲再次新增購買美國國債,以推高股市、降低長期利率、維持美元貶值和促進出口增長。當然也應看到,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的阻力和顧慮比一年前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2)時更大,因此美聯儲馬上推出QE3的可能性不大,而是承諾繼續維持低利率至2013年,在穩定市場信心的同時,先期採取力度相對較小的措施,包括把手頭所持短期債券更換為長期債券、下調銀行在美聯儲存放資金的利率等。
第二,各國政府將面臨巨大的違約風險和投資損失。客觀地說,美國自獨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主權違約,信用記錄一直保持優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政府還本付息和維持最高信用級別的意願,如果再把美國世界第一的政治經濟地位和美元作為國際核心貨幣的情況考慮進去,美國發生直接違約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美國採取變相違約或改變償付條件卻有先例。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就曾通過宣布民間擁有黃金非法、把所有黃金收歸國有的方式,主導美元貶值41%以緩解危機。最近30年來,美元又先後出現過兩次大幅貶值。第一次大幅貶值發生在「廣場協議」簽署後的1985~1988年,第二次美元大幅貶值發生在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後的2002~2008年。到2008年3月,美元指數跌至70,創下了自1973年以來的新低,從2002年1月的最高點貶值37.21%。此間,美國的負債消費能力急劇擴大,2002年至2007年的5年間,美國最終消費支出年均增長在2.5%以上,特別是居民消費支出佔到了GDP的70%,創下了歷史新高。
由於美國的對外債務多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幅度越大,債務的價值含量就越低,債務負擔也就越輕,因此弱勢美元就成為了對沖債務風險、轉嫁成本的最有效手段。截至2011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投資者持有4.51萬億美元,佔比達31%,這意味著各國投資者在此過程中被迫承擔了部分損失。假定為了清償債務而美元貶值20%,則意味著全球各國在美國國債上的損失將達到9000億美元。中國持有1.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若按上述估計,中國僅在美國國債投資上的損失就有1200億美元。盡管這可能僅是賬面損失,但無法排除發生實際損失的可能性。
第三,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受阻,通脹壓力陡升。從2011年二季度的經濟表現來看,全球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著下滑,美國失業率出現反彈,凸顯經濟復甦內生動力不足,難以經受重大風險的考驗,而標普正是在這樣一個全球經濟脆弱的時刻調低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直接影響了全球主權債務成本,淡化了無風險利率的概念,對於艱難回復的全球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危機前,發達國家的高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來自於低利率條件下金融部門的過度衍生化發展和私人債務的持續擴張,而非依賴實體產業競爭力獲得的收入增長,從而導致經常賬戶的失衡。危機中,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總需求大衰退,為刺激經濟增長,政府部門擴張負債,承接了私人部門的債務。實踐表明,這種依賴債務增長擴張需求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當前,發達國家政府已經深陷債台高築的困境,而評級機構對主權信用評級的調整直接影響了「舉步維艱」的債市,進而對維持市場信心、刺激私人部門需求、推動實體經濟可持續復甦帶來負面影響,全球經濟在「金融市場→實體經濟→進出口」的傳導過程中走向「滯脹」的風險增加,不確定性增強。
第四,各國銀行業面臨補充資本金要求,長期盈利能力受到影響。美國國債信用降級意味著其風險上升,從而帶動以此為定價基準的金融衍生產品在銀行資產中風險權重的提高,可能引發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目前,美國銀行業持有的國債、政府機構證券以及政府支持抵押債券占其所持1.6萬億美元債券資產規模的60%左右。由於美聯儲已經決定維持美國國債、其他聯邦政府代理債券以及政府擔保的債券在銀行資產中的風險權數不變(美國國債為零,房利美、房地美類似機構為20%),因此美國銀行業的資產風險和資本充足狀況暫時不會受到影響。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至2011年3月底,歐洲銀行業持有美國國債的總值約為7526億美元,是除美國外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海外銀行。當前歐洲銀行業正深受歐債危機困擾,本身面臨巨大融資缺口,美國國債評級下調將促使其調整資產結構和杠桿水平,對其資本充足率造成進一步沖擊。此外,目前全球回購、衍生品和期貨市場中的質押品中有4萬多億美元國債。美國國債在金融市場中一直作為普遍接受的無風險質押品,其信用等級下降將導致交易對手方對美國國債作為質押品的估值下降,這對銀行資金鏈及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將會很大。
