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8年2月8日美國股市漲跌情況
2018年2月8日美國股市漲跌情況雖然投資的市場價值可能每天都在上升或下降,但其基本價值應該會持續多年。如果具有強勁長期前景的資產被當今市場低估,那麼可能存在買入機會。這種情形之下娶來的老婆,
② 銀行股投資價值如何看
銀行股投資價值如何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從巴菲特買富國銀行看銀行股投資價值。
以前,銀行股是A股市場上為數不多估值體系與國際接軌的股票。隨著去年以來的震盪調整,現在成為估值較國際同類股票嚴重打折的品種。這仍未能提振銀行股走勢,以周五收盤為例,銀行板塊僅有一隻個股飄紅。
少不了先聊下估值工具,本文將用市盈率來對比幾個主要市場的銀行股。市盈率對銀行股而言可能是有爭議的估值方法,經常有人說市凈率是較正確的方法。考慮到市凈率不能反映出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且文中提到巴菲特買入銀行的理由時會涉及這一點,就採用市盈率這個指標吧。
從最新收盤價看,A股銀行股市盈率全部在7倍以下,均值略低於5倍,最高是平安銀行6.8倍,最低是興業銀行3.9倍,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都是4倍多。
對比其他股市的同類股票,上述股票估值顯然低很多。香港市場銀行股的標桿企業匯豐控股,市盈率12.5倍;美國市場的富國銀行為11.8倍,美國銀行更高達18倍。
咱們開始聊巴菲特。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2013年四季度報告可以看出,巴菲特投資倉位最顯著的變化是繼續增持富國銀行,減持了康菲石油。經過多年增持,巴菲特持有富國銀行4.635億股,按最新收盤價46.05美元計算,持倉市值為213億美元。2009年一季度,巴菲特增持1236萬股富國銀行。當年,伯克希爾持有富國銀行超過3億股,占總股本的6%多;2012年增至4.08億股,持股7.7%,早已成為該銀行第一大股東。
之前很多投資人士分析過巴菲特為什麼多次增持富國銀行,包括巴菲特非常了解富國銀行,1989年開始買入富國銀行股票,持有的年頭非常長。富國銀行的業務競爭優勢明顯,一直都是美國盈利最多、效率最高的銀行之一,在起伏不定的銀行業里,業績相當穩定。富國銀行資金成本低,客戶基礎龐大。
但在買點上,我覺得巴菲特最看重的是估值低。翻看巴菲特的言論,他把幾次買股的理由說得很清楚:1990年買進富國銀行股票是因為該股數月時間股價幾乎腰斬。他說:1990年我們買入富國銀行的股價低於每股稅後利潤的5倍。”2009年富國銀行再次暴跌,巴菲特再次增持時,又解釋說富國銀行股價低於每股稅後利潤的4倍。巴菲特說他評估銀行股的方法主要是看資產盈利能力,而且要以一種穩健保守的方式來獲得盈利。
股價相對每股稅後利潤的倍數,其實就是市盈率。按照巴菲特的這個標准,A股市場上所有的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都在估值極低、投資價值極高的區間,因為它們的市盈率都在4倍至5倍。
富國銀行是一家盈利能力強的企業,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同比增長16%。A股銀行業的2013年報尚未出爐,從2012年報、2013年三季報看,大部分銀行沒達到這個數字,也基本都在10%以上。不論如何,股價與每股收益的關系,直觀體現在市盈率上。相比富國銀行,估值低一半多的A股銀行股已經低於巴菲特的買點。
當然,估值高低、股價趨勢,綜合反映市場的新生態,投資者對行業、股票未來的預期,這遠不是市盈率等估值指標可以具化的。只是,作為尋求投資安全邊際的代表人物,在藍籌股低迷市道中,巴菲特的角度是可以參考的角度之一。
更多銀行股投資價值知識請關注股票知識網
③ 美聯銀行的收購事件
受席捲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深陷困境。美國花旗集團於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9月29日宣布,已在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的協助下與原美國第四大商業銀行美聯銀行達成原則性收購協議,同意以21.6億美元股票收購美聯的銀行業務,包含承受美聯530億美元負債。美聯銀行則會繼續擁有它於2007年收購的經紀公司AG Edwards、以及共同基金Evergreen。
據悉,花旗集團收購美聯銀行的協議已經得到雙方董事會的批准,不過最終協議還需要美聯銀行股東會表決,其表決的最後期限是2008年12月31日。
北京時間二零零八年十月三日晚消息,富國銀行(Wells Fargo(WFC)和美聯銀行(Wachovia)(WB)宣布就150億美元並購計劃達成協議。這起並購案讓市場清晰地看到了富國銀行強大的經濟實力及其擴大公司在美國東部業務范圍的決心。
