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8金融危機全過程是
2008金融危機全過程:
2008年1月至5月,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捲入其中,美國陷入巨大的危機。2008年1月中旬,美國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摩根大通,瑞士銀行受到嚴重虧損。
最先的犧牲者,是國內有廣泛知名度的貝爾斯登,因流動性不足和資產損失,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曾經的中國夥伴中信證券,急忙撇清關系。
2008年7月起,危機已經惡化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不再僅僅是股票市場大跌,許多非美元貨幣開始大幅貶值,恐慌四處蔓延。
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巴克萊銀行以2.5億美元低價收購了雷曼兄弟北美市場的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美國保險巨頭AIG陷入困境;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50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一階段,次貸危機轉變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洲受影響最大。
歷史背景
最初,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級貸款業務的公司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一些從事按揭證券化的金融機構,例如貝爾斯登,就成為了犧牲品。
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在他們被緊縮信貸下的壓力壓垮後被聯邦人員查封,由於房屋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房屋回贖權喪失率的上升。
當天,金融市場急劇下跌,由於投資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將試圖救助抵押放貸者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時節,雖然聯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機仍然繼續加劇。
『貳』 11個億萬美元的錯誤,每個大佬都曾蠢得不可思議
這些代價昂貴的教訓,都發生在頂級投資家身上,每個都值得拿出來仔細研究一番。畢竟,這種億萬美元的錯誤不常有,而背後犯的錯卻經常在我們身上發生。
一筆投資虧掉億萬美元是什麼感受?
首先,你得有一億美元。
不過也不盡然。《億萬美元的錯誤》這本書描述了11個虧掉億萬美元的案例,其中多數人虧掉的錢並不屬於自己,作為基金經理,他們虧掉的大部分是其他投資者的錢。當然,也有虧掉自己錢的,例如,德國第五大富翁阿道夫·默克爾,他最終選擇了卧軌自殺。
賭業巨富、PE大神、對沖基金之王、頁岩氣之王、價值投資大師……這些代價昂貴的教訓,都發生在頂級投資家身上,每個都值得拿出來仔細研究一番。畢竟,這種億萬美元的錯誤不常有,而背後犯的錯卻經常在我們身上發生。
1、拉斯維加斯的設計師、投資界老司機,開「車」開翻了
人物:世界排名第41 位的富豪,柯克• 克科里安
克科里安是美國賭業巨富以及米高梅最大的股東。八年級中途輟學,先後成為業余拳擊手、二戰時的戰斗機飛行員,曾先後創建過飛機租賃公司,三次收購並出售米高梅電影公司,並坐擁西城賭場、米高梅大酒店等。克科里安被稱為是拉斯維加斯的「設計師」,將其最終打造成為世界一流旅遊勝地。2015年,克科里安逝世的時候大約有40億美元財產。
事件:
這位投資界老司機也有開車開翻的時候,注意,是真正的「車」。克科里安非常喜歡汽車,也喜歡買汽車公司,並有四次重要投資。
1990-1995年,他通過投資克萊斯勒,賺了27億美元。2005年,他成為通用汽車的最大股東,但因為董事會拒絕按照他想要的方向改變,他清倉退出,稍微賺了點股息錢。2007年,克科里安試圖再次收購克萊斯勒,但在競價中輸給一家PE。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躲過了金融危機中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的破產。
2008年4月到6月間,克科里安又瞄上了汽車公司,他花了10億美元,占股6.43%,成為福特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但之後因為業績不佳和金融危機,福特股票大幅跳水,而克科里安因為本身的債務問題,不得不賣掉股票,在2008年10月-12月,克科里安清倉了福特股票,損失7-8億美元。
2、PE界神一般的存在,卻在最熟悶者神悉的公司上5個月虧光13.5億美元
人物:德克薩斯太平洋投資集團(TPG)聯合創始人,大衛• 邦德曼(中文名,龐德文)
