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股票有哪些
1.東睦股份【600114】:日本睦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持有公司33.34%股份,為第一大股東。 2.黃河旋風【600172】:日本聯合材料公司持有公司2346萬股為第二大股東。 3.廈門鎢業【600549】:日本聯合材料株式會社持有公司6413萬股為第三大股東。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持有422萬股。 4.合肥三洋【600983】:三洋電機(中國)有限公司持有4905萬股,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持有9544萬股為第二大股東,三洋商貿發展株式會社1274萬股。 5.嘉麟傑【002486】:株式會社日阪製作所持有1820萬股,為第三大股東。 6.大冷股份【000530】:三洋SANYO ELECTRIC CO LTD 持有公司3500萬股,為第二大股東。 希望採納!
『貳』 日本股票指數叫什麼
你好,日本股票指數叫日經225指數,類似於上證指數對於中國A股市場的意義。
日經225指數也叫作日經平均指數Nikkei225,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在1979年推出的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225品種的股價指數。是日本經濟的風向標,也是亞洲市場最重要的股指之一。
日經225指數采樣股票分別來自製造業、建築業、運輸業、電力和煤氣業、倉儲業、水產業、礦業、不動產業、金融業及服務業等行業,覆蓋面極廣。其最高點出現在1989年12月29日,一度升至38957.44點,其後不斷走低,那時也成為日本經濟黃金時代的終結點。
目前國內有多家平台可交易日經225指數期貨,投資者在交易平台完成注冊認證後便可根據日經指數行情進行交易,日經225指數期貨的交易模式是雙向交易、T+0交易、保證金交易。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叄』 日本70歲普通老人,提前買900多家公司股票,如今獲得什麼報酬
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莎士比亞
導語:你是如何積累人生財富的呢,是靠著自己比較好的賺錢能力,或者是事業做得風生水起,還是靠著自己過於常人的節儉呢,或者是既努力賺錢又節儉,70歲「薅羊毛」高手,擁有900多家公司股票,35年白吃白喝不花錢。
結語:桐谷廣人還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老人,無論他的人生發生了什麼,他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而且他覺得自己是有實力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美好的,而且對於自己的投資能力,也是充滿了信心的,對此,熒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肆』 你好 我想問下 你是在那查詢到的日本股票代碼的 可以告訴我嗎
我是在日本的證券交易所的網址上查日本股票代碼的,我也不是很懂日文,只是猜網頁上的大約意思,日文有些漢字與中國的漢字是通用的,只不過用的是繁體字為主,通過一些簡體與繁體轉換後可以直接模糊查詢某些股票名稱,網站會彈出相關的股票列表,又或者通過行業查詢某些類別的股票。
『伍』 日本股市的交易時間
日本股市開盤時間如下:
1、日本東京外匯市場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 08:00-15:30
2、北京時間: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8點至10點整,中午11點30分至下午14點整。
日本目前有8 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位於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廣島、福岡、新瀉。札幌。其中東京、大阪分別是全國和關西地區的中心性市場,二者的交易額合計佔全國交易所的90%以上。
(5)日本財產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東京股市:
該股票市場長期以來居於世界第二位。在1977年時,其資本總額約為2 060億美元,當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38%,1981年初其發行股票總值也只有紐約股票市場的1/3。
由於日本經濟明顯好轉、外匯市場穩定、國內需求旺盛、長期較低的優惠利率以及外資的大量湧入等原因,致使東京股票市場交易異常活躍,乃至1987年底,其資本總額已增加到3萬億美元,年交易額占其資本總額的59%,其資本總額和年交易額均超過紐約,且東京股市的日交易額也已超過美國。
『陸』 股票的分類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若公司清算,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註: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後配股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後配股一般在下列情況下發行:
(1)公司為籌措擴充設備資金而發行新股票時,為了不減少對舊股的分紅,在新設備正式投用前,將新股票作後配股發行;
(2)企業兼並時,為調整合並比例,向被兼並企業的股東交付一部分後配股;(3)在有政府投資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達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為後配股。
垃圾股
經營虧損或違規的公司的股票。
績優股
公司經營很好,業績很好,每股收益0.8元以上,市盈率10-15倍以內。
藍籌股
股票市場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
『柒』 在日本,公司如何融資
目前,日本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在其基本融資制度形成之前,經濟非常落後,
企業發展同英美一樣也主要依靠內部積累,少量的臨時性資金則求助於銀行貸款和商業信用,資本市場發展非常落後甚至還沒有形成。19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大規模的展開,日本企業開始大量向外部融資特別是向銀行系統融資。奉行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的日本確定了以銀行為核心的基本融資制度,形成典型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
(1)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起補充作用。在日本企業的資本結構中,外部融資佔有重要地位。在外部資金來源中,以銀行貸款為主體的間接融資則居絕對優勢地位,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只起著補充作用。長期以來,日本企業外部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佔80%以上,股票、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僅佔10%稍多一點。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金融改革之後,日本企業間接融資仍占外部資金來源的70%左右。
日本企業不僅中短期臨時性的融資需要由銀行貸款來解決,而且銀行貸款也大量進入固定資產投資、滿足基本流動資金需要等長期性融資領域,企業實行的是一種過度負債經營的戰略。只有在企業資金來源結構中佔有較小比例的資本金籌集,在內部積累的同時依靠資本市場解決。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在滿足企業資金需要上處於從屬地位。日本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形成不僅中短期融資依靠間接融資、而且除了資本金以外的長期融資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間接融資的局面。長中短期融資大量地依靠銀行貸款,加重了這些國家企業的債務負擔,使這些國家總體上工商企業負債率過高,形成過度負債經營的局面。1991年度,日本企業(除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外)平均凈資本率僅為19.3%,負債率超過80%,即使把長期公司債券看作準股權資本,負債率也達76.2%,遠遠高於英美30%左右的水平。過度負債經營削弱了日本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抗擊風險的能力。