這一大膽動作使得美聯銀行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C)之間的交易落空。上周一,花旗表示同意收購美聯銀行的銀行和抵押貸款業務。在這一由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促成的交易當中,花旗同意以21億美元的股票收購美聯上述部門。美聯銀行也表示已與花旗進行了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監督下的談判,交易有望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
富國銀行宣布准備,准備按照0.1991比1的比例交換美聯銀行股票。
以富國銀行周四收盤價35.16美元計算,本次對美聯銀行的收購出價相當於每股7美元,而周四,美聯銀行收盤時的股價為3.91美元。
美聯銀行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斯蒂爾(Robert Steel)表示,與富國銀行合並不需要政府支持,這有助於公司保持完整,更能體現美聯銀行作為一家完整公司的價值。
根據熟悉內情的人士提供的消息,花旗集團高層對這一消息表示遺憾。據悉,富國銀行是在得悉花旗集團的收購計劃後才加入對美聯銀行的追求的。
另外,花旗集團的收購條款當中不包含違約金,否則美聯銀行要為中斷與花旗合作付出沉重代價。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富國銀行是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保險公司機構之一,由於沒有接手那些將自己的同行和其他金融服務公司拖垮的高風險貸款業務,該公司在房地產市場崩潰以及接踵而至的信貸危機當中躲過一劫。
富國銀行宣布,准備以100億美元的代價將美聯銀行的問題資產轉移至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同時發行200億美元證券以改善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狀況。
美聯銀行宣布其董事會已經在周四晚間批准了富國銀行的收購提議。 截至美東時間上午9:50(北京時間晚上9:50),美聯銀行飆升2.97美元,至6.88美元,漲幅76%;富國銀行大漲3.27美元,至38.43美元,漲幅9.3%;而花旗集團重創2.81美元,至19.69美元,跌幅12.6%。
FDIC幫助
美聯銀行和富國銀行指出,與稍早前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WAMUQ)與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JPM)合並案不同的是,他們之間的合並不是在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撮合下進行的。
富國銀行對美聯銀行的收購顯然對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有利,因為這樣一來,後者就不用再為花旗因承擔美聯銀行3120億美元問題資產而遭受的損失提供保護了。在這些數額龐大的問題資產當中,有美聯銀行在2006年房市繁榮期收購Golden West Financial時接收的超過1000億美元的選擇性浮動利率抵押貸款。
交易完成後,富國銀行將得到美聯銀行4480億美元銀行存款。這筆存款將成為其穩定的資金來源。
該銀行宣布,兩公司合並後,其業務范圍將遍及美國39個州的10,761個區域。
在這起交易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富國銀行將以公平值計算美聯銀行不良資產,這具有兩個方面的 首先,它表明富國銀行的資產狀況非常穩健,能夠應付收購美聯後必須進行的資產減記;其次,它對贊成按市值計價規則的從業者和監管人員投出了信任的一票。
該公司宣布,「我們預計可能發生100億美元左右的並購和整合開支。為了保證良好的資本狀況,我們計劃發行200億美元證券,其中主要是普通股。」
聯邦反壟斷監管機構2008年10月10日批准富國銀行以117億美元價格收購美聯銀行,為歷時一周的美聯銀行收購爭奪戰蓋棺定論。
富國銀行的收購計劃,在花旗集團退出競購後一天內便迅速獲批。9日晚些時候,花旗集團因在如何分割美聯業務上未與富國銀行達成一致而宣布退出收購談判。當天,富國銀行稱將繼續推進收購進程,並計劃在第四季度未完成交易。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10日公布的一份「提早結束」反壟斷審查的交易名單中把該交易包括其中。「提早結束」表示,該委員會或司法部門在反壟斷法規定的30天審查期結束之前便完成了審查。
目前,該收購交易還有待美聯銀行股東的一致通過。
據花旗集團提供給法庭的文件顯示,上月26日,美聯銀行儲戶從該行取走50億美元儲蓄存款。當天美聯銀行首席執行官鮑勃·斯蒂爾約見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維克拉姆·潘迪特商談收購事宜。
