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高頻交易演算法,懂的進
高頻交易,就是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不理會大趨勢,(平衡市裡比較適合)定好止損止盈位,得要有精確的計算能力,制定自己的一套理念,不理會別人會影響自己的任何觀點。你認為可以進就進,想出就出。10次交易6次獲利,你就是贏家。沒有固定的演算法,只有單間的加減乘除。
② 中國股市十大高手排名
中國投資界高手如雲,只是他們行事低調,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如葛衛東、王亞偉等。
1、 葛衛東 葛衛東,江湖人稱「葛老大」,2000年做期貨,數次爆倉,一度輕生。2004年閱讀大量巴菲特書籍,使其領悟投資真諦,操盤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如今坐擁150億資產,榮登胡潤財富榜第216名。
2、 王亞偉 王亞偉,曾經的「公募一哥」,率華夏基金在5年內產出748.90%的總回報,成為業界神話。他為人低調,操作極其犀利,被譽為「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然而,由於他操作風格過於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錶現令人唏噓,王亞偉掉下神壇,但如今他涅盤重生,攜240億規模基金卷土重來,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巔峰。
3、 傅海棠 傅海棠,農民,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貨投資,2009年到2010年,18個月從5萬炒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第一散戶」。獨創「天道」思想分析市場、把握節奏,不做任何技術分析,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4、 蔣菲 蔣菲,史上「最牛散戶」,25歲就通過炒股賺到4億,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為人低調,所以其財富來源頗具爭議,然而,從她對白雲山的操作手法中,我們能看出她是一個典型的「浙江派」短線游資,出手及其果斷,資產管理非常嚴格,交易體系自成一派。
5、 趙丹陽 趙丹陽,人稱「私募教父」,1994年出國,從事投資和貿易,1996年回歸國內市場。2007年、2014年兩度狙擊A股,震驚股票圈。他擅長研究基本面,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能做出精準的判斷,李大霄曾將他的交易邏輯與巴菲特、索羅斯相提並論
拓展資料:
1、 林廣袤 「濃湯野人」林廣袤,2010年600萬元多棉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2011年1億元空棉1萬手賺7億,被稱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場,虧損7億,此後,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
2、 張磊 張磊,一級市場「投資狂魔」,是高瓴資本的創建人,管理的資產規模達300億美元。他投資過的項目包括騰訊、京東、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資哲學,目前,他的基金是亞洲最大、業績最優秀股權管理基金。
3、 裘國根 裘國根,70億身家,學院派出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96年開始投資,2001年創辦重陽投資,成為掌舵人。無論股票、期貨、債券市場,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長投資組合,旗下基金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25%.
4、 曹仁超 曹仁超,內地股民將他奉為"香港股神"。1969年開始投資生涯,用5000港元買股票,40年後擁有42億元的資產,創造了「40年增值4萬倍」的神話。他主張「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對行業發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於2015年2月去世。
5、 徐翔 徐翔,曾經的「私募一哥」,人稱「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17歲帶3萬入市炒到40億,曾經管理數百億元資產「傲視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資神話就此落幕。
③ 有個玩股票大神是不是叫張超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2009年的新價值羅偉廣、2010年的世通資產常士杉均憑借過人的業績一舉成名。而進入2011年,紫石投資及其掌門人張超的熱度開始迅速升溫。
盡管今年以來市場陰晴不定,張超帶領的公司紫石投資旗下發行的第一隻公開產品紫石一期,在朝陽永續公布的年度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上領先群雄,其年初至今的收益率達到35.34%。這一新起之秀,甫一亮相,可謂驚艷。在今年私募基金錶現參差不齊、業績分化嚴重的情況下,創下如此業績的張超成為了話題人物。
紫石投資的董事長張超,行事低調,網上基本見不到他的資料。近日,這位年輕的董事長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采訪,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投資理念。
■成長經歷
緊扣時代脈搏的股市「黑馬」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炒股,因為那裡有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去炒股,因為那裡有地獄。
彈指一揮間,股市無疑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命運,這其中張超無疑是幸運兒,畢業12年,如何從一名普通的IT白領成長為掌握億萬資金的股市強者?