TPG(德太投資)是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目前通過旗下一系列私募投資基金而管理超過500億美元的資產,甚至被嫌橋稱為PE界神一般的存在螞虧。相較於競爭對手黑石、凱雷和KKR,TPG在中國的知名度稍顯遜色。但這並不影響TPG及邦德曼在業界的地位,其創造的一年1010億美元(2006年)的並購交易量紀錄,迄今仍無人能及。深發展、聯想集團等投資案例也讓TPG在中國成為真正的贏家。
事件:
收購陷入困境的企業,一向是大衛·邦德曼的拿手好戲,何況他對於華盛頓互助銀行十分熟悉,當初讓他一戰成名的美國儲蓄銀行並購案,正是賣給了華盛頓互惠銀行,他還曾在這家銀行擔任董事,並與CEO是多年好友。
2008年4月,TPG投資13.5億美元,聯合其他投資方,以總金額70億美元入股華盛頓互惠銀行。9月,華盛頓互助銀行「由於資金流動性不足,無法履行債務」,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5個月內TPG的13.5億美元化為灰燼,恐怕是私募基金業歷來最失敗的一筆交易,也入選了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2008年度十大最糟糕交易。
3、「 頁岩氣之王」 虧掉股份,還被趕出所創公司,最後橫屍街頭
人物: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NBA雷霆隊老闆奧布里·麥克倫登
麥克倫登曾被福布斯評為美國最膽大的億萬富翁。他白手起家,以5萬美元創辦公司,在2008年時個人身家高達30億美元。他創辦的切薩匹克能源公司成為全美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僅次於行業巨頭埃克森美孚,改變了美國頁岩氣行業。他還和朋友合夥買下NBA球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將全隊搬遷到他所在的城市,更名為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事件:
麥克倫登對自己的切薩皮克公司非常有信心,不斷買入股票,並且不惜動用高杠桿。他的融資手段之一,是用股票做抵押,每3美元股票借1美元貸款。但是隨著2008年9月開始天然氣價格跳水、股票暴跌,麥克倫登的抵押品大幅縮水。麥克倫登接到華爾街追加保證金通知,被迫賣掉了幾乎所有他持有的切薩匹克能源公司的股票,凈虧20億美元,這佔到他資產的2/3。
2013年1月,切薩匹克董事局趕走了麥克倫登,這位曾被評為美國年度最佳的總裁,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自己23年前創建的公司。
2016年3月,麥克倫登被指控非法采購石油以及操縱天然氣的招標等罪名。離奇的是,一天之後,他開車超速,撞向了高速公路的水泥牆,當場身亡。新聞報道,「不排除畏罪自殺可能」,但這都不重要了。
4、華爾街最知名的對沖基金經理如何接飛刀
人物:頂級維權投資者,比爾• 阿克曼
最為知名的對沖基金活躍管理人之一。作為潘興廣場(Pershing Square)管理基金的創始人及CEO,曾榮登2014年全球百家大型對沖基金年度排行榜榜首。過去數年間,其狩獵對象曾包括康寶萊、艾爾建制葯、塔吉特百貨、麥當勞、美國第三大漢堡連鎖店溫蒂漢堡、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零售商鮑德斯集團等。近兩年比較著名的案例是,做多Valeant葯業、做空康寶萊,均慘遭失敗。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為82億美元,遠低於2015年7月200億美元的高峰。他還曾是最大的人民幣空頭之一。
事件:
進入21世紀,傳統零售商被電商打得節節敗退,此時再大筆投資,不僅有價值發現的功效,也頗有些為了「傳統」兩肋插刀的意味。
在亞馬遜出現之前,巴諾書店和鮑德斯集團壟斷了美國的圖書零售市場。但亞馬遜出現後,事情就不一樣了。2008-2009,潘興廣場接下了飛刀,逐步買入了鮑德斯1/3的股權,平均每股10美元,並通過維權投資者慣用的伎倆,改變公司管理層和戰略方向去影響投資標的。但最終,這家公司仍然避免不了破產清算的命運,投資者血本無歸。
在對另一個零售商的投資中,阿克曼甚至輸得更慘。2007年,潘興廣場專門成立了IV基金,對塔吉特進行了2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其中大部分買的是股票期權而非股票。雖然阿克曼對塔吉特的價值判斷是對的,也成功地推動了塔吉特管理層釋放公司價值。但2009年1月塔吉特股票短期下跌10%時,潘興廣場IV基金的凈值下跌卻達到了40%,到2月底,下跌達到了90%。原因就在於他買的是期權,而不是股票。
5、不凋花凋謝:6周賺12億,然後5個月虧百億
人物:不凋花顧問公司創始人 尼古拉斯•馬奧尼斯
尼克·馬奧尼斯是可轉換債券套利的專家,並且聘請了兼並套利、多空股權投資、信用套利以及統計套利方面的專家。2000年,馬奧尼斯用6億美元創立了不凋花基金,意味永不凋謝的花朵,最輝煌的記錄是6個星期賺了12億美元。
事件:
