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為啥大家都不願意買銀行股票
擴展閱讀
沈陽化工股票行情百度 2024-10-03 17:06:17
上海海恆科技股票代碼 2024-10-03 16:51:10

為啥大家都不願意買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5-02 23:18:29

銀行股那麼便宜,而且分紅也多,為什麼散戶不願意買

因為銀行股的話雖然便宜,分紅也多,但是股價的波動比較小。如果長期持有的話倒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中國的股市一般來說都是短線。短線的話,沒有人願意買大盤股。都是希望短期有波動的才會買

⑵ 銀行股估值那麼低,為什麼不買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前段時間,也就是3.4月份的時候,王亞偉堅持買金融股,但近期又在賣出,基金現在都不能堅持,我們何必問為什麼?

如果你是打算長期投資,年收益只需要跑過存款利息,當然現在就可以買,估值已經很低了,現在大家擔憂的不過就是 房地產的調控,銀行的壞賬會增加,影響利潤,金融危機爆發也是禍起金融行業,現在歐洲那邊還在危急中。很多人都比較恐懼,而這時候正是那些長線投資者可以入手的時候。不要問別人為什麼不買,只問自己看到價值為什麼不敢買。因為別人泛指多數人,而多數人都是群體動物,很少有勇氣單獨行動,特別可能要堅持幾年才能證明自己今天的判斷。

另外你說為什麼現在的大部分資金不買,道理在判斷銀行是否估值合理,要看他未來的增長空間還大不大,工商銀行上萬的網點,未來是否還可以擴張一倍?不能的話,如何支撐他的股價短時間翻番甚至漲2.3倍?(既然沒有漲的理由,那麼大多數人就會選擇賣出)市場資金不足人氣不高的情況下,這些大盤股能漲多高?他們都是很吃資金的龐然大物。沒有大量資金的追逐,自然一般的人也不想去買,大家都想賺點塊錢,包括這些看起來很專業的基金。另外股市中需要一些可以期盼的東西,如果一隻股票非常好,但未來一直保持現在的盈利的話,就算非常穩定,他的市盈率也不會高。

這就是為什麼09年到現在,中小盤股一直都是小強,壓不死打不爛的原因,說白了就是資金看中了他們的成長性。

⑶ 三年內不能買銀行股,為什麼不買

國內金融業的銀行本位主義思想,或者說成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導向,在此暴露無遺。眾所周知,銀行業監管條例當中有一項不可逾越的規定:針對單一客戶的貸款比例不得超過全部貸款的10%。其目的是為了防止那種因一個客戶的貸款損失而吞嗤全部凈資產的至高無上的風險,也就是所謂貸款集中度風險,或者是將太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風險。那麼,在銀行股上市為商業銀行募集了巨額資金並由此大大提高了資本充足率的同時,對股市構成的股本集中度風險可以避而不談嗎?這已使得中國股市看上去是一個銀行業主導的市場,其他上市公司不過是上市銀行的陪襯罷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幾乎人人都知道,未來銀行股上市的步伐還將加快,不僅有另一個巨無霸――農業銀行,還有數十家城市商業銀行,甚至還可能包括更多的農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銀行股合計佔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計的比例註定要進一步提升。這太不可思議了!

⑷ 銀行股被低估那樣多,為什麼很多不願意買呢。

因為流動性不足,很多大資金都去做高利貸了,都不做股票的。
現在在二級市場折騰的資金都是些投機性很強的游資私募,真正做價值投資的很少的。
基金早就虧得推銷不出去的,也是因為股票市場溫水熊市長達幾年,就是想做價值投資的基金也募集不了多少錢,扔到藍籌股裡面連個波紋都不帶的。

⑸ 中國所有銀行股業績都好沒人買為什麼

銀行業歷來就是員工高薪高福利,對股民沒有回報。沒錢就一味的在市場圈錢融資。盡管管理層呼入大家買銀行股但還是受到市場的拋棄!