長期來看,由美國國債降級引發的長期融資水平上升將削弱企業和居民貸款意願,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受阻,銀行業長期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參考資料資料http://money.163.com/11/0929/17/7F4T3AA80025335L.html
❸ 這次美國信用評級下降又會對我們中國股市影響多久中國股市經過這次下跌後是否到了底部
美國如果真違約,不僅令美國國債失去信用,也使美國成為全世界的眾矢之的。美國賴賬將導致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發生紊亂,美元會大幅貶值,全球金融、股市隨之紊亂,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漲價。整個世界都受不了,也包括美國自己。
如果美債違約,世界經濟立即進入大蕭條。 如果美國債務上限不增加,美聯儲不再購買美國債券,那麼到期的美債就會被列入垃圾級別。 同時,其它地方債務和企業債務也會降級,導致利息負擔更加沉重。 美國財政將被迫削減開支,醫療機構、軍工企業等高收入領域將遭到顯著的打擊。 同時,美國企業債務成本上升,會迫使大量高資產、高負債、低利潤的企業虧損或者破產。 另外,債務成本壓力將迫使美國資本迴流,補充國內企業的資本金。 當經濟困難的時候,世界經濟的本質就是比誰更爛。 目前歐盟的救市措施,並不是實質上想改變什麼,而只是想給自己「粉飾」得好看一些。 既然部分美債成為垃圾,那麼歐洲一些國家的債務也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垃圾。 中國外儲的現金很少,大多數由債券構成,包括1萬億左右的美債和可能超過4000億的「兩房」債券,還有數目不詳的歐洲國家債券。 到時候,這些外儲因為債券貶值,直接就會部分或者大部分成為損失。 同時,美債和歐債成為垃圾,就意味著歐美經濟立刻進入「冰窖」。 中國已經連續減少的出口,將快速進入完全停滯狀態。 同時,中國有8000多億美元的外債,其中據說超過70%是短期外債。 而一旦美歐經濟停擺,國際資本會快速迴流。 屆時,中國外儲遭受巨大損失(尤其是無法變現)、進入中國的巨額國際資本撤離、加上償還短期外債、另外國內資金也蜂擁外逃,中國的3.2萬億名義外儲可以在短時間內流失殆盡。 中國將沒有外匯買糧食、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橡膠等等大宗商品;也沒有錢購買機械、電子元件、晶元、汽車、飛機、以及其它奢侈消費品等產成品。 沒有錢買大宗產品和關鍵部件,中國社會活動將完全停止。 而中國需求消失,會讓大宗商品回到歷史低位,靠賣大宗商品富裕的中東和俄羅斯等產油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大宗礦產和糧食生產國,其收入將劇減。 這些國家從中國的進口,也會一夜之間消失。 同時,依賴產品出口中國的德國、日本、法國、英國(教育出口)等國,大量產能也將閑置,投資將難以回收。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集中地,其金融、IT、消費品、教育文化等等領域也將全面進入神的萎縮狀態。 這樣的結果是2008年的場景重現,而且比2008年的狀況更惡化。 屆時,世界范圍內的房地產、汽車、奢侈消費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將變得非常不值錢。
❹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與華爾街金融財團的關系
從免費服務到旱澇保收
1900 年,當約翰·穆迪以自己的姓氏創建了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時,他只是想通過對鐵路證券(這些證券往往復雜多變到讓投資者頭疼)提供評級服務,在華爾街混口飯吃。和其他評級機構一樣,穆迪在發展初期實行免費評級,不過穆迪的工作確實做得很出色,特別是在1929 年市場崩潰時,穆迪公司所給予高評級的股票沒有一支出現價格大幅下滑,在投資市場賺足了眼球。投資者們相信穆迪公司的分析和評級是客觀而有水準的,穆迪也逐漸開始向投資者收錢。
從上世紀70 年代開始,穆迪和它的競爭者們,包括標准普爾(這家公司比穆迪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以及成立於1913 年的惠譽國際,開始調整經營方式,它們不僅向投資者收費,還伸手向被評級的公司要錢,道德隱患就此埋下。1975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這三家評級公司為首批全國認證評級組織(NRSRO),它們從此被貼上了半官方的標簽,更厲害的是,NRSRO 隨後發展成了一個壟斷組織,再也沒有其他評級公司能夠真正打進這個組織。
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對三大評級機構奉若神明,市場上沒有經過它們認證的債券幾乎無人問津。無數融資公司向它們揮舞手中的美元,希望為自己的債券獲得一張「3A」級標簽。在這種背景下,評級機構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向融資企業收取評級費成為主要利潤來源,並且偶然誤判也沒關系,沒有企業敢向它們索賠。在評級行業,至少30% 的利潤是很常見的,2006 年,標普稅後收入高達12 億美元,穆迪則賺到13 億美元。
「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
當一個「+」、「-」的調整都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評級機構被推上神壇,華爾街貪婪的傳統也入侵了這一領域。曾幾何時,被視為安全投資黃金標簽的「3A」級評級,變成了評級公司手中的盈利工具。「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來換取金錢」,在2008 年美國國會調查「金融海嘯」舉行的聽證會上,穆迪一位經理級人士這樣說道。
