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米高梅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招商蛇口1979股票行情 2024-12-24 09:11:10
股票軟體字體顏色更改 2024-12-24 08:56:10
金融股票龍頭股票代碼 2024-12-24 08:54:55

米高梅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5-05 00:42:17

1. 聯美的米高梅(中國)影業

米高梅(中國)影業全稱為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作為美國米高梅影業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集影片投資發行、影院規劃建設、影院運營管理於一身,整合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影業公司。這里集結了一大批國內外頂點的影視製作、運營管理、策劃營銷人才,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影院建設等完整的生產體系,是中國電影產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名片。
米高梅一方面將美國先進的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也將眾多國內優秀電影大片,輸出到美國,架起了一座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米高梅影業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CNN、B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時代周刊》、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數十家國際國內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並成功入選了由《新經濟時報》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事件」之一。並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之一。
此外,米高梅還與中影集團、光線影業的國內多家知名電影公司和專業機構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以新型商業影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公司。公司計劃三年內在國內建設加盟、直營和聯營影院500家以上,影院銀幕不少於1600塊、影院座位不少於10萬個,公司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爭取三年內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2.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米高梅與中國

1929年,原開在戈登路(今江寧路)的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被譽為「貴族區」 的上海西區,沒有一個與「貴族區」相適應的娛樂場。 1932年,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 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
該娛樂場由楊錫鏐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准備離場時,可以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車夫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該娛樂場建成後,一度租給某法國人經營。由於出租合同規定,「百樂門」老闆根據客人人數抽成,這位法國人即規定舞客一律自帶舞伴,而收費極為昂貴,這使「百樂門」蒙受極大的損失。不久,「百樂門」辭退該法國人,重新易人經營,並向社會招聘舞女。當時,舞女的月收入高達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職員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位叫陳曼麗的舞女,因拒絕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人派人槍殺在舞廳內。1954年,由於「百樂門」虧空嚴重,而由政府有關部門接管。原舞廳主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改為紅都電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坍,壓死行人一名,曾被責令停止營業,進行大修。今址為愚園路218號。
2012年,米高梅影業看到中國影業巨大的成長性,決定在深圳組建合資公司,開拓以中國大陸為主的亞洲市場,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就這樣孕育而生。
此前,米高梅酒店集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在澳門設立澳門米高梅酒店集團,迄今已在上海、杭州、武漢、大連等城市開設了近10家超五星級酒店。
米高梅(中國)影業全稱為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作為美國米高梅影業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集影片投資發行、影院規劃建設、影院運營管理於一身,整合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影業公司。這里集結了一大批國內外頂點的影視製作、運營管理、策劃營銷人才,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影院建設等完整的生產體系,是中國電影產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名片。
米高梅一方面將美國先進的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也將眾多國內優秀電影大片,輸出到美國,架起了一座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米高梅影業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CNN、B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時代周刊》、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數十家國際國內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並成功入選了由《新經濟時報》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事件」之一。並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之一。
此外,米高梅還與中影集團、光線影業的國內多家知名電影公司和專業機構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以新型商業影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公司。公司計劃三年內在國內建設加盟、直營和聯營影院500家以上,影院銀幕不少於1600塊、影院座位不少於10萬個,公司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爭取三年內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3. 求教關於電影公司

是米高梅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那舉世聞名的「獅吼」就是一種專利

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米高梅80年風雨歷程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創立於1924年5月17日,公司的銀幕標志就是那隻如夢初醒的怒吼雄獅。從成立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是好萊塢現存最老牌的電影公司之一。下面是米高梅公司成立80年來的大事年表。
1924年: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老闆馬爾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並將傳奇製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製片公司納入旗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歐文.塔爾伯格任製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發行的第一部電影。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一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一起成為米高梅的注冊商標。
1930年:影壇巨星克拉克.蓋博簽約米高梅,為成米高梅「片廠制度」下簽約的第一位影星。
1936年:歐文.塔爾伯格逝世。隨後,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發行了《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這兩部影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51年:歌舞片不斷沒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發行的《賓虛》不僅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它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的紀錄至今也沒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聯美(United Artists)公司發行了第一部007影片《諾博士》。
1969年:米高梅發行的《午夜牛郎》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
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購米高梅。
1976年:聯美公司發行了又一個傳奇系列——《洛奇》。
1981年:米高梅吞並聯美,成立米高梅