⑹ 為什麼不能買銀行股

這是我轉載的,比較有權威的,我們是散戶,經不起莊家折騰,你看看吧,我感覺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議:二十年不買銀行股

(這是我10月16日為今天出版的《理財周報》撰寫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對近期大盤走勢的部分憂慮)

不經意間,A股市場在銀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個大錯誤。如不及時糾正,必將釀成重大長期性風險

我在8月底撰寫並發表在《理財周報》上的一篇題為「銀行股的軟肋」的文章,事後遭到一些人的抨擊。大致的意思是說我不了解銀行的運作,對國內上市銀行業績過度依賴央行及政府的判斷存在重大失誤等。

沒錯,論及商業銀行如何內部控制信貸風險,以及為什麼長期向儲蓄客戶支付微薄利息卻在他們有朝一日成為住宅按揭貸款客戶後收取高額利息,還有像是如何對待違規客戶等一系列事關內部運作的問題上,我的確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關注會計標准,也熟悉銀行業所遵循的資本標准,後者實際上是區別於一般企業的會計標准。

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評者說,雖然來自國債、央行票據以及其他歸根結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債權投資的利息收入,占國內商業銀行營業利潤的比例平均高達七成以上,但是,該等資產佔用並非沒有成本,在扣減相應的付息成本後,其凈利息收益占營業利潤的比例就會大大降低,以至於所謂的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說法不能成立。

面對以上批評,我倒是對批評者所具備的銀行業常識持懷疑態度。依據巴塞爾協議,銀行的資產是按照風險權數劃分的。其中,國債、央行票據以及其他歸根結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其風險權數為0,而一切商業貸款的風險權數為100%。在會計上,這意味著前者無需壞賬撥備,而後者必須按照五級分類法確認相應的壞賬撥備。

推而論之,鑒於國內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比例遠超過5%,而壞賬撥備比率(已建立的壞賬撥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正常情況下應達到100%;鑒於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將四成以上的付息債務用於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佔用,而對這一部分資產不予壞賬撥備或做其他減值准備;鑒於國內商業銀行從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資產當中獲得的凈收益率大大高於撥備後的存貸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於資產風險權數以及壞賬撥備的考慮,商業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擊,不誇張地說可能會出現虧損。

資本充足率同樣依賴政府信用

所謂銀行資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義下的資本對加權風險資產合計的比率。顯然,分子數值越大,分母數值越小,所得出的資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這一情況下,拋開分子不談,如果低風險權數資產(更不必說0風險權數的資產)佔加權風險權數資產合計的比例越高,加權風險權數資產合計或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當中的分母就越小,結果必然導致資本充足率上升。

於是,當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銀行業資本充足率也存在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問題。

在很大程度上,近幾年國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銀行股上市募集資金極大地擴張了商業銀行核心資本規模以至於分子數值迅速擴大之外,越來越多的資產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當中以至於分母相對變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無證據表明後工業化經濟需要一個龐大的銀行體系

為什麼經濟總量只要美國九分之一的中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三個以股票市值計算的世界銀行業巨無霸呢?這個在別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裡卻不是什麼好事。

說到底,後工業化經濟並不需要一個龐大的銀行體系,或者說擁有龐大銀行體系只是初級工業化經濟的特徵。眾所周知,美國目前的銀行體系是由中小商業銀行構成的,至少相對於非銀行業企業所具有的規模而言是如此。國際經驗表明,伴隨企業資金籌措逐漸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轉變,銀行業在全社會金融服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趨於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發達的資本市場。想想看,這是否意味著現有過度龐大的國內銀行體系不會與GDP同比增長,以至於需要長期看淡銀行股業績成長性呢?