9月29日,花旗集團宣布已在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協助下與美聯銀行達成原則性收購協議,同意以21.6億美元收購美聯的銀行業務。但本月3日富國銀行突然介入,宣布美聯銀行董事會已同意富國提出的以117億美元收購全部美聯銀行的方案。花旗集團以同美聯銀行的排他性收購協議遭非法終止為由,計劃向法庭提交訴訟,索賠最高600億美元。 那年夏天貝爾到任後,她才發現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機構。她說:「這么久以來竟然沒有一家銀行倒閉。我們那時還在所謂的銀行業黃金時期,監管措施不受歡迎,而向來被認為是嚴厲監管者的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更是處境艱難。」公司的預算被大幅削減,員工被辭退,士氣低落。在任的第一年,除了和亨利·鮑爾森有過長達十秒鍾的握手以外,她從來沒有和鮑爾森說過一句話。
但是,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開始在次級貸款問題上回歸管理本位,雖然當時還沒有其他的監管機構這樣做。到了2006年,次貸金融行業開始跨入雷區,給任何想貸款的人發放貸款,但是這些貸款很多是欺詐性的,帶有隱藏性收費和不平等條款。大多數次級貸款帶有可調節的利率,一開始非常低,但是幾年之後會突然高得嚇人,使許多擁有房產的人無法支付月付房貸。而貸方則毫不在乎,因為他們把貸款賣給了華爾街金融機構,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再把這些打包到抵押保證債券中,再賣給投資者。
控制次級貸款泛濫本應是擁有消費者部門的美聯儲的職責。但是當時的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非常討厭過分監管市場,對控制次貸一點兒也不感興趣。還有其他的銀行監管機構,比如監管全國性銀行的美國金融管理局,以及負責監管儲蓄和貸款業務的美國儲蓄機構監理局,本來也應該對此作出反應。但是他們對這個日漸嚴重的問題的回應,好的時候是不冷不熱,壞的時候簡直是充滿敵意。(美國金融管理局實際上利用了自身的聯邦權力,來阻止地方控制次貸泛濫的努力。)到貝爾進入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時候,金融管理局已經用了一年去為監管的銀行制訂「自願執行的次貸指導條例」,但還是沒有正式頒布這個條例。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在這一片混亂中站了出來。貝爾十分了解這個條例,因為她在財政部任職的時候曾經努力使次貸貸方同意停止他們最壞的放貸行為,但是沒有成功過,那時候這個產業還遠沒有現在這么大。她發現,情況正在急劇惡化。貝爾指導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花大價錢買了一個昂貴的資料庫,裡面列出了所有華爾街賣給投資者的包含在抵押保證債券中的次級貸款。她為自己所見到的結果所震驚了。「突然大幅調高貸款利率、濫用提前預付罰金等,這些我們在2001和2002年認為是掠奪性的做法,現在卻變成了主流行為。」她說。
到了2007年春的時候,她開始和金融業高管們會談,敦促他們提高貸款門檻,優化貸款結構也就是修正貸款泛濫這樣當房地產泡沫破裂、大量貸款無法償還的時候,人們才不至於失去他們的房產。「這很正常,」她對我說,「調整結構是銀行業可以隨意支配的工具之一。」
她從這些會談中看出的一點:抵押貸款服務商一般都是大銀行的業務分支,大多數情況下,修改為擁有貸款債券的投資者安排的貸款,是他們擁有的法律權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這個動力。在施加了壓力之後,貝爾覺得自己已經使他們做出了必定會履行的承諾。
她還迫使美國金融管理局頒布了次貸指導條例,雖然這個條例只能起到微弱的改善作用。絕大多數的次級貸款是由監管下的銀行系統之外的金融機構發放的,根本不在美國金融管理局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管轄范圍之內。但是這些非銀行機構自身的融資卻依靠被監管的銀行。為了監管這些不受監管的借貸方,貝爾想到了一個主意:用官方頒布的次貸指導條例監管任何依靠聯邦管制的銀行來融資的公司。她說:「那些銀行簡直是拼盡全力和我們對著干。」結果她敗了。
同時,貝爾還在銀行業的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打一場後衛戰。針對所謂的最低資本要求,也就是銀行必須持有的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抵禦損失。銀行總是希望他們的資本要求越低越好,這樣他們就可以冒更大的風險,而這將帶來更多的收益,更能給高管帶來更多的分紅。2004年的時候,一個叫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的國際機構公布了新的條例,允許銀行以風險資本比例為基礎來調整最低資本金額,也就是說,如果資本的風險低,那麼最低資本限額也相應地降低。(後來事實證明,三A級別的充斥了大量的不良次級貸款的抵押債券其實在巴塞爾框架下也被認為是低風險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危機之前的幾年裡會有那麼多銀行大量買入這些證券組合。)更糟的是,巴塞爾框架II協議允許銀行以自己的風險評估模型來評估自己的資產。
