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助】央視財經50指數名單是哪50家呢
1、央視財經50指數入選樣本公司(創新)
中興通訊(000063)、四維圖新(002405)、川大智勝(002253)、海康威視(002415)、超圖軟體(300036)、華力創通(300045)、科大訊飛(002230)、新北洋(002376)、上海佳豪(300008)、中科三環(000970)。
2、央視財經50指數入選樣本公司(回報)
國電南瑞(600406)、古井貢酒(000596)、三一重工(600031)、山西汾酒(600809)、徐工機械(000425)、陽光照明(600261)、青松建化(600425)、上海家化(600315)、南玻A(000012)、華孚色紡(002042)。
3、央視財經50指數入選樣本公司(成長)
雲南白葯(000538)、蘇寧電器(002024)、美的電器(000527)、中聯重科(000157)、格力電器(000651)、福耀玻璃(600660)、包鋼稀土(600111)、貴州茅台(600519)、青島海爾(600690)、福田汽車(600166)。
4、央視財經50指數入選樣本公司(治理)
萬科A(000002)、中國太保(601601)、中國平安(601318)、天士力(600535)、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中遠航運(600428)、三全食品(002216)、同仁堂(600085)、武漢凡谷(002194)。
5、央視財經50指數入選樣本公司(責任)
中國神華(601088)、天津港(600717)、上海醫葯(601607)、寶鋼股份(600019)、建設銀行(601939)、中煤能源(601898)、濰柴動力(000338)、中泰化學(002092)、民生銀行(600016)、上海能源(600508)。
② 紓困資金五十天銜枚疾進:5000億規模基本覆蓋風險 65家上市公司受惠
自10月22日,證券業協會表示推動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而開啟這一輪各路資金紓困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開端後,12月11日,紓困資金運作已經走過50天。
整體來看,隨著各路紓困資金到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在短期內得到了極大緩解。另一方面50天運作後,紓困資金也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為接下來中長期操作敲響了警鍾。
總規模接近5000億
根據中金公司統計,目前各類紓困資金規模已經接近5000億元。根據中金公司的統計口徑,紓困資金的來源為地方政府以及保險、券商等相關金融機構設立的資管計劃,紓困債,專項股權投資基金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來看,金融機構產品類的資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110億元,餘下部分則都是通過地方政府的資金完成的,因此從總規模佔比來看地方政府的資金是主力。
地方政府的資金最早是由深圳國資發起相關馳援上市公司的計劃,隨後北京、杭州、四川、安徽等十餘個省市先後成立了專項資金進行紓困運作。
中金公司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當前不完全統計下的合計公示資金規模超過4200億元,若考慮未公示產品規模佔比及部分統計數據為首批資金的情況,當前計劃中的紓困基金規模或已經接近5000億元。
就目前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這5000億的資金已經基本能夠覆蓋市場因股權質押平倉所引發的風險。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12月8日公開出席某論壇時便透露,目前強制集中平倉帶來的二級市場踩踏急跌風險已經得到初步化解。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場觸及平倉線市值約為7000億,對應融資額約為6000億-7000億之間,另外與高達7000億觸及平倉線的風險質押盤相比,年內終因跌破平倉線而被強制平倉的股票市值規模僅有98億元。