明星交易員布萊恩·亨特2004年加入不凋花,2005年在天然氣期貨交易上有過輝煌戰績,馬奧尼斯因此非常信任亨特。2006年,不凋花加大了在天然氣期貨上的投資力度,4月,亨特在6周時間內幫公司賺取了12億美元的利潤。但隨後能源市場風雲突變,不凋花之前的利潤損失殆盡。此時,不凋花一半以上的資產都押寶在能源交易上。由於風險過於集中,巨額虧損排山倒海而來。2006年9月,不凋花公司因為巨量投機天然氣期貨虧損92.5億美元而宣告破產,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及對沖基金行業史上最大一起投機虧損事件。不凋花終於凋謝了。
6、與索羅斯齊名的「傳奇投資者」,卻被跳樑小丑騙了
人物:歐米加顧問公司創始人利昂• 庫珀曼
在美國對沖基金界,利昂·庫珀曼享受「傳奇投資者」的聲譽。他於1991年創立的對沖基金——歐米茄顧問公司,曾與朱利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以及梅里韋瑟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並稱國際四大對沖基金。而後三者則因為各種原因,先後關閉,只有歐米茄挺立至今。
事件:新興市場是非常危險的投資地區,有時候,努力了半天賺到的利潤,會全部被騙子捲走。像庫珀曼這樣最誠實、最博學、最慎重以及最精明的投資家,就是這樣在新興市場上一敗塗地的。在外號為「布拉格海盜」的捷克人維克多·柯澤尼和自己手下的投資經理同謀誘騙下,庫珀曼去買了亞塞拜然的超大型國企油廠的期權。事實上,庫珀曼付出每股25美元的價格,柯澤尼只花了不到每股1美元。最終,庫珀曼的投資經理被捕,但柯澤尼卻在與美國沒有引渡協議的巴哈馬逍遙自在。
7、「這次不一樣」,當價值投資大師面對價值陷阱
人物:普澤納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 理查德• 普澤納
普澤納(也有譯作「澤納」)和喬爾·格林布拉特(著有《股市天才》《股市穩賺》)、布魯斯·紐伯格是沃頓商學院的同窗,曾合作寫過證券分析的論文,後來三人都成為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家。普澤納則被後兩位視為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也以其信守「深度價值投資」聞名於世,他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和啟示,尤其擅長研究周期性企業的正常利潤,並在周期低谷進行抄底。截至2014年7月底,公司共管理264億美元的資產。
事件:
普澤納善於分析歷史經驗、往期數據,然而,「歷史可以作為解讀事實的參考,但卻不能作為解讀人們的心理狀況的參考。」歷史並非不斷重復,新的歷史正在創造中,這也成為投資的風險及魅力所在。2007年,他將資金投向那些歷史證明高度可靠的投資對象,其中金融股佔了40%以上的倉位,其中大部分是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公司在1980年代的金融危機中熬過難關並成為很多價值投資者(包括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了,兩房被國有化,普澤納投資管理公司損失慘重,資產價值2008年下降了46%。
8、年度最佳對沖基金,領獎後1個月破產,虧掉179億美元
人物:培洛頓合夥公司創始人傑夫·格蘭特和羅恩·貝勒
培洛頓公司由傑夫·格蘭特和羅恩·貝勒於2005年聯合創建,是2007年業績最好的對沖基金之一,收益率超過80%。2008年1月培洛頓公司在一個隆重的歐洲對沖基金頒獎禮上獲得了兩項權威大獎。然而1個月後,這家公司就破產了。
事件:
培洛頓公司成立了一個ABS基金,主要標的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抵押貸款證券,策略是做多高信用證券、做空低信用證券。這一策略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後,因為做空部分賺的金盆滿盈。然而,之後ABS做多頭寸遭遇次貸危機的嚴重打擊,同時,因為ABS基金像培洛頓通常的做法一樣,運用了大約9倍的財務杠桿。此後,交易便朝著當初設想的相反方向不斷發展,銀行要求追加保證金。公司因此流動性耗盡,以投機者的結局告終,「數日之內」就損失掉了170億美元。
9、德國經濟「教父」、億萬富翁卧軌自殺
人物:德國第五大富翁阿道夫·默克爾
阿道夫·默克爾(這名字好霸氣,又譯「默克勒」)是全世界最富的商人之一,他的企業包括制葯公司和海德堡水泥公司。默克勒其貌不揚、生活樸素、為人低調,集中體現了德國家族企業家精明踏實的品質,一度被稱為德國工業精神的「象徵」、德國戰後經濟騰飛期間的偉大「教父」之一。2006年,默克爾財富為115億美元,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36位,德國第3。 2007年財富為128億美元,全球第44、德國第4。2008年,縮水到92億美元,但仍然名列全球第94位,德國第5。
事件:
曾經保守的實業家默克爾,卻戲劇性地栽在了高杠桿投資上。2008年10月,因為不看好汽車業在金融危機後的前途,默克爾大舉做空大眾汽車普通股,不料,他遇上了史詩級的保時捷-大眾收購案,11月27日,大眾的股票出現了空頭軋平、一路狂飆,從200歐元升至1005歐元,這使默克爾家族損失慘重,同時因為家族企業欠債過多(上百億歐元),無法按期償還債務,銀行家們又沒有給足夠的信貸支持,2009年1月,74歲的在疾駛而來的火車前跳下站台,自殺身亡,離他自己的豪宅僅幾百米之遠。(保時捷試圖收購大眾,最後卻被大眾反購,成為金融史、並購史上一段著名案例。)