大多數歐洲國家很快就接受了巴塞爾框架II協議。美聯儲也非常希望這么做,美國金融管理局也是。但是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卻擔心,降低資金標准、讓銀行自己選擇風險評估模型會增加銀行破產的風險,所以反對執行巴塞爾框架II協議。這和貝爾自身的直覺簡直是天作之合,她一到任就成了這些新條例的頭號反對者。其他監管機構不高興了,尤其是美聯儲,一直催促她簽署同意;這並不需要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同意,但是所有銀行監管機構聯合執行重大政策變革卻是在政治上極為重要的。而貝爾承認,他們並沒有這么做,「我們一直在拖延時間」。她拖延了很久,以至於直到金融危機降臨美國的時候,巴塞爾框架II協議還根本沒有執行。
拖延時間並不是那種能贏得贊賞甚至引起注意的政治策略,但是我一直認為,貝爾反對執行巴塞爾框架II協議,是金融危機時拯救金融系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這一舉措的重要性很少為人所知。歐洲銀行業因為缺少足夠的保底資金,在危機的打擊中幾乎崩潰。愛爾蘭、冰島這些國家的大銀行紛紛倒閉,德國撥出了幾千億美元來支撐本國的銀行。即使在危機之後的今天,歐洲銀行的狀況也比美國銀行要糟很多。美國銀行的資金也不充足,但是總比歐洲的同行要多得多。盡管當時也有許多問題,但是今天,美國銀行的狀況已經好了很多。
到了2007年夏,次貸危機泡沫破裂。不出貝爾所料,次級貸款的拖欠率急劇上升。預想未來,不難看出2006和2007年年初發放的那些可調節利率的貸款肯定會在一兩年之內提高利率。在泡沫沒有破裂的時候,房產價格一路上漲,房產擁有者還可以重新募集資金來抵消提高利率的影響。但是現在這條路行不通了。數以萬計的美國人再也無法按期支付貸款,於是災難降臨了。但是,似乎只有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把可能到來的災難當回事,並且對後果抱有警惕。而鮑爾森和伯南克則堅持說,次貸泡沫破裂帶來的破壞效應將會得到「遏制」,這是他們常用的說辭。
④ 巴菲特持有多少蘋果股票
截至2016年9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蘋果1520萬股股票。而到了12月31日,所持股票達到了5740萬股。基於3月31日的收盤價,伯克希爾哈撒韋目前大約持有1.3365億股蘋果股票,占蘋果流通股的約2.6%。美國數據提供商FactSet數據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已成為蘋果的第四大股東。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9日晚間消息,「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日前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稱,最近數月其所持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股票的價值已增加到約200億美元,成為其第二大重倉股。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布該消息後,蘋果股價於周一再次上漲,並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在SEC文件中稱,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增持了蘋果股票。截至今年3月31日,其所持蘋果股票已價值192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71億美元。
3月31日至今,蘋果股價又上漲了6.6%,意味著伯克希爾哈撒韋所持蘋果股票已價值近200億美元。按市值計算,蘋果股票已成為該公司第二大重倉股。
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股票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一大重倉股,截至3月31日價值278億美元。可口可樂股票排名第三,價值166億美元。IBM股票位居第四,價值135億美元。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股票排名第五,價值112億美元。
截至2016年9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蘋果1520萬股股票。而到了12月31日,所持股票達到了5740萬股。基於3月31日的收盤價,伯克希爾哈撒韋目前大約持有1.3365億股蘋果股票,占蘋果流通股的約2.6%。美國數據提供商FactSet數據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已成為蘋果的第四大股東。?
