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目標
基因泰克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研發計劃,將推出5個抗腫瘤葯和5個免疫類產品,計劃在2010年前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並期望屆時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葯制葯公司。Avastin獲得FDA的批准及在市場上的表現極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氣。
為了實現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葯制葯公司的目標,基因泰克中止了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專注於Avastin等腫瘤葯物的研究和開發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術制葯企業,也最早開發出生物技術葯品。 這個生物醫葯業新貴深諳創新天平的黃金定律:一邊是科學的力量,另一邊是嫻熟的商業技藝
30年前,29歲的風險投資者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Swanson)有了個異想天開的主意。他找到生物化學家赫赫伯·玻伊爾(Herbert Boyer),對他說,如果將其在細胞重組技術上的發現商業化,赫伯特將成為最富有的科學家之一。
1976年的全球商界還沒發明出「生物技術公司」這么個單詞,羅伯特對這個主意的狂熱令人不解。經過再三游說,赫伯特終於答應了這個建議,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生物技術公司,基因公司(Genentech Inc.)就此誕生。
赫伯特可沒想到自己的後半輩子也就此和基因公司拴在了一起,他以科學家的身份,在副總裁的位置上坐到1990年,此後成為公司董事。而這段時間,基因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赫伯特退居二線的這一年,瑞士羅氏公司(Roche)收購了基因公司56%的股份,成為控股方。基因公司不負眾望,成了那些苦苦掙扎的生物科技小公司們的燈塔。去年年中,基因公司不但以95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行業老大安進(Amgen)公司,而且也將全球排名第五的統制葯巨頭默克公司 (Merck)甩在身後。
生物科技被投資者戲稱為「下一輪網路泡沫」的年代似乎真的已經過去,基因公司的「造錢」能力令同行們咂舌:去年,基因公司的利潤漲幅為 47.8%,高於安進的27.2%,同時,在它36.3%的利潤率的反襯下,Fortune500強中15家制葯公司15%的平均利潤率頓時黯然失色。
基因公司的創新秘訣看起來相當樸素:敬重科學的力量,並且利用成熟的商業手腕不惜一切保護其研發利益。 很多制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會羨慕喬伊·麥克蘭肯(Joe McCracken)的辦公室。從他的落地窗向外望去,舊金山海岸線迷人的景色一覽無余。然而,這位基因公司負責商業拓展的副總裁堅持,在基因公司,最好的辦公室屬於科學家,與之相比,他的「海景房」只是小巫見大巫。
基因公司希望自己成為科學家的理想世界。進入基因公司研發部門的領地,更像是進入了一個一望無際的校園。西海岸的隨意休閑和生物科技公司的自由在這里融合。員工們可以隨意享有地下商場、汽車服務和星期五的社交活動。他們還擁有健康補貼和股票期權。
赫伯特時代確立的公司傳統至今沒有改變:在基因公司內部賦予科學無比崇高的地位,以支撐研發為王的公司戰略。
一些頂級的科學家在基因公司享有特殊待遇:薪水和副總裁一樣高,但不用承擔任何管理職能。為了讓科學家真正在其專業領域做到最好,公司允許他們花大量時間在非公司項目的研究上。這使得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在分子腫瘤學、免疫學和組織生長與修復上的建樹讓其他所有制葯巨頭艷羨。
在業內,基因公司還以對科學家的堅定支持而著稱——明星葯物Avastin就是一個例子。2002年,Avastin在一個晚期乳腺癌測試中失敗,致使公司股票大跌。但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堅信科學測驗的結果:結腸癌葯物Avastin的確能起到治療乳腺癌的作用,問題出在臨床設計。在此緊要關頭,公司管理層站到了科學家這一邊。他們重新設計了臨床試驗,終獲成功。 事實上,Avastin作為結腸癌類葯物在2004年獲得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文之前,耗費了15年時間進行研發。Avastin的創新之處在於:切斷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來源,使腫瘤萎縮。這個巧妙的研製視角和反復的實驗給了基因公司足夠的信心。
癌症是基因公司花費大量財力和人力探索的領域——不僅因為這是人類最難以攻克的疾病,而且因為其可觀的利潤前景,完全可以彌補投資周期的漫長。今年第二季度,Avastin剛剛創下 4.53億美元的單季銷售額。
從開始的抗結腸癌葯物到後來的治療乳腺癌明星,Avastin產生的衍生利潤相當驚人。去年3月,基因公司宣布,Avastin還能夠延長肺癌患者2個月的生命。不久之後,Avastin被輿論稱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葯物。