4. 福布斯榜上的富豪,有幾百億人民幣的人,他們的財富是怎樣持有的,股票就佔了很多嗎

都是持有集團公司股份,股票占很大的比例

附:(注意後面的公司)

2008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0名2008-03-09 21:15名 中文名 姓名 08年時年齡 資產凈值(美元) 國籍 公司
1 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77歲 620億 美國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2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 Carlos Slim Helú 68歲 600億 墨西哥 墨國電信公司
3 比爾·蓋茨 Bill Gates 52歲 580億 美國 微軟
4 拉克希米·米塔爾 Lakshmi Mittal 57歲 450億 印度/英國 米塔爾鋼鐵公司
5 穆克什·安巴尼 Mukesh Ambani 50歲 430億 印度 信實工業
6 安尼爾·安巴尼 Anil Ambani 48歲 420億 印度 安尼爾·德魯拜·安巴尼集團
7 英瓦爾·坎普拉德家族 Ingvar Kamprad 81歲 310億 瑞典/瑞士 宜家
8 辛哈 Kushal Pal Singh 76歲 300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商
9 奧列格·德里帕斯卡 Oleg Deripaska 40歲 280億 俄羅斯 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
10 卡爾·阿爾布雷希特 Karl Albrecht 88歲 27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1 李嘉誠 李嘉誠 79歲 265億 中國香港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
12 謝爾登·阿德爾森 Sheldon Adelson 74歲 260億 美國 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
13 貝爾納·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59歲 255億 法國 路易威登
14 勞倫斯·埃里森 Lawrence Ellison 63歲 250億 美國 甲骨文公司(Oracle)
15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Roman Abramovich 41歲 235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石油公司
16 西奧·阿爾布雷希特 Theo Albrecht 85歲 23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7 利利雅娜·貝當古 Liliane Bettencourt 85歲 229億 法國 歐萊雅(L'Oreal)
18 阿列克謝·莫爾達紹夫 Alexei Mordashov 42歲 212億 俄羅斯 謝韋爾鋼鐵
19 阿勒瓦利德王子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1歲 210億 沙烏地阿拉伯 王國控股公司,花旗集團
20 米哈伊爾·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43歲 208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1 弗拉吉米爾·拉辛 Vladimir Lisin 51歲 203億 俄羅斯 新利佩茨克鋼鐵公司
22 安曼西奧·奧特加 Amancio Ortega 72歲 202億 西班牙 服裝零售商Inditex公司
23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57歲 199億 中國香港 新鴻基地產
24 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 Mikhail Prokhorov 42歲 195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5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 Vladimir Potanin 47歲 195億 俄羅斯 國家銀行莫斯科Interros公司
26 克里斯蒂·沃爾頓家族 Christy Walton and family 53歲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7 吉姆·沃爾頓 Jim Walton 60歲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8 羅布森·沃爾頓 Robson Walton 64歲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9 李兆基 李兆基 80歲 170億 中國香港 恆基兆業
30 愛麗絲·沃爾頓 Alice Walton 58歲 190億 美國 沃爾瑪
31 大衛·湯姆森家族 David Thomson 50歲 189億 加拿大 湯姆森公司
32 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34歲 187億 美國 Google
33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35歲 186億 美國 Google
34 邁克爾·奧托家族 Michael Otto 64歲 182億 德國 Otto郵購集團
35 史蒂芬·皮爾森 Stefan Persson 60歲 177億 瑞典 服裝連鎖店H&M集團
36 蘇萊曼·克里莫夫 Suleiman Kerimov 42歲 175億 俄羅斯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37 查爾斯·科赫 Charles Koch 72歲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