今日,蘋果股價一度達到153.7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基於52.1億股流通股,蘋果市值已達到8013.7億美元。最終,蘋果股價今日以153.01美元收盤,漲2.7%,市值為7977.7億美元。
相比之下,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約為6592億美元,微軟市值約為5303億美元,亞馬遜市值約為4510億美元,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約為4070億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昨日曾發布報告稱,蘋果的股價仍被低估。為此,懷特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5美元調高至202美元。基於此,蘋果市值將達到1.05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企業。(李明)
⑤ 富國銀行新任CEO,查爾斯的前任是因為什麼原因離職的
富國銀行在國際中的地位是我們有目共睹的,而且在之前的一系列事情當中,我們也看到了富國銀行的地位。但是它的前任CEO為什麼會辭職呢?為什麼會在銀行客服困難的時候突然宣布辭職。據媒體的報道,斯隆已經在銀行業幹了非常多年,可以說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富國銀行的聲譽受損,法律費用飆升,銀行的財務業績受到了損害。而富國銀行的股票周四收盤價低於其丑聞前的1.4%。相比之下,標准普爾500指數在此范圍內飆升了29%,競爭對手銀行美國銀行 (BAC)飆升了74%。所以在那個時候他作為CEO也是特別困難的,一個公司的CEO沒能幫助公司度過難關,所以就是非常失敗的。而且斯隆也是處於媒體,外界的輿論和各界行業的影響下宣布辭職了。
⑥ 不要被銀行股漲不動所誤導,從歷史經驗中看到銀行股曾經表現不俗
「銀行股盤子大漲不動」 這在散戶腦中已經是根深蒂固,所以有很多中小投資者都是不買銀行股的,這太可惜了,他們已經和最賺錢的財富機遇擦肩而過了。沒辦法的事情,這永遠註定在資本市場成功的人只有極少數。
如果你有經歷過2007年的藍籌大牛市,相信你都看到銀行股的超強表現了,招商銀行從2005年的最低價5.86元上漲到2007年的46.33元,期間還有一次10股送2.596股,就是一隻10倍股,你說銀行股賺得還少嗎?
大家有興趣打開民生銀行看看,其2005年最低價才3.48元,漲到2007年18元,其中兩次送股,10送4股,10送1.9股,那麼算一算,18/3.48*1.4*1.19=8.61倍,你看看,本金增長至8倍多,你說說銀行股賺不賺錢?
如果不夠痛快,再舉一個例子,浦發銀行,2005年最低價6.41元,到了2007年火爆的牛市裡沖到62元,僅僅股價就漲至接近10倍了,而且那兩年間還有一次送股是10送3股。難道這就是銀行股漲不動的現象嗎?
以上我們所舉的例子不包括每年的分紅回報,只是談一談股價和分股後的表現,目的是讓大家認識到銀行的巨大潛力,所以我給今天還在持有銀行股的投資者以強大的信心。從現在開始請大家拋棄掉銀行股漲不動的想法。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銀行股,在我眼裡銀行股就是最賺錢的行業,最賺錢的行業理當會有最優秀的表現,巴菲特不是告訴過我們:「長期投資就如稱重機,最終公司的實力會反映到股價上。」現在銀行股處於低迷時期,不正是你投資布局的機會嗎?
有一些股友就說了:「銀行股曾經表現搶眼,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今後銀行不會再有那樣的表現了。」是嗎,我要請問,在美股,在港股等成熟的資本市場,是藍籌股表現好還是垃圾股表現好呢?
富國銀行從2009年5元多漲到2018年初60元(前復權),美國銀行從2009年3元多漲到2019年35元(前復權),聯合銀行從2009年2元多上漲到2019年25元(前復權),而標普500指數10年牛市只是上漲4倍左右。
我要問一句,A股是不是最終也會步入成熟的資本市場行列?如果是的話,是垃圾股漲還是藍籌股漲,是賺錢的公司表現好還是不賺錢的公司表現好呢?相信你的心中已有答案,最終能夠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的選擇了。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再次重申:小六忠誠從來沒有搞投資合作,也不對外搞代客理財。最近網上有李鬼假冒本人名號騙人合作,請大家明辨。
⑦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7)美國富國銀行股票最低價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⑧ 美國銀行股價為什麼那麼低
美國銀行股價低?那中資銀行股豈不成了白送的了?
