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民國時期公司股票解讀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海南海葯 2024-11-26 19:33:47
哪些股票是期貨股 2024-11-26 19:18:41
宣昌能 2024-11-26 19:09:12

民國時期公司股票解讀

發布時間: 2024-08-19 01:50:01

1. 70年前的股票有用嗎

70多年前大上海的股票你見過么, 董事第一位駱清華

2017-09-04 18:52

這是一張中華民國三六年(1947)四月八日填發的「中國富強絲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登記證,股東是石浩光,買有股份5000股,共計國幣50000元整。股份號數是2235000,股票號數AA000447。

據駱清華兒子駱錫耀《憶父親駱清華先生》一文記載:1985年,中央統戰部為駱清華的子女和所在單位發了證明信,認定駱清華為愛國人士,證實「駱清華同志繫上海工商界愛國人士,上海解放前夕受黨的委託在香港從事統戰聯絡工作,一直與我黨保持聯系,為黨和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2. 姘戝浗鑲$エ鏈璐電殑鏄鍝涓縐

姘戝浗鑲$エ鏈璐電殑鏄涓鍥藉疄涓氶摱琛岃偂紲ㄣ傛牴鎹鏌ヨ㈤噾鋙嶄箣瀹剁綉淇℃伅鏄劇ず錛屾皯鍥芥椂鏈熺殑鑲$エ涓錛屾渶璐電殑鏄鈥滀腑鍥藉疄涓氶摱琛屸濊偂紲ㄣ傝ヨ偂紲ㄦ槸鐢變腑鍥藉疄涓氶摱琛屼簬姘戝浗鍗佸叚騫達紙1927騫達級鍙戣岀殑錛岄潰鍊間負100鍏冿紝鍙戣岄噺浠呮湁1000寮犮傝ヨ偂紲ㄧ殑璁捐$簿緹庯紝鍗板埛綺捐壇錛屽叿鏈夊緢楂樼殑鏀惰棌浠峰箋傛嵁鎶ラ亾錛岀洰鍓嶈ヨ偂紲ㄧ殑甯傚満浠峰煎凡緇忚秴榪囦簡100涓囧厓浜烘皯甯併

3. 民國時期股票交易抽不抽印花稅

民國時期股票交易也需要收取稅費的,這也是當時國家的繳稅的一種方式

4. 誰能解釋一下股票

什麼是股票?它代表著上市公司的一份子。
股票的誕生依賴於其所代表的企業的資產。但股票一旦出生,脫離了母體,它就有了自己的 生命,不再完全領帶母體了。
一頭母豬現價 100 元,把它分成 100 份股票出賣,每股應是一元。這一小學生都不會算錯的 題目在股市上就會走樣了。假

設將這頭母豬注冊成鳳凰大集團,發行 100 股鳳凰大集團的股 票,你認為鳳凰大集團的股票每股值多少?如果將這些股票上市

,你認為鳳凰大集團的股票 會以什麼價錢交易?答案是它既可能以每股一毛錢的價格交易,因為股民會認為母豬會老, 會死!

但也可能以每股上百元的價位交易,因為他們也會想像到母豬每半年能生 10 只小豬, 而小豬長大後又會生小豬,真是財源滾滾

,永無止境!只要養這頭母豬的張嫂,也就是鳳凰 大集團的張董事長,能說服股民們相信這頭母豬的生育能力奇強,而她 經營

管理能力又是特 高!鳳凰大集團的股票被炒到上千元也不奇怪。毫無疑問,鳳凰大集團的公司介紹上不會說 只是一頭母豬,它

會告訴股民們集團從事的是"飼料購銷、良種培育"之類挑戰性的業務。
到底股價和股票所代表的價值有什麼關系?華爾街流傳這樣的故事:兩位炒手交易一罐沙丁 魚罐頭,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

高的價錢從對方手中買進這罐沙丁魚,不斷交易下來,雙方 都賺了不少錢。有一天,其中一位決定打開罐頭看看,了解一下為什

么一罐沙丁魚要賣這么 高的價錢?結果他發現這罐沙丁魚是臭的。他以此指責對方賣假貨。對方回答說: "誰要你打 開的?這

罐沙丁魚是用來交易的,不是用來吃的! "
股票的迷惑性不在於 股票所基於的價值,而在於它給炒股者提供的幻想。

詳細資料參看我的空間

5. 民國時期不是已經有股市了嗎

有。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5)民國時期公司股票解讀擴展閱讀: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6. 誰給我說下民國股票歷史