38 戴維·科赫 David Koch 67歲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
39 弗朗索瓦·皮諾 Francois Pinault & family 71歲 169億 法國 古馳集團(Gucci)
40 麥可·戴爾 Michael Dell 43歲 164億 美國 戴爾
41 保羅·艾倫 Paul Allen 55歲 160億 美國 微軟
42 柯克·科克萊恩 Kirk Kerkorian 90歲 160億 美國 米高梅、特瑞新達企業
43 史蒂夫·巴爾默 Steven Ballmer 52歲 150億 美國 微軟
44 阿比蓋爾·約翰遜 Abigail Johnson 46歲 150億 美國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富達
45 芮沙石 Shashi & Ravi Ruia NA 150億 印度 愛沙(Essar)
46 納賽爾·阿爾·卡拉菲家族 Nasser Al-Kharafi 64歲 140億 科威特 M. A. Kharafi & Sons
47 格羅夫納家族 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56歲 140億 英國 房地產公司格羅夫納
48 卡爾·愛康 Carl Icahn 72歲 140億 美國 XO通訊公司
49 小弗雷斯特·瑪爾斯 Forrest Mars Jr 76歲 140億 美國 瑪氏巧克力
50 傑奎琳·瑪爾斯 Jacqueline Mars 68歲 140億 美國 瑪氏
51 約翰·瑪爾斯 John Mars 71歲 140億 美國 瑪氏
52 波奇特·羅辛家族 Birgit Rausing 84歲 140億 瑞典/瑞士 利樂包裝公司(Tetra Pak)
53 傑克·泰勒家族 Jack Taylor 85歲 140億 美國 恩特租車公司
54 戈爾曼·罕 German Khan 46歲 139億 俄羅斯 Alfa Group
55 蘇珊娜·克拉滕 Susanne Klatten 45歲 132億 德國 寶馬
56 瓦吉特·阿萊克波羅夫 Vagit Alekperov 57歲 130億 俄羅斯 俄國LUKoil石油公司
57 勃仁 Donald Bren 75歲 130億 美國 爾灣公司
58 阿蘭·維德摩爾和吉拉德·維德摩爾 Alain & Gerard Wertheimer 58歲 129億 法國/美國 香奈兒
59 迪米特 Dmitry Rybolovlev 41歲 128億 俄羅斯 BPC鉀肥公司
60 阿齊姆·普萊姆基 Azim Premji 62歲 127億 印度 印度軟體集團Wipro
61 納吉布·薩維雷斯 Naguib Sawiris 53歲 127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62 安妮·科克斯·錢伯斯 Anne Cox Chambers 88歲 126億 美國 美國媒體考克斯公司
63 馬克穆多夫 Iskander Makhmudov 44歲 119億 俄羅斯 烏拉爾礦業金屬集團(UGMK)
64 蘇尼爾·米塔爾家族 Sunil Mittal 50歲 118億 印度 巴帝電信Bharti集團
65 阿布拉莫夫 Alexander Abramov 49歲 115億 俄羅斯 鋼鐵礦Evraz集團
66 邁克爾·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66歲 115億 美國 彭博通訊社
67 維克多·維克塞爾伯格 Viktor Vekselberg 50歲 112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
68 米切爾·費雷羅家族 Michele Ferrero 81歲 110億 義大利/摩納哥 佛列羅
69 喬治·凱澤 George Kaiser 65歲 110億 美國 石油、天然氣、銀行、房地產
70 拉特西斯家族 Spiro Latsis 61歲 110億 希臘/瑞士 EFG私人銀行
71 薩維雷斯 Nassef Sawiris 46歲 110億 埃及 OCI公司
72 阿列克謝 Alexei Kuzmichev 45歲 108億 俄羅斯 阿爾法集團
73 菲爾·奈特 Philip Knight 70歲 104億 美國 耐克
74 維克多·拉什尼科夫 Viktor Rashnikov 59歲 104億 俄羅斯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MMK)鋼鐵廠
75 埃納斯特·拜塔勒利 Ernesto Bertarelli 42歲 103億 瑞士 雪蘭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76 庫瑪·貝拉 Kumar Birla 40歲 102億 印度 貝拉集團
77 萊昂多·德維克 Leonardo Del Vecchio 72歲 100億 義大利 光學製造廠商Luxottica集團
78 安東尼奧·阿韋里諾家族 Antonio Ermirio de Moraes 79歲 100億 巴西 Votorantim集團
79 伊里斯家族 Iris Fontbona NA 100億 智利 礦業
80 愛德華·約翰遜 Edward Johnson III 77歲 100億 美國 富達基金
81 漢斯·雷辛 Hans Rausing 82歲 100億 瑞典/英國 愛克林集團
82 弗拉基米爾·葉夫圖申科夫 Vladimir Yevtushenkov 59歲 100億 俄羅斯 俄羅斯系統公司
83 伊戈爾·久津 Igor Zyuzin 47歲 100億 俄羅斯 車里雅賓斯克鋼鐵集團
84 塞日爾·達索家族 Serge Dassault 82歲 99億 法國 Dassault航空集團
85 阿爾貝托家族 Alberto Bailleres 75歲 98億 墨西哥 Penoles公司
86 拉米什·錢德拉 Ramesh Chandra 68歲 96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公司Unitech
87 查爾斯· 厄根 Charles Ergen 55歲 95億 美國 EchoStar公司
88 約翰·克魯吉 John Kluge 93歲 95億 美國 美國媒體國際集團公司