同時,科學家在小劑量使用Avastin的原理基礎上,開發出了另一種治療老年白內障的葯物Lucentis,它於今年初上市。分析師預測,Lucentis今年全年銷售額將達到11億美元。
明星葯物的長期效應並非偶然的幸運。基因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勞·拉維內(Lou Lavigne)曾如此歸納基因公司的研發投資策略: 「這不是一個放多少錢在研發上面的問題,而是取決於你如何花些錢,集中於哪裡。錢要花在刀刃上。」——別忘了,在基因公司,科學家可以自由進行非公司項目的研究,這其實是葯品潛在功能的最堅實基礎。
確定核心葯物為投資重點的做法看起來起非常奏效:除擁有Avastin之外,基因公司另外兩個明星葯物:治療哮喘類葯物Xolair和治療牛皮蘚葯物Raptiva獲批於同一年上市。和Avastin一起,這些葯物在接下來幾年裡大幅拉動公司的利潤增長。新的研發仍在繼續,2005年,基因公司共有30種新葯進入臨床試驗,其中25個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的臨床試驗。 公司畢竟是盈利機構,單純的研發能力並不是最終訴求,事實上,對基因公司來說,研發成果大有用處:可以換來市場和渠道,也可以吸引強有力的研發夥伴,將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中。
安進公司曾經為自己獨立於任何大型傳統制葯公司的掌控而自豪,它是靠產品線的多元化和一系列並購獲得目前頭把交椅的地位。然而,它被基因公司市值趕超的事實說明了獨立發展並不一定是新興生物制葯公司的黃金定律。如何利用傳統制葯巨頭來為自己的發展鋪路,也許是更高明的手段。
長期以來,它巧妙掌控著和大股東羅氏公司之間的平衡,既避免被羅氏控制,又始終將自己置於羅氏穩健的財務支持之下。
事實上,羅氏公司一直支持基因公司渡過漫長的研發期,還負責其產品的海外銷售和市場營銷。其合作模式可以歸結為:前者以研發優勢換取後者的財務支持和銷售網路。但事實上,和羅氏的關系只是基因公司和傳統制葯公司合作模式的一種,它與諾華(Novartis)的合作展示了另一種生存智慧:隨時注意和吸取其他科學家研發成果的精華,並在自己的新葯上市之前,成功阻止同類葯物上市。
1986年,台灣裔生物學家張子文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和妻子唐南姍在休斯敦成立了Tanox公司。他們希望找到一種抗體,能夠治療食物過敏引起的哮喘症。超過150萬名美國人患有對食物過敏,而這種過敏引發的炎症隨時會奪取人的生命。Tanox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了一系列抗體,其中的TNX-901會危及基因公司相應哮喘症葯物Xolair。
和很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一樣,張因為缺少資金而無法將其研究結果商業化。好在唐南姍成功從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獲得了投資,後者在1996年與山德士公司合並成為諾華公司。
但幾年後,獲得這一消息的基因公司宣布了在同領域的抗體項目研究成果。Tanox看到了威脅,以盜用研究成果為名將其告上法庭。然而,法院一直沒有做出對Tanox有利的判決。Tanox試圖變被動為主動,以自己的實驗成果為條件,和基因公司、諾華公司進行談判。
最終三方達成協議。投資了Tanox的諾華看來更加信任基因公司的研究成果。基因公司主導合作聯盟的研發工作,諾華和基因公司主導葯物的臨床實驗、製造和銷售。Tanox將自己的研究專利讓渡給聯盟,由聯盟選擇最有發展前景的抗體來發展葯物,Tanox可以分得葯物銷售等收入。
合作聯盟最終選擇了基因公司的抗體,TNX-901隻是作為候選抗體。不服氣的張子文開始獨立於合作聯盟自行研發以TNX-901為基礎的抗過敏葯物。1999年,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聯名將Tanox告上了法庭。
雙方在法庭上爭論的焦點在於,Tanox認為,三方合約並沒有限制Tanox獨自進行相同目的的研究,而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堅持所有抗體利用的權利都應屬於合作實體,無論這個合作實體是否真正著手來利用他們。
義理之爭看來只能在法庭外繼續延伸了——已經花費了7500萬美元的Tanox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撐起高昂的訴訟費用,決定罷手。基因公司再次成了最後贏家。Xolair於2003年獲批上市,成為了該公司當年的銷售明星。
事實上,基因公司的研發實力當然是諾華予以支持的基礎,然而如若沒有老道的生意手腕和商業策略,基因公司斷不會成為贏家。
②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簡介
基因技術(Genentech)公司是美國歷史最久的生物技術公司,也是目前規模和實力僅次於安進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技術公司。