10、戴維斯王朝:成也保險,敗也保險
人物: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董事長 克里斯托弗• 戴維斯
克里斯• 戴維斯是「戴維斯王朝」第三代,一貫以價值投資著稱,他搜尋那些有投資潛力的股票並長期持有。 他的爺爺就是著名的 「戴維斯雙殺效應」的發明者,1947年以5萬美元起家,45年賺18000倍,年化回報23%,尤其擅長投資保險股。虎父無犬子,戴維斯家族三代都是著名投資家,孫子克里斯的公司,管理資產超過470億美元。
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克里斯托弗•戴維斯投資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內的金融股,並希望它們能在困境之後浴火重生,但未能如願,損失驚人。AIG已經遠不是當初祖父投資的那家保險公司,而是一家龐大的高杠桿高風險、如同黑匣子一般的金融帝國。戴維斯紐約風險基金在2008年1月底之前持有價值超過16億美元的AIG股票,但一年後,這筆投資就縮水至4130萬美元,損失超過了90%。這成為戴維斯「過去5年犯過的最大錯誤」。
11、一場超過650億美元的世紀巨騙
人物:麥道夫基金的投資者,包括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等
伯納德· 麥道夫,猶太人,是美國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曾經擔任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董事會主席。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他曾一直是華爾街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專家」之一,與「股神」巴菲特齊名。截至2008年11月30日,麥道夫公司共籌得650億美元,有4800個投資者賬戶,投資者包括匯豐銀行、野村證券、國際奧委會、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瑟爾、對沖基金、慈善組織等。
事件:
麥道夫向投資給他的客戶承諾每年8—12%的年收益率,而且是不管金融市場形勢如何都旱澇保收,年年如此。與一般騙案的不合理高回報相比,這樣「合理」的回報率騙倒了所有人。麥道夫每月向客戶提交投資報告顯示投資的都是些穩健的藍籌股,客戶也能隨時在數日內贖回投資。由於回報穩定,麥道夫的名聲越來越大,會員都以擁有麥道夫投資賬戶為榮。
2008年12月初,一個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的投資,讓麥道夫難以為繼。 他不得不向自己的兩個兒子坦白,這是一個巨型「旁氏騙局」。當晚,麥道夫被兒子們「告發」。後者都任職於麥道夫基金,但宣稱對父親的騙局一無所知,其中一個還在2010年自殺身亡、另一個則患癌症去世。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受害人只追回不到15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71歲的麥道夫被判處150年監禁,目前仍然健在。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些「億萬美元的錯誤」究竟錯在哪裡?篇幅所限,我們留在下一篇文章再說。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觀點。
『叄』 美國國際集團介紹
美國國際集團(AIG),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化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其總部坐落在紐約市的美國國際大廈。AIG的業務范圍廣泛,涵蓋保險、金融、資產管理以及相關投資等領域,通過龐大的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網路,為全球各地的商業、機構和個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
經過多年的擴張,AIG的業務足跡遍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子公司陣容強大,包括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美國美亞保險公司、友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國際金融租賃公司、美國國際集團(亞洲)投資有限公司、瑞士友邦銀行有限公司和友邦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1]