在業內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漢諾威是德國再保險業巨頭,原先不是穆迪的客戶。穆迪曾電函漢諾威稱願意為其初期提供免費的評級服務,並在未來建立收費服務關系。當時漢諾威已經是另外兩家評級公司的客戶了,就拒絕了穆迪。穆迪還是開始為漢諾威評級,2003年在其他評級公司都認為漢諾威財務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穆迪卻把漢諾威的債券級別降至垃圾級,結果引起拋售,漢諾威在幾小時內就損失了近兩億美元,最終不得不向穆迪投降。
2002 年到2007 年間,三大評級機構將華爾街製造出的數千種創新債券評為「3A」級,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次級債。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穆迪和標普還給予了11 個隨後陷入重大困境的金融機構以高評級級別,其中就包括危機的導火索——雷曼兄弟銀行。
主權評級隻手遮天
「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標普和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標普和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這樣評價。
在美國國家機器的護航下,三大評級機構不僅對普通的公司,甚至對主權國家的信用都能產生殺傷力。雖說它們的確會考慮到GDP增長趨勢、外匯儲備等客觀因素,但事實上,三大評級機構擔任著美國金融資本對外擴張的幕後推手。例如,穆迪和標普直到2003 年依然只給中國的主權信用打出很低的「3B」級別。
2009 年12 月8 日,惠譽率先將債台高築的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為3B+,同時將希臘公共財政狀況前景展望確定為「負面」。標普和穆迪也相繼調低了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就此爆發。此後,三大評級機構對於希臘以及其他歐元區國家財政狀況的每一次表態都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今年4月,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接連遭到信用評級降級,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甚至被標普定為垃圾級,希臘債務危機由此上升為歐洲債務危機。
三大評級機構的做法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和指責。安盛公司投資戰略主任帕里斯-奧爾維茨甚至懷疑它們對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級時機是經過精心預謀的,「當希臘與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談判取得進展的時候,我看不出為何迫切宣布對上述國家降級」。他認為評級機構代表美國國家利益制衡歐元的用心昭然若揭。
標普降級美債: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金融交易日益復雜的今天,評級機構掌握著極大的金融話語權,如何規范和監管評級機構的行為,如何重新構建一個透明高效的評級行業,值得各國深思。我國也應該借鑒國際上的改革經驗,加快現有信用評級機構的質量提升和整合重組,建立政府管理和行業自律管理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在金融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最大程度地爭取國際金融話語權。
全球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與信用評級角逐的博弈。8月5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標准普爾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立刻引來軒然大波,盡管奧巴馬稱「美國一直而且將始終是3A國家」,但國際股市就此大跌,國內A股也一度失守2500點,標准普爾憑借評級就能刺痛全球市場的神經。
事實上,全球最重要的國家信用評級和企業評級目前幾乎全部出自這三家機構。標普目前對12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主權信用評級。
今年1月27日,標普把日本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 A」下調至「A A –」,長期主權信用展望維持在「穩定」。評級當天,日元兌美元跌幅超過1%,至1美元兌83.22日元。而在7月28日,標普與穆迪又分別將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降級。
早在2009年,標普就「發難」過希臘,將其展望級別調至負面,4月底標普又降低葡萄牙長期主權信用級別,隨後穆迪也將葡萄Aa2級主權信用級別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惠譽緊隨其後,將西班牙主權評級下調,由此,希臘債務危機蔓延至歐洲,最終引發美國和全球股市暴跌。
標普則是單槍匹馬撼動目前占金融體系主導地位的美國。穆迪與惠譽都表示短期內持觀望態度,穆迪只是發出警告稱,如果美國財政或經濟前景大幅減弱,其將在2013年前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