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股票分紅每股多少錢
在我國而言上市公司分紅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現金分紅;兩一種是送股分紅。那麼2019年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怎樣計算?分紅派息如何繳納所得稅?
2019年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怎樣計算?
除權與除息報價的具體計算公式有以下幾種:
除息報價。除息報價=股息登記日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股息)
除權報價。
a送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送股率)
b配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配股率)
c送股與配股同時進行時的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
除權除息報價=(股權登記的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配股率)
需注意的是,股票市場的股價受市場供求本身影響較大,因而除權(息)報價僅作為除權(息)日市場開盤的參考價。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現行做法是在除權(息)基準日,以除權(息)報價代替該日的前收盤價,作為該日集合競價和漲跌限制的參考,當日開盤價仍由集合競價產生,之後的價格由連續競價產生。
上市公司分紅派息如何繳納所得稅?
(一)、居民企業取得分紅派息自行申報納稅,無須代扣代繳。
對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境外注冊中資控股企業依據實際管理機構標准認定為居民企業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2號)的規定,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對居民企業取得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由投資企業根據上述情形確定是否為應稅或免稅收入,由投資企業自行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不存在代扣代繳行為。
(二)、非居民企業取得分紅派息實行源泉扣繳。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的規定,非居民企業其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實行源泉扣繳,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從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具體又包括以下4種情形:
(1)、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簡稱QFII)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和利息收入,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國居民企業向QFII支付股息、紅利、利息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47號)規定,QFII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和利息收入,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如果是股息、紅利,則由派發股息、紅利的企業代扣代繳;如果是利息,則由企業在支付或到期應支付時代扣代繳。
(2)、中國居民企業向境外非居民企業股東派發2008年及以後年度股息時,統一按10%的稅率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國居民企業向境外H股非居民企業股東派發股息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9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居民企業取得B股等股票股息徵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394號)規定,在中國境內外公開發行、上市股票(A股、B股和海外股)的中國居民企業,在向非居民企業股東派發2008年及以後年度股息時,應統一按10%的稅率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股東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依照稅收協定執行的有關規定辦理。
B. 銀行業務咨詢 我想知道中國人民銀行是否有股票方面的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不辦理具體業務,也不辦理股票方面的業務。但人民銀行有的部門涉及證券方面的內容,比如反洗錢、金融穩定等,再有就是外匯管理。但不論哪種業務,都是管理,不辦理具體業務。
C. 中國人民銀行的股票是中國銀行嗎
不是,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機構,管印多少鈔票,黃金儲備之類的
中國銀行屬於第三產業,中國銀行股就是中國銀行發行上市的股票
D. 中國人民銀行的話股票代碼
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機構,不能上市交易。
中國銀行股票代碼601988.
E. 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的股票分紅,每股可以分多少錢
講一下中國人民銀行的股票分紅。
如果說我們在中國銀行買入500萬的股票,按現價的話可以買152萬股左右的股票,買中國銀行的股票,分紅是按照0.197元一股來進行計算的,這樣的話500萬的分紅就在299000。
如果說要是在農業銀行買入500萬的股票農業銀行的分紅是在0.185元一股計算的,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分28萬元左右。
F.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上市嗎
中國人民銀行不能上市,因為它是中央國家機關!!!
商業銀行可以上市(如: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等)
國有銀行能不能上市?
在這里出現了一個悖論:如果上了市才能成為好銀行,那麼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銀行,而不是好銀行則不應當上市。國有銀行上市顛倒了邏輯順序。應當在銀行上市之前提高資本充足率,使得銀行成為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穩定的金融機構。然後才討論是否應當上市。
近來,頻頻出現商業銀行要求上市的呼聲。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已經上市。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也發布信息,希望在短期內上市。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上市的呼聲最高。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正在進行改組,據說它的海外部分要首先上市。其他的幾家國有銀行也希望盡快上市。好像金融改革的關鍵在於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銀行上市是否會成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會不會出現「一股就靈」的奇跡?
國有銀行能不能上市?也許有人認為,這難道還成問題嗎?四大國有銀行是「國家所有,國家信譽」,只要國家批准,要上市還不是輕而易舉?
事情未必如此簡單。企業上市是直接融資行為,上市的前提條件是信息透明化。也就是說,企業為了擴大再生產,拿出一部分股權來換取外部資金。例如,企業自有資本10億元,年利潤1億元。如果想把經營規模擴大一倍,需要資本20億元,於是,這家企業通過上市,對外發行相當於10億元的股票。如果企業的生產效益好,購買股票的人按照投資多少來分享利潤。假若股票價格上升,股東們還可以從股票升值得到額外的收益。因此,上市的前提是,第一,企業要有自有資產,第二,要期望盈利。
家當知多少
國有銀行上市的第一關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家當。企業上市時考慮的是凈資產。如果企業注冊資本是一億元,但是欠別人的債務有2億。那麼,我們說這家企業資不抵債。別說上市,早就該破產倒閉了。國有銀行的自有資產(一級資本)在總資產當中的比例稱為資產充足率。按照《巴塞爾協議》,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當在8%以上,如果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不到這個標准就會影響銀行的穩定性。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只有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接近8%,其他各家都遠遠低於這個標准。換句話說,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中最多隻有8%是屬於自己的。銀行拿儲戶的錢放貸,如果出現了不良貸款,自然應當由銀行負責。因此,如果銀行要上市,首先要把不良貸款的數字搞清楚。在這里有幾筆帳非算不可。
第一,按照官方數字,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為24%左右。顯然,中央銀行沒有任何理由誇大這個數字,只少不多。
第二,按照官方報導,被「剝離」到四大資產公司的不良貸款有13000億元。就算四大資產公司討債的本事很大,按照一般規律,能要回來30%就算很成功了。那麼還有將近10000億的壞帳。這是四大商業銀行欠老百姓的錢,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儲蓄者都有權把自己的存款要回去。倘若如此,四大商業銀行怎麼來補這個
窟窿?如果把這10000億算進去,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要上升多少?