回顧張超的成長史,可以發現他從一開始就眼光敏銳,緊扣時代的脈搏,站在市場的前沿,比大多數人先走一步。
1995年,比爾·蓋茨第一次成為世界首富。這一年,張超進入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天資聰慧的他利用所學專業在業余時間為客戶編程,解決了學費和生活費。1996年,計算機剛剛開始在中國大陸盛行,這時張超已經擁有了全校第一台宿舍用電腦,這對學生來說絕對是奢侈品的物件在學校里造成了轟動,張超一時成了「校園名人」。
雖然計算機能力突出,但張超沒有放棄鑽研其他學科,他輔修了經濟學,並為之著迷。1998年,學生炒股的風氣還遠沒有盛行時,張超已經開立了第一個股票賬戶,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並從此開啟了長達10多年的投資經歷。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張超選擇了本行———計算機行業。而2004年,很多人還看不清股市未來方向的時候,張超卻直覺大機會要來了,果斷將多年積累來的自有資金30萬元,殺入了股市。如今這30萬元,已經有了數百倍的回報。
對於現在的成功,張超笑言說因為自己運氣不錯,遇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但無法否則他當時果然入市的過人膽識。
2007年,已經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的張超和搭檔一起創立了上海紫石投資有限公司,他將自己擅長的計算機領域和基金投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發了數量化研究的投資方法,確立了符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紫石投資今年1月1日第一個結構化產品「紫石一期」成立,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5.34%,按照朝陽永續的統計,在所有結構化私募產品中位居第一。
「用數量化研究做基金投資的目前在國內是很少的。」張超表示,這種研究方法在國外已經成熟,但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究其原因,張超認為人才的缺乏是其中的一項。
張超的團隊成員均擁有10年以上A股市場的投資經驗,這些核心成員有一個共同點,大多出身於理工科背景:有浙江大學電子系的碩士,有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的高才生,還有復旦大學會計學的碩士。「選人的時候就我側重於理科背景的。」張超坦言,由於公司投資的核心理念是數量化研究,如果沒有理科背景是很難駕馭的。
作為團隊的領導人,張超堅持以人為本,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是經過了他的長期觀察和考量。雖然公司的核心投研團隊以TMT和計算機背景為主,但張超表示,公司在選股中,基本沒有特別偏好的板塊,在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內,主要根據國家經濟走向和行業發展趨勢來決定重點投資板塊,同時也不排除估值修復、周期類復甦等趨勢波段投資機會。「總之,還是市場說了算」。
張超最欣賞的投資人,國內是同樣為理科背景出身的天才投資人王亞偉,國外則是彼得·林奇。談及個人愛好,張超表示是閱讀,歷史類的是最愛,喜歡讀通史;經濟方面的,最喜歡的是凱恩斯的著作。
在紫石一期取得靚麗業績後,張超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第一個公開管理型信託產品———紫石超越。張超告訴記者,第一期選擇結構化產品是因為其操作透明,作為剛剛亮相的公司和產品,比較容易取得信任。而二期和三期產品選擇管理型是希望抓住市場時機進一步擴大規模,在投資理念和操作方面,結構化產品和管理型產品不會有太多不同。
對於今年的規劃,張超表現的雄心勃勃,「今年我們希望發行5隻產品,其中4月份會發行兩只,下半年會發行3隻,我們希望管理規模和管理能力匹配成長,保持業績領先,目前看來,我們有信心管理好20億以內的規模。
■對話:
理念: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並重
南方日報:紫石的主要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是什麼?