1976年4月7日,科萊勒·帕金斯(Kleiner Perkins)公司(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27歲的羅伯特·斯萬森與加州大學的生化學家、DNA重組領域的奠基人、1976年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赫伯·玻伊爾(Herbert Boyer)教授創建了基因泰克。公司最初的啟動資金是斯萬森的私人積蓄2.6 萬美元.斯萬森從科萊勒·帕金斯公司爭取了10萬美元作為公司研究開發啟動經費,作為回報,科萊勒·帕金斯公司將持有基因泰克25%的股份。9個月以後,另一家風險資本公司向基因泰克投資85萬美元,持股25%。與上一次注資相比,每股價格從12.5美分上漲到78美分,公司估價上漲至337萬美元。此時基因泰克的產品還在試驗之中,人們對它能否取得成功普遍持懷疑態度。
7個月之後,幸運之神終於降臨到基因泰克身上,他們成功合成了一種腦激素——生長激素抑制素(Somatostostatin)。這一重大突破使學術界和企業界對基因泰克刮目相看,同時也吸引了風險資本的眼球,這時候輪到基因泰克選擇風險資本公司了。經過多次談判和嚴格篩選,1978年5月,基因泰克第三次接受風險資本投資,投資額為95萬美元,但是這家風險資本公司只得到了8.6%的股份。基因泰克的市值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從40萬美元上升至1100萬美元,風險資本造就了奇跡。
有了錢,基因泰克的研發工作捷報頻傳。1978年下半年,胰島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長激素克隆成功。多項研究成果正由研究開發階段轉向審批階段並准備投人生產,令投資者看到了曙光。與此同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運作再上台階,1979年9月公司進行改組,1980年10月14日公司股票公開發行,並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時,基因泰克只有4年的發展時間,主要產品尚在醞釀之中,公司的總收入只有900萬美元;稅前利潤僅為30萬美元,總資產為500萬美元。雖然公司的業績並不突出,但是公眾普遍看好基因泰克的發展前景,股票在上市後的第一個小時,股價就從35美元上漲到88美元,當日收市價為71.25美元,這樣的上升速度在美國股票市場歷史上都是少見的。
在發行上市中,基因泰克以12%的股份籌集了3600萬美元,並將其投入到新葯的生產開發中,公司的業績由此不斷增長。到1988年,公司的總收入達到3.4億美元,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達到6.7億美元和4.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基因泰克決定進入規模和影響更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結束它在風險資本市場的整個運作過程。 2009年,紐約時報報道基因泰克對於醫療保健改革的觀點被拿來當作數個議會成員的公開發言。
1999年,基因泰克同意支付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兩億美元以結束一個長達九年的專利爭議。加大於1990年控訴基因泰克竊取一項於1982年得到專利的技術,求償四億美元。基因泰克宣稱生長激素Protropin(可治療侏儒症)的開發與加大無關。法官於前一年七月裁決加大的專利是有效,但無法判斷Ptrotropin的開發是否利用了加大的研究。Protropin是基因泰克第一個產品,其2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是使得基因泰克成為產業領導者的重要因素。兩億美金的用途分別是:3000萬用於加上機基金,8500萬分給三位發明者與兩位合作人,5000萬用於一個新的教學與研究學區,3500萬用於研究費。 1982 -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了合成「人體」胰島素。此項發展要歸功於製造 胰島素的夥伴禮來公司完成了這項產品的核准程序。此產品(Humulin)被授權給禮來公司製造,是第一個被核準的基因改造醫療產品。
1985 - Protropin(somatrem) - 給有生長激素缺陷的幼童的次級生長激素(已於2004年停產)。
1987 - Activase (阿替普酶) - 一個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可以溶解嚴重心肌梗塞的患者的血塊。也被用來治療非出血型中風。
1990 - Actimmune(干擾素伽瑪 1b) - 用於慢性肉芽腫病的治療(授權給Intermune)。
1993 - Nutropin(重組生長激素) - 用於腎移植前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
1993 - Pulmozyme(阿法鏈道酶) - 對抗幼童或年輕成人的囊腫性纖維化的呼吸療法 - 重組DNAse。
1997 - Rituxan(美羅華)- 用於某些種類non-Hodgkins lymphomas的治療。也於2006年被核准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1998 - Herceptin(曲妥珠單抗) - 用於過度表現基因HER2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近來也被核准用於乳腺癌的輔助性療法。FDA最近也核准曲妥珠單抗用於HER2受體為陽性的轉移性胃癌上。
2000 - TNKase(tenecteplase) - 治療嚴重心肌梗塞的溶栓用葯。
