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冊制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注冊制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1)放鬆審批必然是利大於弊。股票也是一種資本性商品,如果讓證監會充當判斷一家股票是不是好,實際上就是一種壟斷權力,這會導致市場估值的扭曲,人為創造了稀缺性。
(2)關於審查是否造假的問題。打個比方。你生產一個產品,如果你還沒生產出來,別人說你的產品不好不讓你投放市場,對你公平嗎?你生產的產品好不好,先生產出來,真的不好再懲罰你,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不然,大量的有效供應無法產生,在需求端就會產生某些產品的稀缺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各種基本的審查下都通過了,就不應該找各種借口不讓發行。股權的交易應該是市場行為,市場主體要有交易的權利。
(3)關於造假的問題。這需要投資者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要讓別人告訴自己一個東西好不好吃,先自己研究一下再決定吃不吃。如果吃壞了肚子,也別怪別人。只有獲得了自由,才能懂得什麼叫做責任。造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美國證券市場幾百年了,也不能杜絕造假,指望一個證監會把幾千家公司的情況全部看準確,這不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么。
(4)關於做空的問題,是否做空不影響全域性。不能做空,也會由於大量的股票供應,導致資金拋棄差股票,即便不能靠做空獲利,投資者也會拋棄掉這個股票,主流資金會參與好股票的殲含炒作。
(5)真正的關鍵在哪裡?真正的關鍵是差股票能不能退市!而不是其他。如果退市機制不斷完善,你說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如果一家差公司很可能退市,那麼炒差的風險自然增大。好股票的估值自然抬升。
所以,審批還是注冊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能不能優勝劣汰,讓差者真正淘汰才是關鍵,實現了這一步,才有市場機制的健全。如果這一步實現不了,別的都沒用。
注冊制後 *** 對企業的性質資質稽核等把關較少,僅僅對信披嚴管,造成合規企業可以大量上市,具體的價格和價值由市場判斷。
因此企業大量上市需要市場有更多的資金接納,同時投資者需要用專業的眼光去評判企業的價值將更加困難,市場的資金將偏於緊張,價值或者盈利不好的公司將會被市場拋棄。但是由於大量企業的上市,對於創投,證券公司來說是利好。
對優質股是利好,對垃圾股是利空
現在已經是變相注冊制了
股市注冊制對股市是利空還是利好
對股市氏襪笑長期的發展有利。股民來說應該是噩夢!至少以前的審查制可以保證上市企業的能力。至少不會出現圈錢企業,現在就不一定了!詳細訊息私密!
上市公司注冊制,對股市是利好呢還是利空呢
制度的變更應該是好事,能夠更好的規范管理。
股市推行注冊制是利好還是利空
長遠來看,注冊制是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它的施行有利於降低企業上市的成本及門檻,有利於提高市場的配置效率,有利於打破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的「保護殼」,有助於為那些現階段無法盈利但卻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企業打造一個公平的融資環境。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各個環節譬如強化資訊披露、靈活市場機制、降低上市門檻、完善市場定價、提升中介職能、推進配套監管等缺一不可,要根據中國的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注冊制延遲對股市的影響 注冊制推出利好還是利空
注冊制授權期限延遲對股市具有積極影響 ;注冊制推出對股市提供更多的產品,會魚龍混雜,影響上市公司質量,不是利好是利空。對實體經濟或許會有好處。
通脹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還明顯呢。
通脹應該算是利空。
貨幣政策寬松的時候,市場上錢流動性好,資金相相對多的時候,叫貨幣充裕,這時候對股市是好的,市場上錢多,那麼流到股市裡的自然也就多,股市是錢堆上去的,有錢就有價。
但隨著 境內的貨幣政策寬松,銀行銀根大開,貨幣過分充裕,外面的流動性過剩的時候,就通貨膨脹了,是否通貨膨脹一個最簡單的資料就是 CPI ,也就是我們說的物價,一旦CPI過高,通貨膨脹,往往國家就覺得經濟太熱,流動性太好,開始影響到民眾的生活了,那時候往往就開始緊縮貨幣,加息啊,或者提高存款准備金什麼的。
國家一釋放出政策上的 銀根緊縮的訊號對股市就相當不利 股市往往是經濟的提前反映 國家一旦銀根緊縮 市場上的錢就開始迴流到銀行 而境外的很多熱錢也會開始撤好滑退 股市也就沒錢 跌也就是情理之中。
所以呢 通脹這東西 輕微的有一點還是好的,但如果通貨很嚴重,開始影響到大家的生活,那麼就要注意了,而國家的財政態度一旦表明,會持續加息在預料之中的話,就趕快出局了。
如果你嚴格的靠通脹的是否過熱,國家是否已經持續准備緊縮銀根來判斷是否離開股市的話,你能跑在07年,5000多點甚至 6000點的時候。
注冊制對股市的影響到底是利空還是利好
利空;
-
現在那麼嚴格都造假頻出,注冊制擋開閘門更恐怖,普通投資者無法辨別;
-
資金分流,資金就那麼多,上市公司一多,分散資金,股價難起;
GDP增長,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現在看實體經濟不好資金都要轉入股市
B. 什麼是注冊制注冊制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1.注冊制的定義:
