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央行LPR利率,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2年1月央行發布「LPR雙降」,同時下調其1年期和5年期的貸款利率,可謂是利好不斷。那麼,什麼是LPR?這次「雙降」對我們個人,還有企業和股市會有什麼影響?下面從四個方面,分別來給大家進行回答。
4.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對於股市來說,從理論上來說,利率下降,股價就上升;利率上升時,股價就下跌。利率對股價的影響有兩種途徑:
途徑一:是利率上升時,大家覺得存款會獲得更多溢價,所以就可能從股市轉投銀行儲蓄或債券,這樣就會導致股市的資金供應量減少,也會影響股價下跌;反之,利率下降了,股票市場資金供應量增加,股價也就上升了。
途徑二:利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有一定影響,LPR這種貸款利率提高,會增加企業的利息負擔,從而減少盈利,進而減少企業股票的分紅派息等,也會導致股價的下跌;相反,當貸款利率下調時,會為企業減輕負擔,從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進而使股價上漲。
當然,這里有經驗的股民應該知道,從中長期來看,利率的升降其實和股價的漲跌並不是簡單地負相關。因為,影響個股長期走勢的,不僅僅是利率問題,還有經濟增長、行業發展、市場情緒等多方面的影響。一時的加息或降息,只是影響股市中長期的一個小波段而已。
整體上,LPR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於個人、企業來說,更是直接影響其「錢袋子」;對於股市來說,有句俗語是「寬松無熊市」,央行的連續降息,對於市場信心提振是有積極意義的。
好的,今天就分享這些,記得關注、點贊、有問題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Ⅱ 中信證券是干什麼的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公司主營業務范圍為: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客戶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
公司長期以來秉承「穩健經營、勇於創新」的原則,在若干業務領域保持或取得領先地位。2008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14.02%,排名第一;債券承銷的市場份額10.71%,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並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並市場份額10.297%,排名第一;研究團隊蟬聯第一。
中信證券第一大股東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信證券與中信銀行、中信信託、信誠人壽保險等公司共同組成中信控股之綜合經營模式,並與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共同為客戶提供境內外全面金融服務。
中信證券下屬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證期貨有限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標普指數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屬子公司在內,中信證券在境內合計擁有166家證券營業部、60家證券服務部和4家期貨營業部。
截止2008年底,中信證券總資產1367億元人民幣,凈資產550億元人民幣,是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
2005年,中信證券被《新財富》雜志社評選為「本土最佳證券公司」第一名,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評選為「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第一名,2006年「本土最佳銷售團隊」第一名。 2002年至2005年連續被《亞洲貨幣》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債權融資行」。公司2003年至2007年連續榮獲《亞洲貨幣》雜志「中國最佳股權融資行」。2008年被《亞洲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經紀行」和「中國最佳債權融資行」。
Ⅲ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有什麼區別嗎
中信建投前身是華夏證券,後被中信證券和建銀投資收購,中信控股60%。現在中信證券受制於一參一控,要出讓部分股份,目前方案還在等待審批中。以後中信證券只會參股中信建投,而不是現在的控股中信建投,應該還在中信系內。
中信建投的LOGO已經換成中信集團的LOGO了。現在中信建投的總經理是中信證券的前總經理。
(3)中信銀行股票派息擴展閱讀
產品服務
公司主營業務范圍為: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客戶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
公司長期以來秉承「穩健經營、勇於創新」的原則,在若干業務領域保持或取得領先地位。