我們看事實: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BAC
股價7.25美元,每股收益-0.03,市盈率-241,股息0.04,股息率0.55%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 Company) WFC
股價30.92美元,每股收益2.82,市盈率10.9,股息0.48,股息率1.55%
摩根大通公司 (JPMorgan Chase & Co) JPM
股價37.66美元,每股收益4.47,市盈率8.43,股息1.00,股息率2.65%
JP摩根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美國商業銀行了。
中資銀行A股:
華夏銀行 600015
股價12.12元,每股收益1.38,市盈率8.76,股息0.2,股息率1.65%
興業銀行 601166
股價14.05元,每股收益2.23,市盈率6.31,股息0.255,股息率1.82%
工商銀行 601398
股價4.36元,每股收益,市盈率7.65,股息0.184,股息率4.22%
綜上所述,中資銀行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比美國銀行便宜。
⑨ 巴菲特為何減持富國銀行
2018年8月14日,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增持了124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增幅5.2%,共持約2.52億股,季末市值約466億美元。
在5月舉行的伯克希爾2018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曾表示,蘋果公司有一些非常好的消費類產品,不管要不要買,蘋果股票都物有所值。對於蘋果今年4月宣布包括回購股票在內的1000億美元規模資本返還計劃,他感到很高興。當時巴菲特說,伯克希爾持有5%的蘋果股票,也許以後持股比例會增加到6%、7%。
「如果你看看蘋果,我認為它的收入幾乎是美國第二大盈利公司的兩倍。」巴菲特曾說。
銀行股方面,伯克希爾·哈撒韋選擇了增持高盛、減持富國銀行。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首次購買高盛的優先股。在2018年第二季度,它的持股數量增加了21%,增加到了約1325萬股。截至今年6月底,這些股票價值約29.2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來,高盛的跌幅已接近10%。
與此同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對富國銀行的持股仍在繼續減少。
二季度伯克希爾減持富國銀行450萬股,減持股份數量為一季度減持規模172萬股的2.6倍,持倉降至約4.52億股,季末市值約251億美元。使得富國銀行成為該公司二季度末的第二大持倉。8月14日,富國銀行股價收漲0.8%,報58.07美元,較二季度末漲近4%。
不過,這一減持未必代表伯克希爾對富國銀行的不看好。
8月13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在官網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這些買賣決策並未反映我們的投資管理層對相關股票吸引力的看法,而是遵守持股不超過10%的原則」。
伯克希爾公司在這份聲明中稱,除了少數例外,該公司希望避免持有10%或更多的被投資股票。
「由於許多投資者正在回購這些股票,伯克希爾有時需要進行少量出售,以避免達到10%的門檻。在第二季度,這種自我設定的限制導致伯克希爾出售了銀行和航空業的少量股權,同時伯克希爾還購買了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股票。」聲明中這樣寫道。
⑩ 巴菲特怎麼分析銀行股
閃牛分析:僅供參考!
第一:巴菲特持有銀行股一覽!
2016年年底巴菲特管理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所入股的銀行主要有7家!
其中,擁有最多股份的是美國運通銀行,達到15.47%,價值84億美元!
而在富國銀行的9.18%股份價值則高達231億美元!
此外,該公司還持有美國銀行(6.4%)、美國合眾銀行(4.77%)、高盛銀行(2.54%)、紐約梅隆銀行(1.81%)和M&T銀行(2.96%)的股份!
第二:銀行絕對是個好行業!
巴菲特:銀行業是個很好的行業, 很多銀行都有很高的有形資產回報率!
銀行存在的唯一問題是它們有時候會發展得特別瘋狂,做出一些傻事!
如果銀行不在資產上做出傻事,它就穩打穩賺錢!
如果銀行不跟隨潮流,也不放壞賬,那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困境之外的銀行其ROE(凈資產收益率)一直很好。!一些運營良好的大型銀行ROE高達20%,令我驚訝的是,銀行業的利潤並沒有被擠掉!
第三:銀行管理層特別重要!
巴菲特:銀行這個行業杠桿太高,高達15到20倍杠杠!
高杠桿的放大效應將所有的優勢和缺點都成倍放大,只要資產出現一點問題就有可能把股東權益全部虧光,所以優秀的管理層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
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我經常提及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第四:絕對不用便宜價格買垃圾銀行
銀行的高杠桿屬性,決定了我們絕對不能買垃圾銀行,因為你所含有的風險將會成倍放大!
巴菲特:「我們對於用便宜的價格買下經營不善的銀行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地我們希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經營良好的銀行。」
第五:3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
1990年,巴菲特在美國房地產破裂、投資者逃離銀行股份風潮之中以不到3億美元的價格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
當時他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說,「這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次投資」,原因是,自己以低價買到了一家管理水平一流的公司股票!
該投資成為巴菲特投資史上的經典之作。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巴菲特持有這家銀行的25年裡,為他帶來了100倍的回報!
富國銀行前年的效率比為57.8%!
效率比用於衡量銀行的經營效率,數值越高就代表該銀行效率越低,即銀行的費用成本占營收的比重較高,銀行普遍的效率比都高於60%,這說明,富國銀行在效率上領先美國其他銀行,不僅令它具備了更強的盈利能力,而且在產品定價上相比其他競爭者更有空間,更有利於搶占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