2003 - Xolair(omalizumab) - 用於中度到嚴重的哮喘患者的。
2003 - Raptiva(efalizumab) - 設計用來阻擋起動T細胞激活、再激活造成的銀屑病的一種抗體。與XOMA一起開發。由於出現了Raptiva引發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的報告,基因泰克於2009年將此產品撤出美國市場。
2004 - Avastin(安維汀) - 用於治療位於結腸或直腸轉移性癌的抗VEGF單克隆抗體。也於2006年被核准用於局部蔓延、復發、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2008年,Avastin與化療的結合療法也被核准用於治療之前無治療方法的蔓延性HER2-陰性乳腺癌。2009年, Avastin第五次被核准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及第六次被核准用於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
2004 - Tarceva(厄洛替尼) - 用於局部蔓延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與胰腺癌。
2006 - Lucentis(蘭尼單抗注射) -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合成(FDA)已核准了 LECENTIS用於新生血管性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FDA的核准經歷了優先審核的六個月。基因泰克於獲得核準的2006年6月30號當天出貨。
2010 - 1月8日,FDA批准了Actemra(tocilizumab),是第一個被批准以抑制IL-6受體為機制,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RA)的單克隆抗體。
正在進行的工作 - 基因泰克正在開發阻擋DR-6並抗N-APP的單克隆抗體作為阿茲海默病初期的神經元損毀的可能的延遲療法。 就像任何由DR-6與N-APP防止阿茲海默病的手段需要長期的介入,任何單克隆抗體的有效半衰期需要很長。對DR-6用siRNA的手法或是N-APP疫苗可能可以規避這些限制。 在20世紀80年代末,基因泰克由於大量投入研發纖溶酶原激活劑,公司現金流出現了「身無分文」的窘況。1990年,瑞士的羅氏向基因泰克伸出橄欖枝,出資21億美元,回報是60%的股份。沒有這筆錢,基因泰克對新產品的投資很難繼續下去。之後羅氏繼續購買基因泰克的股票並獲得在歐洲銷售該公司產品的權利。將產品賣給羅氏加強了基因泰克的研發戰略。羅氏從這些交易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
③ 關於矽谷的書有哪些
這幾年,國人對於矽谷歷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吳軍博士的《浪潮之巔》,但很多人對此書中的一些常識錯誤很不滿。前年我讀了一本《數字烏托邦》,從二戰時期「曼哈頓計劃」談起,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矽谷的發展歷程。本著兼聽則明的態度,下面就來看看讀懂矽谷還能讀哪些書。
1、The Dream Machine: J.C.R. Licklider and the Revolution That Made Computing Personal
這本書被譽為描述早期計算機和互聯網最具分量的一本書,在美國亞馬遜的評分高達4.5,暫無中文版。本書介紹了普通讀者並不熟悉的 MIT教授 J.C.R.Licklider 對於互聯網的巨大貢獻,此人在1960年設計了互聯網的初期架構——以寬頻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的電腦網路,目的是實現信息存儲、提取以及實現人機交互的功能。
1962年, J.C.R.Licklider 離開MIT,加入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在他任職期間,將大量研究經費投入到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上,1969年,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投入運行。
2. Heat Death: Venture Capital in the 1980s
這嚴格意義上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份報告,關注點是上世紀80年代矽谷風險資本的歷史,從另一個層面也能展現出矽谷創業環境的變化。這是一份針對的史料,矽谷VC行業起步於60年代,多數研究者還會關注70年代的半導體行業和蘋果公司,也不會放過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對於VC行業的影響,但80年代的這段歷史卻往往被遺忘。
該報告作者坦言「90年代的VC經驗不足以指導現在的投資行業,而真正需要關注的那段歷史是80年代。」
如果說「學歷史,知興替」,那麼現在讀這個歷史顯得很合時宜,:在矽谷,估值超過400億美元的Uber早已賺足了眼球和影響力,那下一步還會發生什麼?在中國,被「一夜套現暴富」裹挾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們同樣在思考「泡沫」到底來了嗎?