然而,在2008年9月16日,AIG因金融風暴的沖擊,評級驟降,引發了銀行對其的擠兌,流動資金面臨嚴重壓力。這一事件迫使美國聯邦儲備局採取行動,向AIG提供了史上最大一筆緊急貸款,總額達到850億美元,以防止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這筆貸款以認股權證形式交換,聯儲局有權暫停公司部分股票分紅。這次事件創下了美國政府收購私人公司規模的紀錄,僅次於一周前對房利美和房貸美的收購提議。
2010年7月14日,AIG董事長葛洛柏宣布辭職,原因是與當時的首席執行官本默切存在意見分歧。這一人事變動標志著公司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3)保險公司AIG2008股票擴展閱讀
美國國際集團(英語: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總部設於紐約市的美國國際大廈。集團在英國的總部位於倫敦的Fenchurch Street、歐洲大陸的總部則設於巴黎的La Défense、而亞洲總部則設於香港。根據2008年度《福布斯》(Forbes)雜志的全球2000大跨國企業名單,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自2004年4月8日開始一直都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直到因為金融海嘯發生而於2008年9月22日被除名。
『肆』 AIG保險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之前要面臨破產危機
轉載一個,樓主慢慢看
2008年09月18日13:31
周二晚間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里,美國國際集團(AIG)董事會一直在痛苦權衡聯邦政府提出的條件:政府同意向AIG提供850億美元貸款,但這家保險巨頭必須拱手讓出控制權。
這一計劃震驚了AIG的董事們,有人將此稱之為「令人難以承受」的提議。他們對政府下令撤換公司首席執行長維爾倫斯坦德(Robert Willumstad)感到驚訝,對他們所認為的華盛頓痛下重手怨聲載道。一位董事表示,他覺得受到了冒犯。
AIG董事、曾擔任里根總統經濟顧問的費爾德斯坦恩(Martin Feldstein)表示,收購私營公司並不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在董事會就是否申請破產爭論不下之際——此舉可能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混亂——維爾倫斯坦德發話挑明了AIG目前的兩難處境。
據與會人士透露,維爾倫斯坦德對董事會表示,我們面臨著兩個糟糕的選擇:要麼明天早上申請破產,要麼今天晚上接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協議。周二晚上7時50分,維爾倫斯坦德打電話接受了這一協議。
下面的內容主要根據對華爾街銀行家和律師、AIG管理人士以及政府官員的訪談所寫,我們可以看到上周末席捲華爾街的這輪風暴是如何橫掃美國金融體系,並在周二吞噬了美國最大一家保險公司的。
目前還不清楚這場浩劫會停在何處。在這些市場振盪的日子,我們已經目睹了美國政府接管AIG以及兩大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幾乎沒有做盡職調查就匆忙達成交易。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這兩大歷史悠久的華爾街投行也不再作為獨立實體而存在了。
正如AIG個案所顯示的,即便是規模最大的公司,也可能迅速崩潰。直到本周早些時候,各方都沒有提到過政府接管的想法。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周日對考慮為AIG融資的銀行業人士表示,政府官員還不清楚問題到底有多大。
到了周二,仍然沒有來自私營部門的融資,聯邦官員認定任由AIG破產的風險可能超過當前虛弱金融市場所能承受的限度。但這一最新的拯救方案招致了美國國會異乎尋常的激烈反對,議員們擔心危機正逐漸失控,他們質疑聯邦政府下一步將把觸角伸向何處。
保險巨頭AIG的業務遍布全球130個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在前任首席執行長格林博格(Maurice R. 'Hank' Greenberg)將近四十年的苦心經營下,很少有其他公司能夠匹敵AIG的實力。AIG向西弗吉尼亞的教師出售年金,向美國最大的公司出售責任保險,向餐廳出售勞工保險,其業務網路甚至覆蓋到印度的賈拉瓦爾。
在很多方面,AIG依然狀況穩健。該公司的問題主要來自於旗下一家出售信用違約掉期(CDS)的子公司。這一金融衍生產品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各種資產的違約損失,其中也包括了次級抵押貸款。由於這一部門遭受了18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AIG不得不追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抵押品,導致公司財務吃緊。而信用評級遭下調與股價持續承壓下挫使得AIG本已虛弱的狀況更加惡化。
