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哥倫比亞廣播的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中華會計網繼續教育 2025-01-10 05:01:01
馬喆 2025-01-10 04:47:33

哥倫比亞廣播的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5-01-09 18:53:30

『壹』 人類史上單個投資者單日虧損巔峰,單日損失多少錢

人類史上單個投資者單日虧損巔峰,單日損失超100億美元

3月29日,野村一度暴跌15%,因野村稱可能因與美國客戶的交易而遭受了「重大」損失、瑞信股價開盤跌10%,因警告稱可能會出現重大損失……有分析指出,這一切背後可能都與對沖基金Bill Hwang旗下的Archegos Capital爆倉有關。

除了周一野村、瑞信的大跌之外,上周五多隻中概股突然遭遇「血洗」、以及美國的媒體股也重挫。有主流媒體稱,這背後也是跟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被清盤有關。投行的巨虧、對沖基金的爆倉……這一幕不僅令華爾街震撼,也著實驚動了全球市場。

周五當天,Bill Hwang的基金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相當於其凈資產的2/3。這意味著Bill Hwang可能創下了人類史上單個投資者單日虧損的巔峰。

(1)哥倫比亞廣播的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引發Archegos被迫清盤的原因:

據香港媒體消息,Bill Hwang出身老虎基金,於1996年至2000年擔任董事總經理,2001年成立老虎亞洲,因獲得中行及建行配股消息進行沽空,被罰4,500萬元,4年內不得在香港買賣證券

受內幕交易事件影響,老虎亞洲於2013年宣布歸還所有外部資金,轉型為家族投資公司並改名為Archegos Capital。

Bill Hwang的基金以高杠桿出名,今年年初時比爾黃以5倍的杠桿(杠桿比例長期維持在3至4倍)運作其50億美元的凈資產進行投資,在今年3月時已經已經賺了200%的回報,不過他並沒有收手。重倉股以中盤股為主,其中包括中國科技巨頭網路、媒體集團企業ViacomCBS Inc、在線教育跟誰學,電子煙品牌霧芯科技等股票。

今年3月對他來說是一個轉折,出現了一系列不利其持倉的因素。中國兩個行業迎來監管和整頓:教培行業迎接監管新規;電子煙參照卷煙管理。與此同時:3月24日,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利空中概股),令Bill Hwang的持倉「雪上加霜」。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Viacom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母公司)高位增發——該股當天下跌9%,第二天下跌了23%,對重倉的比爾黃造成嚴重打擊。

隨著這些押註失控,經紀商以驚人速度解除。Bill Hwang的主要經紀商要求他為保證金貸款提供更多抵押品。到上周五上午,一些銀行已經開始行使權利宣布他違約,並清算他的頭寸以收回資本,其他銀行迅速跟進,進而引發Archegos被迫清盤。

『貳』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10位首席執行官 猜猜誰是第一

作為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大量的金錢,更不用說成千上萬的工作,甚至整個行業的命運都危在旦夕,所以你會期望這些人得到相應的補償。但是,一個頂級的CEO能賺多少錢呢?看看下面的列表,找出答案!

10. 瑪蒂·羅斯伯雷特, 聯合治療公司

聯合療法是一家由瑪蒂·羅斯伯雷特於1996年創立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自那時起,他一直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她的職業生涯令人印象深刻:最初是一名專業從事衛星通信的律師(她甚至在這個領域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起工作),她研究了天文學一段時間,然後開始了天狼星衛星廣播。

當她的女兒被診斷出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羅斯伯雷特創辦了一家醫療生物技術公司,她至今仍在運營。她甚至在2001年獲得了醫學倫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全球薪酬最高的女性高管。從首席執行官的想法中,我們可以期待聯合療法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提出下一個大的治療或治療方案。

9. 史蒂芬.考弗,貓途鷹

在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畢業後,史蒂芬.考弗在2000年2月成為貓途鷹的聯合創始人之前,在多家私人公司的董事會中擔任執行技能,旅行網站變得非常有利可圖。進入一個企業,員工近3000人,收入約十億美元。當然,考夫在公司的成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補償。

