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殼交易股票
擴展閱讀
富力城股票代碼 2025-04-12 22:15:40
股票軟體上市股票 2025-04-12 22:10:33

殼交易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8-14 15:23:03

① 賣殼公司的股票怎麼處理

賣殼公司的股票的處理:

  1. 賣殼公司的股票就是大家所說的重組

  2. 對散戶一般有好的影響

殼公司(Shell company)也稱殼資源,指那種具有上市公司資格,但經營狀況很差,准備成為其它公司收購對象,注入資產的公司,即成為非上市公司買殼收購目標的上市公司。

② 關於股票方面的問題,請問股票買殼上市是什麼意思

錢,是個好東西,每個人掙錢的渠道也不一樣,有的是打工辛辛苦苦賺錢,有的人是通過做生意掙錢,還有的人可能是自己創業掙錢。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智商是非常高的,然後是憑借著在股市中起起伏伏,掙到了人生的理桶金。那麼想要在股市中闖盪,就要了解股票方面的問題和知識,那麼股票買殼上市是什麼意思呢?讓小編來帶大家科普一下。

總而言之,股票買殼上市的意思就是說一家非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從而漸漸的達到自己上市的目的。這種方法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說,有利也有弊,小編覺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方法,如果這個上市的成本在自己的接受范圍內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③ 股市買殼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詞語。
買殼上市又稱「後門上市」或「逆向收購」,是指非上市公司購買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一般而言,買殼上市是民營企業的較佳選擇。由於受所有制因素困擾,無法直接上市。

買殼上市的方法步驟:

首先是買殼,即收購或受讓股權。

收購股權有兩種方式:

一是收購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收購方式的成本較低,但是困難較大。要同時得到股權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門的同意。場外收購或稱非流通股協議轉讓是我國買殼上市行為的主要方式。根據上海市場1999年上半年買殼上市行為統計,在場外收購方式中,發生頻率最高的三種方式為國有股轉讓(40%)、法人股轉讓(40%)和收購控股股東(12%)。其中國資局、政府部門控股的企業買殼上市動作最多。另外,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涉足買殼上市的現象日益增多。

另一種方式是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只適合於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或者「三無公司」。二級市場的收購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詳細的炒作計劃,能從二級市場上取得足夠的投資收益,來抵消收購成本。

其次是換殼,即資產置換。

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剝離出來,賣給關聯公司,再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提高殼公司的業績,從而達到配股資格,實現融資目的。

最後是價款支付。

目前有六種方式,包括現金支付、資產置換支付、債權支付方式、混合支付方式、零成本收購、股權支付方式。前三種是主要支付方式。但是現金支付對於買殼公司實在是一筆較大的負擔,很難一下子拿出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現金。所以目前傾向於採用資產置換支付和債權支付方式或者加上少量現金的混合支付方式。

④ 買殼上市是指什麼

所謂「買殼上市」,就是一家優勢企業通過收購債權、控股、直接出資、購買股票等收購手段以取得被收購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權、經營權及上市地位。目前,在我國進行買殼、借殼一般都通過二級市場購並或者通過國家股、法人股的協議轉讓進行的。例如:上海冠生園受讓上海輕工控股53.23%的國家股股權;海南泛華和深圳創世紀先後成為蘇三山的第一大股東;山東蘭陵控股環宇股份51.9%的股份等。 十五大的國企改革思路為「抓大放小」,國企的資產重組要用市場經濟的方法來解決,即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而不能用行政手段來解決。買殼上市是資產重組的突出特點,它能大大優化資源配置,由於股權作為一種經濟資源,加快流動和優化組合,是一些績差公司內在壓力和優勢企業擴張沖動的必然結果。由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股份制改造還缺乏經驗,加之前幾年的經濟疲軟與市場經濟的競爭,幾年下來,不乏形成若乾的「殼公司」。而一些大集團、大公司及名牌企業由於種種條件的原因無法上市,這些優勢企業用自己的實力通過買殼上市或借殼上市,即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又可以改變「殼公司」的困境,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通過資產重組、資本運營的裝殼、換殼解決優勢企業和集團的發展資金。買殼上市一般能帶來業績的提升,有的會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一般通過買殼上市後,殼公司在二級市場會被投資者重新認識,引起股價的上揚。所以說,買殼上市是二級市場一個永恆的炒作題材。由於買殼上市可帶來橫向購並、縱向購並及混合購並,從而有利於優勢企業的規模化、多元化的發展。所以,在新的一年裡,依託資本市場進行資產重組的深度和力度將會不斷加大,加強資本市場的流通。什麼是投資基金?所謂投資基金就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它通過發行基金證券,集中投資者的資金,交由基金託管人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主要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資。通俗地說,就是「大家湊錢買證券,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⑤ 借殼上市的股票的定義是什麼