在與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執行長一職擦身而過之後,維爾倫斯坦德於6月15日出任AIG首席執行長。他向AIG董事會保證,會在勞工節之前制定出重組計劃,決定公司的業務去留。
但這一計劃遭遇了金融風暴的無情扼殺。9月初,在公布數十億美元次級抵押貸款相關債務後,維爾倫斯坦德認定AIG必須迅速籌資。他對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首席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說,我們要彌補的漏洞太大了,我們需要籌集資本。這兩人曾在花旗集團共過事。
上周,AIG的危機變得愈加惡化。該公司曾試圖按原計劃在9月25日公布業務復興方案。但上周五它的股價暴跌了31%,標准普爾(Standard & Poor's)也發出了調降評級警告,這使得AIG的籌資行動變得更加困難。
走投無路的維爾倫斯坦德緊急打電話給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行長蓋納(Timothy Geithner),就AIG面臨的危機向後者發出了警告。維爾倫斯坦德認為,公司需要200億美元資金,但他隨後陷入了沮喪。維爾倫斯坦德對同事們說,我實在得不到蓋納的關注,雷曼兄弟正在崩潰,那才是他的關注焦點。
當天晚間,鮑爾森和蓋納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部二樓的會議室召集華爾街頭面人物舉行緊急會議。雷曼兄弟危機是會議的首要議題,雷曼兄弟和AIG一樣急需新資本,但卻苦於無處籌措。不過鮑爾森對大家說,還有更多的問題要討論。
據一位與會人士透露,鮑爾森在會上表示,我們不要只盯著雷曼兄弟的問題,應該向前看。AIG危機成為共同的擔憂問題。由於當時沒有AIG的代表與會,因此鮑爾森和蓋納給維爾倫斯坦德打電話,讓他第二天到會介紹情況。
在AIG大樓里,維爾倫斯坦德與摩根大通和對沖基金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銀行家們徹夜工作,確定該公司需要多少資金。由於房地產相關證券迅速下滑,至次日凌晨,需要的資金數額已經翻一番,增至400億美元。
紐約州保險業監管人迪納羅(Eric Dinallo)告訴AIG,他可以不顧某些規定,允許AIG使用其分支機構約200億美元的資金。維爾倫斯坦德忙不迭地告訴諸位高管和銀行家,我們找到了200億美元!他想AIG現在只要再籌措到200億美元就能避免災難的發生了。
周六上午
上周六早間,維爾倫斯坦德在AIG總部里遇到了另外一位花旗的前同事莫漢(Deryck Maughan),莫漢在那裡是為私人資本運營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尋找抄底機會。其他公司也來了,其中包括德國保險公司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SE)以及在雷曼兄弟和AIG之間跑來跑去的J.C. Flowers。法國安盛保險集團(AXA Group)也有意收購AIG旗下壽險公司的一部分業務。
周六晚些時候,維爾倫斯坦德走出AIG,走過幾個街區來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由於雷曼兄弟的高管也在那裡尋求救助,鮑爾森不願出手相助AIG,直到他對AIG問題的波及范圍有了更多的了解。
維爾倫斯坦德堅持說,我是在提議一項交易,而不是救助;如果我們用抵押品換得了Fed的支持,我向你們保證,如果需要,我會盡力變賣資產還給你們。
不過至周六晚間,這個銀行業小組認為,如果AIG能與私人資本運營公司達成協議,他們的籌資計劃就能見效,他們對此很有信心。
周日早間,AIG的顧問們發現了一件令人擔憂的事。AIG旗下一個受到監管的分支機構——證券借貸業務,也需要大約200億美元的注資。
當日,J. C. Flowers提議投資大約100億美元,不過有幾個條件,其中包括AIG要保證其信用評級不會降到某個水平以下。KKR和TPG提出斥資20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一半的股份。兩項交易都是有條件的,即需要Fed或是華爾街銀行提供一定的信貸額度。
AIG的高管不願接受這樣的條件。不過這一點還可以商榷。根據AIG將需要400億美元的假設,私人資本運營公司進行了評估。至周日晚間,亞洲市場開盤、AIG資產價值處於更大的壓力之後,該公司需要逾600億美元的資金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維爾倫斯坦德的外部顧問告訴蓋納,AIG的虧空在600億美元以上。他還說,他不知道這個「以上」到底有多少。
兩個小時之後,蓋納說,Fed會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不過並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維爾倫斯坦德晚上11點離開辦公室。在政府拒絕進行救助之後,雷曼兄弟即將申請破產。
就像對雷曼兄弟的處理一樣,鮑爾森和蓋納希望用私營領域的方法解決AIG的難題。鮑爾森尤其感到苦惱,因為華爾街把他視為一位救金融公司於水火之中的白衣騎士。鮑爾森讓高盛和摩根大通的高管們想想是否能為AIG籌集資金。他仍然不確定AIG一旦崩潰所帶來的影響范圍有多大。
