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法定期限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接受他人贈送的股票。
以上是上面的政策,也就是說證券公司里除了打掃衛生的阿姨和保安之外,只要申請了從業資格(執照)理論上都不能買賣股票。
個人覺得這個規定不夠合理,雖然是從避免違規、公平原則的角度出發,但在現在這種嚴重負利率的市場環境下,不許這些從業人員炒股,實際上對證券公司的下層人員來說是很不公平的。這些下層員工幾乎接觸不到任何內幕,也拿不到灰色收入,政府又無法做到高薪養廉,還不準投資股票,很容易造就一群弱勢群體。
所以這種不合理的規定也造成了一種現象,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般不準直接開戶交易的群體,都會用家人朋友的名義開戶操作。而這種現象又太過於普遍了,所以多數情況下,沒有人過問。
❷ 證券公司可以自己炒股票嗎
不可以的,只要是證券從業人員就可以自己做股票,不管是什麼崗位,所以證券從業人員以及其相關人員都是不能炒股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三條 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
一、根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法律禁止證券從業人員炒股,是兼顧了證券公司、證券從業人員和客戶的共同利益。從證券公司的角度來說,禁止員工炒股是為了防止員工開展代客理財(即操作客戶的賬戶),如果員工操作客戶的賬戶並導致虧損,會給證券公司本身帶去聲譽上的影響。
從維護客戶利益的角度來說,禁止員工炒股可以預防從業人員消極怠工。如果從業人員都可以炒股,那他們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自己的股票。遇到風險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處置自己的股票,極大的影響了客戶的利益;從證券從業人員自身的角度來看,禁止其炒股也是為了從業人員能夠踏實工作,在工作上取得長遠的進步和發展。
三、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證券從業人員都會告訴身邊投資股票的親朋好友一些所謂的消息,由於沒有實質上的操控賬戶的行為,只是閑聊時的話題,也沒有辦法定義為借他人名義炒股。
但無論是提供投資建議的從業人員還是接受建議的投資者,都要記住,第一,不要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規定透露內幕消息和簽署了保密協議的信息;第二,不要寄希望於他人提供的「消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懂得止損平倉和獲利了結。
拓展資料: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禁止買賣股票,但根據最新報道,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可以炒股將成為現實。「已實施17年的《證券法》迎來第二次大修。5月2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證券法》修訂草案里,證券經營機構、證券交易場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監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證券從業人員,應事先申報本人及配偶證券賬戶,並在買賣證券完成後三日內申報買賣情況。」 證券從業人員不可以自己買賣股票。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違反證券法規定。
❸ 證券為什麼不能炒股
證券不能炒股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保護市場公平性和投資者利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證券作為一個中介機構,其職責是為投資者提供交易平台,而不是直接參與炒股。這一規定的目的是保護市場的公平性和投資者利益。具體解釋如下:
一、維護市場公平性
證券機構作為市場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其角色是中立的。如果證券機構直接參與炒股,可能會利用其特殊地位進行不公平的交易,對其他投資者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為了維護市場的公正和透明,證券機構不被允許直接炒股。
二、保護投資者利益
證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提供交易服務,而非直接投資。如果證券公司炒股,可能會出現利益沖突。例如,在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時,可能會基於自身炒股的立場而非客戶的最佳利益。這將損害投資者的信任,並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監管部門禁止證券公司直接參與股票交易。
三、風險管理
證券公司涉及大量的資金和交易活動,如果允許其直接炒股,可能會增加市場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來自於市場波動、過度投機等方面,對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構成威脅。為了避免這種風險,監管部門通常會禁止證券公司直接參與股票交易。
總的來說,為了保護市場公平、維護投資者利益以及管理潛在的市場風險,證券通常不被允許直接參與股票交易。這是金融行業的規定,也是保障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