89 羅納德·佩拉爾曼 Ronald Perelman 65歲 95億 美國 Revlon金融公司
90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家族 Silvio Berlusconi 71歲 94億 義大利 費寧韋斯特集團,傳媒和電訊業
91 阿達尼 Gautam Adani 45歲 93億 印度 阿達尼集團
92 克納 Petr Kellner 43歲 93億 捷克 保險
93 烏斯馬諾夫 Alisher Usmanov 54歲 93億 俄羅斯 Gazmetall公司
94 阿道夫·默克爾 Adolf Merckle 73歲 92億 德國 Phoenix Pharmahandel葯品貿易股份公司
95 芬克 August von Finck 78歲 92億 德國/瑞士 能源
96 薩維雷斯 Onsi Sawiris 78歲 91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97 穆罕默德·阿毛迪 Mohammed Al Amoudi 62歲 90億 沙烏地阿拉伯 Corral Petroleum Holdings
98 郭鶴年 郭鶴年 84歲 90億 馬來西亞/中國香港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
99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77歲 90億 美國 量子基金
100 阿格艾爾家族 Abl Aziz Al Ghurair 54歲 89億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馬西瑞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5.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一戰後的十年,滿目瘡痍的歐洲百廢待興,電影業進入低谷。美國電影以此為契機,開啟了好萊塢第一個黃金時代。1928年5月,「好萊塢之王」——米高梅公司總經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個設想:「應該把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都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團體。它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當然還有製片人。使他們成為好萊塢的支柱,讓他們調解糾紛,或者在製片廠里起疏導作用。」一周之後,梅耶草擬了一份關於成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PAS)」的提案,學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當紅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按照梅耶的初衷,該學院的創辦是「提高電影藝術和科學的質量;發展文化、教育與藝術而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表彰成績顯著者促進技術研究的技術方法、設備的改善;聽取電影界人士的呼聲,推進大眾和電影企業的教育活動」。然而沒過多久,學院發現僅憑他們的力量,協調錯綜復雜的好萊塢矛盾實在是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把工作的重心側重到了用頒獎的方式來嘉獎在電影攝制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後來被俗稱為「奧斯卡獎」的「學院獎」(AcademyAward)由此應運而生。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屆奧斯卡獎舉辦一直到今天,奧斯卡獎就成為美國影藝學院的「主營業務」和該機構的代名詞。
路易斯·梅耶是米高梅公司創始人之一,被稱為「好萊塢之王」。19世紀末,梅耶出生於烏克蘭,後避難至美國。敏銳的商業判斷力使他能夠及時把握機會,一步步走向成功。梅耶最大的貢獻是提議創立了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以及以後的學院獎,即聞名遐邇的奧斯卡獎。
如果說有一個人與好萊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那就是路易斯·梅耶。這位米高梅影片公司的總裁和老闆的一生就是半個多世紀好萊塢的縮影。在他的身上,可以看見好萊塢電影帝國的過去。
在他的領導下,米高梅公司成為全美最大的電影公司,當時旗下有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等一批聲名顯赫的演員。梅耶在電影界和政壇影響力一時無二。但是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和電影製作機制的革新,梅耶的地位受到動搖,再加上他在政治上的極右傾向,梅耶的事業終於走向了盡頭。在孤寂與失意中,梅耶於1958年蒼涼辭世。
再造者——科克.科克里安
2011年6月,賭場大鱷科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從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董事會卸任,成為公司高級顧問及首位名譽董事。離任時他賣掉價值2,0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2011年2月,他通過Lincy基金會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捐贈2億美元。12月,他的三角洲石油公司破產,隨後他起訴了愛德華·邁克爾·戴維斯,罪名詐騙。2009年,他斥資85億美元在拉斯維加斯建了名為「市中心」的美國史上最昂貴私人賭場。1966年,他成立環美國際航空公司,售後凈賺1.04億美元。他曾三度收購米高梅影城然後出手。傳言稱他正籌備通過收購重返電影業。作為八年級肄業生,他訓練過二戰戰斗機飛行員。他成立幫助美國地震災民的Lincy基金會,成立Tracinda投資公司,皆以他女兒名字命名。