注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證券發行注冊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據以判斷證券實質要件的形式資料, 以便作出投資決定, 證券注冊並不能成為投資者免受損失的保護傘。如果公開方式適當, 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平, 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注冊。
2.注冊制和我國現行的核准制的區別。
我國現行的股票發行制度為核准制,監管部門不僅對擬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等公開信息提出了很高的披露要求,而且對發行人的資產質量、投資價值、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考察,先後由證監會、發審委針對公司的上市申請進行審核、反饋,最終做出是否核准擬上市公司進行IPO的決定。目前,上市最順利也需要大概一年時間,對於大多數企業,從改制,到通過證監會發審會審查,再到發行上市,一般需要花兩三年時間甚至更長。
在大多數注冊制IPO市場,監管機構對於擬上市公司的審查重點在於披露信息的完全性和真實性,不判斷企業盈利能力,也不用提供或披露盈利或者現金流預測,在信息披露的基礎上由投資者自行判斷企業價值和風險,這樣定價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中投資者對新股的供求關系。同時,由於較少涉及資產質量等因素,整體上市速度也較快。在美國市場,IPO上市公司從遞交申請到成功上市一般需要3-4個月,個別情況需要6個月。在日本,公司從遞交上市申請書到最終公開發行大概需要3—4個月。
也就是如果實行注冊制的話,上市會比現在的上市容易非常多。
3. 注冊制對股市的影響。
1)對殼資源的影響:
A股有一種獨特的炒垃圾股的文化,理念是財務越垃圾的股越有想像的空間,導致這一問題的緣由就在於上市需要極其漫長的等待以及繁瑣的審核,進而使得上市資格十分稀缺。不少公司便另闢蹊徑,收購小市值、虧損嚴重的公司,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君不見世紀游輪19個漲停,累計漲幅已達六倍,正是一個又一個的「世紀游輪」才讓殼資源有了生存空間。注冊制完全實行之後,殼資源就喪失了其稀缺性,大股東的保殼意願會降低,投資者炒垃圾股的行為也會有所改變,殼資源的價值將逐步下行。
2)對整體估值的影響:
注冊制的推出,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股市的供需關系,也將改變A股的估值體系。目前上交所的平均市盈率為17.48倍,深交所中小板平均市盈率為64倍,創業板為107倍。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也在於股市准入門檻高,20多年來只有2800家公司,而社會財富快速增長,導致錢沒有地方去,流入股市後不斷增加的資金與稀缺的供應產生矛盾,導致中小創估值偏高。注冊制推出之後,可供投資者選擇的股票將大大增加,市場估值有望逐步回歸理性。
4.注冊制下的投資機會:
注冊制目前證監會已經明確說暫緩實行了,後面什麼時候繼續推進,不確定,但注冊制下機會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創投概念股:
1)魯信創投(600783)
公司為兩市唯一純正創投股,先後投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投資基金、黃河三角洲投資基金等,涉及海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多項領域。
2)大眾公用(600635)
公司持股13.93%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注冊資本16億元),是中國資本規模最大、投資能力最強的本土創業投資機構,公司持有上海杭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6.13%,該公司注冊資本2.85億元。公司持有上海興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0%股份,注冊資本2億元,該公司主要對具有上市潛力的PRE-IPO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3)張江高科(600895)
公司將從園區開發服務商進一步轉變為科技引領、產業投資者,除了引入戰略合作夥伴及培育新興戰略產業,公司計劃逐步加大金融和科技投資的比重。繼投資3億成立張江漢世紀基金後,還將繼續投資3-4億於該基金,漢世紀基金(持股30%)股權投資達到10家,其中5家已經上市或籌備上市。還將在5年內投資25億於另一投資基金平台浩成基金,平均每年5億。
4)杉杉股份(600884)
公司以全資子公司杉杉創投為平台,實施PRE-IPO項目和中短期收益項目投資,截止2011年末,公司已投資了新銀通、金安國紀、上海天躍、莆田華林、山東藍海等一大批市場潛力大、行業前景看好的擬上市企業。
4)錢江水利(600283)
公司持有浙江天堂矽谷創業投資集團27.90%的股權。其已形成醫葯化工、機電一體化、再生資源開發和利用等三大投資領域的優勢。
注意,以上的個股不做推薦,只是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僅供參考,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C. 注冊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你好,股票批准上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審核制,還有一種是注冊制。
注冊制是相對現在的審批制而言的,我國證券市場成立以來,公司上市(IPO)都需要經過證監會的審批,而改革注冊制以後就不需要經過審批,公司可以直接上市,當然需要向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注冊,所謂注冊就是報到備案,向有關管理部門打個招呼,使管理部門可以進行必要的監管.