在已經挖掘出的清朝、民國時期的老股票中,銀行類(錢庄除外)股票有40餘種,除幾種價格在千元以下外,其餘的價格都在數千元至數萬元。銀行類股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其它股票。在股票收藏中,銀行類股票自成系列。上海的股票收藏家趙善榮先生,自1998年初開始進行銀行股票專題收藏,至今已收藏銀行股票30餘種,在股票收藏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00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為建立中國第一家銀行博物館,有意整體購買趙先生的銀行股票,趙先生開價80萬元,由於博物館的經費並不是很充足,而只好作罷。2000年4月9日,在上海浦東世紀金融大廈內,銀行博物館正式開幕,參觀者們對館內收藏的兩千多件銀行(包括錢庄),不同時期的印章、存摺、徽章、賬冊、支票、錢幣以及各類業務器具等展品充滿

了濃厚的興趣,但在這些參觀者中,卻很少有人知道:股份制對銀行的產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清朝、民國時期全國共有銀行數百家,當我們翻開這數百家的銀行史時,我們驚奇地發現:這數百家銀行竟然全是股份制,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其它各行各業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可以說:是股份制培育了銀行,如果沒有股份制,就沒有銀行。而股份制的唯一標志就是股票。

經常有人問我:老股票中的銀行類股票為什麼這么貴?我和一些股票收藏朋友也常常探討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由於銀行業與其它行業的不可比性,也就決定了銀行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家銀行的成立,都是必須經中央政府批准才行的。再有就是銀行史。由於是股份制創造了銀行,講銀行史就要講股票,股票是銀行的根,沒有股票又哪有銀行呢?

當一些錢幣收藏家看到了銀行股票時,他們感到很驚奇,對於股票大方得體的票幅,設計精美的印刷,多項內容

的填寫、簽署及印章,多年付息分紅等記載,自嘆他們手中的紙幣而不如,尤其是銀行發行的紙幣,經過印刷即為成品,如今有些存量較少的紙幣,價格已相當昂貴。但所謂的存量少也比銀行類股票存量大很多,因為至目前為止,還

未發現哪種銀行股票的存量超過30枚。在已挖掘出來的40餘種銀行股票中,有些還是孤品,而這些股票的價格相對於紙幣珍貴品種的價格卻低得可憐,這是很不應該的。

解放後的幾十年裡,股票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已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勞而獲的臭名,使人們對它深惡痛絕。所以在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搞股份制,就有了姓資姓社的大討論。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最終還是被扭轉了。今天的股份制已遍及各行各業。事實證明,它深得人心。而記載著股份制歷史的老股票,卻已被摧殘得所剩無幾,難怪老股票的收藏這么難。

有聰明的錢幣收藏家,設想在以後的錢幣展出中,以某家銀行的股票與錢幣相配套,以期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銀行類股票的難以尋覓,就又使他們望而卻步。銀行股票的發行量與銀行發行的紙幣是不能相比的,紙幣的發行量至少幾百萬元,而銀行的股本一般只有幾千股至10萬股之間,股票也是分為多種面值的,比如中國實業銀行,民國八年發行第一期股票時,總股本定為20萬股,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5種面值。民國二十二年換發新股票時,新股票上這樣記載著:本銀行資本暫以所收之3507400元為額,共計35074股。本銀行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五種。由此看來中國實業銀行的股票發行很艱難。14年中卻未招足額定股本的18%,可銀行發行貨幣時卻都是足額甚至是超額發行的。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銀行股票的價值,就會發現股票的價格並不是高了,而完全相反是太低了。銀行發行的紙幣,從輩分上講,是銀行的晚輩,更是銀行股票的晚輩。從數量上講,銀行紙幣的存量遠大於股票,僅此兩點,就說明銀行股票與紙幣間的價格倒掛是不正常的,股票這一新興藏品,由於只有5年歷史,參與的人還極少,正因為這樣,股票巨大的價值潛力,才會等待人們去挖掘。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對於詳細的有幾只股票那是看國家會不會讓我們了解民國時期各方面的事情了。你也知道現在屁大一點事有可能和國家機密,或是國家形象扯上。