(2)銀行體制獨特,在企業融資中起主導作用,銀企關系密切。實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本需要強大的銀行體系,與英美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比較起來,其銀行體制顯得較為獨特。
日本實行主辦銀行制度。所謂主辦銀行是指對企業提供主要信貸支持、並持有企業相對較多的股份、承擔監督企業主要責任的銀行。日本主辦銀行制早在50年代就已有雛形,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銀企信貸關系的進一步膨脹和交叉持股而形成。主辦銀行不僅向企業提供中短期信貸,而且還在政府的導向甚至干預下打破常規向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但由於作為商業銀行其受到資金來源結構、風險控制、資產流動性的要求,這種中長期融資的能力受到一定的程度的限制。日本主辦銀行的中長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0%左右。在主辦銀行制度下,主辦銀行成為企業的核心,並負責向集團內企業提供強大的信貸支持、組織銀團貸款、協調集團內企業的資金關系。一般來說,主辦銀行是集團內最大的債權人或股東。主辦銀行與企業相互交叉持股,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交易關系。銀行作為企業的大股東,不僅關心企業的當前利潤,而且更關心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企業也持有銀行的股份,目的是確保企業的資金來源,並在不利的環境下能得到銀行有效和及時的援助。因此,銀行在企業融資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銀企之間保護非常密切的長期穩定關系。
為了動員更多的長期建設資金,日本建立起獨特的政府主導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應該說日本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建立主要是政府的行為,而非完全的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日本的政策性長期金融機構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三家長期信用銀行,即日本興業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長期信用銀行就資本性質來說屬於民間性質,但它的業務活動受政府的導向嚴重,集中體現在貫徹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上。它的主要職能是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把一般性的商業資金和儲蓄資金組織起來轉為長期資金使用,在政府的導向下向大型企業集團提供期限為5~10年的設備貸款和長期周轉資金貸款。據統計,在日本高速增長時期,三家長期信用銀行提供的設備貸款占整個金融系統設備貸款的26%~30%。另一部分由兩行十庫政府金融機構組成。它們是日本開發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和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醫療金融公庫、北海道和東北開發公庫、公營企業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農林漁業金融公庫、環衛金融公庫和沖繩開發金融公庫。這些金融機構屬於政府出資組建。它們一般不接受存款,除資本金外,主要向政府資金運用部借款,其中郵政儲蓄資金占其資金來源的相當比例。兩行十庫按照政府的方針政策參與金融活動,它們都有特定的貸款范圍和貸款對象,從不同的側面彌補民間金融機構長期資金的不足,向社會提供長期建設資金。據統計,政府金融機構的貸款量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30%左右。此外,還有7家民間信託銀行。政策性長期金融機構體系利用發行金融債券和郵政儲蓄資金等籌集的資金提供了大一的長期設備投資貸款,對建立間接融資為主,特別是中長期資金也相當程度依賴信貸資金的日本融資模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資本市場在企業融資中處於非主導的地位,仍有待於進一步發展。日本的資本市場起始於明治維新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市場投機過度,嚴重限制了其投資功能的發揮。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國民財富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隨著規范化建設,日本資本市場的投機性受到抑制,投資功能開始顯現。目前,東京證券交易所已成為與紐約、倫敦並列的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1998年日本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總數為2416家,市價總值為24958億美元。1999年東京證券交易所新股發行籌資294.8億美元,在世界主要證券交易所中居第三位。但是,由於在政府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主辦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體系非常強大,日本又允許銀行持有企業的股份,並且持股比例不斷上升。據統計,日本都市銀行等持有企業股份的比例1949年為9.9%,5年以後上升為19.5%,1965年增加到23.4%,1975年為34.1%,1985年為40.9%,1990年達41%。同時日本企業法人之間也相互交叉持股,其比例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分別為11%、17.8%、23.1%、26%、和25.2%。以銀行為中心的企業集團內融資主要面向主辦銀行、資本市場在企業融資中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日本資本市場本身又有諸多政策法規的限制,國際化程度低,交易種類、交易方式的先進性也遠不及英美,在英美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和成長。
『捌』 中國人怎麼購買日本股票
中國人怎麼購買日本股票的方式如下:
1、在香港或者日本的證券公司開戶。
2、在國內購買投資日本股市的QDII基金。
日本股市開盤時間是東京時間9:00-11:00,中途休息一個半小時,12:30-15:00。
按照北京時間是上午8:00至上午10:00為早盤,中午11:30至下午14:00為午盤。
(8)日本財產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首字縮寫,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指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准,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安排。
投資風險
1、市場風險
境外投資受到所投資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狀況、財政貨幣及稅收政策、社會法律法規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使得境外投資收益面臨不確定性。
2、行業風險
各國的經濟周期、產業政策、財政貨幣政策等因素對行業發展存在著重要影響,而且,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個不同時期,不同行業的發展機遇和風險都不同,行業的盛衰變化對QDII業績有重要影響。
3、利率風險
投資受到各國金融市場利率波動而導致的收益率的影響,利率是各國中央銀行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變化會影響多個方面。
4、匯率風險
投資者在全球范圍投資時,最後取得的收益率不僅取決於按照當地貨幣計算的收益率,還受到外幣與本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在當前世界主要地區均實行浮動匯率的條件下,這種風險更大。
5、政治風險
國外政府對大量湧入的中國QDII非常警惕,擔心這些資金對該國企業構成威脅,可能會出一些政策限制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