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博裕資本股票平台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博裕資本股票平台

發布時間: 2022-08-09 08:00:23

Ⅰ 水滴公司什麼時間成立的

2016年-4-1

Ⅱ 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股價情況如何

北京時間5月8日凌晨消息,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開盤價10.25美元,發行價12美元,截止收盤水滴公司股價大跌18.83%,當前市值約38億美元。

此前,水滴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多達3.6億美元。當時消息稱,水滴公司將於周四美股收盤後確定IPO價格

基礎投資者已認購約2.1億美元股票,其中該公司的現有大股東之一博裕資本已認購1億美元股票。此次IPO允許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超額配售450萬份股票。

為上市全力轉型「賣保險」,去年公司營收同比翻倍,但虧損逐年擴大:

據招股書,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2.38億元、15.11億元和30.28億元,可見去年營收同比翻倍。但虧損也在逐年擴大,2018年至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092億元、3.215億元和6.639億元,主要由於銷售和市場費用高企。

水滴保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的保險傭金收入占總收入比重89.1%。同時,因大力發展保險業務,公司營銷費用達21.4億元,占總收入的70.4%,導致去年虧損同比增加107%。

自去年年中以來,水滴一直在與財務顧問籌備上市,並秘密遞交了上市申請。為排除赴美上市政策上的不確定性因素,水滴在今年3月關停了互助業務「水滴籌」,全力轉型「賣保險」。

這意味著該公司業務模式的重大改變,稱今後的水滴是一家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也毫不為過。據艾瑞咨詢,按以2020年壽險和健康險的首年度保費計算,水滴是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保險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保與62家保險公司合作,提供200款健康險和壽險產品,大部分產品是與保險公司聯合設計。2020年,水滴保完成了超過144億元的首年度保費(FYP,first year premiums),截至去年底累計服務的保險用戶數量約為7940萬人,累計付費保單數3070萬張。

Ⅲ 博裕資本投資是騙局嗎

這些屬於資金盤騙子App,不可信,更不靠譜,前些天我也被騙被騙了29萬多,網頁打不開了,幸好及時朋友委託人幫我挽回了損失!你解決了嗎?

Ⅳ 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網友怎麼看

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對此有網友吐槽表示,「水籌原來那麼有錢??能把之前眾籌的錢退了嗎??」、「說實話,我就知道個水滴籌,還以為純粹是個公益組織。」

據悉,5月8日消息,#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登上微博熱搜。水滴公司上市首日破發,開盤價10.25美元,發行價12美元,截止收盤水滴公司股價大跌18.83%,當前市值約38億美元。

水滴公司此前IPO進程放緩

此前,水滴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多達3.6億美元。當時消息稱,水滴公司將於周四美股收盤後確定IPO價格。

基礎投資者已認購約2.1億美元股票,其中該公司的現有大股東之一博裕資本已認購1億美元股票。此次IPO允許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超額配售450萬份股票。

今年四月份,報道曾指出中國銀行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保監會」)對該公司的業務風險提出質疑,從而導致IPO進程放緩。

