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匯豐銀行的總股本和市盈率各是多少
00005 匯豐控股;總股本:201.91億股;每股收益2.483HKD;按照12月30日收盤價62.25HKD來計算,市盈率(PE):25.07
Ⅱ 000698G沈化 中長期走勢
從相關資料來看,沈陽化工是個近100年歷史的公司,是同沈陽工業基地一路走過來的公司,業績不算很穩定,隨著振興東北的政策施行,沈陽化工應該會從中得到政策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前景向好.
從技術來看,從2塊多,到6塊多,翻了3倍,走勢一直堅挺,明顯有大資金看好,中長期走勢也看好.
Ⅲ 解放前購買的匯豐銀行的股票怎麼兌現
發財了。。不過很難兌現了,90年買的原始股,現在兌現都有很大難度。
Ⅳ 匯豐銀行的歷史!
發起成立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由蘇格蘭人托瑪斯·薩瑟蘭德(或譯蘇石蘭,Thomas Sutherland)於1864年在香港發起,資本500萬港圓。最初的擔任發起委員會成員的包括寶順洋行(Messrs Dent & Co.;委員會主席)、瓊記洋行(Messrs Aug Heard & Co)、沙遜洋行(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輪船(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禪臣(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Gilman & Co)、 順章洋行(Messr P Cama Co)等十家洋行。1865年3月3日正式在香港創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開業後的一個月,在上海的分行開始營業。
早期發展
1865年7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倫敦分行開業,並於舊金山開設代理機構,直到1875年成為提供全面服務的分行。1866年,匯豐在日本橫濱開設分行,成為日本政府的咨詢顧問。1888年,匯豐泰國分行成立,成為泰國第一間銀行,並為泰國發行首批鈔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最初是為在華的外國企業(以英資為主)提供金融服務,雖然在成立初期已經在全球建立分行以及代理行網路,但是主要業務依然是中國以及亞太其他地區。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原本的名稱為香港上海匯理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1866年英文名稱改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稱改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匯豐」這兩個字據說是由華人買辦古應春於測算過筆劃吉凶之後建議的,取其「匯款豐裕」之意。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早期商標
至1900年,匯豐在遠東其他地區,如印度、新加坡等地也設立了分行。1911年後,匯豐取得中國關稅、鹽稅的收存權。到了20世紀初,匯豐已經成為遠東地區第一大銀行。由匯豐經手買賣的外匯經常占上海外匯市場成交量的60%-70%。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匯豐業務曾暫時中斷,隨著戰爭結束,公司的業務進一步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匯豐業務再次受影響,並暫時將總辦事處遷往倫敦。戰爭結束後,香港的業務恢復運作,並取回香港總行營運權。1949年,隨著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匯豐在中國大陸的分行相繼關閉,只有在上海的分行繼續運作,匯豐成為少數在中國大陸沒有中斷業務的外資銀行。鑒於發展空間大受限制,匯豐在1950年代開始實行集團形式運作。
集團化運作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端納(Michael Turner)的帶領下,於1953年開始實行以集團形式運作。首先於1955年在美國加州成立集團首間附屬公司-加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1959年,匯豐收購有利銀行及中東英格蘭銀行,這是匯豐集團的第一宗收購。1965年,匯豐收購恆生銀行的控制性股權。1972年,匯豐成立獲多利有限公司(即匯豐投資銀行控股有限公司前身)。1980年,匯豐入股美國海豐銀行(Marine Midland Bank),並在1987年成為匯豐的全資附屬公司。1981年,匯豐收購赤道控股有限公司(Equator Holdings Limited)的控制性股權;同年匯豐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失敗,但對於收購英國大型銀行的興趣未有減退。1987年,匯豐入股英國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透過合作協議,匯豐和米特蘭互相轉撥業務。
匯豐控股成立
1990年12月17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宣布進行結構重組,包括: 成立一間集團控股公司,名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並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倫敦分行升格為匯豐控股的注冊辦事處。匯豐銀行股份轉移到匯豐控股名下,匯豐控股再發行新股,以4股匯豐銀行股票換成1股匯豐控股股票,並將原發行股縮減至3/4,以便日後在海外上市。匯豐控股股份取代匯豐銀行股份後,分別在香港及倫敦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匯豐控股在英國注冊,但以香港為集團總管理處。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為匯豐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在香港的注冊維持不變,以便香港業務的發展。 1991年,匯豐銀行母公司匯豐控股成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股份轉移至匯豐控股股份,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則由匯豐控股全資擁有。199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馬來西亞的業務轉移至在當地注冊成立的馬來西亞匯豐銀行。