2007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二;企業債和金融債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並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並佔8.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人民幣集合理財資產凈值市場份額15.7%,排名第一;權證創設總量市場份額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繼續以較大優勢蟬聯第一。
中信證券下屬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證期貨有限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標普指數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屬子公司在內,中信證券在境內合計擁有165家證券營業部、61家證券服務部和4家期貨營業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17.39%,排名第一;債券承銷的市場份額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並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並市場份額10.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蟬聯第一。
參考資料中信證券網路
Ⅳ 銀行股票無論啥時候都可以長期持有嗎
A股里有這樣一條鐵律「一賺二平七虧損」,其實大部分的散戶在股市裡都是虧損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參透了股市的精髓,要跟市場一較高下,結果也總是不如人意,如果股市裡有這樣一類股票,不需要復雜的操作,一年穩定會有10%以上的收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還可以。
股神巴菲特有一個投資秘訣「價值投資」,但是到A股裡面,大多數人都是不信這個的,覺得純屬在扯淡,股神的投資策略真的是錯誤的嗎,其實股市裡銀行一類的股票就比較適合價值投資的理論,巴菲特一隻股票可以持有30年,如果我們也長期持有銀行類的股票,收益其實也不比股神要差多少。
前面我們分析過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今天我們主要看一下中國銀行如果長期持有,收益能達到多少,我們以每年1月1日收盤價(遇節假日就計算下一個交易日)為買入價格,投資金額都按照10萬元計算。
2020年買入,1月2日收盤價3.53元,買入2.83萬股,截止到目前持有大半年的時間,上個月剛剛進行過派息,10股派1.91元,也就是收益5403.3元,由於我們打算長期持有,短期的股價波動我們就不考慮了,這樣的話稅前收益率就是5.4%。
如果時間稍微長一點,2019年買入呢,當天收盤是3.17元,10萬元可以買入3.15萬股,去年派息執行每10股派1.84元,兩年的收益就是(1.91+1.84)元X3170股=11887.5元,累計收益率是11.8%。
我們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出3年的收益是(1.91+1.84+1.76)元X2915股=1.6萬元,4年收益是2.62萬元,5年收益可以達到2.99萬,如果持有時間再長一點2010年買入,持有10年時間,收益就可以達到8.5萬元,平均年收益率達到了8.5%,這還只是只計算了分紅所帶來的收益。
大家都知道只要月均持有超過1萬元的股票,是有機會參與打新,這么多年萬一哪一年運氣不好,中上那麼一簽,收益更是可觀,持有銀行股也是很多人打新的手法,不求賺錢,只求穩定,大量的資金買入銀行股,只為獲得更多的打新機會。
說到這里,其實很多人都是堅持不下來的,即便是長期算下來,加上打新,加上股價翻倍,就算年收益能達到20%也是很多人都看不上的,畢竟大多數人炒股的心態都是為了迅速在股市上撈一筆,這種慢悠悠的炒股方式只適合那些「比較傻」的投資者。
Ⅳ 工商銀行 每股分紅
30家銀行發布了實施公告。
按月份來看,5月份有6家銀行分紅,分別是張家港銀行、瑞豐銀行、蘇州銀行、江陰銀行、江蘇銀行、青島銀行。6月份有14家,包括華夏銀行、常熟銀行、貴陽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等。7月份有10家,其中齊魯銀行和無錫銀行已經分紅,其餘8家在等待。
近期將要分紅的銀行有建設銀行、上海銀行、清農商業銀行。根據相關公告,三家銀行於7月7日實施股權登記,並將於7月8日開始分紅。三家銀行a股每股分紅分別為0.364元、0.4元、0.1元(含稅)。
此外,7月11日,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寧波銀行將進行股份登記,7月12日將進行分紅。四家銀行每股分紅分別為0.355元、0.2933元、0.2474元、0.5元;7月13日,杭州銀行也將分紅,每股分紅0.35元。
除上述30家銀行外,還有平安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10家銀行。2021年度分紅方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2021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將於稍後發布。隨著公告的發布,預計7月份將會有更多的銀行紅利發放。
事實上,近年來,考慮到股東對回報的訴求、業務發展需要、監管要求等多種因素,幾家國有銀行的分紅比例都在30%以上。工行董秘青雪曾表示,適度的現金分紅比例和適度的資本充足率,既能滿足當前的現金分紅需求,也有利於上市公司的長期價值增長。