Ⅳ 中國十年後哪些資產會暴漲 房子or股票

中國十年後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隨著人民幣的貶值,中國經濟的下滑,流通性緊張等,十年後中國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在未來十年,人們將看到史上最強的世界經濟。軟實力和硬實力分別驅動世界經濟,會將一個更大的蛋糕呈現在每一個主要的經濟體面前。
本世紀之初,世界經濟總量是32萬億美元;金融危機前,是62萬億美元;到了今年年末,可能要達到82萬億。
所以,盡管有金融危機,盡管英國美國乃至歐洲都曾深陷本世紀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世界的經濟發展仍然向前發展,其主要的驅動力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發展。
然而,隨著人民幣的貶值,中國經濟的下滑,流通性緊張等,十年後中國哪些資產會暴跌或暴漲?
十年後暴跌的東西:
十年後的資產
1、房子
無論中國的房價怎麼漲,總會有一些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房地產市場馬上崩盤的聲音。普通購房者懼於這些聲音遲遲不敢下手,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花費了自己大半生的積蓄。
事實上,如果剔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十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說十年後房子便宜,是相對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現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價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後人均月收入是1萬元時,房屋均價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對而言,房屋的價格當然比現在便宜多了,因此,現在高價買的房屋放到十年後非但不保值增值,還會嚴重貶值!
對比古今中外房價,中國現在的房價處在房價最高時期,以目前的房價,一個年收入8萬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這個代價是非常高的。
房價如果繼續上漲,社會各方面都無法承受,既然無法承受,房價就失去了上漲的動力,也就是說現在的房價,相對老百姓的收入來說確實已經到頂了。
中國已經實施了十幾年的「土地財政」政策,隨著「地王」時代的結束,「賣地財政」越來越難以為繼,政府部門開始轉變思路,將逐漸從「土地財政」向「物業財政」模式轉變。
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徵收』物業稅」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這無疑會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為家庭財富的吸引力。
那些目前全國經濟發達的地區,持續吸引外來人口流入,是促使房價不斷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隨著區域經濟開發步伐的加大和產業資本向欠發達地區的轉移,經濟發達地區的總人口在十年內會出現此消彼漲的趨勢,2010年開始的「用工荒」已經是一個苗頭,預計十年內經濟發達地區的外來人口將會是負增長的趨勢,人口的負增長當然會導致房屋需求減少,進而促使房價下降。
中國已經實行30餘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是終結房屋價格上漲的最強有力的殺手,支撐房價不斷上漲的最根本的動力還是「鋼需」,可是由於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數量逐年減少。
事實上中國社會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國家,再過十年,中國社會將會更加衰老,年輕人將成為「稀缺」一代,對房屋的需求將會大幅度降低。
目前的社會中堅是60後、70後的這批人,這些人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無疑是整個社會中最強的,市場上購買別墅和豪車的基本上都是這批人,這些人中的許多人現在擁有不止一套高檔商品房,而這批人的後代恰恰都是「獨一代(獨生子女一代)」。
十年後「獨一代們」也長大成人了,這些「獨一代」從父母和祖父母那裡繼承的房屋將達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請問「獨一代」如何消耗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賣吧?可是指望同為「獨一代」的同齡人互相「接盤」無疑是天方夜譚!
十年後,中國的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25%,可能會有大量老年人住進老人院(「獨一代」以一對四,無力照顧這些老人),老人們住進老人院後會產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許今天的許多老新村在十年後因人氣太少將淪為「鬼村」。
鑒於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將不會成為財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幾十年房奴的人等來的將是房屋的貶值。
2、現金
紙幣貶值是必然的,財經作家宋鴻兵舉例稱,80年代中期,保險公司向他的一個朋友賣保險,說等到2015年朋友退休後,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幣的保險金。當時5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還是很值錢的。
可現在50元算什麼呢?現在在北京,這50元還不夠到保險公司領保險金的打的費。
假如你現在有1000萬元人民幣,你以為你就可以退休嗎?如果你把這1000萬存銀行里,10年後可能只相當於現在的200萬,再過10年,可能只值40萬,再過10年,可能只有幾萬了,可見紙幣貶值的速度有多快。