8. 傑夫.韋納,領英

從技術上講,領英是一個社交網路(盡管它是一個非常嚴肅、面向商業的社交網路),它讓它的首席執行官傑夫韋納成為了一名馬克扎克伯格。但是,盡管這位臉書的創始人以每年1美元的薪水(他不得不使用價值350億美元的臉書股票)來支付自己的薪水,但他卻得到了更為可觀的4,9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股票期權。

在領英之前,韋納曾在雅虎和華納兄弟擔任過各種領導職務,他的員工也獲得了很高的支持率,在2014年被Glassdoor任命為美國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7. 弗里波特-麥克莫蘭銅金公司

弗里波特-麥克莫蘭是另一家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公司,它向高管支付了一大筆錢,但當你聽到這家公司的做法——開採石油、銅和黃金——的時候,這聽起來並不令人驚訝。它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後兩種金屬生產商,2013年的利潤超過40億美元。

現任首席執行官理查德·阿克德森在石油和天然氣業務上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自1989年以來一直在弗里波特,自2003年12月以來一直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6. 唐·馬特里克,Zynga

唐·馬特里克在17歲時創辦了自己的電子游戲公司,後來被電子藝公司收購。在與游戲巨頭合作了15年之後,馬特里克去了微軟,他在那裡監督了Kinect技術的推出,以及Xbox的流行。

在他離開的那一天,他加入了社交遊戲巨頭Zynga(廣受歡迎的社交平台臉書游戲的創造者),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超過10%。馬特里克可能喜歡挑戰,但當他離開微軟時,巨大的薪酬協議也很重要。

5. 沃爾特尼古拉斯豪利,TransDigm集團

沃爾特尼古拉斯豪利於1992年創立了TransDigm集團。該公司擁有相當復雜的歷史,擁有大量的收購,無論是通過收購還是其他實體的收購。盡管如此,豪利仍然與公司保持著所有的業務,自2001年以來,他一直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的估值接近180億美元,並擁有不斷增長的營收,首席執行官的薪酬也相應上升。

4. 萊斯利·莫維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是美國的大眾傳媒巨頭,擁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電視網和CW(聯合華納兄弟)電視網,以及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以及其他許多較小的實體。負責所有這些工作的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萊斯利穆維斯,他自1995年以來就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

莫維斯最初是一名演員,但很快就決定轉向娛樂業務。事後看來,這似乎並不是一個糟糕的決定——當然,他的財務狀況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3. 勞倫斯·埃里森, 甲骨文公司

盡管他不一定代表著最知名的公司,但拉里·埃里森毫無疑問是名單上最有名的名字。他最近一直被列為世界前十名最富有的人之一,這使得他作為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賺取的7800萬美元似乎下降了一桶。事實上,他需要大約四年的收入,只是為了購買拉奈島,這是他更奢侈的購買之一,對於他作為美洲杯獲獎遊艇的興趣來說,這並不算太多

2. 馬里奧.加百利,GAMCO公司投資者

馬里奧.加百利是華爾街的老手,在金融市場上有幾十年的經驗。加百利出生在布朗克斯,是義大利移民的父母,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對財務感興趣,在他20多歲的時候創辦了他的公司。他仍然管理著加百利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者作為其首席執行官,使該公司在其管理著470億美元資產的領域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名字。

加百利本人是一位億萬富翁,同時也是華爾街上薪酬最高的高管。

1. 謝里夫·蘇基,前錢尼爾能源公司

雖然這個世界上收入最高的CEO並不是蘋果、沃爾瑪或埃克森美孚等巨頭的高管,這確實讓人感到意外,但他來自一家能源公司並不令人吃驚,盡管這是一個相對不為人知的公司。我們談論的是謝里夫·蘇基,首席執行官和前錢尼爾能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該公司主要專注於液體天然氣(LNG)相關活動。

蘇基在20多年的經驗中,作為一名專門從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投資銀行家,賺了1.42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股票(將近1.33億美元)。