所謂借殼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買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能力進行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一般來講,企業購買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營業務發生困難的公司,企業在購買了上市公司以後,為了達到在證券市場融資的目的,一般都將一部分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內,使其業績達到管理層規定的參加配股的標准。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越好,其配股價格就可定得越高,企業募集的資金就越多。

借殼上市有直接上市無法比擬的優點。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殼公司由於進行了資產置換,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價值可能迅速增長,因此企業所購買的股權價值也可能成倍增長,企業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一個典型的借殼上市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

第一步,股權轉讓,即買殼。通過在股市中尋找那些經營發生困難的公司,購買其一部分股權,從而達到控制企業決策的目的。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分為兩種,一般是購買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方式購買成本一般較低,但是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這類轉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另一種方式是在股票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適合於那些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成本較高。因為一旦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造成收購成本的上漲。

第二步,資產置換,即換殼。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賣出,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使殼公司的業績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使殼公司達到配股資格。如果公司的業績保持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價格在股票市場上募集資金。

從往年案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殼公司的一些基本特點。

1、股本較小。以滬市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換殼,其中總股本小於1億的有39家、流通股小於3000萬股的有38家,所佔比例均為38%,總股本大於1億的殼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本小於3億。

顯然小盤股對買殼和重組者來說,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組後股本擴張能力強等優勢,特別是流通盤小,易於二級市場炒作,因此獲利機會很大。像滬市的國嘉實業(600646),總股本8660萬股,重組後股價由6.05元漲到46.88元,增長了 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總股本5169萬股,重組後股價由8.50元上漲到42.39元,漲幅達398.71%。

2、行業不景氣,凈資產收益率低。像紡織類(嘉豐、聯合、廣華、南化)、商業類(環寧、紹百、貴華、石勸業等)和主業不明的衰退類(聯農、農墾、鋼運、浙風)。

3、股權相對集中。在我國,由於二級市場收購成本較高,而且目標公司較少,因此借殼上市大都採取股權協議轉讓方式,股權相對集中易於股權協議轉讓,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從而為二級市場的炒作創造條件。

4、殼公司有配股資格。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只有在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為6%) 時,才可申請配股。因此在選擇殼公司的時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該公司最近一兩年沒有達到這一標准,那麼該公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參考資料:www.onlylicai.cn

⑥ 股票中的買殼、賣殼是什麼意思,是讀mai qiao 嗎

殼,就是一空囊。就是說公司沒有實質值錢東西,只有一上市公司代碼或資格,有人需要這個空空的殼,就會有市場,就會產生買賣,

⑦ 股票市場上的殼是什麼意思

所謂借殼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買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能力進行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一般來講,企業購買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營業務發生困難的公司,企業在購買了上市公司以後,為了達到在證券市場融資的目的,一般都將一部分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內,使其業績達到管理層規定的參加配股的標准。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越好,其配股價格就可定得越高,企業募集的資金就越多。

借殼上市有直接上市無法比擬的優點。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殼公司由於進行了資產置換,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價值可能迅速增長,因此企業所購買的股權價值也可能成倍增長,企業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一個典型的借殼上市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

第一步,股權轉讓,即買殼。通過在股市中尋找那些經營發生困難的公司,購買其一部分股權,從而達到控制企業決策的目的。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分為兩種,一般是購買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方式購買成本一般較低,但是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這類轉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另一種方式是在股票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適合於那些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成本較高。因為一旦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造成收購成本的上漲。

第二步,資產置換,即換殼。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賣出,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使殼公司的業績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使殼公司達到配股資格。如果公司的業績保持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價格在股票市場上募集資金。

從往年案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殼公司的一些基本特點。

1、股本較小。以滬市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換殼,其中總股本小於1億的有39家、流通股小於3000萬股的有38家,所佔比例均為38%,總股本大於1億的殼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本小於3億。

顯然小盤股對買殼和重組者來說,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組後股本擴張能力強等優勢,特別是流通盤小,易於二級市場炒作,因此獲利機會很大。像滬市的國嘉實業(600646),總股本8660萬股,重組後股價由6.05元漲到46.88元,增長了 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總股本5169萬股,重組後股價由8.50元上漲到42.39元,漲幅達398.71%。

2、行業不景氣,凈資產收益率低。像紡織類(嘉豐、聯合、廣華、南化)、商業類(環寧、紹百、貴華、石勸業等)和主業不明的衰退類(聯農、農墾、鋼運、浙風)。

3、股權相對集中。在我國,由於二級市場收購成本較高,而且目標公司較少,因此借殼上市大都採取股權協議轉讓方式,股權相對集中易於股權協議轉讓,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從而為二級市場的炒作創造條件。

4、殼公司有配股資格。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只有在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為6%) 時,才可申請配股。因此在選擇殼公司的時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該公司最近一兩年沒有達到這一標准,那麼該公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