Ⅳ 匯豐銀行十多年以來首次大漲,匯豐大漲是因為中國平安嗎
匯豐銀行十多年以來首次大漲,匯豐大漲的確是因為中國平安的增持。眾所周知,匯豐銀行一度在危險的邊緣遊走,股票跌倒谷底,是匯豐建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匯豐卻迎來了中國平安這個救世主,中國平安用了三億港幣增持了匯豐銀行,購買了匯豐大約十六億數量的股票。這一次增持,也讓匯豐起死回生,股票也接連上漲,匯豐活了,中國平安富了。縱觀此次增持,其實最大的贏家就是中國平安。中國平安不僅一夕之間就成為了匯豐最大的股東,也通過低價購入匯豐的股票暴賺。
但是中國平安還是增持了匯豐,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選擇的時機非常恰當,中國平安已經從昔日匯豐的小投資者,變成了今日匯豐的第一大股東了。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因為中國平安自然會暴漲。
Ⅵ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Ⅶ 匯豐銀行最大股東有多少%股份
匯豐銀行是國際性銀行,第一大股東是中國平安,第二大股東是貝萊德集團,第三大股東是摩根大通。
中國平安持股14.19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7.01%。
貝萊德集團持股13.35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6.59%。
匯豐銀行各類股東權益總額為1932.32億美元。其中,股東權益總額為1853.51億美元;非控股股東權益為78.81億美元。
(7)08年匯豐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匯豐集團的創始成員和集團在亞太區的旗艦,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最大的本地注冊銀行及三家發鈔銀行之一。匯豐集團乃世界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在世界8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約9,500個分支機構。
Ⅷ 匯豐銀行買賣股票時扣取的費用怎麼算的
股票手續費通常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其他費用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2008年9月19日至今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出讓方單邊徵收。受讓者不再繳納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金額的0.00696%收取;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
A股2、3項收費合計稱為交易規費,合計收取成交金額的0.00896%
4.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面額(每股一元,等同於成交股數)的0.06%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Ⅸ 求匯豐銀行(中國)近幾年的財務報表
以下是匯豐控股hk0005的資料。
◇每股盈利◇
報表日期 20090630 20081231 20080630 20071231 20070630
基本每股盈利(元 美元) 0.21 0.47 0.57 1.65 0.95
攤薄每股盈利(元 美元) 0.21 0.47 0.57 1.63 0.94
每股股息(元 美元) 0.1600 0.6400 0.3600 0.9000 0.3400
報表日期
基本每股盈利(元 美元)
攤薄每股盈利(元 美元)
每股股息(元 美元)
◇綜合損益◇
報表日期 20090630 20081231 20080630 20071231 20070630
證券代碼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證券名稱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單位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幣種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報表類型 中報 年報 中報 年報 中報
利息收入 32479 91301 47164 92359 43567
利息支出 -11941 -48738 -25986 -54564 -25337
凈利息收入 20538 42563 21178 37795 18230
其他經營收入 19710 46008 21734 49806 23862
總營業收入 40248 88571 42912 87601 42092
總營業支出 -16658 -49099 -20140 -39042 -18611
總預備 -13931 -24937 -10058 -17242 -6346
其他營利/虧損 -4640 -5228 -2467 -7105 -2976
稅項 -1286 -2809 -1941 -3757 -2645
除稅前盈利/虧損 5019 9307 10247 24212 14159
除稅後盈利/虧損 3733 6498 8306 20455 11514
少數股東權益 -386 -770 -584 -1322 -619
股東應占盈利/虧損 3347 5728 7722 19133 10895
股息 2770 7713 4319 10610 3983
除稅及股息後盈利/虧損 577 -1985 3403 8523 6912
報表日期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單位
幣種
報表類型
營業額
稅項
除稅前盈利
除稅後盈利
少數股東權益
股息
股東應占盈利
