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詳細介紹,如位置、布局、歷史等
界金融業的脈搏--股票交易所 華爾街11號,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別看這座只有7層樓的大廈普普通通,而且夾在高聳入雲的紐約摩根抵押信託大廈和歐文信託大廈中間,似有受壓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如果說華爾街是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那麼股票交易所則是其脈搏,只要它輕輕一跳,國際經濟與金融界立即就隨其晃動。華爾街今天的顯赫,與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華爾街兩側本來綠樹成蔭,經過英國人的砍伐,只剩下幾棵孤零零的梧桐樹。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華爾街68號門口的一棵梧桐樹下簽訂了著名的「梧桐協議(The Buttonwood Agreement)」,成為紐約股票交易所這一著名機構的前身。他們商定以後每周用幾個上午在這棵樹下聚會,按照只進行相互交易、一律排除外人、服務按規定價格收費的「三條原則」進行活動,同時舉行了所有成員參加的拍賣。公眾對這種新的、相對保險的賭博活動給予了無限的熱情,無論刮風下雨樂此不疲。1817年,有組織的中介商們創立了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NYS & EB)。
1853年,更名為「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原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試圖控制整個市場,在1869年與其對手——公開(Open Board)交易所合並了。
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新的上漲行情時,紐約股票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Inc)戰勝了所有挑戰,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交易所,成交量佔美國上市證券交易的75%。1929年危機驟起以後的大蕭條使人們普遍喪失了對華爾街的信任,尤其是對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信任。美國國會在1933年的《證券法》中設立了聯邦披露的要求。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將那些未被規范的交易所置於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督之下。
作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以其近3000家上市公司和16萬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監視世界經濟運轉狀況的中心。而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價綜合指數和選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貶值的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則成為了解股市行情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成為衡量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今天,紐約股票交易所仍然在1901年至1903年建造的老房子里。其位於布羅德大街18號的正門依然富麗堂皇。這座早期愛德華式的建築體現了羅馬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6根凹槽的科林斯式的圓柱,裝飾華麗的三角門牆,上面刻著6個淺浮雕人像,分別代表農業、礦業、動力和設計等幾個方面。中間站著一個被稱做「誠實」的豐滿的女人像,兩旁有兩個較小的男人像接收並記錄別人帶給她的成果。
Ⅱ 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是哪三個
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
一、紐約證券交易所
股票市場真正的王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紐約華爾街——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麥加(譯註:Mecca,位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比喻眾人都嚮往的地方)。紐約證券交易所又被稱作「大行情牌「(Big Board),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如今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交所,在2013年5月市場價值高達166130億美金,2013年平均每日的交易額超過1690億美金。由於規模宏達,紐約證券交易所總是恐怖威脅的對象。和納斯達克不同,它既提供電子股票交易也提供人工股票交易。
(2)濟股票交易中心擴展閱讀
在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紐約證券交易所為美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順利進行、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對美國國內公司上市要求
公司最近一年的稅前盈利不少於250萬美元;
社會公眾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不少於l10萬股;
公司至少有2000名投資者,每個投資者擁有100股以上的股票;
普通股的發行額按市場價格例算不少於4000 萬美元;
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4000萬美元。
二、對非美國公司上市要求
作為世界性的證券交易場所,紐約證交所也接受外國公司掛牌上市,上市條件較美國國內公司更為嚴格,主要包括:
1、最低公眾持股數量和業務記錄公司最少要有2000名股東(每名股東擁有100股以上);或2200名股東(上市前6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萬股);或500名股東(上市前12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0萬股);至少有110萬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投資者所擁有(公眾股110萬股)。
2、最低市值公眾股市場價值為4000萬美金;有形資產凈值為4000萬美金。
3、盈利要求上市前兩年,每年稅前收益為200萬美金,最近一年稅前收益為250萬美金;或三年必須全部盈利,稅前收益總計為650萬美金,最近一年最低稅前收益為450萬美金;或上市前一個會計年度市值總額不低於5億美金且收入達到2億美金的公司:三年調整後凈收益合計2500萬美金(每年報告中必須是正數)。
4、上市企業類型主要面向成熟企業。
5、採用會計准則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6、公司注冊和業務地點無具體規定。
7、公司經營業務信息披露規定要遵守交易所的年報、季報和中期報告制度。
8、其他因素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有多項要求;詳細說明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紐約證券交易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倫敦證券交易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京證券交易所
Ⅲ 請介紹中國股票交易所的歷史。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Ⅳ 上海股交所OTC是啥意思
OTC(over-the-counter market,場外交易市場,又稱櫃台交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完全不同,OTC沒有固定的場所,沒有規定的成員資格,沒有嚴格可控的規則制度,沒有規定的交易產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對手通過私下協商進行的一對一的交易。場外交易主要在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十分發達的國家。源自於當初銀行兼營股票買賣業務:因為採取在銀行櫃台上向客戶出售股票的做法,被稱櫃台交易市場。又因為這種交易不在交易所里進行,也叫做場外市場或店頭市場。
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在改革開放以後就已經存在,只是在形式上同世界上多數國家有所不同。受到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我國最初的場外交易市場是散落於全國各地的產權交易所,監管不一,比較凌亂,至今規模也不大。如今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已形成了由代辦股權轉讓系統(包括三板和新三板)、各地產權交易市場,以及天津股權交易所等主體構成的市場體系。2012年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於同意確認海通證券公司櫃台市場實施方案備案的函》(中證協函【2012】825號),對海通證券報備的櫃台市場實施方案予以備案確認,意味著國內券商第一個OTC市場成立!普通客戶也可參與OTC市場,參與櫃台交易的投資者應當是合格投資者,券商根據投資者的身份、財產與收入狀況、信用狀況、金融知識、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情況判斷其是否適合參與櫃台交易。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SEE,Shanghai Equity Exchange),系經上海市政府批准設立,歸屬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系監管,遵循中國證監會對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統一要求的場外交易市場(OTC)。是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2012年2月15日,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正式啟動,首批19家企業成功掛牌。- 上海安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悠遊堂游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電虎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天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太力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康捷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漢盛(上海)海洋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宇度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福升威爾智能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保羅生物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鋼軟信息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鉑爾怡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吉天師動力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中加飛機機載設備維修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優樂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東軟體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同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Ⅳ 為什麼中國要有三個股票交易所
首先,糾正你的一個說法.中國一共有4個股票市場.上海,深圳,香港和台北.
