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公司上市就會比之前有錢這是怎麼回事
很多公司為了擴大規模都會選擇上市,上市後的公司就會比之前有錢,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簡單,以前公司就有那麼一些錢和員工,上市以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會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公司就會有更多的錢去發展生意,下面我就說下上市之後為什麼會更有錢。
其他因素上市後的公司股票不一定大漲,也許都不一定上漲,下降的也有很多,但即使是這樣,公司的資金還是比以前要多,所以公司只要上市一定會讓企業增加資本,與此同時企業上市後也要每個季度公示自己的財務報表,因為持股的人也是公司的股東,所以有權力知道上市公司的運營情況,一旦公司出現虧損,生意不佳,甚至一些丑聞的出現,這都會對公司股價有嚴重的影響。所以公司的市值多少就取決於公司的運作了,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與想法,僅供參考。
❷ 博納影業上市,於冬身家暴漲6億,為何股東們卻在虧損
8月18日,博納影業在深交所首發上市,變成近五年第一家A股上市影視劇公司。上市的博納影業,不但以爆品水稻收割機形象出現在了公眾面前,其豪華的明星公司股東主力陣容也導致銷售市場關心。
北青報新聞記者留意到,2021年,公司主投影片《中國醫生》及其《長津湖》相繼上映,總計票房71.03億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當期的經營效益。
招股說明書表明,2022年度1-6月,博納影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4.73億人民幣,同比增加81.89%;純利潤為2.36億人民幣,同比增加783.15%。銷售業績高增長速度關鍵因其主投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於去年賀歲檔公映,並獲得40.6億人民幣票房。而2021年同時期,博納無門投影片發售公映,因而2021年同時期經營效益較低。
另據掌握,2021年《長津湖》在十一國慶排期公映,以57.75億元的票房變成中國電影史票房冠軍及2021年全世界票房第二名,又為博納影業增添了可觀的營收和利潤。
❸ 為什麼只要公司一上市總會掙錢呢
一、上市本身就是說公司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的過程想要上市的公司就是打算這樣做的所以總的來說公司上市股民就會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公司就有錢了
二、另外,上市公司是怎樣從股市圈錢的?
1.市場結構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股票市場結構本身決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群體中處於強勢群體的角色,這就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融資者解決資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銀行借款或債權融資等,但股票融資的非償還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無比巨大的優越性,融資者首選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資;當然融資者通過股票融資時必須要將自己企業的發展前景(具體來看就是融資將要投入的所謂項目)描繪得很好,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者心甘情願地將自己口袋的鈔票拿出來,相反投資者在利益預期的促動下,雖然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了解融資者的真實面貌,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及精力、識知等條件限制永遠不可能對融資者情況全部摸清。
2.從這個角度看,股票市場結構本身就決定了融資者群體即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群體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換言之融資者群體在股票市場中是處於優越地位的強勢群體地位,而投資者群體無疑是弱勢群體。用當代美國社會學科爾曼的話來說就是融資者結構群體與投資者結構群體是兩個不同層次的「結構分布」。
3.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證券市場上一個普遍存在的難以根治的頑症,被發現的表現為再融資失敗,而未被發現或未引起市場公憤的可能就太多了。由此可見,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者群體和投資者群體「結構分布」本身就不平等關系,賦予給上市公司的優越地位,為其能夠在市場上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
4.我國上市公司產生的特殊背景為過度「圈錢」提供了土壤我國股票市場的產生是改革開放後管理層採取漸進式市場經濟模式為導向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其產生的基礎存在著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對於這一點理論界、學術界早已經進行了闡述,筆者這里主要從社會背景去揭示這個問題。
5.過度「圈錢」行為實際上是舊體制下國有企業「投資飢渴症」行為的延續。計劃經濟體制導致的軟預算約束形成的企業「投資飢渴症」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是從國有企業改制而來,軟預算約束在沒有得到徹底改進的情況下,過度「圈錢」行為也就難免,而且關鍵是在我國傳統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影響下,企業原有的「投資飢渴症」意識並沒有因為增加幾個社會股東而削弱。
今年股票發行方式由計劃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規定等措施,這些都是有利於遏制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行為的。我國社會全面轉型的大背景為一些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借口。