中金公司王漢鋒12月10日指出:「根據數據,當前A股市場的股權質押市值規模共計4.7萬億元,在前期市場低點時(10月18日上證指數創近四年收盤價新低時)我們粗略估算當時處於質押虧損狀態的股權質押規模約4839億元,因此在市場不出現進一步的較大幅度下行風險的前提下,當前近5000億元的紓困資金規模從總量上看基本可以覆蓋股權質押已經暴露的部分風險。」
據記者統計和梳理,目前這5000億資金目前尚未全部進入市場,有的產品實際上還在募集當中。即便這樣,紓困資金運作至今,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上市公司紓困項目共計83項,共涉及65家上市公司。
從行業類別來看,紓困資金具有一定的行業傾向性,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 建築裝飾、計算機、醫葯生物、傳媒互聯網等板塊,新興產業類公司居多。
據中金公司分析顯示,從基本面情況來看,這些上市公司普遍具備市值小,95%以上企業自由流通市值在100億元以下、質押比例較高、杠桿率較高、現金流較差等共性特徵,部分公司當前的盈利能力、業績增速不弱。
杭州澤浩投資投資總監曹剛12月1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從行業分布和企業質量來看,絕大部分紓困資金還是秉承了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並非資金沒有選擇的全部投向有紓困訴求的企業不做篩選。」
紓困遭遇難題
從50日運作的成績單來看,各路紓困資金進展順利,但這一過程中各路紓困資金也逐漸遭遇了實際運作過程中的風險。
這其中紓困資金一邊紓困,被紓困企業股東隨後減持造成的影響最為惡劣。上市公司博天環境(603603.SH)便是這類公司的代表。
博天環境在8月初獲得了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與江蘇銀行北京分行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的首筆5000萬元紓困貸款,後續還有5000萬元將到位。受上述消息的影響,博天環境股價當周累計上漲28.31%。
隨後,包括上海復星創富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在內的三家機構股東便宣布擬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最多減持佔比合計不超過31%的股份,堪稱清倉式的減持。
盡管最後三家股東承諾將在近期不減持,但造成的影響已經無法彌補,事實上後續還有一些被紓困公司存在減持的情形,這對紓困資金實際操作有著嚴重的干擾。
對於這類行為,12月11日下午一位接近證監會的權威人士表示,將密切關注類似的情形,如果上市公司的減持存在違規的行為將一定規則進行調查和處罰。
與此同時,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需要注意紓困資金在實際紓困過程中資金的使用效率、紓困精準程度以及不同途徑、不同來源下的各類紓困產品可能面臨的協同問題。
例如應該規避潛在非市場化操作蘊含的風險或是要注意紓困資金長期退出風險。
「這需要紓困資金在紓困過程中堅持公開、可操作的紓困規則,同時也需要政策協助以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王漢鋒認為。
另外,王漢鋒總結到,從總體上看我們認為當前紓困資金的設立及逐步到位對化解當前部分企業面臨的困難有一定幫助,尤其是部分股權質押風險較大的民企,但操作過程中要更加依賴市場化、公開化、法治化的手段避免相關風險,同時要注意,紓困資金只能救急,中長期解決問題要靠彌補導致問題的制度漏洞以及企業基本面最終企穩向好。
紓困資金總規模可能已近5000億 已出手65家上市公司
民企紓困:政策及時強力糾偏後 還需標本兼治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③ 為什麼新股開板後大跌
新股開板模式出現重大轉變:直接一字跌停
2016年09月28日
記者 李曼寧
一直以來,新股開板被認為是買入良機,其後往往出現普漲行情。然而,今年以來,新股整體炒作漸弱。尤其是本月,新股「畫風突變」,從近期幾只新股表現來看,投資收益比以往大幅縮水,若打開漲停就接盤,可能會淪為「高位站崗」。
