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怎麼買英國上市公司的股票
擴展閱讀
海賊王粵語版網站 2024-06-28 01:30:47

怎麼買英國上市公司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4-06-22 01:24:41

『壹』 如何利用離岸公司收購外國上市公司股權.. 流程..以及其他方法..

看離岸公司的種類,可以設好BVI後通過境外融資,不準備境外融資的話,就要根據根據項目原則,經過發改委和商務部門的審批,憑發改委的核准文件到外管局辦理外匯登記,錢才能出去。具體可參照《境外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和《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以及外管的相關文件。

『貳』 上市公司收購方式三種

上市公司收購,是指為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在證券市場上購買上市公司有議決權股票的行為。其股票被收購的上市公司稱為「標的公司」或「目標公司」。

作為一種獨立的收購方式,依國外法學界的一般觀點,上市公司的協議收購是指,收購人於證券場所之外與被收購公司的股東達成股份購買協議以謀求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由於協議收購是僅在收購人與目標公司少數大額股東之間的行為,而將大多數中小股東排除在外,這就導致了大多數中小股東在並購中容易陷於被動的局面,難於貫徹公平原則,而且很難監管。正是基於此,許多國家都不支持協議收購的方式,即使在證券市場發達、監管措施較完備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也只是通過判例確定了一些規則,在成文法中是沒有關於協議收購的規定的。

『叄』 中鋁聯合美國鋁業收購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股份。中國鋁業(601600)股票會不會漲

一切利好因素對於目前來說都不能作為依據,唯一可信的是現在的價格已經跌到了令人心動的底線,加上中國鋁業是一家業績優良的公司,值得長期投資。建議先輕倉操作,節後再擇機補倉。

『肆』 中國投資者可買賣英國股票了嗎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經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目前滬倫通准備工作進展順利,將爭取於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從機會來說,中國企業現在走出去也需要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服務,所以要對等開放,只有開放市場,外國機構准入,你的機構才能在對方設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放是雙向的,也是必要的。

『伍』 英國股票市場的英國股票市場的格局

1.英國股票的發行市場
英國公司發行的股票,往往採取對非特定公眾普遍發行方式,也有對少數特定公眾分別發行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問社會大眾晉遍發行。這是英國公司發行股票最常用的辦法。大體來說,這種方法可分為兩種形式:公開發行與公開發售。
(2)私募銷售。在英國,股票的私募由經紀商安排,向經紀商的顧客(多數為團體投資者)或與其有聯系的投資者銷售股票,而非公開向社會大眾銷售。私募銷售一般在小型公司首次參加股票交易時採用私募銷售。
(3)引進方式。它是由發行公司向證券交易所提出准許其股票參加交易的請求,經核准後,即可隨時上市參加交易。
(4)招標發行。在這種方式下,發行公司除提出公開說明書外,還要由發行商宣布最低底價,然後邀請特定投資人(多數為團體投資者)以不低於底價的價格參加投標。
據統計,英國公司發行股票時,採用對舊股東發行新股的次數最多,金額也最大;而利用私人銷售及交易所介紹的方式次之;利用公開發行及公開讓售發行的次數和籌集資金總額不高,只是每次平均發行的金額較大而已。
2.英國股票流通市場
(1)倫敦證券交易所
與美國不同,英國的股票交易基本上都是在證券交易所內完成。雖然英國歷史上存在著21家證券交易所,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了合並,因此,目前英國只有一個證券交易所,即倫敦證券交易所。
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開始採取一些措施改革證券市場。在1986年被稱為「大震」的重大改革中,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始實行計算機自動報價系統,實現24小時全球性證券交易,使得股票交易不需再在有形的市場大廳中面對面地進行,而實現了無形市場間交易,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效率,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與其他國家的證券交易所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現款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規定,凡是英國公司股票一律在成交的第二天結算交割完畢。②雙營業周定期交易。即在每兩個營業周後的一定結算日通過客戶所開設專戶辦理結算的交易方法。一般確定在每月月中與月底的某日為共同定期交易結算時間。至於每次定期結算日時間則在上年度9月作出決定,結算日連續進行五天。
(2)AIM市場
英國AIM市場的全稱是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簡稱AIM)。AIM市場是由倫敦證券交易所在1995年6月成立的,是第一家歐洲的二板市場。它主要為新創建的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掛牌上市的企業可以是高科技企業,也可以是傳統的製造行業,或者是第三產業的服務公司,而且AIM市場對公司的資金實力、企業規模、盈利狀況等沒有任何的要求。
開業5年來,先後有570家公司上市,融資總額達50億英鎊。其中有72家企業因為業績的擴大已經在主板市場掛牌上市。截至2002年10月,共有上市公司646家,股票總市值達到93.27億英鎊。
二板市場附屬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但二板市場有其獨立的運作規則和管理機構,交易所主要提供各種「硬體」設施。在二板市場中,高技術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占據了其中的主要的地位。
(3)未掛牌股票市場和第三市場
未掛牌股票市場又稱為未上市股票市場,它建立於1980年,是為滿足那些規模較小、較不成熟、還不可能成為申請完全上市的公司的需要,為這些公司的證券提供一個正式的、合理的市場。這個市場被看作是過渡到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的台階,因此被稱為第二市場或二層市場。
第三市場在1986年設立,主要交易尚未能進入未掛牌股票市場的更年輕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記錄更短,相對來說未經考驗,第三市場使更廣泛的公司能進入有組織的資本市場。在第三市場中,公司是由發起人來管理的,而不是由證券交易所管理。
1990年年底因為第三市場與未掛牌股票交易市場的區別趨於模糊,因此取消了第三市場,其中的大多數公司轉入未掛牌股票交易市場。

