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個道瓊斯工業股指成分股是什麼啊
道瓊斯工業指數首次在1896年5月26日公布,它象徵著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12種股票的平均數。至今為止,在這12種成份股中,只有通用電氣仍然留在指數中。其餘11種為(以下按公司英文名順序排列):
* 美國棉花油製造公司,Bestfoods的前身,現為聯合利華的一部份
* 美國糖類公司,現為Amstar Holdings
* 美國煙草公司,在1911年破產
* 芝加哥燃氣公司,在1897年被Peoples Gas Light & Coke Co.收購(現為人民能源公司)
* Distilling & Cattle Feeding Company,現為Millennium Chemicals
* Laclede Gas Light Company,仍以The Laclede Group之名運作
* National Lead Company,現為NL Instries
* 北美公司,在1940年代破產
* 田納西煤、鐵與鐵路公司,在1907年被美國鋼鐵收購
* 美國皮草公司,1952年解散
* 美國橡膠公司,1967年改名為Uniroyal,1990年被米其林收購
1999年11月1日,雪佛龍、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西爾斯公司和美國聯合碳化物從道瓊斯工業指數中刪除,加入英特爾、微軟、家得寶和西南貝爾公司。英特爾和微軟成為首兩間從納斯達克調換到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公司。2004年4月8日,國際紙業、AT&T和伊士曼柯達公司被輝瑞制葯、Verizon和美國國際集團代替。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包括以下30間公司(以下按公司股票代號順序排列):
公司 行業 股票代號
美國鋁業公司 鋁 AA
美國國際集團 保險 AIG
美國運通公司 金融服務 AXP
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BA
花旗集團 金融服務 C
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機械 CAT
杜邦公司 化工 DD
迪士尼 娛樂業 DIS
通用電氣公司 電子、金融服務 GE
通用汽車 汽車 GM
家得寶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HD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電子 HON
惠普公司 電腦硬體、列印機 HPQ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硬體、軟體和服務 IBM
英特爾 微處理器 INTC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JNJ
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務 JPM
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 KO
麥當勞 快餐、特許經營 MCD
3M公司 原料、電子 MMM
阿爾特里亞集團
(前身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食品、飲料、煙草 MO
默克制葯公司 制葯 MRK
微軟 軟體 MSFT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PFE
寶潔公司 家庭用品、制葯 PG
西南貝爾公司 電訊 SBC
聯合科技公司 航空、防禦 UTX
Verizon 電訊 VZ
沃爾瑪 零售業 WMT
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XOM
㈡ 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 是哪30種
美國鋁業公司 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運通公司 波音公司 花旗集團 卡特彼勒公司 杜邦公司 迪士尼 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汽車 家得寶公司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惠普公司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英特爾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摩根大通公司 可口可樂公司 麥當勞 阿爾特里亞集團(前身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默克制葯公司 微軟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寶潔公司 西南貝爾公司 聯合科技公司 沃爾瑪 埃克森美孚公司
㈢ 美國道瓊斯指數的成分股列表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技巧)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它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和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最重要的是30種股票。目前,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共分四組,第一組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它由30種有代表性的大工商業公司的股票組成,且隨經濟發展而變大,大致能反映美國整個工商業股票的價格水平,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引用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數。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
舊的成分股列表(道瓊斯30指數)
AA ALCOAInc美國鋁業紐約證交所(NYSE)
AXP AmericanExpressCo美國運通紐約證交所(NYSE)
BA TheBoeingCo波音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C Citigroup,Inc花旗集團紐約證交所(NYSE)
CAT CaterpillarInc開拓重工紐約證交所(NYSE)
DDE.I. DuPont DeNemours&Co(DuPont)杜邦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DIS The Walt DisneyCo迪士尼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EK EastmanKodakCo柯達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卡夫食品有限公司)
GE GeneralElectricCo通用電氣紐約證交所(NYSE)
GM GeneralMotorsCorp通用汽車紐約證交所(NYSE)
HD Home Depot Inc家用倉儲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HON Honeywell InternationalInc霍尼威爾紐約證交所(NYSE)(已除,雪佛龍)
HPQ Hewlett-PackardCo惠普(康柏)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INTC IntelCorp英特爾公司納斯達克(Nasdaq)
IP InternationalPaperCo國際紙業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代替為PFIZER輝瑞制葯公司)
JNJ Johnson&JohnsonInc強生制葯紐約證交所(NYSE)
JPM JPMorganChase&CoJP摩根紐約證交所(NYSE)
KO Coca-ColaCo(Coke)可口可樂紐約證交所(NYSE)
MCD McDonaldsCorp麥當勞快餐紐約證交所(NYSE)
MMM MinnesotaMining&ManufacturingCo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3M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MO PhilipMorrisCompaniesInc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MRK Merck&CoInc默克制葯紐約證交所(NYSE)
MSFTMicrosoftCorp微軟公司納斯達克(Nasdaq)PGTheProcter&GambleCo寶潔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SBC SBCCommunicationsInc西南貝爾紐約證交所(NYSE)
TAT&TCorp美國電報電話紐約證交所(NYSE)(Verizon韋里孫通訊公司代替)
UTX UnitedTechnologiesCorp聯合技術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WMT Wal-MartStoresInc沃爾瑪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XOM ExxonMobilCorp艾克森·美孚公司紐約證交所(NYSE)
㈣ 股票崩盤的世界最慘烈的幾次股市崩盤
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國「黑色星期一」過後,率先恢復的是日本股市,並且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後,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另外一個噩夢般的恐慌卻在醞釀之中。1989年12月,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這也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的機會。 進入90年代,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一方面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賺取交易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戲劇性地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影響所至,連房地產也未能倖免。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達到了聳人聽聞的高位,當時日本皇宮地塊的價格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價格的總和。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目光放回國內。雖然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 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之,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