與此同時,鮑爾森讓財政部工作人員開始認真考慮一下政府的反應可能會是什麼樣的。鮑爾森的顧問、前高盛銀行家傑斯特(Dan Jester)開始斟酌各種選擇,看看政府該如何構建一次注資行動。
周一,維爾倫斯坦德通知迪納羅說,AIG需要高達700億美元資金來度過難關。迪納羅回答說,除非已經有了一個計劃為AIG補足需要的剩餘資金,否則政府是不會採取行動的。他說,如果你們的公司破產了,我不能冒險損害投保人的利益。
摩根大通和高盛的代表周一整天聚集在曼哈頓下城Fed辦公室中開會。他們與摩根士丹利一起評估了AIG的流動性需求,另外摩根大通和高盛還評估了私營領域解決方法的可行性。他們得出的新結論是:AIG需要大約800億美元的資金。
周一下午1:30,鮑爾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現身,回答了有關雷曼兄弟崩潰的問題。當被問及政府是否不再為任何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提供幫助的時候,鮑爾森回答說,不要把這理解成「下不為例」,而是要把這理解為,我認為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有序性是非常重要的。
鮑爾森在談及AIG時表示,政府當時並沒有考慮發放貸款。他說:「紐約目前發生的事和政府提供任何過渡性貸款沒有關系。現在在紐約,私人機構正在再次做出努力重點解決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我看來,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以致於整個金融系統都在試圖解決它。除此之外,我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蓋納和Fed及財政部的官員舉行了一個電話會議,該會議一直持續到半夜兩點。
與會人士探討了AIG破產可能帶來的系統性影響,以及一旦AIG垮台將會發生什麼。會談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我們可以聽之任之嗎?」
在離開了蓋納的辦公室後,摩根士丹利的團隊一直工作到凌晨4點,制定了一項干預計劃。
成本高企
雷曼兄弟的倒台已經推高了短期借貸的成本。蓋納和其他官員擔心AIG的崩潰會給各個市場造成沉重打擊,從散戶投資者持有的非常安全的貨幣基金、到華爾街銀行使用的復雜金融衍生品、再到那些為企業提供資金的金融工具無一能逃過沖擊。AIG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意味著其觸角已經遍及金融領域的各個角落,因此不可能准確預見其崩潰可能造成的影響,唯一清楚的一點就是那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到了周一傍晚,已經明朗的一點是高盛和摩根大通不會出手拯救AIG。這家保險公司的資產不足以獲得所需的貸款規模。
周二,AIG高管認定已到了用盡自己的循環信貸額度的時候了,一般來講,這也是一家企業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前的最後一搏了。據知情者透露,大多數銀行都拒絕了AIG的貸款申請,他們表示在AIG債券評級遭到下調的情況下不會為它提供貸款,除非確信這家保險公司並未瀕臨破產。
38.5億美元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各家銀行的回絕加劇了Fed的緊迫感。
維爾倫斯坦德知道自己所剩時間無多。他甚至不再關注AIG的股價了,當時股票已經跌破了2美元。
到了下午1:30,Fed發話願意施救,但是需要得到理事會的批准,當時各位理事正要開會討論利率決策。到了下午3:30,鮑爾森和貝南克向布希通報了情況。到了4點時,他們致電蓋納,確保三個人都認可即將宣布的AIG拯救計劃。
這個決定做的是如此之快,以致於人們認為他們甚至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了解AIG的財務情況,或對其崩潰的可能影響做一徹底分析。但是沒人想冒按兵不動、進而引發市場災難性反應之風險。
下午4點,這份拯救方案交給了AIG管理層。那是一份三頁紙的方案,上面冷冰冰地標明了超高的放貸利率,以及政府獲得AIG約80%股權的權利。
維爾倫斯坦德吃驚但不震驚。一位AIG的顧問告訴管理層,鮑爾森對AIG的做法和他處理房地美、房利美、乃至貝爾斯登都如出一轍——如果政府插手了,股東就要為此埋單。
維爾倫斯坦德表示將在下午5點召開董事會會議。而在會議開始前10分鍾,維爾倫斯坦德接到了鮑爾森和蓋納的電話,後者排除了所有討價還價的可能,他說,這是你們唯一能得到的救助方案,而且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請你走人。後來鮑爾森也重復了這一命令。
維爾倫斯坦德沒有在這一問題上退縮。周二是他擔任AIG首席執行長的三個月紀念日。他知道並非是自己讓AIG走到了絕境,而且他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高管走人也是必須的。