7. 民國南通實業家張謇的淮海實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現在價值多少啊

淮海實業銀行是由中國著名實業家張謇先生創建的,1920年1月,淮海實業銀行正式成立。 淮海實業銀行總經理為張謇之子張孝若,協理為陳端,行長為徐賡起。銀行為其民族工業,文化教育服務,張謇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毛澤東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評價到:「「……(中國)最早有民族輕工業,不要忘記南通的張謇」。 銀行老股票的存世量極少。這只股票它的精美印刷,簽章,手寫的票面,歷時之久,保存完整,已屬難得。由於當年的政治環境,淮海實業銀行民國期間雖歷經磨難,也有其鼎盛時期,歷時短暫,票面發行量勝少,能保存完整者可以說是罕見,這張老股票市場上收藏價值較高,保守估計人民幣1.8萬。 若是持有者手中有若干張,捨得割愛,也可考錄慮捐獻博物館一二。

8. 晚清民國三次股市崩潰:買橡膠股不知橡膠為何物

過去一周,我國哪裡最「瘋狂」?答案是股市!感覺沒去炒股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但股市有漲就有跌,有大泡泡就有崩盤之時,大起大落才是股市的常態。這種「大起大落」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近百年中屢見不鮮。讓我們回顧一下晚清民國的三次股市大崩潰,以為鏡鑒。

炒股者從不問公司業績好壞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就開始在上海問世。之後,在洋務運動的驅動下,第一隻華商股票―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底開始交易。接下來,江南製造局、開平煤礦等現代工業企業、礦業企業相繼發行股票。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報》所評論的:「今華人之購股票者,則不問該公司之美惡,及可以獲利與否,但有一公司新創、糾集股份,則無論如何,競往附股。」就是說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麼的,是蒸蒸日上還是面臨倒閉,總之你敢發我就敢買。

於是大起大落的 *** 來了。1883年10月,對礦業股票的過分投機導致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金融危機。當時礦業股票暴跌,形同廢紙。於是股市崩盤,股民血本無歸,紛紛上天台思考人生。

買橡膠股不知橡膠為何物

1910年爆發的橡皮股票風潮,讓早期的中國股民再次體驗到股票不可愛的一面。

所謂橡皮,是當時上海人對橡膠的稱呼。1903年,英國人麥邊在上海組織了一家藍格志(橡膠產地名)拓殖公司,吹噓其經營范圍包括開辟橡膠園、挖石油、採伐木材等,然後開始招股,但虛假宣傳了五六年卻沒什麼業務。到1909年,因為世界性的橡膠漲價,外國開發成功的橡膠園企業主和投資人大獲其利,於是購買橡皮股票的中國人逐漸增加。就像商場大減價一樣,甭管賣什麼,總會有人一窩蜂圍上去,於是人人爭先,個個奮勇,不甘落後。麥邊和其他橡膠公司就利用這一時機瘋狂抬價,由原本約60兩的股面值抬升到1450餘兩。然後一眾冒險家佯言回國,一去不回,股票價值遂一落千丈。

當時媒體是這樣批評此事的,說「可異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為何物者」,就是說很多炒股的人根本連什麼是橡膠都不知道,照樣炒。

實業都不做,錢都拿去炒股

第三次是在1921年,當時在北平和上海都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尤其是1920年7月的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僅半年間,就盈利20萬元,讓人以為開交易所賺錢容易,是發家致富奔小康的捷徑。到1921年9月,上海有交易所70家,其後開交易所更是像如今開淘寶店一樣容易,11月份上海就新增38家。當時人描述說,「報紙廣告欄中,幾日間有一交易所出現,十日間必有一信託公司發生。」其他國內各大商埠,如北平、天津、漢口,也紛紛步上海之後塵。

當時在交易所,布、麻、火柴、麻袋、煙、酒、沙土、水泥,什麼都可以交易,市場一片興旺。交易所、信託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價。加上一戰結束,外資再次湧入,和國內游資一道,不問緣由,盲目跟風,一起進入股票交易市場,沒人去做實業。1921年9月,銀錢業從資金安全考慮,開始緊縮銀根,收回貸款,投機者措手不及,破產者十之八九。然後,連鎖反應開始,和前兩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