第三,目前,國有銀行計算不良貸款數目是採用「一滯二呆」的分類原則計算的。朱總理在1998年的金融工作會議上曾經明確指出,「我們不要盲目在所有領域都照搬國際慣例,但是在貸款分類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採納國際慣例。」在2002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他再度強調「商業銀行從今年開始要全面實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制度」。按照「一逾兩呆」,貸款逾期3年才劃為呆滯,借款人走死逃亡才劃為呆帳。而「五級分類」只要借款人不能歸還本息30至90天就列入不良貸款。假定國有銀行認真地採用了「五級分類」,許多現在算為正常的貸款將變成不良貸款,不知道這樣一來,銀行的不良貸款還要上升多少?
第四,「五級分類」與「一逾兩呆」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考慮信貸質量。如果一個企業借了10筆款,按照「五級分類」,只要有一筆貸款不能按時歸還,鑒於這個借款者缺乏信用,其他貸款都要列入問題貸款。可是按照「一逾二呆」,只要其他貸款尚未到期就不算。如果按照「五級分類」,信用破產的國有企業有多少?銀行的不良貸款還要上升多少?
第五,四大銀行的大部分貸款都給了國有企業,特別是目前上市的幾千家國 有企業。當計算不良貸款的時候,是按照這些企業的帳面數字來評估的。可是,有人估計至少80%的上市公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假帳。「銀廣夏」就是一個例子。前不久還被稱為資產質量特別優秀的好企業,說破產就破產了,揭開蓋子來,盡是假帳。如果還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隱瞞了巨額虧損,那麼一旦搞清楚了這些公司的帳目,豈不是又要給銀行的不良貸款大大增加一筆?
銀行上市要不要算清楚帳目?如果算清楚了帳,國有銀行能夠拿出來合股的資本究竟有多少?雖然銀行的情況和企業不盡相同,但是基本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一家銀行的自有資本是10億,但是貸款的壞帳也有10億之多,事實上,這家銀行已經把自己的資本全賠光了。銀行的錢都是別人的。憑什麼拿別人的錢上市呢?如果不良貸款比銀行的一級資本還多得多,那麼憑什麼上市?倘若某個公司已經是資不抵債了,公之於眾,還有人敢買這種股票嗎?如果不告訴老百姓真話,靠造假帳上市,今後怎麼辦?
「家醜不可外揚」,如果國有銀行不上市,那麼,盡管現存的不良貸款數額巨大,但是還可以慢慢對付。如果一定要急於上市,豈不是馬上就要踩響這個大地雷?
上市的邏輯順序
為什麼國有銀行如此急於上市?許多企業上市是為了取得發展資金,國有銀行缺資金嗎?目前金融市場過於單一,民眾的積蓄只能存進銀行。由於市場疲軟、通貨緊縮、投資不足,銀行里的錢貸不出去。國有銀行的戰略發展方向不是擴張而是向中心城市收縮。從廣義上來講,銀行里的錢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從國有銀行自身運行機制來看,沒有急於上市的理由。
據說,銀行上市的目的就是要籌集資金,使得銀行能夠達到資本充足率。在這里出現了一個悖論:如果上了市才能成為好銀行,那麼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銀行,而不是好銀行則不應當上市。國有銀行上市顛倒了邏輯順序。應當在銀行上市之前提高資本充足率,使得銀行成為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穩定的金融機構。然後才討論是否應當上市。
另外,要將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1%,至少需要500億。要使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達到所需的資本充足率,至少需要幾千億元。上哪裡去找這筆巨款?近年來,上海、深圳股市每年籌集不過幾千億元資金,倘若國有銀行上市,一下子吸收了如此巨額資金,還不得把股市壓趴下來?
至於說國有銀行上市之後能否給股東帶來利潤,能否建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董事會的有效監督,能否通過上市提高效率,防範金融風險等等,這些問題
都不是輕易能夠回答的。有鑒於此,國有銀行上市還是慢點談為好。
G. 股票的製作和發行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個人或者團體不得擅自印製、發行股票(這道題錯在哪)
股票的製作和發行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准
錯在「中國人民銀行」
H. 想買點銀行股,有哪些推薦的嗎
如果說你想要購買銀行股的話,那麼我會給你以下幾個建議。第1個建議就是盡量不要去買四大行的銀行股,因為這四大行的流通盤太大了,買進去基本上都不會怎麼動。第2個建議就是盡量去購買那些小盤股,因為那些小盤股的漲跌幅度更大,會有更多的機會。第3個建議就是你可以在他低位的時候介入進去,然後等到哪天有利好再沖高把它賣掉。
一.不買四大行
就像剛剛所說的,我是非常不建議你去購買四大銀行的。因為四大銀行的股票它的流通市值太大了,所以它每一天的漲跌幅度都是特別小的。可能一年的波動幅度基本上都不會超過20%,這就跟買大盤差不多。哪怕就算是行情很好,你也不太可能可以從他身上賺到多少錢。不過四大行是比較適合那些風險偏好很小的人去做,如果你不想承擔太多的風險,那就買四大行。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I. 中國銀行(601988)7元買入,後市如何操作
中國銀行(601988)7元買入,後市可持股待漲。
近期,中國股市大幅調整。上證綜指從前期的5100點調整到3300點,中國銀行的股價也調整至3.92元,調整基本到位,下跌空間有限,可持股待漲。
簡介: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 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
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中國銀行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該行擁有最廣泛的海外分支機構網路,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00多間分行、子公司及代表處,覆蓋了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法蘭克福和新加坡等主要國際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