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紹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神基科技或神基,公司英文名稱為Mi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為台灣聯華神通集團(MiTAC Synnex Group)旗下子公司之一,並與神通電腦及神達電腦共同使用「MiTAC」商標。神基科技於2002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3005。
⑵ 陳宏的人生經歷
陳宏是個十分高調的人。他不僅出入各種與投資、投行有關的論壇,清華、北大等高校的演講也不放過。他還經常上電視、上報紙、上雜志。
回國後的陳宏已成了商界名人。他手下的員工打趣說:「陳總比一些明星曝光率還高。很多人都很喜歡邀請他演講。」而當年,他在矽谷創業時,也曾被《商業周刊》稱為是矽谷所在地舊金山灣區一帶最出名的華人CEO。
這種一貫張揚的作風,讓陳宏總有意外的收獲。
炎黃健康傳媒的CEO趙松青是聽了陳宏在清華EMBA的一次演講後,找到了陳宏,並成為他的客戶。很快,在漢能資本的幫助下,炎黃傳媒獲得了3500萬美元的融資。
這個案例或許顯得「急功近利」。陳宏還有細水長流、交往多年的朋友。
大約十年前,陳宏在矽谷創辦GRIC公司時,風頭也比較勁,張向寧曾慕名前去拜訪過,回國後他創立了中國萬網。後來,陳宏高調做起投行,張找陳宏物色買家。結果,陳宏在跟美國Synnex公司的CEO Robert Huang打了一次高爾夫球後,後者成了萬網的買家。整個交易聽起來很簡單,陳宏說道:「Synnex的CEO是我朋友,正巧跟我提起了買公司的意向,我就跟他談起了萬網。」
當然不消說,陳宏結識SYNNEX的人也跟其以往的高知名度有關。
有些人,在某個平台擁有某個身份時,高朋滿座,一旦離開後,人走茶涼。陳宏在這方面很有辦法,他很善於在開拓一個新事業時,將已有的資源和優勢利用得淋漓盡致。
仔細觀察陳宏,你會發現他是一個「能同時運用中西兩種生意方式的商人。」
中國符號開路
陳宏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個子不高,圓臉圓眼睛。他的朋友也是其生意夥伴的王功權評價他:「很激情,永遠不甘寂寞。」跟他交談下去,你就會發現這個小個子,熱心、夢想很大,不同於一般的工科生,能說會道。這些性格特點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陳宏的履歷已經廣為人知,1962年出生於西安,1982年西安交大畢業,1985年留學美國,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後呆在矽谷創業,直到2003年回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人在美國做得成功的主要是工程師和廚師。陳宏想突破美國人對中國人的這種刻板印象,特別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做一名老闆,躋身矽谷主流商圈。
1999年,陳宏如願以償,他創立的GRIC沖向了納斯達克,成了美國第一個將企業帶上市的中國留學生,市值一個月突破10億美元。這種成功,加上他流利的英語演講水平,讓他一下成為美國諸多國際性商業論壇的常客。
他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說道:「美國舉辦國際性會議,需要出現中國聲音時,要麼請中國移動的老總,要麼請我。」通過這些會議,陳宏有機會結交了美國很多大企業的CEO。但這種好處,陳宏開始並沒有挖掘出來:「我曾直接給這些大企業的CEO打過電話,他們並不回復我。」
後來,陳宏領悟到了,自己的優勢不在於個人身份,而在於中國這個符號,得代表一個利益群體。當時在矽谷,已有一批像丘吉爾俱樂部、印度科技協會、AAMA以及玉山科技協會這樣的非官方精英社團,卻沒有一個由來自大陸的專業人士發起的科技人才組織。於是,熱衷於組織活動的陳宏在1999年創立了華源科技協會,華源就是來自中華的含義。華源成立的初衷就是幫助在矽谷創業的中國人融資。陳宏本人就是獲得美國風險投資後成功的中國人榜樣。華源俱樂部下設企業傢俱樂部和VC俱樂部。在他的「名人」效應下,通過華源的平台,更多在矽谷的中國人得到美國VC的信任和投資。同時,華源俱樂部也吸納了中國本土的IT精英們,如聯想的楊元慶、用友的王文京、網易的丁磊等。2002年,美國《商業周刊》雜志將陳宏等創辦的華源稱之為「連接中國商界明星和美國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