在AIG董事會批准了這份提議之後,貝南克和鮑爾森周二晚間匆匆安排了一次和資深議員的會晤,他們當中許多人都對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政府所做的反應震驚不已。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來自新罕布希爾州的共和黨籍委員乍德·格里格(Judd Gregg)穿著禮服、連領帶都沒打就步入了會場。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來自馬薩諸塞州的民主黨籍主席巴爾尼·弗蘭克(Barney Frank)最後一個趕來,襯衫都沒有扣上。
參加了會議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迪克·德爾賓(Dick Durbin)回憶道,貝南克坐在巨大的會議桌前,闡明了AIG崩潰的後果,他警告稱,這將給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帶來切膚之痛。
『伍』 AIG為什麼破產
AIG並未破產,AIG於2008年9月16日接受美國聯邦政府資金援助免除了破產。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2008年9月16日晚宣布,將授權紐約聯邦准備銀行借貸850億美元給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政府也將接受AIG79.9%的股權做為回饋。聯准會說,這項決定受到財政部全力支持,其條件也保護美國政府與納稅人利益。
AIG為美國最大保險公司,2011年因財務危機向聯准會要求注資;美政府在希望協調民間企業注資不成後,AIG可能受美國政府接管的消息稍早傳出,其股價也因投資人憂心股值流失而狂跌。
聯准會晚間在一項聲明中指出,當前情況下,美國國際集團失序垮台可能讓已不佳的金融市場情況更脆弱,並導致借貸成本大為提高,家庭財富減少與經濟更為衰弱。
聯准會並強調,美國納稅人的利益受到保護;借貸以美國國際集團所有資產作為抵押,並可望由公司資產出售獲得回收。借貸以24個月為期;美國政府將接受79.9%的股權,並有對普通與優先股東紅利的否決權。
財政部長鮑爾森隨後發表聲明指出,支持聯准會採行的動作。白宮發言人也說,布希總統支持聯准會的宣布,這些動作可促進金融市場穩定與限制對更廣大經濟的損害。
因財務形勢危急,AIG計劃改組企業業務並出售旗下若干優質業務,以籌措急需資金。業界估算,為維持收支平衡,美國國際集團最多需融資400億美元。
AIG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在紐約地區僱用了約8500人。據《紐約時報》報道,AIG大多數業務運行良好,但其設在英國倫敦的金融產品部門卻因一種抵押貸款關聯債券「翻船」,正是這種債券把雷曼兄弟拖垮。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AIG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虧損。2008年第二季度的信貸違約掉期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在其他業務上的虧損也累計達到150億美元。
(5)保險公司AIG2008股票擴展閱讀:
次貸危機影響:
1、對美國經濟
首先,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急中「中標」,而且其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
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而有論者認為,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沒有解決,負債逐年增加,從1975年至今沒有出現過貿易順差。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新政也好,還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義也好,沒有解決社會分配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缺口問題,美國就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其經濟危機。
2、對全球經濟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
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3、對中國經濟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中國的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
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
最後,次貸危機將加大中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