3. Genentech: The Beginnings of Biotech
Genentech,中文譯作基因泰克,是全球頂尖的生物科技公司。該書介紹了Genentech的發展歷史,亞馬遜評分4.5。
Genentech 由羅伯特·史旺森(Robert A. Swanson)與生物化學家赫伯特·博耶(Herbert Boyer)共同創立,其中博耶重組DNA領域的專家,而該公司的成立被認為是生物科技研究的起點。1980年秋天,這家成立不足4年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盡管當時的營收不足1000萬美元,利潤只有可憐的30萬美元,但華爾街非常看好它的發展。其股票在上市後的第一個小時,股價就從35美元上漲到88美元,當日收市價為71.25美元
④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歷史
《商業周刊》:「1980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上市,一個小時內每股從35美元劇漲至88美元,公司的身價因此激增至3500萬美元。這一事件是美國股市漲幅最大的案例之一。」
Genentech,即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成立於1976年,創始人是風險投資家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A.Swanson)和生物化學家赫伯·玻伊爾博士(Dr.HerbertW.Boyer)。20世紀70年代早期,玻意爾(Boyer)和遺傳學家史丹尼·科恩(StanleyCohen)開創了一個名為DNA重組技術的科學新領域。斯萬森(Swanson)為這一突破激動不已,他打電話給玻意爾請求會晤。玻意爾同意給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十分鍾的時間。斯萬森對這一技術的熱心和對其商用前景的堅定信念是富有感染力的,會晤由10分鍾延長到了3個小時:其結果是,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宣布誕生。
盡管學術界和商界都對斯萬森和玻意爾表示懷疑,他們倆還是堅定不疑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他們就證明了持異議者的錯誤。這里可以回顧一下Genentech公司的發展史。 1976年,斯萬森和玻意爾於4月7日創立基因工程技術公司。
1977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通過微生物(大腸桿菌)首次製造出人體蛋白(生長激素抑制素)。
1978年,人工胰島素由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們合成。 1980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上市,一個小時內每股從35美元劇漲至88美元,公司的身價因此激增至3500萬美元。這一事件是股市漲幅最大的案例之一。
1982年,第一種DNA重組葯品市場化:人工胰島素。(EliLillyandCompany得到特許權。)
1984年,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的實驗室產品問世。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授予CutterBiological公司凝血因子Ⅷ全球生產和銷售的特許權。
1985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從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會(FDA)獲得許可,把它的第一項產品——Protropin(R)(注射用促生長素)推向市場。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兒童生長素匱乏症的生長素。這也是由生物技術公司第一例生產和銷售的利用DNA重組技術制葯產品。
1986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以Roferon(R)-A的商標授權Hoffmann-LaRoche公司的干擾素α-2從FDA獲准用於毛狀細胞白血病治療。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啟動非保險計劃,為美國沒有保險的貧窮病人提供免費的人體生長素。
1987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從FDA獲准將Activase(R)(Alteplase,重組體)推向市場,這是一種組織——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素(t-PA),可溶解心臟病人突發心肌梗塞時形成的血塊。
1988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非保險計劃的范圍擴大到了Activase。
1989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開放了托兒中心「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下一代(Genentech』sSecondGeneration)」,這是美國最大的公司下屬托兒中心之一。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經FDA批准將Activase市場化,用於急性大塊肺血栓的治療。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和瑞士的貝賽爾羅西有限公司完成了21億美元的兼並。 1991年,兩家日本的t-PA特許權獲得商開始這一產品在日本的銷售。
