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價再度破發第35天,小米公司目前的處境如何
小米公司目前的處境是非常不錯的,而且股票上升的很快,勢頭也很強勁,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資金鏈的問題。
2. 小米進入世界500強,能否拯救不斷下跌的股價
我認為小米的進軍500強不一定能夠拯救不斷下跌的股價。
因為一旦進入了世界500強,那麼小米的各方面的檔次都會提高一個層次,而且小米的知名度也會不斷攀升,可能有些股票行情的專家,會選擇適當的對小米的股票進行購買,隨之而來的可能會使小米的股票回暖,不至於像以前一樣,再跌的那麼慘。但是在這里的話,關於股票方面,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估計,我想就算是比爾蓋茨他也不能夠保證他們公司的股票就是只賺不賠的。是不得不說,小米成功地進入世界500強,是他們股票可能回暖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3. 小米股票值得買嗎
前段時間,小米公司發布招股書。公告的招股書中,對小米CDR的發行此埋數量、占總神扒租股本比例、CDR與基礎股票的轉換比例、以及最為重要的CDR定價,都沒有明確。
除基本面外,這些信息也是決定小米CDR投資價值高低、甚至是是否值得投資的關鍵因素。投資游兆者們還需耐心等待。
4. 小米被曝將增發10億股股票,小米此舉有何目的
關於最近中國有很多企業公司都在快速的尋求發展當中,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面遭遇到的種種危機,還有就是中國國內市場想要獲得更多的一個利潤,那麼只有通過融資發售股票來獲得資金。例如最近的順豐想要貸款40億美元,就是為了能能能夠讓順豐更好的發展,那麼小米公司也同樣如此,關於小米最近被爆將增發10億股股票,那麼小米這樣的行動有何目的?猜測目的可能有以下幾個。
最後關於這一次的股票投資也是為了小米未來的一個發展,畢竟這家公司現在也是位於世界企業,500強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面也影響著國民的未來生活發展。
5. 小米概念股為何成香餑餑
小米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引發A股投資者熱情高漲。5月3日,小米產業鏈概念股一片飄紅。數據顯示,截至5月3日收盤,48個小米概念股平均漲幅達3.45%,其中奮達科技、廣東駿亞、宇環數控等個股漲停。
手機業務亮眼的同時,小米還孵化了一系列生態鏈業務。據了解,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90家專注於發展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它們和小米共同構建起了手機周邊、智能硬體、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2015年至2017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為86.9億元、124.1億元、234.4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88.8%,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這一消息也迅速引爆了投資界對小米產業鏈及生態鏈投資熱情。廣發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在「製造強國」、「新雙創」、「一帶一路」、「新零售」等政策及產業戰略趨勢推動下,小米產業鏈整體將充分受益,具體包括「生態鏈+供應鏈」兩大受益鏈條,受益順序中,小米生態鏈終端產品生產商最為受益,業務佔比大的小米代工公司其次受益,最後是供應鏈零部件公司。
希望小米公司能夠造出更多的好手機。
來源:證券日報
6. 小米集團的股價創歷史最高,但軟體、硬體商業模式爭議從未中斷
從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團從來不缺爭議。這包括了手機市場份額的下降,市值暴跌。進入2020年,受益於華為被美國制裁,小米手機份額提升,業績回暖,市值也創出 歷史 最高。但是面向未來,爭議仍在。
盡管市值創出 歷史 新高,但圍繞小米的爭議還遠未結束。
小米發布2020年三季報前夕,公司股價創下自上市以來的 歷史 最高價,11月24日財報發布當天,股價一度爬升至28港元以上的 歷史 新高。而隨著「靴子」落地,小米股價接連回調,不過總體而言,年內仍錄得了超過140%的正向收益。
小米,有著多重身份,曾被看作是「年輕人第一隻擁有的股票」,但在上市不久又被戲謔為「年輕人第一隻套牢的股票」。圍繞小米的業績與估值,也總是存在機培悉構多空之爭。如今,小米的市場表現似乎給了那些「空頭」一記重拳。但即便如此,隨著華為重啟4G手機,以及榮耀的剝離,未來小米的業績以及市場份額再起爭議。
手機市場份額超越蘋果位居第三
小米持續在高端機領域發力充滿挑戰
三季報顯示,小米單季度收入和利潤創下 歷史 新高,同時,單季度手機收入和手機出貨量同樣創新高。據IDC統計,小米2020年三季度手機市場份額超過蘋果位居全球第三。據Canalys的數據,公司第三季內地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上升18.9%,是前五大廠商中惟一取得正增長的企業。
2020年前10個月,小米高端旗艦手機銷量超過800萬台,同時,其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同比脊行增長14.7%。小米在財報中稱,這是受益於中高端手機的銷量佔比提升所致。今年年初,小米發布年度首款5G真旗艦小米10系列手機,在第三季度又發布了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的高端產品策略得以成功執行。