『叄』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有什麼關系么

沒有關系,只是名字里都有哥倫比亞而已

『肆』 喬丹第一次退役為什麼會導致華爾街股市大跌

因為他的影響力。
「飛人」喬丹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力超過了100億美元,甚至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華爾街股市的變動。1993年10月,在其父遇害不久,喬丹第一次宣布退役後,就曾使當時的道·瓊斯指數下降近200點。喬丹宣布退休時,股市上的「績優股」NIKE一開盤就直落,盤中曾下跌2.1875美元到達42.375美元。 各大跨國公司搶奪喬丹
由於喬丹在全球所享有的知名度,使他成為廣告宣傳的最佳人選,在他的籃球生涯中,單從廣告中預料就賺取了4.08億美元,比他在公牛隊效勞13年的總酬勞還要高。
僅在美國NIKE公司的各生產商中以喬丹名字命名的產品和生產線的價值總合約就有52億美元。另外在如古龍香水、內衣褲等個人商品方面,喬丹和其他公司的合作項目也在4.1億美元左右。
自喬丹1984年加入NBA以來,他和各行各業的成長發生了難以分割、相輔相成的關系。喬丹同時為公牛隊、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及美國大商業機構帶來巨大的利益。36歲的喬丹,與耐吉、雪佛萊、莎拉麗、麥當勞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體育台簽有廣告合約。這些公司預料將配合媒體的興趣,為喬丹的退休,推出慶祝他取得至高成就的新廣告。

『伍』 時代華納簡介及詳細資料

公司簡介

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一直以優質和卓越聞名於世。自1903年(可追溯的歷史)公司成立以來,時代華納始終是世界范圍內最受尊敬和最為成功的文化類公司,並在時代華納經營范圍內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時代華納的成功源自它能夠吸引和聚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因此,時代華納一直將人才視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雹絕並以開放、包容、超越的用人理念,廣納天下可用之才。

時代華納有線

19世紀末,全球商業影院之父--班哲明·華納,帶著四個兒子:哈利·華納(1881-1958)、亞伯特·華納(1883-1967)、山姆·華納(1887-1927)及傑克·華納(1892-1978),從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波蘭移民到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再先後搬遷到加拿大安大略倫敦、俄亥俄州揚斯敦,開始從事電影放映生意。

1918年,哈利·華納、亞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傑克·華納四兄弟開創了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電影小城伯班克。之後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

1927年,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因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案,遭到聯邦法院起訴,因而被怕將影院業務從公司主體中剝離出來,成立了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並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里斯堡建立了全球首家商業影院,從此拉開了這個影院帝國百年傳奇的宏大序幕。

旗下業務

影視娛樂業務

時代華納總部

它在故事片、電視、家庭錄象、動畫以及生產/商標許可方面一直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影片《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國系列》、《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銀翼殺手》《斯巴達300勇士》、《守望者》、《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宿醉系列》等都出自於該公司。時代華納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又是另一家著名的獨立製片商和發行商,奇幻巨制《指環王系列》就出自其手。

有線電視業務

方麵包括CNN、TBS、HBO和Cinemax、Cartoon Neork、TN

華納所擁有的電視台

T和WB電視網(現已合並為CW電視台)

時代華納有線公司向1280萬美國用戶提供有線電視業務。

時代公司始建於1923年,創辦者是兩個大學生Henry Luce和Briton Had den.最初他們發行一份新聞周刊,然後又創辦了有關生活、人物和體育等方面的其它雜志。作為雜志出版、新聞報導和圖片新聞的先驅,他們對整個20世紀新聞出版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華納兄弟公司同樣建於1923年,1927年因製作第一部長篇有聲電影《爵士歌手》而名勝大液雀噪。華納兄弟公司的其它經典影片還包括《卡薩布蘭卡》(1942年)和《無故反叛》(1957年)。

Turner廣播公司(TBS)則比前兩家創辦得晚的多。該公司1980年開辦24小時播出的優先新聞網CNN,從而使電視新聞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從50年代開始,時代公司向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網HBO和Cinemax公司投資,從而將自己向其他領域拓展 .1973年這家野心勃勃的出版界巨子甚至購下木材生產商Temple公司,准備向造紙業進軍,十年之後這項計畫終於 難逃厄運。