『陸』 英國股市交易時間是什麼時候

分2種時間,分冬令跟夏令。
1、冬令時。英國當地開市時間:8:30-9:30am;當地收盤時間:15:00pm。北京時間開市時間:4:30-5:30pm;北京時間收盤時間:23:00pm。
2、夏令時。英國:當地開市時間:7:30am;當地收盤時間:15:00pm。北京時間開市時間:3:30pm;北京時間收盤時間:23:00pm。
國內股市交易時間為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時段9:30-11:30,下午時段13:00-15:00。周六、周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交易規則:
根據A股股票交易時間來劃分為三個階段和四個節點:
早盤集合競價:9:15:~9:30分屬於早盤集合競價,而9:15~9:20分可以掛單也可以撤單;9:20~9:25分可以掛單但不可以撤單;9:25~9:30分可以接受掛單,但數據不提交交易所,要等到9:30分才會提交數據到交易所。
盤中撮合交易:9:30~11:30分和13:00~14:57分這個時間段稱為盤中撮合交易時間段,直接根據大家的實時掛單情況進行申報數據,撮合成交交易。
尾盤集合競價:14:57~15:00點為尾盤競價時間段,這個時候段只有3分鍾,根據這3分鍾的情況撮合成交,以成交額最大的那筆單為股票當天的收盤價收盤。

『柒』 論述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程序

協議收購的具體程序

1.收購雙方協商收購事宜

盡管收購協議的當事人是收購方以及目標公司的股東。但是通常情況下,收購方進行收購之前會與目標公司董事會提出收購意向,雙方就收購事項進行磋商和談判,最終就收購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工作是在收購方與目標公司之間秘密進行的。所以協議收購一般都是善意收購。

關於收購協議內容的協商和談判的注意事項,參見本書關於非上市企業並購的兼並協議部分內容。

2.徵得被收購股權所有人或其代表的同意,以及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批准轉讓

依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16條的規定,涉及國家授權機構持有的股份的轉讓,或者須經行政審批方可進行的股份轉讓的,協議收購相關當事人應當在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履行收購協議。

所以,如果股權轉讓協議涉及國家股或者(國有法人股),必須向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提出報告,申請批准。另外有些特殊股份的轉讓還必須徵得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例如,在轉讓股份為外資股的情況下,必須獲得外資管理部門的批准;如果上市公司為金融類公司,那麼還必須獲得中國人們銀行總行的批准。如果出讓的股份為非國有性質,那麼股份持有人即為其所有人,只需徵得持股股東的同意即可。

3.收購方與擬被收購的股權人簽訂收購協議

股權轉讓協議是上市公司收購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協議雙方當事人應當在協議中約定收購股份的數量、價格和履行方式、期限、雙方的權利義務。股權收購協議實行的是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則,即協議雙方只能在證券法律規范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自由的協商。如果雙方的協議內容超出了有關證券法的強制性內容,那麼這些條款是無效的。我國法律對於上市公司協議收購的限制性規定包括:

(1)在上市公司的收購中,如果已經採取了要約收購方式進行收購,收購人在收購要約期限內,不能採取協議收購的方式進行收購。這是收購要約法律效力的必然要求。否則,一方面收購人對廣大股民發出收購要約,同時又和控股股東進行協議收購的話,則很可能損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這是股東權一律平等的要求。

(2)發起人所持的股份在公司成立後3年內不得轉讓。股份一經發行,原則是可以自由轉讓的,但是法律對發起人自由轉讓其持有的股份的期限,是為了維持公司財產的穩定,同時避免發起人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進行內幕交易,損害其他股東和公司的利益。

(3)以協議收購方式進行上市公司收購,相關當事人應當委託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臨時保管擬轉讓的股票,並將用於支付的現金存放於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指定的銀行賬戶。這就是法律對於股權收購協議中關於協議涉及的股份和對價的支付方式的強制性要求。

(4)通過協議收購方式獲取被收購公司股份並將該公司撤銷的,屬於公司合並,被撤銷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購人依法更換。