張超:價值挖掘是我們一貫秉承的投資理念。科學洞察宏觀經濟、行業特徵的變化趨勢,適時作出資產配置調整決策,精選個股構建和優化投資組合,追求穩健成長和低波動率,已成為整個投資管理團隊較為成熟的投資管理策略。順應趨勢,波段操作,具有較高的換手率,已成為我們較為鮮明的投資管理風格。
在這種風格和策略下,我們追求管理的資產在市場的牛市中,其資產收益率通常不小於市場平均收益率,而在熊市中,通過有效的持倉管理和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通常能夠及時有效地規避大盤下跌所帶來的大幅虧損。
選股:跟蹤評估股價觸發因素較多的股票
南方日報:個股進入核心股票池需要哪些條件?
張超:個股進入核心股票池的條件:一個是本身的基本面良好,還有就是未來的觸發因素。基礎股票庫股票由公司依據自上而下發掘的投資主題及自下而上的初步篩選形成。我們將基礎股票庫股票定義為未來存在較多股價觸發因素的股票。基礎股票庫形成後,研究員分類總結相關股票未來存在的股價觸發因素,並對這些因素進行持續的跟蹤和評估。
風格:高頻交易實現低風險套利
南方日報:公司非常強調控制下行風險,除了選股外,波段操作對控制下行風險的作用有多少?
張超:我們所管理的信託計劃波動率較小,穩健增長,下行風險控制較好,從歷史上看,基本未出現超過10%的最大回撤。
產品的核心股票占股票倉位的60%,這些都是我們深入調研分析之後買入的,買入之後我們就會長期持有,偶爾可能會進行一些波段操作,但是這樣的情況極少,我們現在核心股票主要是來自稀土、新能源、煤炭板塊,雖然倉位高,但是股票數量卻很少,只有5隻。對於波段操作,我們有一個絕對的標准。如果一隻股票一旦跌到10%,就要強制性撤離。團隊將對該股進行重新評估,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
南方日報:公司的換手率非常高,為何採取了這樣的交易模式?這種盈利模式在A股可以長期延續嗎?
張超:這是公司一直以來都採用交易方式,通過配置一攬子股票,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進行低風險套利。我們的衛星倉位根據市場狀況,通過數量化分析模型跟隨資金的流向參與波段操作,這部分倉位在股票倉位中佔四成,這部分股票的操作會非常頻繁,可能每天我們會買賣三四十隻股票。這種交易的速度快,因此公司的換手率高。我認為這種模式是可以在A股長期延續的,我們公司一直以來的業績是可以說明這一點的。
展望:深入挖掘新興行業和價值成長類股
南方日報:對於二季度和全年的證券市場展望是什麼?
張超:未來的市場不悲觀,全年證券市場應該是震盪向上的,而二季度的表現,關鍵還是要看宏觀政策的走向。我們的計劃是,在估值修復行情逐步完成的情況下,還是通過深入挖掘新興行業和價值成長類個股來進行投資。同時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流動性以及國內經濟和流動性狀況,對倉位進行合理的符合風險報酬的控制。我們的重點現在有所調整,化工、有色板塊有配置,並戰略關注TMT產業。銀行股現在表現很好,主要是大的銀行能夠消化宏調的影響,我們也會適當配置。
④ 股票高頻交易能賺錢嗎
股票高頻交易能賺錢,雖然交易頻率對賺錢是重要因素、有一定影響,但不是首要因素、不具有決定性影響;當然熊市快進快出、及時止贏、以免在坐過山車、能提升賺錢的概率;但在牛市拿不住股票籌碼,往往會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⑤ 網上有一種股票(hft高頻交易),有誰知道這個會不會是騙人的啊
High Frequency Trading ( HFT )高頻交易飽受輿論詬病,主要是因為包括很多專家在內的行業人士將損失和市場操縱歸咎於高頻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風險管理缺陷和違規交易,甚至將市場不公平也歸咎於它,而不考慮大機構行為和監管漏洞。
人們時常從媒體上了解到因為「胖手指」(Fat Finger),或者因為某個機構的訂單程序進入了死循環而導致向市場中發出了巨量訂單,加之高頻交易演算法迅速反應,造成市場崩盤或者劇烈波動的情況。很多人會說,如果沒有高頻交易,人脈就不會來不及反應,那麼市場就不會這么動盪。高頻交易在市場波動的時候推波助瀾,更加劇了市場波動。實際上,即便沒有高頻交易,市場參與者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開平倉的決策。當這種決策具有廣泛一致性的時候,市場一樣會出現劇烈波動,這個是市場中一個常態特徵。