6. 聯美公司的米高梅人物譜

創始人——路易斯·梅耶
路易斯·梅耶是米高梅公司創始人之一,被稱為「好萊塢之王」。19世紀末,梅耶出生於烏克蘭,後避難至美國。敏銳的商業判斷力使他能夠及時把握機會,一步步走向成功。梅耶最大的貢獻是提議創立了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以及以後的學院獎,即聞名遐邇的奧斯卡獎。
如果說有一個人與好萊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那就是路易斯·梅耶。這位米高梅影片公司的總裁和老闆的一生就是半個多世紀好萊塢的縮影。在他的身上,可以看見好萊塢電影帝國的過去和現在。
在他的領導下,米高梅公司成為全美最大的電影公司,當時旗下有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等一批聲名顯赫的演員。梅耶在電影界和政壇影響力一時無二。但是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和電影製作機制的革新,梅耶的地位受到動搖,再加上他在政治上的極右傾向,梅耶的事業終於走向了盡頭。在孤寂與失意中,梅耶於1958年蒼涼辭世。
再造者——科克.科克里安
2011年6月,賭場大鱷科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從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董事會卸任,成為公司高級顧問及首位名譽董事。離任時他賣掉價值2,0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2011年2月,他通過Lincy基金會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捐贈2億美元。12月,他的三角洲石油公司破產,隨後他起訴了愛德華·邁克爾·戴維斯,罪名詐騙。2009年,他斥資85億美元在拉斯維加斯建了名為「市中心」的美國史上最昂貴私人賭場。1966年,他成立環美國際航空公司,售後凈賺1.04億美元。他曾三度收購米高梅影城然後出手。傳言稱他正籌備通過收購重返電影業。作為八年級肄業生,他訓練過二戰戰斗機飛行員。他成立幫助美國地震災民的Lincy基金會,成立Tracinda投資公司,皆以他女兒名字命名。

7.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米高梅電影公司是上市公司嗎82年可口可樂買下哥倫比亞多少股權

都是上市公司。82年買下了全部股權,不然後面也不可能賣。86年CNN收購米高梅(全部股權),但後因CNN資金不足,一部分資產被CNN買回。參考資料如下:

http://wenku..com/link?url=UV--

http://sports.eastday.com/eastday/finance/qyjy/gsjj/userobject1ai522025.html
——————滿意請採納,謝謝。

8. 電影開場有個獅子在喉的標志,那是哪個公司啊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時代華納與索尼集團競逐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MGM)已有突破性進展。米高梅周一證實已與日商索尼為首的集團就收購案達成原則性協議,同意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這個以索尼為首的投資集團成員包括私人投資基金Texas Pacific 集團以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另外還會尋求其他投資夥伴。熟悉內情人士指出,全球最大有線電視系統Comcast公司在米高梅被收購後,可能投資3億美元。米高梅稍後也發布聲明指出,已就收購條件與包括索尼美國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公司、Texas Pacific集團及DLJ Merchant Banking Partners公司等在內的集團達成原則性協議。繼美國媒體巨擘時代華納決定退出競標米高梅大戰之後,引發外界諸多揣測,促使米高梅打破緘默,終結謠言滿天飛的情形。熟悉此一收購案的消息人士稍早對法新社說:「這是一項原則性協議,雙方尚未敲定最後協議。」