(5)與要約收購一樣,在上市公司協議收購中,收購人對所持有的被收購的上市公司股票,在收購行為完成後的6個月內不得轉讓。這也是為了防止內幕交易,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保護中小股東和公司的利益而設定的。

4.收購方以及目標公司必須履行的法定報告、公告義務

收購方以及目標公司在協議收購股權的過程中,雙方簽訂收購協議以後必須履行法定的報告、公告義務,這實際上是信息披露制度在協議收購程序的要求。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法的一項基本制度。它始於1845年英國公司法關於公司章程的公開以及招股章程所載內容披露的規定,其目的在於使投資者在購買股票之前能充分了解發行公司的有關信息,然後自行決定是否購買。英國公司法中的公開制度被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採納,目前已被各國接納為證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在體現為與上市公司收購有關的重要信息均應充分披露,使面臨收購的目標公司股東能夠自行作出有根據的決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消除上市公司收購中的信息壟斷,防止內幕交易和證券欺詐行為的發生,從而真正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1)收購方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報告、公告義務

收購方依法履行相應的報告、公告義務實際上是信息披露制度中關於收購協議和收購意圖的披露。收購者收購要約的具體內容和收購意圖是目標公司股東作出投資判斷(保有或賣出股份)的主要依據,因此,為保護廣大股東的合法權益,防止有關人士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股權交易,各國的上市公司收購立法都對此做出了相當嚴格的規定。這也是保障股東平等待遇原則得以貫徹的基本前提。我國對此也有相應的立法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89條規定:「以協議方式收購上市公司時,達成協議後,收購人必須在三日內將該收購協議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並予公告;在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購協議。」

這一點在《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12條有更為詳細的規定,以協議收購方式進行上市公司收購的,必須做的以下幾點:

1)收購人在提出股份轉讓申請的次日,應當就轉讓協議事宜以及接受委託的證券公司名稱做出公告,並通知該上市公司;

2)收購人應當在達成收購協議的次日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

3)收購人應當同時將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抄報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抄送證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購公司;

4)收購人還應當就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摘要做出提示性公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82條關於要約收購中收購人的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的披露內容的規定,在協議收購中,收購人有關證券監管機構報送、抄送的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收購人的名稱、住所;(二)收購人關於收購的決定;(三)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名稱;(四)收購目的;(五)收購股份的詳細名稱和預定收購的股份數額;(六)收購的期限、收購的價格;(七)收購所需資金額及資金保證;(八)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時所持有被收購公司股份數占該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的比例。

(2)目標公司的公告義務

這實際上是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目標公司董事會對收購所持意見及理由進行披露。在上市公司收購中,雖然收購實際上是收購者與目標公司股東之間的股份交易,與目標公司的董事無關,但由於上市公司收購會導致目標公司控制權的轉移,而控制權轉移的後果則往往意味公司經營者的更換和公司經營策略的變化,這對目標公司原經營者的利益、目標公司股東的利益都至關緊要。實踐中目標公司的董事為了維護自己的或公司的利益,常常利用自己經營公司的權力促成收購或採取各種措施來挫敗收購,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直接關繫到目標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而且目標公司股東在決定是否接受收購要約之際,目標公司經營者的態度,往往是一項重要的參考。因此,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目標公司董事會公開其對收購所持的意見和理由,這是防止董事會成員謀取私利的一種有效措施,也是對董事會成員的一種強有力的監督方式。

目標公司依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15條的規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被收購公司收到收購人的通知後,其董事會應當及時就收購可能對公司產生的影響發表意見,並附上理由;意見書中必須註明董事會是否與收購者就此次協議收購或行使目標公司表決權事項達成任何合意或諒解等情況;持有目標公司股份的董事是否應此次收購而計劃售出或不售出其股份。

2)獨立董事在參與形成董事會意見的同時還應當單獨發表意見;

3)被收購公司董事會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為公司聘請獨立財務顧問等專業機構提供咨詢意見。

4)被收購公司董事會意見、獨立董事意見和專業機構意見應當一並予以公告。

另外需要注意兩點:

1)如果是管理層、員工進行上市公司收購的,被收購公司的獨立董事應當就收購可能對公司產生的影響發表意見。獨立董事應當要求公司聘請獨立財務顧問等專業機構提供咨詢意見,咨詢意見與獨立董事意見一並予以公告;

2)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其他實際控制人在轉讓其對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時,未清償其對公司的負債,未解除公司為其負債提供的擔保,或者存在其損害公司利益的其他情形的,被收購公司董事會應當為公司聘請審計機構就有關事項進行專項核查並出具核查報告,要求該控股股東和其他實際控制人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被收購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應當就其解決方案是否切實可行分別發表意見。被收購公司應當將核查報告、解決方案與董事會和獨立董事意見一並予以公告。