其次,中國有多個股票交易市場的根由在於歷史.
在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執行了計劃經濟,故此在50年代初關閉了中國上海的股票市場.而台灣和香港則仍舊執行市場經濟.所以,首先就產生了香港和台灣兩個股票交易市場.
在1992年前後,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中國大陸開始發展市場經濟,因此催生了股票市場的產生.但是,在當時,我們當然不可能讓不成熟的仍舊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中國內陸企業在香港這個成熟市場直接登陸,故此,需要在國內設立股票市場.
而此時,深圳為了爭奪金融中心的地位,搶在上海開設股票市場之前率先設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股票市場.但是,由於深圳的先天不足,深圳股票市場沒有真正成熟起來,故此,目前中國大陸的股票絕大部分還是在上海上市.上證綜合指數也成為中國股票的最重要指標.
Ⅵ 全球共有哪些股票交易所啊
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股票交易所,
全世界所有的證券交易所 交易量最高的:
1. 紐約證券交易所 - 15兆4210億美元
2. 東京證券交易所 - 4兆6140億美元
3. 納斯達克 - 3兆8650億美元
4. 倫敦證券交易所 - 3兆7940億美元
5. 泛歐股票交易所 - 3兆7080億美元
6. 香港交易所 - 1兆7150億美元
7.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 - 1兆7010億美元
8.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Deutsche Börse)- 1兆6380億美元
9.馬德里證券交易所 (BME Spanish Exchanges)- 1兆3230億美元
10.瑞士證券交易所 (SWX Swiss Exchange)- 1兆2120億美元
出處: 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 (2007年1月19日)
Ⅶ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哪個國家
義大利 8
Ⅷ 證券交易所怎麼辦理
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是從事買賣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場所,通常被稱為「二級證券市場」。證券交易所訂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來制約各個成員的交易活動,對於違反章程者給予開除、停止交易等紀律處分。各國政府還制定了有關法令,對各類證券交易進行控制。證券交易所並不直接從事股票買賣,只負責提供交易的便利,公布交易額和牌價,促進掛牌股票的交易。證券交易所的收益來自會員們繳納的會費、掛牌費和專項服務費,如電話費。行情自動記錄機使用費。這種收入用於解決交易所和各項開支或聘用人員的薪金。
從國外的經驗來持,開辦證券交易所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前提條件。
第一,要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經濟環境。投資者對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往往十分敏感,他們需要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戰爭。國內動亂,以及重大的邊境沖突等政治變動,都會給國內的經濟活動造成不利的影響,並導致投資者發生心理恐慌。社會政治的長期穩定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會促進開辟新市場,吸引企業家拓展新業務,而且能使投資者產生安全和信任感,激起投資的慾望。所以,穩定的政治局勢和良好經濟環境,對證券交易所的開辦至關重要。
第二,要對股票有相當大的需求。投資者只有對股票有所需求,才會願意購買。一般投資者可分為個人投資者和集團投資者,個人投資者需求量的大少,取決於他的實際收入水平,分對股票的股票市場的了解認識程度,以及對投資方式的選擇等因素。個人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但集團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發展也有不可忽視的力量。因為集團往往擁有大量的資金,並且願意購買長期股票,在股票交易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例如紐約交易所,盡管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約有4000多人,但其所佔的比重卻逐漸減少,而集團投資者(包括公司、銀行、各種基金會、保險機構等)則日益占居主導地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樣,如英國集團投資者佔有的股權達77%,日本達73%。但是,也要防止市場被集團投資者壟斷,否則市場將會變得沒有生氣。所以,在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個人和集團對股票的需求都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第三,要有足夠數量的、符合上市條件的股票存在,並可以自由轉讓和買賣,因為股票數量的多汪對其價格的穩定有很大影響。如果股票數量大小,會使很多的投資者追逐很少的股票,從而導致價格劇烈波動。例如韓國、泰國、約旦的股票市場,在初創階段至少有20家公司,每家有25%的資本額上市發行股票,以便進行交易。在活躍的股票市場,登記上市的股票為數更多。
第四,要對投資者利益加以保護。建立證券交易所,必須使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尤其是公司以外的投資者,更需要加以保護,以防止內部人員(主要股東、董事和經理)操縱股票,私分收益。同時,還要為經紀人、包銷人建立較高的職業標准,防止由於市場謠言等因素引起的過分投機活動。否則,股票舞弊或詐騙的暴露,將會使 投資者失去對市場的信賴。
此外,開辦證券交易所,還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員隊伍和一批經營股票業務的經紀人;同時,國家在稅收上對股票投資應該和其它投資方式一樣,給以同等的待遇。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證券交易所可以是字辦字管的,也可以是民辦民管的,可以是營利性的,也可以是非營利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以及日本和大多數西文國家的證券交易所,都是協會性質的。他們從會員中產生董事會,由董事會行使管理交易所的全部權力,制訂交易所章程,規定交易所成員的業務行為准則等。這些交易所不是營利單位,也不中政府壟斷企業,它們是靠優良的服務,在投資者之間和其它交易所之間展開競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