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進入華為多久有股票(權)分配
新員工已經取消了。。必須做到高管才有,沒聽說13級以下有股票的。能否問下你是應聘什麼崗位呢。。。研發的可以。
② 華為員工可以購買虛擬受限股的條件
明確規定員工入職一定年限後方可獲得虛擬受限股。
2004年虛擬受限股剛實施時,華為規定員工需要滿1年才有資格配股。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任正非認為華為的虛擬股票不應該發給過客,而應該發給有主人翁心態的人。一年之內員工的離職率較高,穩定性不夠。
二是因為只有工作滿1年,員工才能憑借這一年的工作業績來獲得相應的配股額度。如果一來就配股,可能出現員工表現不出色,但又不離職,公司回購虛擬股票比較困難的情況,從而出現不合格的員工持有虛擬股票的負面影響。
虛擬股票是憑借貢獻與業績來獲取的,剛入職沒有業績就配股,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華為對於配股的最低工齡要求為1年,條件非常寬松。這是因為任正非一向不把資歷作為認定人才的重要標准。任正非認為資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貢獻最重要。如果光有能力沒有貢獻,就像茶壺里煮水餃,倒不出來是沒有用的。因此,華為在發放股權時,更看重的是貢獻,而不是資歷。
③ 華為的股權激勵是怎樣的
首先,華為並沒有全員持股,我研究了華為近些年披露的財報,都顯示華為有很多員工得到了股權激勵,但並不是全員持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達96768人,華為有18萬員工,參與股權激勵的員工人數超過50%,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持股降至1.14%。
華為成立了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由115名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代表全體96768名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
【激勵】貿然效仿華為全員持股,可能適得其反
華為為何沒有全員持股,其實從任正非先生的講話中就能得出結論,那就是得到股權激勵的華為員工,必須是滿足一定條件的員工,比如滿足最低的工作年限要求,滿足考核的工作業績要求,等等。
其次,股權激勵不是大鍋飯。
有些企業家或者創業者認為,既然股權激勵的作用這么大,那我就給所有的員工做股權激勵好了,大不了我把整個股權池子做大,這樣每個員工都有份,拿到股權的員工就會打了雞血一樣為公司工作了。
如果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股權激勵效果,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上上周就有一個客戶,找到我們,他們自己做了一套股權激勵的方案,希望我們做風險把控。
有律創始人,著名股權專家,王英軍律師說:如果涉及到股權激勵,有律不會只做法律風險控制的服務,因為這個服務不能充分體現有律股權激勵服務的真正價值。同時,股權激勵的風險不只是違約之類的合同法律風險,還有股權激勵方案實施的可操作性,股權激勵效果的可期待性。
而我們看過方案之後,發現這個客戶就存在全員激勵的問題。公司已經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5億元,員工將近100人。公司想對這100人都進行股權激勵。在溝通的時候,公司創始人甚至引用了阿里前台被股權激勵,最後成為阿里合夥人的案例,她也希望通過這個案例來激勵全體員工,達到公司更快發展的目的。
在分析了全員股權激勵的利弊後,客戶接受我們的建議,對股權激勵方案進行調整,並且對方案中的定價機制、行權機制、考核機制、轉讓機制、套現機制、退出機制以及違約機制等都重新進行了調整。客戶也相當滿意。
最後總結一下,公司的股權激勵不能夠不考慮公司發展狀況,直接搞個全員的股權激勵,應該是一個由原點逐漸向外、呈扇形擴張的過程。
④ 華為員工的股票是優先股嗎
不是。
凡是在華為工作1年以上的員工均可以購買公司的股份購買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員工的級別(13-23級)、績效、可持續貢獻等,一般是公司在年底通知員工可以購買的股份數;員工以工資、年底獎金出資購買股份,資金不夠的,公司協助貸款(「個人助業貸款」);購買價格為1元/股,與公司凈資產不掛鉤員工購買股份後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公司分紅,分紅情況與公司效益掛鉤。員工離職時,公司按照員工原來的購買價格即1元/股回購;除1995年和1996年公司曾給員工持股證明外,其他年份就不再給員工持股證明,但員工可以在公司查詢並記錄自己持股量的多少;工會(下面有持股委員會)代表員工管理持有的股份,是公司真正的股東,員工自身並沒有公司法上股東完整的權利。
⑤ 華為進入華為五年以內的員工購買股票需要花錢嗎
不需要。
華為是一家由員工100%持股的公司,華為員工在入職一到三年後,可視業績情況發放虛擬股票,通常在5萬股至10萬股。目前,華為共有超過10萬名員工持股,分紅收入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