小米之所以在高端 策略 上取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張可興認為,「小米的中高端機型符合公司的戰略,過去小米用性價比搶占市場,是因為公司的研發投入不夠,隨著消費者理念的轉變,而且手機對每個人越來越重要,消費者願意花稍微多一點錢去獲得更好的機型。此外,小米還具備一個非常好的因素,就是相對友商來說,其4G手機庫存相對較低,那麼在5G手機轉型過程中,沒有什麼包袱。」
對於後續小米能否在競爭激烈的高端機市場佔領一席之地,原煒認為,「小米性價比的品牌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這種品牌形象跟高端市場高端用戶對產品的心理核心訴求是不相匹配的,而要想在高端市場扭轉這一用戶心智,則是非常困難的。」
張可興表示,從目前已知的數據看,小米已經獲得了很多「米粉」的認可,就此而言,其在高端機型上佔領一定市場份額已經比較確定。但從長遠來看,小米中長期發展高端機型戰略還面臨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比如蘋果、華為。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小米並不一定可以在高端市場上保持持續增長的市場份額。
智能手機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期內海外重心難以遷移至歐洲
根據《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預計接近2.2億台,到2024年出貨量將增長到近5億台,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
原煒也認為,小米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於其手機。「這是小米業務的基本盤,決定著小米整個系配野乎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形象。如果手機業務不行的話,則很難想像其IOT和智能家居等業務還能夠蒸蒸日上。不過,另一方面,IOT是小米打造其生態的關鍵要素,有小米品牌的加持、對設計的要求、質量的管控以及規模效應和網路效應,我對小米IOT業務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看好的。」
據Canalys統計,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境外市場收入達到人民幣398億元,同比增長52.1%。本季度境外市場收入及對總收入的貢獻佔比均創 歷史 新高。其中,在西歐出貨量尤其亮眼,同比增長107.3%,市場份額提升至13.3%,排名第三。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印度、東南亞市場向來是小米智能手機發力的重點地區,隨著公司大力開發歐洲市場,且取得顯著成效,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其海外市場重心是否就此發生遷移的討論。
「歐洲市場是高端市場,那裡的消費者有著更高的購買力;但是歐洲市場分割嚴重,語言文化林林總總,並且在專利、數據保護、消費者隱私保護等方面有著繁雜而嚴格的法律法規,因此市場開拓的成本也比較高,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投入。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我相信印度、東南亞市場仍將是小米在海外的主戰場,值得繼續深耕,而在歐洲市場雖然會積極 探索 拓展,但需要時間,海外市場的重心不能很快也不必很快轉移到歐洲。」原煒表示。
「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最大的挑戰在於用戶體驗
小米的商業模式為「鐵人三項」(硬體+互聯網服務+電商及新零售)模式。小米硬體產品的宗旨是在滿足高品質與精良設計的同時追求 極值 的性價比,雷軍承諾公司的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智能手機、IOT及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否則將超過部分回饋給用戶。在方正證券分析師陳杭看來,極致性價比就是小米護城河的起點。他認為,「低毛利+高效率」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本質,也是小米的護城河。
在張可興看來,可以這樣理解小米「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小米用手機業務帶動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用智能硬體擴充自己的產品線和業務的邊界。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為國外非常具有性價比的連鎖超市Costco。
至於如何評估這種商業模式的效果,原煒認為,小米要實現從硬體到互聯網的螺旋驅動,最大的難點也是在受制於底層安卓系統的條件下,要在用戶體驗上,做出跟iOS可以媲美的MIUI。
張可興則補充稱,「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從硬體到軟體這樣一種商業模式進行過渡,但是做好的公司特別稀少,惟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蘋果,通過手機、電腦、平板形成iOS系統的閉環,進行產品的購買和付費。而要實現這樣的成就,對小米來說難度巨大,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廣告,真正要實現通過硬體到互聯網的驅動,還需要商業模式的重新再造。」
(本文已刊發於11月28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