1992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和羅西公司公布了在歐洲各主要國家合作開發、注冊和銷售Pulmozyme(R)(鏈道酶α,重組體)吸收液的協議。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和羅西公司進入了以下領域的研發合作:基於生物技術的羅西化學圖書館自動檢索系統,以鑒定備選新葯。一種基於腫瘤壞子因子(TNF)攝取體的特製蛋白質。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投入使用了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創建者研究中心。中心的榮譽被獻給創建者RobertSwanson和 Dr.HerbertBoyer,以褒揚他們全心追求生物技術事業發展的眼光和決心。
1993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將FDA批准將Nutropin(R)[以核糖體DNA為復制起點的注射用促生長素]市場化,這種產品用於兒童慢性腎虧患者在植腎前的治療。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建立了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生長發育基金會,這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機構,宗旨是為了推動人們對兒童成長發育的了解,鼓勵開業醫生和護士從事研究,為他們創造以前不具備的機會。
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從美國、加拿大、瑞典和新澤西的統銷商處獲得銷售用於治療膽囊纖維症的Pulmozyme的許可。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凝血因子Ⅷ ——1984年授Miles公司以特許權(之前是CutterBiological)——經FDA批准用於血友病A的治療。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牛生長素 ——授Monsanto公司以特許權並以Posilac的品名分銷的——獲得了FDA許可。Gusto(對冠動脈閉塞症的鏈黴素和t-Pa全球使用)試驗表明,在對41,000例病人的試驗中,Activase與4號肝膦脂混合快速注入比之單獨注射鏈黴素(Kabikinase牌),能將心臟病人的死亡率降低14%。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公布了針對Wellcome基金會的永久性條令,在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專利限2005年到期之前禁止Wellcome在美國銷售t-PA。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啟動了AccessExcellence,一項耗資100萬美元的全國通訊網路工程項目,為使全國的高中生物教師可以與專家和他們的同事建立聯系。
1994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引入了「Pulmozyme病人保證」以確保美國每一位需要Pulmozyme及其相關設備並有資格的膽囊纖維症病人能獲得之,確保公司在膽囊纖維症方面的研究繼續保持不懈的步伐。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宣布它將把耗資1億5千萬美元的新工廠建在加里福尼亞州的 Vacaville。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和EliLillyandCompany解決了所有懸而未決的專利侵權、違反合同和相關要求權問題,結束了關於重組人體生長素的長期爭端。基因工程技術公司與Alkermes公司達成協議,發展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兩種蛋白質的持久釋放過程研究,這兩種蛋白質都用到了Alkermes專有的ProLease(r)微封裝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公司與IDECPharmaceuticals達成開發IDEC的anti- CD20單克隆抗體C2B8的協議,這一產品用於治療非霍德金B細胞淋巴瘤。公司獲得FDA的許可,將Activase的一種快速注入療法上市。基因工程技術公司與RocheHolding,Ltd.簽署了協議,延長了Roche以每股高出1/4達到82.5美元的先決價購買公司可償還普通股的4年選擇權。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基因工程技術公司開始因Roche為這些產品的銷售負責而從Pulmozyme在歐洲以及所有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產品在加拿大的銷售中獲專利。