米高梅表示,根據前述協議,索尼為首的投資人將以每股12美元現金收購米高梅股票,或總計29.3億美元,另外將承擔米高梅約20億美元的負債,米高梅是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所有。米高梅也宣布,已在9月13日收到1.5億美元保證金,為向董事會建議這項收購案清除障礙。管理高層預定在9月27日建議董事會接受這項收購案。根據《綜藝報》報道說,索尼為首的集團在上周末抬高收購價碼至每股12美元,及同意承接米高梅20億美元負債。索尼此舉導致時代華納公司在周一時決定打退堂鼓,拒絕以每股逾11美元的代價收購米高梅,索尼成為惟一競標者。

一旦買下米高梅,索尼片庫規模將倍增至大約8000部,其中包括米高梅影庫中擁有的《007》系列以及《粉紅豹》系列,有助索尼提高DVD銷售。洛杉磯媒體及娛樂事業分析師大衛.米勒指出,這種組合不錯,索尼要的是片庫,而且片子數量越多越能降低成本。索尼發言人安.摩弗根、米高梅發言人珍妮特.簡基吉安都不願對此新聞發表評論。

以索尼公司為首的國際財團出資48億美元收購美國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米高梅2005年4月8日正式宣告完成。這次合並不僅僅只是改變了美國電影領域以往那群雄割據的格局,而且一個即將會壟斷全美音像傳播業30%左右進賬的「托拉斯」產業,也已經急匆匆地浮出水面。

索尼為什麼要向一個被稱為是爛攤子的電影機構里拚命砸錢呢?索尼自有如意算盤。米高梅公司曾是美國電影的象徵,旗下影星凱瑟琳·赫本、加里·格蘭特、克拉克·蓋博、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名片包括《綠野仙蹤》、《亂世佳人》、《賓虛》、《日瓦戈醫生》以及經久不衰的007系列影片等。收購米高梅後,索尼可以得到一個相當於全美電影資源一半數目的巨型電影資料庫。這些電影資源可以大量地生產DVD。通過去年索尼收購老牌唱片工業BMG可以看清,他們在入主到音像領域之後最顯著的目的並不是在包裝製作,而在生產發行環節。如今在得到一個龐大的電影資料儲備庫之後,他們仍然要故技重施,將注意力放在相關產品的生產與發行上。在掌握了新一代DVD格式「藍光」之後,索尼已經想花大力氣在行業標準的斗爭上取得領先地位。說得更遠一些,隨著寬頻網路的擴充,索尼還將向接入網路的家庭提供電影,獲取豐厚利潤。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介紹

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 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 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9. 有哪些上市的電影公司市值是多少

