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股票市場交易額佔gdp的比重
擴展閱讀
金玉虎符 2024-12-20 19:44:58
股票軟體有嘉譽嗎 2024-12-20 19:28:43

股票市場交易額佔gdp的比重

發布時間: 2024-12-20 14:34:15

證券市場總市值佔GDP的比重有什麼含義

我國證券市場只有十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是罕見的。至2000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超過1000家,企業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000億元,上市企業市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0%。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十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對發展和改革功不可沒。首先,企業從股票市場融入了大量資金,為企業緩解資金困難、特別是為國有企業脫困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次,企業上市融資畢竟促進了企業改革,促進了傳統的國有企業向現代公司制度邁進。再次,出現了所謂的財富效應,一些證券投資者的財富因此而增加,特別是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前幾年,不少人在證券投資中積累了財富。 但是,僅僅根據這些並不能對我國的證券市場作一個全面的評價。問題的關鍵在於,證券市場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幫助企業融資、改制,也不是為了實現財富效應。盡管融資功能是證券市場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決不是全部。事實上,與融資功能相聯系的是,證券市場應該比傳統的銀行體系更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主要依賴於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投資變現功能和風險分散功能。

Ⅱ 在西方國家股票市值一般和gdp是什麼比例關系

沒有固定的比例關系。算這個比例也沒什麼大意義。

Ⅲ 為什麼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因為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由於美國的資機會和風險度要大於歐洲大陸各國,所以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經濟學家華生對於股市市值和GDP的關系提供了一個一般參數:「低收入國家一般在20%~3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一般在50%左右。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股市市值大體與GDP持平。」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3)股票市場交易額佔gdp的比重擴展閱讀

2000年美國股市總市值占其GDP比重高達183%,隨之而來的便是美國股市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而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與信貸泡沫爆發之際,美國總市值佔GDP比重為135%。到了2009年3月,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與GDP比率僅為73%。

然而在2013年,雖然大企業盈利下滑,但美股還是上漲了30%以上,總市值佔GDP比例再次超過100%,當時利用貸款投資股市的資金達到445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值。可見,信貸泡沫危機已經顯現。

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公司OmegaAdvisors的副董事長StevenEinhorn近日卻表示,已經持續了6年的美國牛市至少還會再持續兩年。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gdp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股市

參照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股市15年逼退一半上市公司

Ⅳ 現在我國A股股票市價總值佔GDP的比重百分比是多少

2000年末,國內股票市價總值已達到48091億元,占當年GDP的53.7%。
今年怕是更高,中國的全年收入才8W億,你算算現在佔多少了.

Ⅳ 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這個指標的經濟意義是什麼麻煩解釋詳細點,謝謝!

金融業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的計量檢驗

本文所採用的數據主要來自於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證券期貨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和各省統計局網站,時間跨度為2000-2006年,截取的樣本區域包括東部10省區市和中部6省區(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區域最新劃分方法,東部地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原來被劃人東部省區的遼寧省現在和黑龍江、吉林一起被歸類為東北三省,中部省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本文收集了16省區從2000年-2005年共6年的縱列數據樣本共96個,選取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指標作為因變數,根據克拉克的三次產業分類法,第一產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將日趨增加,而產業結構的提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產業的演進有助於加速實體部門的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因此這里選取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upgrade)作為反映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度量指標,銀行信貸規模佔GDP的比值(bank)和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capital)為自變數指標,分別反映銀行發展指標和資本市場發展指標。考慮到時間跨度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回歸中引入了年份虛擬變數,以2000年為基準年份(year)。為反映地域差別的影響,引入地理虛擬變數(district),以中部地區為基準區域。

銀行業的發展對某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顯著影響,銀行信貸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6個百分點,且在0.2%的水平上顯著;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0.3個百分點,但是其顯著性大大降低,較大的p值是對H0懷疑的弱證據,這一方面和變數的設置有關,即我們採用股票交易額而非股票市值使分析產生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股票交易額的異常波動所導致,如2005年,由於市場處於調整之中,全國大多數省份證券交易額下降,全年有20個省(市)股票基金交易額出現20%以上的負增長。我們發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效應的大小也與地理區域的分布有關,其在2.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由於中部地區金融業發展的相對滯後影響其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的發揮,並且已經對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帶來負面效應,而東部地區的良好區位,已經形成一種循環累積效應,相對於中部地區,其金融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要高出4個百分點。從年虛擬變數的系數變化模式本身可以看出,金融業發展帶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日趨明顯,如2002年與基年2000年相比,金融業的產業優化效應提高了0.4個百分點,而2003、2004和2005年與基年相比,其產業優化效應分別提高了約4.5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鑒於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不同(產業拉動指GDP增長速度與各產業貢獻率之乘積):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0.1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的拉動貢獻佔到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為4個百分點。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10.2個百分點中,第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分別佔5.6和4個百分點,因而需要加大產業結構中第二、三產業的比率從而更好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而金融業在提升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結構過程中其地位至關重要,本文的計量結果也有力地驗證了該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