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92年中國股市有幾只上市公司
1992年中國股市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股份、申華實業、飛樂股份、豫園商場、浙江鳳凰這八家企業:
1、延中實業(股票代碼:600601)
延中實業是滬市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屬於「三無」概念股,且盤子小,爭奪其控股權的斗爭在中國股票市場中多次掀起波瀾。上市日期為1990年12月19日。
2、真空電子(股票代碼:600602)
1987年1月12日發行普通股14.5萬股。1988年4月26日發行12.5萬股,1989年2月28日發行22.1萬股,每股面值100元。 1991年11月29日又溢價發行了B種股票,成為中國第一張專供海外投資者認購的人民幣特種股票。發行量100萬股,每股100元,發行價420元/每股。
3、飛樂音響(股票代碼:600651)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FEILO ACOUSTICS CO.,LTD.SHANGHAI SH:600651)創立於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4、愛使股份(股票代碼:600652)
上海愛使股份有限公司於1985年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30萬元,是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上海市首批股份制試點企業和股票上市公司之一。
5、申華實業(股票代碼:600653)
申華控股,即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7月1日,是一家綜合類的上市公司,其前身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1990年12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6、飛樂股份(股票代碼:600654)
飛樂股份於1987年6月23日經滬體改(87)第4號文批准,採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於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7、豫園商場(股票代碼:600655)
1992年 5月豫園商場股票市價突破萬元,創下中國證券交易史上的天價,被譽為「中華第一股」,為同年5月成立的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浙江鳳凰(股票代碼:600656)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浙江鳳凰作為首家異地上市公司掛牌上市。
Ⅱ 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哪裡誕生
20年前的9月26日,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號——一家生意不好後被盤下改造的理發店吸引住了全球媒體的目光。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李祥瑞授權總經理尉文淵在這里敲響第一聲錘鑼,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開設的新中國第一個股票交易櫃台宣告誕生。
這條新聞在海內外轟動一時,年終被評為「1986年全國十大經濟新聞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news.com.cn/cj/jrcz/news/2006/09-27/796734.shtml
Ⅲ 1992年的8.10股民事件的前因後果是怎樣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發布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售公告,宣布1992年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簽表500萬張,中簽率為10%,每張抽簽表可認購1000股,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塊錢買一張抽簽表。政府很體諒大家:為減少排隊人數,每一名排隊者最多可持有10張身份證來買抽簽表。
從8月7號早晨開始,約有20萬人在分布全市的300個網點前擺開了長龍,長龍迅速粗壯蜿蜒開來。有人拿來長長的繩子,男男女女緊緊抓住繩子甚至把繩子繞在手腕上。全城21個證券營業所,個個門前人山人海。人們排著隊,晝夜不散。人群中的一張紙一次又一次地傳到每個人手中,又由後來者接過去,紙上密密地寫著人名,每個人名前有個序號,這是當時最重要的。
這種把人編成號碼的辦法乃是老百姓自發創造,並由眾人選舉的「龍頭」付諸實施。按照規定,「龍頭」每隔兩個小時點名一次,不是叫人名,只是叫序號,比如365號,或者563號,聞者立即答「到」,無論晝夜,不得間斷,倘若兩聲之後沒有「到」的回應,「龍頭」當即將該號碼連同人名一並劃去。
接近8月9日發售時間了,維護秩序的公安開始出現。8月9日早晨開始發售抽簽表,但到了中午,有幾個點的窗戶又關上了,表售完了。後來,越來越多的窗子關上了。到了10日上午還有可憐的人在排隊。而這天早晨上攤深圳各報已經宣布500萬張新股抽簽表9日發售完畢,並稱發售過程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但是沒有拿到新股認購表的人,根本不相信。他們看到好多內部人員包括執法的人、證券公司的人、金融系統的人把大量的表偷偷地買走。他們互相訴說自己的委屈,交換各自的所見所聞,人們開始憤怒了!這種態勢,到8月10日的晚上達到了頂點,大批群眾開始聚集,開始打出標語,要求懲治腐敗、打擊營私舞弊,最終演變成了沖突事件。
事情到了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怎麼辦?大家一下子束手無策。當時的深圳市老大說:大家如果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提議把明年500萬張股票額度提前到今年發行。因為股民是沖股票來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即使沒有出現舞弊行為,他們還是不滿意。有人說這個辦法不行。把明年的額度挪用到今年,需要向上面請示批准?千鈞一發,分秒必爭,不立刻決斷,後果不堪設想!哪裡還有時間去層層請示?就這樣定了,全部責任壓在我一個人身上,撤職法辦我一人承擔。
決定以後,連起草文件都來不及,草草寫了五條,立刻拿到廣播車去廣播。宣布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將明年的額度提前發行。深圳決定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它的作用太大了,因為大家明天又可以申請認購抽簽表了。事態逐步穩定。
四個月後,對「8·10」事件的清查結果公布。從2900多件(次)群眾舉報中篩選出重點線索62件,涉及金融、監察、工商、公安等5個系統20個單位75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22人。一共有超過4000人私分了10萬多張認購表,其中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副總一個人獨吞了整整一箱的認購表(5000張)。不少發售點的工作人員、監管人員和執勤人員都不同程度地犯有營私舞弊的錯誤。8·10風波』後,深圳股市曾一度受重創,指數從8月10日的310點跌到8月14日的285點,跌幅為8.1%。同時元氣大傷,深成指從此一直跌到11月23日的164點才止跌反彈。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Ⅳ 證券的發展歷程
1603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是的,可以這么說。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 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於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
成千上萬的國民願意 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 出於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 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 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戰爭,這樣它就成了在亞洲的獨立主權個體,或者說從南非到日本的整個地區,它都可以像一個國家那樣運作。
在一切准備妥當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利。
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 ,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 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200噸白銀。 舊中國