華誼兄弟,代碼:300027,市值參考實時股價×總股本。
光線傳媒,代碼:300251
華策影視,代碼:300133

另外:鹿港科技,代碼:601599。

10.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品牌歷程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Corporation,1915年成立)、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1917年成立)、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1918年成立)三家合並而成,成立後受控於電影院線巨頭馬庫斯·洛(Metro是洛氏公司旗下子公司,洛氏後來又相繼收購Goldwyn和Mayer公司)。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
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像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
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公司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米高梅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並涉足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以及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製片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80年代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90年代許多競爭對手陸續崛起例如皮克斯和夢工廠等,都抓住了新特效技術和動畫科技的商機,相比MGM顯得老派和一成不變,21世紀後也缺乏賣座大片。
2005年2月11日,以索尼為首的一群財團組建米高梅控股公司。2005年4月8日,米高梅控股公司通過一筆價值48億美元的杠桿收購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從公司成立起直至其破產,它的股權構成為:普羅維登斯股本合夥公司占股29%;德克薩斯太平洋資本基金占股21%;索尼美國占股20%;康卡斯特占股20%;DLJ商品銀行合夥公司占股7%;四方集團占股3%。
2010年金融海嘯後兩年MGM開始征詢一百多位債權人的意見將申請美國破產法《第11章》保護,進行破產重整,以擺脫四十億美元的債務壓力。債權人若同意申請破產保護,將可獲得重整後新公司的95%股權作為補償。在破產重整期間,公司將維持正常運作。
2010年11月3日,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米高梅公司於當日宣布破產託管。
由於債台高築,缺乏賣座電影,以及DVD光碟銷量下滑米高梅財務吃緊。2010年初米高梅曾公開尋求買家收購,但卻乏人問津。根據重整計劃,另一家好萊塢私人製片廠「望遠鏡娛樂」(Spyglass Entertainment),將會把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與米高梅合並,組成新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望遠鏡娛樂」將持有重組後新公司剩餘的5%股權,但將取得新公司的經營權。
2012年,在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的巴伯的帶領下 ,公司投資《霍比特人》三部曲和《007:大破天幕殺機》,在《霍比特人:意外旅程》全球收獲10.17億美元的基礎上《霍比特人:荒谷惡龍》又再次在全球收獲9.25億美元票房,加上007系列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票房高達11.08億美元的大成功,使得投資方米高梅成功擺脫債務危機,米高梅公司目前已經重振其電視和電影事業,其2014年推出的新片包括《機械戰警》 、《大力士》、《龍虎少年隊2》和《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等。 米高梅娛樂
米高梅-聯美娛樂
米高梅影業
摩登時代電影
帝高國際院線
Comcast電視
米高梅酒店
米高梅金殿
曼德勒度假村
夢幻度假村
石中劍酒店
金銀島酒店
曼德勒海灣酒店
貝拉吉歐酒店
新紐約酒店
米高梅咖啡 1915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7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8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一的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成立。
1919年:米高梅後來兼並的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聯美公司成立。
1924年: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老闆馬爾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並將傳奇製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製片公司納入旗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歐文.塔爾伯格任製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發行的第一部電影。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一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一起成為米高梅的注冊商標。
1930年:影壇巨星克拉克.蓋博簽約米高梅,為成米高梅「片廠制度」下簽約的第一位影星。
1936年:歐文.塔爾伯格逝世。隨後,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發行了《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這兩部影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9年:上海解放,米高梅公司撤出大陸,遠東事業部遷至香港。
1951年:歌舞片不斷沒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發行的《賓虛》不僅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它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的紀錄至今也沒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聯美(United Artists)公司發行了第一部007影片《諾博士》。
1969年:米高梅發行的《午夜牛郎》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同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里安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
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購米高梅。