或許有人以為,放寬商業銀行對外投資限制,允許商業銀行將過剩的流動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業績增速鈍化,當然也足以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近日的確有報道說,工商銀行已開始進入IPO市場。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耐人尋味的是,金融監管機構一向強調負債投資股票是最最危險的金融活動,可偏偏在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的時候忘記了這一警告。無論如何,銀行是負債率最高的經營體,高到即使一個客戶的貸款出現壞賬,就可能吞嗤全部凈資產。無論如何,股市的風險遠遠大於信貸市場,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等同於放大其資本風險。無論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訓就是銀行業大量持有股票。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晚些時候開始,為增強銀行業盈利水平,不允許銀行業持有國債的禁令被打破,結果是國內銀行業大量持有國債,由此形成嚴重的銀行對財政透支。從長計議,這是國內金融體系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要害是加大了長期財政預算平衡壓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現為顧及銀行業盈利水平而忽視金融業交叉風險的時候了。打算透過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的途徑而消化其過剩流動性嗎?這未免太短視了吧。

最大的風險在於銀行股集中度已嚴重透支

實際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確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但銀行業與股票市場之間的交叉風險已經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體不適,隨拜託我的老朋友《創富志》雜志主編張信東幫我收集一項有關目前銀行股合計佔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計比例的數據。結果不出預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銀行股本合計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計的比例已接近50%。

國內金融業的銀行本位主義思想,或者說成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導向,在此暴露無遺。眾所周知,銀行業監管條例當中有一項不可逾越的規定:針對單一客戶的貸款比例不得超過全部貸款的10%。其目的是為了防止那種因一個客戶的貸款損失而吞嗤全部凈資產的至高無上的風險,也就是所謂貸款集中度風險,或者是將太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風險。那麼,在銀行股上市為商業銀行募集了巨額資金並由此大大提高了資本充足率的同時,對股市構成的股本集中度風險可以避而不談嗎?這已使得中國股市看上去是一個銀行業主導的市場,其他上市公司不過是上市銀行的陪襯罷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幾乎人人都知道,未來銀行股上市的步伐還將加快,不僅有另一個巨無霸――農業銀行,還有數十家城市商業銀行,甚至還可能包括更多的農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銀行股合計佔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計的比例註定要進一步提升。這太不可思議了!

綜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認真地建議:應當盡快暫停銀行股上市進程,拿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重新審視銀行股上市風險。千萬不要忘記陳雲講過的那句話:我們要用90%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10%的時間去決策。

鑒於銀行股的問題十分復雜,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對A股市場構成一連串影響,包括股指期貨在內。
------------------------
清議
現任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所經濟學研究員,曾任《新財富》學術顧問、《中國證券期貨》雜志執行社長、CCTV「中國證券」欄目上市公司年報財務顧問等。

⑺ 為什麼別人說不炒銀行股我感覺很好呀 穩定

我要有錢,堅決買銀行股!!!據一位銀行工作的朋友說:銀行賺錢太容易了,賺了多少都不好意思說!!!

⑻ 我為什麼不買銀行股

銀行業是比較特殊的行業,籠統地講,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風險資本核心充足率為8%,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在92%以下是一個正常的水平。目前我國個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率高達96%以上。 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種儲蓄,也就是說,銀行的錢多數都是別人的錢,只是放在銀行里而已,銀行沒有所有權,只是具備有限使用權,收益一部分以利息形式返還存款人,一部分以存貸差形式成為銀行收益,因為銀行絕大部分錢都不是自己的,而是銀行的負債了,儲蓄額是非常大的,所以負債率高,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越說明吸儲能力強,也就能更多的發放貸款,利潤就越高。 當然過高的負債有時候就成為風險,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貸款收回困難,而銀行負債過高而無法周轉必然會導致銀行破產可能,所以銀行負債一定要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一般要保持5%以上資本充足率。

⑼ 我問了問網友。買銀行股有10個,里邊有8個不願意買的,銀行股那麼差嗎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你說問了網友,買銀行股10個裡面有8個不願意買的銀行股咋那麼差呢?既然銀行股你認為不好,你就可以不買嗎?又不是強迫的。

⑽ 評股王:股民為什麼不願意買銀行股

因為銀行的都是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