證券在中國屬於舶來品,最早出現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現的證券交易機構也是由外商開辦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上市證券主要是外國公司的股票和債券。
1872年,設立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交易所法》推動了證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設證券經營業務。
1918年,中國人在北平成立了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新中國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代理和轉讓股票的證券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宣告營業,從此恢復了中國中斷了30多年的證券交易業務。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紐約證券交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並向其贈送了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4月,經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7月3日正式營業。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以准確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以後上海股市價格的總體走勢,為投資者入市及從事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向市民公開發售。誰會想到,就是一張售價僅30元的認購證,改變了很多人一生的命運。股票認購證的發行象徵中國的股份制改革一個開端,證券市場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2月2日,上海申銀證券公司與上海聯合紡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協議,發行中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1日,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特種股票上市。這是中國第一張上市交易的B股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3月21日,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競價交易。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出現百萬人爭購抽簽表的場面,並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8月11日,上海股市第一次狂瀉,三天之內,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
1992年9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深圳時表示:「股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深圳和上海要辦成全國的股票交易中心,為全國服務。」
1992年10月19日,深圳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2年認股權證,發行總量為26403091張。這是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12月,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部、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各大專業銀行及證券公司等聯合編審的《上海證券年鑒·1992》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國大陸第一本證券年鑒。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亞運村的建行北京信託投資公司證券部。利用衛星通信技術傳送行情在中國尚屬首次。
1993年4月22日,經李鵬總理簽署的國務院令第112號,《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分類股價指數首日公布。上證分類指數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5月5日,中國首部期貨市場法規——《期貨經紀公司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公布。
1993年5月2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決定,STAQ和NET兩系統的法人股交易市場進行整頓,暫不批准新的法人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正式向各會員公司和國內外信息媒介發布,這是證券市場發展進程中又一「界標」。
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全文共分8章,分別就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組織、活動、解散等具體問題做了詳細規定。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
Ⅳ 人類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成立於
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1609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誕生10月19日
1790年在費城成立了美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
1918年6月6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開業,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建國後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Ⅵ 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成立在哪裡
1918年,我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辦的證券交易所成立,它就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北平證券交易所。北平證券交易所仿照西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有資本金20萬元,股份金額100萬元,交易經紀人60人,並裝有北
京各銀號的直通電話,以通行情。該所地處北洋政府的首都,又因當時幣制不統一,市場流通的貨幣十分龐雜,致使交易一度十分活躍。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逐漸冷落,後於1939年停業。
Ⅶ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國內地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開業,它是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英文: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1]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Ⅷ 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何時何地誕生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
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
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Ⅸ 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成立時間
1918年6月6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開業,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Ⅹ 請介紹中國股票交易所的歷史。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