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首次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排行榜中,國有大行的排名也位居前列。具體來看,在「上市公司豐厚回報排行榜」中,前十名中有七家是銀行機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包攬前四;緊隨其後的是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排名第七、第九和第十。
12家銀行股息率超過5%
基於較高的分紅水平,很多銀行的股息率表現相對亮眼。所謂股息率,是指股息與購買時股價的比值,是投資收益率的簡化形式,也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分紅,主要和分紅有關,也受銀行股價表現的影響。
整體來看,大部分銀行的股息率高於存款利率和理財收益率,所以很多投資者認為「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中國銀行行長劉勁此前表示,2021年該行股息率為6.99%,比上年提高1.21個百分點。雖然對機構投資者來說不高,但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也是一個穩定可靠的選擇。
「對於個人理財經理和個人客戶來說,作為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它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能通過選擇理財產品、基金定投等各種投資工具達到這樣的收益水平就好了。」劉進說。
銀行理財收益率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近年來理財收益率持續下降。據國海證券研究報告統計,2021年,理財產品加權收益率整體在3%~4%區間波動,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但在延長期限方面,2021年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降,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55%,較上年下降34BP。
銀行登記託管中心此前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也顯示,2021年各月銀行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97%和2.29%。
這意味著投行股票不僅取決於股息率,還取決於銀行的基本面、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近年來,銀行股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回暖、政策發力、經濟復甦仍是今年銀行投資的主線。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智明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疫情繼續好轉,房地產銷售改善,經濟有望復甦,那麼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銀行業可能會重復疫情後的復甦。
浙商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梁鳳傑也表示,5月份信用社增持是序幕。預計6-8月份數量和質量將有所提升,供需兩旺。預計2022年以來信用社增量將首次連續增長,增速將首次逐月回升。屆時,市場對寬信用可持續性的預期將迎來拐點,進一步催化銀行板塊的行情。
「政策加碼助力實體經濟增長,寬信貸轉換方向明確,信貸規模擴張可持續。同時,房地產銷售數據回暖,銀行資產質量壓力緩解。整體來看,該行未來業績增長空間較大。」財新證券提到。
相關問答:工商銀行每年什麼時候分紅?
工商銀行股票每年都分紅,基本上在6-7月份,以現金方式,將其分的份額轉到你的股票賬戶上。
相關問答:用100萬買工商銀行或中國銀行靠分紅可以生活嗎?
作為國有銀行的大堂經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100萬用來購買銀行股,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比投資理財安全,比存在銀行利息高。
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又是我國六大國有銀行里的佼佼者。股價穩定,分紅每年增長。
那100萬購買這兩家銀行股,靠著股票分紅,能生活下去嗎?
100萬購買工商銀行或中國銀行的股票,每年分紅有多少?1 . 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今天的股價是4.8元/股,100萬可以購買大約20.8萬股。
工商銀行股票最近的一次分紅,是今年的3月31號。每十股派息,稅前2.933元。如果是持有一年以上的時間,分紅是不需要納稅的。
20.8萬,如果就按照十股派息2.933元算,那總共的分紅就是:
20.8萬 ÷ 10 × 2.933元 =6.1萬
持有100萬人民幣的股票,一年分紅6.1萬,換算成年化收益高達6.1%。這個利息收入,已經可以秒殺所有的銀行存款了。
一年6.1萬,平均到每個月就是5084元。這個收入放在工薪階層裡面,也是平均數以上的水平。
只要不花錢大手大腳,保證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像我自己,工作在二線省會城市,一個月生活開銷也才2000多塊錢。如果能把5084元,都花在生活上,已經可以過相當不錯的物質生活了。
2 .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今天的股價是3.3元/股,100萬可以購買大約30.3萬股。