1972年華納公司更名為華納通訊公司,並最終成為音樂和有線電視業的主力軍。1990年,華納兄弟公司被時代公 司以140億美元收購,最終形成時代華納公司。6年之後,Ted Turner同源埋姿意以76億美元的價格售出TBS,TBS正式加入時代華納的大家庭,從而使 時代華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

隨著Inter和「新媒體」技術的巨大沖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正被新的趨勢締造者美國線上吞並。

台北時間12月9日晚間訊息,據國外媒體今日報導,AOL和時代華納正式開始分拆交易,結束了兩家公司將近10年的聯姻。根據分拆協定,符合條件的股東每11股時代華納股票將獲得1股AOL股份。AOL股份將從周四開始開始交易,將恢復兩家公司合並之前的股票代碼。但AOL目前的市值約為25億美元,只有高峰期的10%。

出版業務

其發行的雜志超過了64種。全美最暢銷5本雜志中,時代華納公司就占據了4本,分別為《時代周刊》、《人物》、《體育畫報》和《財富》,此外其它的著名雜志還包括娛樂周刊、財富雜志、InStyle等。

擁有品牌

華納所擁有的電視台

CNN:有線電視新聞頻道

HBO、Cinemax、特納經典電影:有線電視電影頻道TBS

Superstation、TNT、CW電視台、Cartoon Neork:有線電視娛樂頻道

美國線上以及其旗下的資產:

CompuServe: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網景公司:入門網站與瀏覽器製造商

ICQ、AIM:即時信息軟體Mapquest:網際網路地圖與指南網站時代華納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公司

時代周刊:新聞周刊

人物雜志:名人周刊

Sports Illustrated:體育雜志

MAD magazine:幽默雜志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2張)

財富、Money Magazine:財經與投資雜志

華納兄弟影業、HBO付費台

新線影業:電影公司

美國NBA亞特蘭大老鷹隊:美國職棒大聯盟棒球隊DC漫畫公司,時代華納也擁有其他幾家電視台和雜志,包括CNN頭條新聞(CNN Headline News)、每周娛樂(Entertainment Weekly)以及時代生活(Time Life)。

著名社交電影網站Flixster,爛番茄電影評論網站。

發展歷程

時代華納

1903年,華納拍攝首部百老匯音樂劇《淘金女郎》(The Gold Diggers)

1924年,華納開創有聲電影時代

1927年,華納建立全球首家商業影院

1928年,世界第一台電動式電影放映機WN90613A型在華納誕生

1931年,華納影視設備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1935年,華納開創彩 *** 時代

1951年,華納推出全球首家連鎖影院品牌

1973年,華納推出第二代影院連鎖經營模式

1988年,華納開創3D電影先河

1989年,華納第三代影院風靡全球

2005年,華納開始探索第四代影院經營模式

2010年,華納影城強勢登入中國

經營戰略

時代華納通過並購擁有了雜志、電影、電視及網際網路等多種媒體,真正實現了跨媒體經營。通過「資源共享」,傳媒集團某一產品的通路發行可以利用電影、電視、書籍、網路等媒體進行共時性的復制與再現,而當產品下檔後,可以轉換成錄像帶、DVD、CD、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節目等形式進行歷時性的復制與再現。跨媒介集團就是要通過盡可能多的傳播分銷渠道來分攤內容成本,以取得更大的收益,同時使不同媒體之間的特性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

雜志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公司是雜志與網路聯合的先驅之一。《時代》周刊是最早全文上網的雜志,緊隨其後,時代公司其他的雜志也紛紛上網,藉助網路發布雜志內容,吸引廣告商。時代公司還與電視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共同策劃製作電視節目,共同建立網站等。

雜志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華納旗下的電影業務與HBO、Cinemax、特納經典電影網、卡通網等有線電視頻道在業務上互相交叉,合作十分密切。華納電影為有線電視頻道提供豐富的內容,同時也獲得了廣闊的播出渠道,而HBO也會製作一些低成本影片,有時也會先在院線播出。而時代華納的電影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以電影資源為核心為客戶提供多種服務,如線上電影、音樂、卡通節目和游戲等,有力地推廣和宣傳了影片。公司的電影會以時代的好書為題材,同時又通過電影的強大號召力來促進書籍的發行;電影中的音樂離不開唱片公司的精心製作與包裝,好的電影音樂會大大加強電影的魅力,而電影的放映又會帶動音樂作品的流行;卡通電影中的明星會促進卡通玩具的銷售,帶動游戲業的發展;電影中的場景、人物及情節還可創造主題公園,使電影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有線電視及網路與其他媒介的互動