6.我國目前正處在加速實現現代化和社會全面轉型時期,企業要做大、做強既是管理層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夢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對資金需求也特別大。應當說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以海爾為首的一些傑出的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圈錢」已經取得了做大、做強的目的,雖然這種企業寥寥無幾,大多數企業只知道「圈錢」,但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本身並不是壞事。
7.問題是「圈錢」後不幹正事,或者說「圈錢」後將資金存入銀行吃利息或用來搞所謂的「資本運作」(至於以此搞腐敗也並不少見),即上市公司沒有把圈得資金投入到實質經濟中,這種行為無論是首發上市公司還是再次融資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稱為過度「圈錢」行為。
8.這也許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是否為過度的一個標准。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首發圈錢後沒有投入實質經濟項目中,使募集資金閑置多年應當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因為這是導致我國股票市場效率底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寶貴資源的白白浪費。
9.國內市場良好的二級市場背景也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奠定了較好的市場氛圍。上市公司「圈錢」如果沒有良好的二級市場市場背景也是不可能的。由於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成熟,人們對股票市場的認識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場那麼 「理性」,投資者介入市場基本以短差運作為主,他們並不十分關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現金分紅,這也給上市公司只講索取、不講回報的過度融資「圈錢」營造了較好的市場氛圍。
❹ 公司上市之後股東就會暴富,這是為什麼
因為當公司上市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股市資金湧入進來。那些相信這個公司會有很好發展前景的古茗們,就會投這個公司的股票,所以這個股民的資金也就會來到這個公司的股票賬戶上面。然後股票市場上面就會有很多的股民融入到這家的公司上面。所以這家公司的股票賬面上就會有很多的資金,好多的公司都是希望自己能夠上市,然後自己公司的市值能夠翻倍。
這個時候就要尊重嚴重員工的選擇。不管怎樣一個企業想要能夠上市,是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的,才能夠把這個公司的效益變好,只要效益變好,公司的股票才會大漲的。
❺ 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公司本身需要資金買自己的股票如發行1000萬股,每股10元,那該公司需要有一億現金
實際上公司發行股份不是這么計算和操作的。
首先,發行股數跟凈資產沒有關系。就以樓主舉的例子來說吧,當然,凈資產只有2000萬是上不了市的,公司在上市前已經是股份有限公司了,有一個上市前的總股本,假設是1000萬股,每股凈資產就是2塊錢。上市要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少於25%的社會公眾股,也就是333萬股,取個整,350萬股。現在不允許超比例發行,也就是不會出現樓主假設的那種發行50%的新股的情形。上市後公司總股本變為1350萬股了,其中350萬股是流通的新股,1000萬股是公司原股東(而不是公司)的限售股。發行價的確定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就算是樓主說的10元吧,這時候公司總市值就是1.35億了,發行過程中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以每股10元的價格買了350萬股新股,這3500萬是歸公司的錢。2000萬的凈資產的公司變成價值1.35億的公司,原股東的權益翻了好幾倍,這就是上市的造富效應。
❻ 為什麼公司上市股東就會賺錢
公司之所以會上市就是因為會籌集更多的資金用來發展自己,擴大自己,壯大自己,從而實現本公司的最優價值 實現他的盈利目標 ,再加上公司在上市以後會 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 以及銷售的數量以及效率 ,這時候股東們之前投資的 股票 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紅,還有一定的差價 這就是為什麼說公司上市以後,股東就會賺錢 。
❼ 公司上市前買股票會賺嗎
上市之前的股票叫做原始股,買入原始股會賺。
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
對有意購買原始股的朋友來說,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三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個途徑即通過其轉讓進行申購。公司發起人持有的股票為記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一年之後的轉讓應該在規定的證券交易場所之內進行,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對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可以為記名股票,也可以為無記名股票。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則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轉讓。一些違規的股權交易大多數是以投資咨詢公司的名義進行的,而投資咨詢機構並不具備代理買賣股權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