如果控股股東和其他實際控制人拒不提出解決方案的,董事會、獨立董事應當採取充分有效的法律措施維護公司利益。

由於上市公司收購事宜的策劃乃至確定,與信息披露的日期之間往往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我國《證券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在有關信息披露之前,收購事項屬於內幕信息,有關當事人必須嚴格保密,並不得進行內幕交易,違反法律義務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中國證監會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後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收購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履行收購協議。

5.協議收購雙方履行收購協議,辦理股權轉讓過戶等相關手續

協議收購相關當事人完成上述程序之後,進入協議履行階段。雙方應當按照協議中約定的關於擬轉讓的股份的數量、價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等規定履行收購協議。

當事人還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業務規則和要求,申請辦理股份轉讓和過戶登記手續:

(1)公告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後,相關當事人應當委託證券公司申請辦理股份轉讓和過戶登記手續;接受委託的證券公司應當向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擬收購部分股份的暫停交易和臨時保管;予以暫停交易和臨時保管的,應當做出公告;

證券交易所可以根據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做出被收購公司掛牌交易股票暫停交易的決定;證券交易所在收到股份轉讓申請後三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對所申請的股份轉讓做出予以確認或者不予確認的決定。

(2)證券交易所對所申請的股份轉讓予以確認的,由接受委託的證券公司代表轉讓雙方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受讓人在過戶登記手續完成後二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證券交易所不予確認的,接受委託的證券公司應當在收到證券交易所通知的當日,將不予確認的決定通知轉讓雙方和被收購公司,並代表轉讓雙方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解除對該部分股票的臨時保管;出讓人應當在獲悉不予確認決定後二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3)股份轉讓過戶登記手續完成後,由接受委託的證券公司代表受讓人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解除該部分股票的臨時保管,受讓人在提出解除保管申請後的二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該部分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恢復交易。

三、協議收購的特別情況

上述五個階段即為一般協議收購所應當遵循的法定程序。但是在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下,其中可能還包括強制要約收購的程序。所謂強制要約收購,是指當一持股者持股比例達到法定數額時,強制其向目標公司同類股票的全體股東發出公開收購要約的法律制度。依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13條、第14條的規定,在協議收購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那麼收購方應當以要約收購方式向該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約:

1.以協議收購方式進行上市公司收購,收購人所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時,繼續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

2.以協議收購方式進行上市公司收購,收購人擬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的。

這一制度的理論依據在於:在當今上市公司股權日益分散的情況下,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百分之三十股權的股東,已基本上取得了該公司的控制權。該股東不但可以依據公司章程自由選派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作出決定,而且在市場上進一步購買該公司的股票以達到絕對控股地位,也並不是一件難事。小股東因此被剝奪了應享有的權利,實際上處於任人支配的地位。從公平的角度說,小股東有權享有將其持有的股票以合理的價格賣給大股東的權利。所以,要求持股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大股東,以合理價格作出全面收購要約,是完全必要的,可以保護小股東的利益。

1999年之前,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的協議轉讓比例基本上不受限制,往往在30%以上,並都獲准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從1999年開始,股份轉讓的比例有所下降,通常在30%以下。究其原因,不僅與收購成本上升有關,更主要的是全面要約收購豁免限制強化所致。前些年,便連續發生了幾起因未獲准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而導致股權轉讓告吹的案例。例如,2000年5月由於亞都股份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的申請未獲得批准,與華源集團達成的受讓浙江鳳凰41%的法人股協議告吹;河北華玉原擬將占總股本51%的國家股轉讓給軍神集團,最終只轉讓了29.95%的股份。

但是如果收購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額達不到百分之三十,則無法掌握該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收購失去意義;然而,如果達到百分之三十並且想繼續收購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就不可避免進入強制要約收購程序,那麼對於收購方來說即使拋開要約收購程序的高額成本不說,僅僅是收購剩餘那些必須收購的股份,也是極為沉重的財務負擔。這樣一來,很可能會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的絆腳石。

基於鼓勵上市公司收購進行搞活市場的角度出發,2002年9月12日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48條、第49條、第51規定,收購人在法定情形下可以向中國證監會申請下列豁免事項:(一)免於以要約收購方式增持股份;(二)免於向被收購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三)免於要約收購被收購公司的全部股份。

收購人在下列情況下,可以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豁免申請:

1.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在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體之間進行,股份轉讓完成後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且受讓人承諾履行發起人義務的;

2.上市公司面臨嚴重財務困難,收購人為挽救該公司而進行收購,且提出切實可行的重組方案的;

3.市公司根據股東大會決議發行新股,導致收購人持有、控制該公司股份比例超過百分之三十的;

4.於法院裁決申請辦理股份轉讓手續,導致收購人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超過百分之三十的;

5.中國證監會為適應證券市場發展變化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需要而認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