什麼是股票發行注冊制?
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這類發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國和日本。這種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都有哪些股票發行制度?
股票發行制度主要有三種:審批制、核准制、注冊制。審批制是完全計劃發行的模式,核准制則是讓上市企業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權,注冊制則是成熟股票市場普遍採取額度准入制度。
我國在這之前採取的是核准制,即需要走企業上報,證監會審核批准這樣的流程。注冊制則大大弱化了政府方面的批準的環節,但是加強了事中、事後市場環節的監管,中間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容易讓上市公司前功盡棄,其犯錯成本甚至比此前還要高。
注冊制對股市有的影響
如果中國的股票發行和監管,採用真正意義上的注冊制,那麼其意義將非常重大,影響力將遠遠超過證券市場范圍。
第一,真正的注冊制將激活中國人創新和創業的熱情。在審批制下,企業上市資格被行政審批牢牢把控,誰能上市,什麼時候上市,發行多少新股,每股賣多少錢,這些企業都無法自主。因為上市資格"一票難求",很多企業等得花兒都謝了,只能遠走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上市。更多的企業,因為上市渠道沒有打開,無法獲得風險投資,也更無法獲得股民的投資。
注冊制下,"上市資格"不再稀缺,即便是沒有"好關系"的企業,也可以輕易上市。這樣,大量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將獲得與"權貴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全民創業、創新的熱情就會被激活,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就有可能實現。
第二,中國經濟將獲得新的、低風險的"加杠桿"機會,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增長無憂。目前經濟之所以陷入困境,重要原因是間接融資已經走到死胡同。雖然中國全社會負債率還不是非常高,但企業負債率已經到了極限。企業需要資金,只能激活直接融資。所以,通過IPO注冊制打通直接融資渠道,具有戰略意義。這個脈絡不通,中國經濟就走不出死胡同。
第三,在真正注冊制下,由於股票供應量接近無限,股市的估值將大大降低,市場中絕大多數股票將維持8到15倍市盈率,只有極少數前景非常好的公司才能享受高估值。大量物美價廉股票的出現,將吸引中國老百姓重新配置自己的資產,樓市高估值的時代自然結束。金融市場將逐步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資金池。
第四,在注冊制的推動下,民企將獲得巨大發展機遇,這將為中國投資主體的切換創造條件。目前中國投資主體是政府和國企,雖然投資低效,但如果他們不投資,經濟就扛不住。在注冊制帶來的"融資革命"的影響,政府完全有條件逐步降低稅收,減少投資,將資源留給市場,留給民企。若如此,則中國經濟效率會大大提高,腐敗機會也自然減少。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D. 注冊制對股市的影響
發行注冊制改革對股市影響如下:1、上市的公司會更多,以前是審批制度,上市要排隊,背後的紅包沒少送,現在條件達到就可以選擇上市了。2、是上市的公司越多,市場的資金就越少股市會偏向下跌3、注冊制度後,股市的整體估值會下降,中小盤虛高的股價就會下跌。高位被套的人解套的機會有所縮小。2001年美股許多互聯網公司股價上兩三百美元,但是現在許多公司的股價只是幾十塊。拓展資料:
一、股票發行注冊制是什麼: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這種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二、股票發行注冊制與核准制的區別。
1、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 如果公開方式適當, 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平, 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注冊。注冊制主張事後控制。
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 , 即使該證券沒有任何投資價值,證券主管機關也無權干涉,因為自願上當被認為是投資者不可剝奪的權利。
2、核准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以歐洲各國的公司法為代表。依照證券發行核准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這一制度的目的在於禁止質量差的證券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