並不是所有高頻交易策略都採用趨勢跟隨。市場深度的增加和各種不同的交易行為反而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波動,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和策略對行情的看法並不一致。這類情況下大多數虧損的發生,其根本原因,是參與者的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管理有嚴重缺陷造成的。比如,不按照交易規定或者策略設計執行操作,風險敞口過大而沒有留存充足的風險准備金等。這類托辭,無異於一名日線操作的交易者抱怨一分鍾線的波動太大。
同樣的,相當多的市場參與者為了盈利也會費盡心思挖掘監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創造市場的不公平,閃單交易就是一個典型。閃單(Flash Order)的交易模式也是屬於不公平交易的,與高頻無關。即便在人工電話下單時代,券商交易員也會根據自己情況抬高、壓低、延遲成交某些投資人的電話委託,這個也就是閃單(Flash Order)的原型。有券商資質的投行一直將該交易模式作為穩定收入來源之一,從人工到自動,後來還加入了分析客戶訂單的演算法。雖然閃單交易已經因為曝光而被禁止,但還有各類不公平的交易模式,利用著監管漏洞,充斥在市場當中。比如前些日子因為BATS閃電崩盤導致伺服器故障而暴露出的操縱市場事件。違規交易並不等同於高頻交易。
除了上述一些誤解,一些推銷高頻交易的專家有時也會有概念混淆,例如將低延時交易(Low-Latency trading)和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混淆為一個概念,其實並不然。與中國的券商總部集中然後交易所撮合的訂單路徑不同,歐美市場很多券商和交易所支持DMA交易模式(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場接入),即交易者的訂單可以直接接入到交易所進行撮合。當然國內期貨市場中上期綜合交易平台(CTP)的出現的確改善了部分非上海總部券商客戶交易上期和中金所標的的訂單路徑。
⑥ 大家誰知道,炒股高手都有誰啊
股神徐翔,炒到坐牢了,好像還沒出來呢。
股神趙薇,被禁入股票市場了,我也很希望她也坐牢,判的太輕了。
還有好幾個大佬呢,都不是啥高手,都沒啥好下場,什麼股神,狗屁不是。
⑦ 股票中的「高頻交易」是怎麼操作的
按照字面意思,任何能夠以較高頻率進行交易的系統都可以叫「高頻交易系統」。比如說你用VBA寫個小程序,連上券商給你的介面,也完全可以按毫秒級進行交易,你也可以說自己開發了一個「高頻交易系統」。
交易指令:交易指令完全由電腦發送,對市場數據的響應延時在微秒級(VBA退散)。
系統:系統由專用的軟硬體組成,研發時需要大量計算機專家級的工作(散戶隨便編個小程序退散)。
位置:系統的硬體需要放在離交易所主機很近的位置上,所謂 co-location。並且得到門的准入許可證,交易指令直接發送至交易所(而不是通過券商中轉)。
符合這三點的,就可以叫做高頻交易系統。有人說你這三條沒有一條在說頻率,只能叫低延遲系統不叫高頻交易。的確,我再一次深切贊同「高頻交易」是一個很差勁的名字。但現在市面上的主流媒體,包括大部分新聞和暢銷書在談到這個話題時,說的就是這種系統,所以我在這里就不糾結字面意思了。
⑧ 什麼是股票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好嗎
什麼是股票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好嗎?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股票高頻交易特徵:1,高頻交易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程序化交易;2,高頻交易的交易量巨大;3,高頻交易的持倉時間很短,日內交易次數很多;4,高頻交易每筆收益率很低,但是總體收益穩定。
⑨ 中國有哪些股票投資大神級別的人物
劉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