2014年的100元人民幣,購買力是2004年時候的幾分之一?去麥當勞,買到的東西也許差不了多少,但買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訓班,差別就大了。2004年的時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3500到4000元;好地段差一點的小區,新房子當年是6000元一平米,現在至少要3.5萬了。
目前M2增速是13%,社會財富年增值官方數據是7%(GDP),扣除地方虛報的水分也許只有6%左右,13%-6%=7%,這大概就是中國的真實通脹率。100元錢,連續乘以10個93%,就是10年後的購買力,你算出來了嗎?相當於今天的48.4元。
這種計算的前提,是不爆發經濟危機。我們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執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M2增長為27.7%(當年GDP增長8.7%),也就是說這一年的真實通脹率大約是19%,現金的購買力理論上一年就打了個8折。
而這樣的年份,正是綠城地產宋衛平這種「賭徒」,從崩潰邊緣翻盤大賺,成為超級富豪的年份。我們的錢,就這樣聚集到了富商的手裡。
所以,持有大量現金是非常危險的。即便你存余額寶,做銀行理財產品,也低於7%的年收益,相對於7%左右的真實通脹率,你的財富還是貶值。資金量大的可以做信託,達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錢的企業破產了呢?這個風險顯然非常高。
億萬富豪如果不做投資,30年後可能要吃救濟。其實不光是人民幣和美元,紙幣從來都是貶值的。
3、阿里的股票
10年後,阿里的股票價格是3美元還是4美元?雖然今天看起來,仍然在80美元以上徘徊,高不可攀。想想它的大股東雅虎吧,阿里未來也充滿變數。
科技企業,歷來「富不過三代」。崛起於個人PC時代的微軟,到了互聯網時代還能支撐,但到了移動互聯時代,比爾·蓋茨就被無情地掃地出門了。但這仍然救不了微軟,衰落仍將繼續。
崛起於互聯網時代的騰訊,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的時候,幸運地抓到了微信。未來10年,科技領域又將發生巨大變化,阿里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們,都將進入他們面臨的「第三個技術時代」。這種挑戰,他們能應付得來嗎?
毫無疑問,肯定會有掉隊者,而這種企業的股票,將以暴跌收場。知道巴菲特為什麼不喜歡投資科技企業了吧,他是長期投資,需要有穩定的預期。李嘉誠也是如此,偶爾玩玩科技概念,只是為了迎合他的「紅顏知己」周凱旋。
14年前,阿里巴巴還只是由18個人初創的電子商務公司,而今已經成長為一家橫跨電商、金融、無線通信等多種業態的「產業生態圈」,旗下坐擁10餘家子公司,而其眼中最重要的資源--「阿里人」(員工)已經擴容到26000多人。
靈敏應變、超強執行力一般在小企業比較容易實現,但是,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超過2萬員工,而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阿里巴巴希望日益龐大的身軀能繼續保持像創業當初18人團隊時那樣敏捷,並且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創新。但誰都知道,要讓大象跳舞是件很困難的事。
阿里巴巴是中國式商業思維的結晶,而亞馬遜卻有著天生的全球化基因。阿里在未來不可避免地將與和亞馬遜展開競爭,這將繼續考驗阿里巴巴這一中國式的互聯網公司能否經得起全球市場的考驗。
二十年來,亞馬遜不僅將自己打造成了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同時還建立了完備的物流體系,這對於亞馬遜繼續在零售方面大展手腳大有裨益。同時,亞馬遜從基礎技術與硬體入手,打造的AWS與Kindle都被證明是行業顛覆者,展現出其創始人貝索斯的遠見。
阿里巴巴網路退市後,借著回購雅虎股權的契機,阿里巴巴進一步引入「國家隊」,參與普通股認購的機構中包括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兩家中國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與中信資本,以及國家開發銀行旗下負責股權投資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對於馬雲來說,左手牽著中投、國開行這樣的中國最重量級國資公司,「嫡出」身份將一舉擺脫那種令人不安的日子。2010年,馬雲也曾高調宣稱「只要國家需要,隨時把支付寶獻給國家」。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國字型大小資本的注入,不僅解決了其資金問題,也是對其未來發展的背書。但背後隱隱顯出的國有化可能性,對於平台以外的所有人來說,都絕非好事。
阿里巴巴的多平台開花、巨大渠道優勢及高利潤率,確實是吸引國家級投資的優勢。但另一方面,阿里以顛覆者、攪局者的身份,近年來在金融領域持續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同為「國家隊」的銀聯的利益,雙方摩擦不斷並已多次升級。如何處理好與這些握有政策和體量優勢的國家隊成員的關系,也是阿里目前必須考慮的。
目前,阿里依然享受國家在自主創業、電商稅收及跨境電商等領域的的一系列政策紅利,同時可以利用自己在電商領域已有的地位,在各地、各領域與政府進行談判。例如,阿里最近推出的「耕地寶」產品,就是將傳統意義上政府主導的土地流轉過程變成了互聯網產品。
但政策紅利能夠持續多久?對於阿里巴巴這樣的巨型平台來說,其自身造血盈利模式已經成熟,其所要應對的,不僅是優惠政策撤銷後的資金投入,甚至有可能需要做好反哺地方的准備。

Ⅵ 博裕資本上面可以交易股票嗎

我已基本上不可以交流股票,只是一個理財的,APP

Ⅶ 窮人為成為提款機,水滴籌是如何造就億萬富豪的

現在,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水滴籌大病籌款求助。我們點開鏈接,都是些得了大病而又沒有錢醫治的人,一下子就引起了我們的同情心,下意識的就會獻一點愛心。

愛心也是有限的,當別人知道自己的愛心被別人無限利用的時候,他的感受會怎麼樣?所以水滴籌平台應該做出一些措施,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而不是讓一心謀利的人得逞了。如果人人都在揮霍愛心,這個世界怎麼美好?

Ⅷ 博裕資本投資是騙局嗎

投資博裕資本全是騙人的,騙子主謀李文亮,張禮兵,黃利雄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