1996年:公司慶祝成立20周年紀念。公司經FDA批准將NutropinAQ(R)(以核糖體DNA為復制起點的注射用促生長素。)上市,這是第一種和惟一的一種液體(水成)重組人體生長素,用於在移腎前期治療患慢性腎虧兒童的生長缺陷,也可用於兒童生長荷爾蒙不平衡的治療。公司獲FDA批准將治療急性局部缺血症和腦溢血的Activase上市。公司經FDA批准將治療矮身材及Turner並發症的Nutropin上市。公司經FDA批准將治療病情惡化的膽囊纖維症病人的Pulmozyme上市。
1997年,公司及其合作夥伴partnerIDECPharmaceuticals,Inc.經FDA批准將Rituxan(R)(Rituximab)上市,用於復發及難治的低等或小囊泡CD20非霍德金B細胞淋巴瘤病人的治療。公司經FDA批准將NutropinAQ上市,用於治療矮身材並發Turner症。公司經FDA批准將Nutropin和NutropinAQ上市,用於成人生長素匱乏症的治療。公司為生長素病人、腫瘤病患者及他們的醫生啟動了一項稱為SPOC(單點接觸)的服務,以提供為顧客考慮的償還援助。公司與Alteon,Inc.就Pimagedine的進一步開發和行銷簽定協議。Pimagedine是一種高級糖基化作用終產物(A.G.E.)結構止氧劑,目前正處於第三臨床試驗階段,用於糖尿病患者的腎治療。協議還包括對目前正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的第二代A.G.E.結構止氧劑的權利。公司與LeukoSite,Inc.就LeukoSite的LDP- 02的開發和商業化簽定協議,這是一種用於治療腸炎的人工單克隆抗體。公司與IncytePharmaceuticals,Inc.就Incyte的 LifeSeq(Tm)的DNA排列次序和基因表現信息庫使用簽定協議。
公司用重組體人造凝血因子Ⅷ治療血友病的技術及重組體人造凝血因子Ⅷ制葯技術被授予專利。相應地,1991年在歐洲的專利也被授予。作為對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在本市創建生物技術工業的傑出貢獻的認可,舊金山市以「DNA路」將PointSanBruno大道的400個街區重新命名,並將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在新大道的地址定為「DNA路1號」。
1998年,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經FDA許可,改換Pulmozyme的商標,包括對5歲以下的膽囊纖維症患者使用Pulmozyme的安全和變通管理方式。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獲得了關於t-Pa的變異體的兩項新專利。公司向Centecor,Inc.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責Centecor公司在美國的Retevase(Reteplase,重組體)t-PA銷售、銷售報價、使用和進口行為侵犯了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這兩項新專利。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尋求永久性的法令保護和損失賠償。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同意提供Sumitomo制葯有限公司在日本開發、進口和分銷NutropinAQ和ProLease封裝的持續釋放人體生長素。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授權Connetics公司在美國銷售控制慢性肉芽瘤病用Actimmune,以及這一產品的其它性能的美國地區開發和商業化權利。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提交專賣申請,請求將Herceptin(R)(trastuzumab)上市,用於惡性乳腺癌的治療。 Herceptin獲得了FDA的快速跟蹤產品指定,這一指定可以保證尋求市場開拓的專賣申請項得到及時的審查。基因工程技術公司與DAKO簽定協議, DAKO可據此開發一套體外診斷設備,可用於甄別由某種稱為HER2的生長素攝取體分泌過多引起的乳腺癌患者,DAKO還有權就人工單克隆抗體對 HER2,Herceptin的治療與基因工程技術公司進行後繼合作。
基因工程公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開發新的產品和技術,力圖保持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生物技術是具有很大前景的產業。在世界經濟的大圓盤中生物技術相對於信息技術產業來說可謂微不足道。生物醫學不像IT產業,它具有投資期限長的特點。但是,真正有眼光的投資家,特別是風險投資家,以及生物醫學界的創業者都不會放棄這塊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天地。羅伯特·斯萬森和赫伯·玻伊爾就是其中一對很好的合作夥伴。 羅伯特·斯萬森(RobertSwanson)(1947-)
概要
在生物技術發展史上一位風險投資家留下了什麼呢?為了創立企業,使葯品最終能為需要的人們獲得,風險投資,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頭腦和創造性,是基因工程技術本身強有力而必不可少的夥伴。
生涯
那年羅伯特·斯萬森僅27歲,供職於矽谷一家最有影響力、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他開始考慮實驗室那些被好奇地刺戳擺弄的細胞中埋藏著的黃金。這些實驗室遍布世界各地,更吸引人的是,也許就在他自家的後院呢?他四處尋找,與各方面他認為能啟發他從微生物學那些激動人心的發展中尋找商機的人會晤。他的教育背景給了他從事這一事業的有力保證。他擁有MIT化學學士學位及MIT斯隆商學院的碩士學位。他還曾擔任了4年Citibank的投資總監。
