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增值權的經典案例
某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A公司)於2009年底決定建立長期激勵機制,實行股權激勵方案。H公司創建於2000年,注冊資金為100萬元,經過10年的發展,2009年底稅前利潤為800萬元,凈資產為2000萬元,,預計每股凈資產年增長率為100%。為實現公司長期戰略規劃,充分激勵人才,並為以後創業板上市留好介面。公司董事會決定接受建議,採用股權激勵五步法,自2010年開始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採用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首先根據該公司的生命周期階段和人才激勵特點,選定股權激勵模式。
(一)股:根據公司的十年積累,公司雖然注冊資本小,但是公司凈資產已經達到2000萬元,在股權激勵方案設計的時候,根據該方法,第一步確定股份面值為0.1元,則公司的股份總數為1000萬股,每股凈資產2元,針對公司發展階段,採用五步法裡面的增值激勵方式,即股份期權模式。(二)人:包括外部資源、高層管理人員在內的6人核心層加上10個中層人員被授予股份期權。
(三)價:初始授予股價按照2009年度每股凈資產確定初始授予價格,但股價增長模式不採用凈資產方式,採用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中的股價確定原則。
(四)量:根據五步法,該公司設計股權激勵,拿出總股本的20%,即200萬股授予。
(五)時:採取循環激勵,即每年授予100萬股的方式;每年的100萬股,再分兩年行權。行權比例6:4。 根據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初步設計了股權激勵方案,減少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短視行為。該方案由於分兩年來授予,分步行權,只能執行其中的一部分,高層管理人員只有在增加股東財富的前題下才可同時獲得收益,從而與股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這種剩餘索取權驅動高層管理人員不斷努力提高公司業績,最終達到股東和高層管理人員雙贏的局面。穩定並吸引優秀人才。該方案通過每年循環授予的方式,一方面激勵公司現有高層管理人員勤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外來優秀人才加盟。通過循環授予,該方案成功解決了其他企業由於一次性授予而不能給後進的高層管理人員以激勵的局限性。
採用五步法後,該方案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以凈資產確定初始價格,而非一直按照凈資產價格確定每年股價,從而更好體現了激勵成長性的特點。
Ⅱ 累計股票期權的案例
中信泰富購買累計股票期權的例子
這次中信泰富錯買的杠桿外匯合約,可以說是變種的Accumulator。不同之處在於對賭的目標不是股價而是匯價。中信泰富為降低投資西澳鐵礦項目面對澳元升值的風險,簽訂了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桿式外匯合約,對沖澳元、歐元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其中澳元合約占絕大部分。由於合約只考慮對沖相關外幣升值影響,沒有考慮相關外幣的貶值可能,故只設有止贏金額,所簽合約中最高利潤只有5150萬美元,但虧損卻無底。如果澳元貶值至0.87美元以下,中信泰富在相關合約期滿前,每月要按以0.87美元的匯率雙倍承接澳元。
金融海嘯迫使澳洲減息,引發澳元下跌,澳元兌美元較中信泰富購入澳元兌美元匯率平均價0.87貶值20%。集團9月7日察覺合約潛在風險後已終止部分合約,當前已確認實際虧損8.077億港元。按現時仍持有之上述合約,中信泰富須接取的最高金額為94.4億澳元。按市場匯率報價計算,餘下合約至年底將虧損147億港元。中信泰富將按實際情況以3個辦法處理這批Accumulator外匯合約:終止合約、重組合約或繼續執行合約至期滿。由於預計集團對人民幣的需求為100億元,故無意終止該人民幣合約。
Ⅲ 股票期權的計算
公司給予員工的期權應該有對應股票的認購價,該案例中沒有標明認購價,所以我以授權日公司股票價格為認購價。
1、小王不考慮出售股票期權,如果到期日該公司股價為10元/股,則小王可以以期權行使價格5元/股買入該公司股票,並在公開市場以10元/股出售。30元/股同樣處理。
2、期權行權日,股價30元/股,小王有兩種選擇:1、以25元/股的價格把期權賣出(因為已經是行權日了,所以期權幾乎沒有時間價值,只有內在價值)。2、行權期權,以5元/股買入股票,並在公開市場以30元/股出售。兩種方案的結果是一樣的,只是流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