中國銀行最近的一次分紅,同樣是3月31號,每10股派息,稅前2.21元。我們假設長期持有,那就不需要納稅。
持有30.3萬股,總分紅就是:
30.3萬÷10×2.21=6.7萬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銀行的分紅比例,要比工商銀行的要高。
持有100萬的中國銀行股,可以分紅6.7萬元。換算成年化收益,高達6.7%。
一年分紅6.7萬,平均到每個月就是5583元。這個收入雖然不算高,但是在工薪階層裡面,也至少可以達到中等以上的水平。
即使你生活在大城市裡,只要沒有額外的開銷,保證生活衣食無憂,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果把100萬存在銀行,每年能拿到多少利息?現在銀行存款的利息特別低,像六大國有銀行:
定期一年,利息只有2.1%。定期兩年,利息2.6%。定期三年,利息只有我3.25%。
最新一期的國債,三年期利息,只有3.35%。五年期利息,只有3.52%。即使是小銀行的大額存單,利息也不會超過4.0%。
另外,像銀行穩健型理財,預期收益也都是在3.5%-4.0%之間。和銀行股高達6.0%以上的分紅,差了很多。
我們就按照年化4.0%的利率計算,100萬一年的利息是:
100萬×4.0%=4萬
平均到每個月,只有3333元。
和購買銀行股,每個月有五六千的利息相比較,存款的利息幾乎差了將近一半。
所以,單從利息收入上來看,銀行股的分紅收益,可以說是秒殺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銀行股不適合投機,適合長期持有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個事情:銀行股在分紅以後,會進行除權。每股分給你多少的紅利,就會從股票中減去多少的錢數。
所以,每次分紅除權後,股票價格都會降低。
如果你只是抱著投機的目的,分紅以後就把持有的股票拋出,那你基本上就沒有賺到任何的錢。
如果你是准備長期持有,那除權就對你沒有任何的影響。每年可以拿到高昂的分紅,哪怕股票價格一直下降,對你也無所謂。
而且從最近十年來看,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股票,還算是比較穩定,一直都是保持在一個范圍里。
股票下降,後面還會慢慢的漲起來,不需擔心。
銀行股穩定,分紅收益也遠遠高出銀行存款的利息。如果你是准備長期持有,用分紅來生活。把100萬投入到中國銀行或工商銀行股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Ⅵ 許多港股特別便宜,為什麼很少有人買
中芯國際A股和H股每一股都代表公司很微小的一部分,且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但價格卻相差69.59%。
也就是說,同樣是獲得公司1/770000的所有權,你可以選擇在A股市場花55.02萬元購買,或者在H股市場花19.86萬港元(摺合16.75萬元)獲得。
如果是作為真正投資公司的股票投資者,在港股市場買入才是合理的行為。
中芯國際的例子很生動,但並不完全。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下,認識會更加深刻一些。
這里拿中信銀行舉例子。
中信銀行A股5.11元,H股摺合2.76元,也就是H股差不多隻有54%。簡直是正兒八經地半價拋售。
歷數上述優勢,同股同權不同價,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動輒打5-7折,股息率隨隨便便都翻倍,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的好事兒。
不過,在有優勢的另一面,港股的劣勢同樣顯而易見。
首先是匯率上的弊端。
港股以港幣計價,而港幣同美元掛鉤。美元貶值,港幣也會折價。
即便港股便宜50%,如果極端情況下每年都因匯率因素跌價10%,這誰扛得住。
其次是股息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多。
港股分紅的股息會被收稅,稅率20%。名義上8%的股息率,實際到手只有6.4%。
如果持有A股股息率是4%的話,那麼持有H股的實際股息率是6.4%,差價只有2.4%。在匯率風險面前,很多人都會犯踟躕。更何況,持有港股的風險,並不止於匯率波動。
最後是市場的區別。
如果一個人付出自己的勞動,在不同的國家都可以掙3000元/月。
那麼在美國是3000美元,在中國是3000元人民幣。從實質上來講,在美國工作,在中國生活,應該是最完美的安排。然而很遺憾,中間有個太平洋,空間上的距離能把一切溢價抹殺。
空間的壁壘所帶來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一目瞭然,但有時候近在咫尺的市場壁壘卻不太容易看清。
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只隔了一條深圳河,空間距離並不大,但兩個市場間同樣有著壁壘。
同樣的東西,在兩個市場間極大的溢價差,看似不正常,實則很合理。
港股市場面向全球,是一個展示的窗口,更是一個開放的口岸。
A股市場則更貼近於實際的消費場景,很多上市公司的商品或者鋪面與咱們的日常生活都緊密相連。單就市場而言,公司的上市和退市也會更加流暢,乃至以後大概率會像菜市場一樣隨意。
櫥窗的東西,更多用於展示,售賣時自然更易打折。同時,流通方面也會受到更大的制約。這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是,你買的時候是低價入手,賣的時候同樣是低價拋售,這是對外市場的天然缺陷。用一個專業的詞彙來總結,就是流動性缺陷。
當然,這些說法僅僅針對市場特性,並不止說港股就不適合投資。
我想,我是會買港股的,但更多可能會因為稀缺,而不是單單著眼於便宜,畢竟,便宜從來都有便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