除稅後及股息後盈利
銷售成本
折舊
銷售及分銷費用
一般及行政費用
利息費用/融資成本
毛利
經營盈利
應占聯營公司盈利
◇資產負債◇
報表日期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單位
幣種
公布日期
報表類型
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
凈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非流動負債
少數股東權益-借/貸
凈資產/負債
股本(資本及儲備)
儲備(資本及儲備)
股東權益/虧損(合計)
無形資產(非流動資產)
物業、廠房及設備(非流動資產)
附屬公司權益(非流動資產)
聯營公司權益
其他投資(非流動資產)
應收賬款(流動資產)
存貨(流動資產)
現金及銀行結存(流動資產)
應付帳款(流動負債)
銀行貸款(流動負債)
非流動銀行貸款(非流動負債)
總資產
總負債
股份數目
錄入時間
時間戳
報表日期 20090630 20081231 20080630 20071231 20070630
證券代碼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單位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幣種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證券名稱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公布日期 20090803 20090302 20090113 20090113 0
報表類型 中報 年報 中報 年報 中報
現金及短期資金 56368 52396 13473 21765 16651
銀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之存款 16613 6003 16719 9777 23152
貿易票據 -- -- -- -- --
持有的存款證 -- -- -- -- --
香港特區政府負債證明書 16156 15358 14378 13893 12947
客戶貸款及其他帳項 924683 932868 1049200 981548 928101
持作買賣用途的證據 751512 713551 737264 719200 --
持至到期證券債務證券股票 16290 14013 11023 9768 --
聯營公司權益 12316 11537 11259 10384 8583
合資公司權益及其他權益 -- -- -- -- --
無形資產 29105 27357 40814 39689 38445
固定資產及投資物業 14573 14025 15713 15694 14982
其他資產 584227 740357 636835 532548 1107580
總資產 2421843 2527465 2546678 2354266 2150441
香港特區政府紙幣流通額 16156 15358 14378 13893 12947
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款及結余 129151 130084 154152 132181 128773
客戶存款 1163343 1115327 1161923 1096140 980832
已發行的存款證 -- -- -- -- --
已發行的債務證券 156199 179693 230267 246579 229239
其他負債 831696 986774 851947 730057 672159
總負債 2296545 2427236 2412667 2218850 2023950
借入資本 -- -- -- -- --
股本 8658 6053 6003 5915 5857
儲備 109697 87538 120782 122245 113923
股東權益/虧損 118355 93591 126785 128160 119780
少數股東權益-借/貸 6943 6638 7226 7256 6711
資本來源合計 125298 100229 134011 135416 126491
負債及資本來源合計 2421843 2527465 2546678 2354266 2150441
股份數目 -- 12105265082 -- 11829052317 --
錄入時間 19-8月 -09 03-4月 -09 19-8月 -09 07-5月 -09 14-11月-08
時間戳 3937290426 3663440676 3937290410 3687142859 3318240218
◇現金流量◇
證券代碼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HK0005
證券名稱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單位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百萬
幣種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美元
報表日期 20090630 20081231 20080630 20071231 20070630
報表類型 中報 年報 中報 年報 中報
經營業務所得之現金流入凈額 -3542 30420 -24909 91038 68396
投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凈額 -46427 -25093 5329 -20278 -11633
融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凈額 17729 352 2584 -1637 -3988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 -32240 5679 -16996 69123 52775
會計年初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278872 297009 297009 215486 215486
會計年終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251696 278872 287538 297009 272284
外匯兌換率變動之影響 5064 -23816 7525 12400 4023
購置固定資產款項 -781 -2985 -1112 -2720 -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