1976年:聯美公司發行了又一個傳奇系列——《洛奇》。
1979年:米高梅金殿(米高梅酒店集團)成立,同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81年:米高梅吞並聯美,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
1993年:弗蘭克.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團隊隨後發行了《矮子當道》、《黃金眼》等賣座片。
2002年:米高梅發行了第20部007電影《擇日再死》。
2005年: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2010年:因無力償還債務於11月3日申請破產保護 ,後於年底完成重組 。
2012年:米高梅娛樂集團旗下的米高梅影業再次進軍中國,並在深圳合資成立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同年,與時代華納合作製作了《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並發行了第23部007電影《大破天幕殺機》。
2013年:與華納兄弟合作製作的《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上映。
2014年:與華納兄弟合作製作的《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上映。
一、締造影業帝國
1924年,紐約的放映業大亨馬庫斯·洛伊決定收購兩家經營得不錯的好萊塢製片公司,米特羅電影公司和高德溫電影公司,這么一來,他的洛伊公司旗下的數以百計的電影院就有了穩定的片源,而且他還得到高德溫公司的吉祥物,獅子萊昂。不過,這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替他照料好萊塢這盤生意,他的助手尼古拉斯·辛克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紐約的連鎖影院也缺不了他。
這年4月16日,馬庫斯·洛伊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又買下了著名的獨立製片人路易斯·梅耶的公司,新公司米高梅(就是米特羅、高德溫和梅耶三個公司名的縮寫)在西海岸的製片和發行重任就交給路易斯·梅耶了,而馬庫斯·洛伊樂得坐鎮紐約,繼續擴大他的連鎖影院。
路易斯·梅耶先是給自己找了個幫手,有神奇小子之稱的歐文·薩爾伯格,然後取消了很多拍攝計劃,把它們都轉移到了公司在卡弗市的大攝影棚里。此時,公司最大的拍攝項目是《賓虛》,影片已經在羅馬拍了好幾個月,似乎沒完沒了,已經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但路易斯·梅耶變壞事為好事,憑借這部影片一舉樹立了米高梅公司出產高品質影片的聲譽。
只用了一年時間,路易斯·梅耶就讓米高梅超過了環球,成為好萊塢的頭號製片廠。此後四分之一個世紀,米高梅都霸住了這個位置沒有松動。1927年,馬庫斯·洛伊逝世,福克斯公司的創始人威廉·福克斯認為打造一個電影帝國的時機已到,准備出手收購米高梅。
到了1929年,在馬庫斯·洛伊的繼任者尼古拉斯·辛克同意的情況下,威廉·福克斯買下了洛伊家族手中的米高梅公司股份,而這對於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來說,不啻於當頭一棒,因為他們兩人沒有公司的股權,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路易斯·梅耶決定反擊,通過在司法部的老關系,他起訴威廉·福克斯的收購違反反壟斷法。最終,這次收購沒有成功,而路易斯·梅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對此,尼古拉斯·辛克無比憤怒,此後30年,米高梅的兩大部門,紐約和好萊塢都關系緊張。
在好萊塢,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大展身手,他們深諳觀眾心理,致力於拍攝規模宏大的影片。本來公司已經擁有格麗泰·嘉寶、約翰·吉爾伯特、諾瑪·希拉和瓊·克勞馥這些明星,他們又從其他公司挖來朗·錢寧和巴斯特·基頓這些明星。進入有聲片時代以後,他們又挖掘出克拉克·蓋博、羅伯特·蒙哥馬利和簡·哈洛等一批明星。
因為馬庫斯·洛伊的影院多數在紐約和東北部的城市中,所以米高梅的電影觀眾都是住在都市中的,因此他們拍攝的電影既精緻又老於世故。而即便在大蕭條時期,米高梅公司也沒有虧損,這是它的競爭對手做不到的,在整個三十年代,米高梅是好萊塢唯一向股東派發紅利的公司。
四十年代,米高梅改變經營策略,把製片量從50部降到25部,但更加強調影片質量。這一階段,公司發掘了金·凱利、弗雷德·阿斯泰爾、朱迪·嘉蘭和弗蘭克·辛納特拉這些明星,拍攝了大量賣座歌舞片。
1951年8月,路易斯·梅耶被解僱。盡管拍攝出《一個巴黎人在紐約》、《雨中曲》和《花車遊行》這些口碑極好的賣座片。這一時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這部影片讓米高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詩片《賓虛》,這部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耗時四個小時的巨片也獲得極大成功。米高梅從此將這種電影大製作風格保留下來,將公司的主要精力花在超大製作上,包括後來的《王中王》、《啟示錄四騎士》和《叛艦喋血記》都繼承了《賓虛》的史詩製作風格。
二、多元化發展之路
1969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里安Kirk Kerkorian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但科克柯克里安似乎對米高梅擁有的地產更感興趣,他甚至在1973年關掉了米高梅的發行部門,而把發行事務交給了聯美。1979年,科克·柯克里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經成為一家酒店公司。
所有米高梅酒店(包括澳門米高梅與拉斯維加斯米高梅金殿)是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娛樂場酒店,其始創人Kirk Kerkorian曾同是米高梅公司的擁有人。
米高梅酒店集團(MGM Grand) ,這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酒店集團,它原稱米高梅金殿集團,在收購曼德勒度假村集團(Mandalay Resort Group) ,夢幻度假村集團(Mirage Resorts) 後更名為米高梅集團。旗下的酒店有石中劍酒店、金銀島酒店、曼德勒海灣酒店、貝拉吉歐酒店、米高梅大酒店和新紐約酒店等。
MGM(米高梅)酒店米高梅酒店是拉斯維加斯客房最大的酒店,單只酒店內的秀場就耗資近2億美圓。獅子是酒店的標志,據說酒店剛落成時,獅子的嘴是大張的,以顯示其威風,但生意不好。有人建議一定是獅子大張嘴給人不好的感覺,而避而遠之,由此酒店的主人把獅子的嘴改為微張,由此財源滾滾而來。為了突出獅子的主題,酒店大廳還專門開辟一角修建了獅園,並讓訓獅員與獅子嬉戲,供遊客觀賞。熱帶雨林餐廳也是此酒店一大特色,雖然口味不怎麼樣,但消費不低,人流卻不斷,主要是來體驗這里獨特的環境。要想在酒店林立的賭城爭得一席之地,各店家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致力於打造各自的絕活,只有出奇才能制勝。
三、兩大電影巨頭強強聯手
1919年聯美公司由C.卓別林(就是那個喜劇巨星)、D.范朋克、M.壁克黎、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它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