最新的趨勢是,新股開板即跌停。9月26日,新股亞泰國際(19.070, -0.24, -1.24%)、正平股份(15.020, 0.02, 0.13%)雙雙打開漲停板並急速下跌,直至最終跌停。9月27日,另一隻新股宏盛股份(20.360, -0.75, -3.55%)不僅以跌停收盤,更出現罕見開盤便一字跌停的情況。此外,從連板天數來看,本月新股連板數量也呈現整體下降之勢。
新股開板即跌停
宏盛股份創造了近兩年新股開板的罕見模式。9月27日宏盛股份一字跌停,結束了此前連續17個交易日的漲停,該股系今年8月31日上市。
在9月27早盤集合競價階段,宏盛股份一度觸及漲停,但隨後被快速打到跌停板,直至9點25分持續封死跌停。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後發現,近兩年新股開板當日不乏9點25開盤觸及跌停的情況,但尚未發現類似於宏盛股份這樣出現大逆轉的案例。且在上午兩個小時交易時段,宏盛股份盤中毫無反彈,跌停板始終未曾打開。
有分析人表示,宏盛股份9月21日、22日兩個交易日成交額均超過2000萬元,環比放大近10倍,開板信號較為明確。而自9月23日起,宏盛股份成交額再度萎縮,疑似為新的資金方強力封板所致。此外,盡管宏盛股份27日已完成開板,進入短暫調整階段,但從交易角度而言,宏盛股份並未開板,因為大部分投資者無法在跌停板完成交易。
此外,8月上市新股中,上海亞虹(25.670, 0.72, 2.89%)、達志科技(36.680, -0.09, -0.24%)、紅牆股份(30.230, -0.29, -0.95%)均於9月8日開板,並在9月9日跌停。9月23日,廣信材料(15.620, -0.39, -2.44%)打開漲停,隨後於26日跌停。上述股票開板後股價均一路波動下跌,且再未超過開板前一日收盤價。不過,也有少數特例存在,9月12日開板的安德利(24.250, -0.24, -0.98%),其後走勢震盪上揚,今日更收獲漲停,其當前股價較開板前一日收盤價上漲了約26%。9月27日剛剛開板的橫河模具(10.780, -0.10, -0.92%)今日亦上漲6.6%。
相較8月上市新股近期開板後隔日跌停的情況,9月上市新股開板模式更為「慘烈」。9月26日,新股亞泰國際、正平股份雙雙打開漲停板並急速下跌,直至最終跌停。不止於開板日低開低走,9月27日,新股宏盛股份更出現前述開盤一字跌停的情況。
有市場人士指出,過去不少股民守在「一字板」門外排隊,期待第二波上漲。但以目前的情況看,近期很多新股都沒迎來第二波上漲,打開漲停就接盤或淪為「高位站崗」。此前有數據顯示,2015年上市新股中,只要是在開板當日買入,投資者至少能獲得20%以上的收益,最高漲幅可超2倍。
連板數量顯著下降
除了新股開板後走勢極端外,另一趨勢是,截至目前,8月上市新股已經全部打開漲停,而9月上市新股中,已有6隻股票打開漲停板。其中,連續一字板數量(含上市首日表現)最多的是正平股份,共收獲13個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13個漲停數量僅是此前新股連板天數的平均數。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稍早前統計,截至9月初,今年登陸A股市場已開板新股中,平均斬獲的一字板漲停數為正好13個,其中,華鋒股份(21.600, -1.06, -4.68%)連續漲停數多達23個。也就是說,本月新股連板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
具體來看,本月上市新股中,除前述正平股份外,安圖生物(50.000, -0.55, -1.09%)、江陰銀行(8.130, -0.06, -0.73%)、亞泰國際、三角輪胎(20.470, -0.10, -0.49%)、新天然氣(37.090, -0.95, -2.50%)也紛紛開板。其中,三角輪胎、新天然氣連續一字板甚至不到10個,僅分別為5個、7個。
從往期情況看,連板數較少公司多為發行股本較大公司,如此前的江蘇銀行(7.610, -0.03, -0.39%)和貴陽銀行(14.070, 0.02, 0.14%),其發行股份總數分別為11.54億股、5億股。但9月開板新股中,除江陰銀行、三角輪胎發行股份總數超過2億股外,其他幾家公司盤子並不算大,其中只有連續7個漲停的新天然氣僅發行了4000萬股。
新股走出「連板」背後,是近期整個次新股板塊的降溫。最近三個交易日,次新股指數分別下跌1.08%、4.37%,以及上漲1.5%。對比來看,除9月27日領先於上證指數外,前兩交易日均明顯落後。尤其是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