但斯萬森只是在這些朦朧的意識中苦思,而沒有明確精深的知識。他沒有預料到隨意安排的一次和UCSF(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位科學家的拜訪會把已經將遺傳控制的可能性轉化為一項頗具市場潛力的技術的那個人帶到他面前。科學事業和商業都有一條亘古真理——機遇總是與最敏捷的頭腦相隨——而這正是斯萬森無法否認的素質。當他安排這一會晤之時,他記起了自己在基因工程這一剛具雛形的科學領域孤注一擲的決心,預備離開在Kleiner Perkins的舒適工作,將自己所有的雞蛋都放到剛起步的公司這一個籃子里去。
1975年的這次會晤,後被證明是斯萬森及其他許多從基因工程的商業化獲益的人們事業和生命的里程碑。當時對UCSF工作過度、資金不足的赫伯特· 玻意爾來說是刺激的。正如斯萬森的回憶:「所有我打電話找到的那些學者都說基因分離的商業應用還有10年之久,赫伯特沒有。」斯萬森的眼光和熱情深深地打動了玻意爾,兩人邊吃三明治喝著啤酒,暢想著未來,長達數小時。盡管已經成功地追求到了科學,玻意爾還沒有被拉入到對生意和創業合作的追求中來,因為斯萬森還僅是一個毛頭小伙。
1976年春天,斯萬森還沒有使玻意爾確信開創公司已萬事俱備,但他已經說服了他的老闆托馬斯·帕金斯。帕金斯拿出了種子基金,斯萬森認真地著手,以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將企業的資金、目標和投資回報等結合到一起,這被證明是他非常擅長的一項工作。公司首先著眼於人胰島素的合成,這一工作由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們在1978年完成。把這一技術的特許權授以Lilly公司之後,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於1985年成為首家推出自己的生物醫葯製品——人體生長素。基因工程技術公司自此奠定了它在生物技術工業和保健行業的領袖地位——一個異常成功的商業和科研機構。
職務
斯萬森自公司創始之日起一直擔任公司的董事和總裁,直至1990年他被任命為董事長。與他熱愛運動的合夥人赫伯特·玻意爾不同,斯萬森的業余愛好傾向於藝術一類。除了在各專業委員會的一長串頭銜外,斯萬森還是一位藝術事業的惠顧者,同時任職於舊金山芭蕾委員會和現代藝術博物館委員會。 概要
赫伯·玻伊爾(HerbertBoyer)
赫伯特·玻意爾1936年出生於西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偏僻鄉村,並在那裡長大。那裡大多數年輕人的最終歸宿是鐵路公司和礦務局。讀完高中後,玻意爾繼續在附近Latrobe的聖·文森特專科學校求學,一邊住在家中准備醫葯預科的課程。在高中以前,顯然,他不可能從培養醫生的尋常模式中取捷徑。在醫生這一職業的短暫誘惑中,這時他還沒有發現自己會被深深吸引到研究工作中不可自拔,玻意爾的事業生涯和許多其他作為先驅的分子生物學家迥異。
生涯
1958年玻意爾從聖·文森特專科學校獲得生物學和化學的學士學位,1959年和Grace結婚。研究生階段的工作是1963年在匹茲堡大學完成的,之後他又在耶魯做了3年博士後研究生。當生物化學、蛋白質化學和酶學吸引他的注意力時,他參加了當時風行全國的公民權利運動。
1966年,玻意爾向西邁進,自然地申請了舊金山加州大學的助教之職。1969年,一種普通的內臟細菌——大腸桿菌,引起了他的注意——特別是大腸桿菌中一些具有特別有用性質的抑制酶。玻意爾發現這些酶具有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將DNA鏈切斷的能力,這使得在DNA鏈上留下了所稱的「粘端」。這些經過剪切的端頭通過精確的運動將DNA碎片粘貼到一起。
因這一發現,玻意爾在夏威夷的某次會議中和斯坦福一位名為StanleyCohen的科學家進行了一次交談。Cohen當時正在研究DNA中被稱為質粒的小環結構,這一結構能在某些細菌細胞的細胞質中自由流動,通過DNA鏈解碼獨立地自我復制。Cohen開發了一套從細胞中分離這些質粒、將它們植入其他細胞的技術。將這一過程與DNA分裂結合,Boyer和Cohen就可以將DNA段組合成需要的結構,並將之植入細菌細胞中,這就能使植物生產滿足特殊需要的蛋白質了。這一突破是生物技術工業建立的基石。
1975年,當時受雇於矽谷最大的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一位名叫RobertSwanson的年輕人,看到了新興的生物技術的前景而來和Boyer 接觸。隨之而來的兩人之間的對話開闊了Boyer的視野,使他看到了用細胞作為「工廠」製造激素來生產激素的可觀商業潛力。1976年,兩人合作創立了 Genentech(基因工程技術公司)並著眼於人體胰島素的人工合成,這一目標由基因工程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們在1978年完成。在授予Lilly公司人胰島素特許權之後,基因工程技術公司於1985年成為首家推出生物醫葯產品的生物技術公司,它的成果是人體生長素。Boyer自公司成立起一直擔任副總裁直至1990年。那時,他將副總裁的位置讓出,換取了董事會的一席之地。基因工程公司作為美國最早和最大的生物技術類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代表著美國生物醫學產業未來的發展的方向,同時也為世界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