時代華納公司除了基本的電視業務,還以有線網路為平台,與多家ISP公司合作,為用戶提供融視頻、數據和話音集成服務為主的多種網際網路服務選擇,具有個性化和多媒體互動性。時代華納有線通過與網路服務商的合作,成為公司利潤增長的領頭羊。而網路媒體所具有的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可與任何其他媒介融合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無限發展前景。這也是時代華納相中美國線上並與之合並的原因。合並之後,公司在新舊媒體的互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重要並購

AOL分家

AOL與時代華納分家

2009年11月17日,時代華納宣布,公司將剝離其網際網路業務美國線上公司(AOL),於12月9日成為獨立的公司。這一重回"自由身"的表態,也意味著這段為時九年,被稱為"歷史上最糟糕的企業並購案"的錯誤聯姻終告結束。

旗下品牌包括CNN、美國家庭影院頻道HBO、華納兄弟的媒體巨頭時代華納稱,截至11月27日登記在冊的時代華納股票持有人於該日將以手中每11股時代華納普通股換1股美國線上普通股。根據11月16日時代華納的收盤價32.35美元,美國線上現在價值約34億美元。而早在2001年1月,時代華納宣布並購美國線上的時候,後者市場價值曾一度高達1630億美元。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對於上市企業而言,一樁盲目而錯誤的並購則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由於2000年1月與美國線上盲目合並,當網際網路泡沫經濟破裂後,時代華納公司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業內人士表示,美國線上的網際網路接入業務已經衰退了很久,同時線上廣告業務也步履維艱。

僅以美國線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可謂慘澹收場。2001年,美國線上曾與聯想創建合資公司,共同投資1億美元推出中文門戶FM365。不過這一努力並未獲得成功,合資公司於2004年關閉,FM365隨後被收購。2008年4月,美國線上重返中國內地互聯

網市場,但不到一年之後,又於2009年3月再度退出。

時代華納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早在2009年5月就打算將AOL剝離出去,而今終於成行。

AT&T收購

當地時間周六晚間(台北時間 2016年10月23日),美國電信業巨頭AT&T與該國傳媒公司時代華納以854億美元達成一項並購交易;該交易是2016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筆並購交易,將重塑美國傳媒產業格局。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將用一半現金一半股份的方式以每股107.5美元的價格收購時代華納。該交易將使AT&T在旗下的手機、電視和網際網路寬頻等渠道播放時代華納提供的節目內容。

時代華納旗下擁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兩間知名內容供應商。這起並購案,將幫助AT&T打通傳媒產業的上游及下游,將時代華納旗下生產的內容分發到AT&T擁有的數百萬手機無線網路用戶、寬頻訂閱客戶,以及衛星電視連線系統。

2017年11月20日,美國法務部對AT&T提出訴訟,稱AT&T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交易違法,因涉及壟斷損害消費者權益。

2018年6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理察-萊昂(Richard Leon)裁定,美國電信運營商AT&T斥資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的交易合法。這一判決結果為擁有付費電視的AT&T獲得HBO、CNN等電視頻道以及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等資產鋪平了道路。

市場地位

佔美國消費類雜志廣告收入的24%

世界最大的線上即時通信軟體(ICQ)

世界最大的線上地圖服務提供商

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擁有3000萬美國用戶和16各國家的600萬國際用戶),為美國75%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接入服務。

美國片源最豐富的有線電視頻道(TBS擁有8000萬美國收視用戶)

美國客群最多的有線新聞頻道(CNN擁有7800萬美國收視用戶和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51億國際用戶)

美國片源最豐富的有線電影頻道(HBO擁有3670萬美國收視用戶和50個國家的1200萬國際用戶)

美國第二大有線網路運營商

世界最大的影視片庫

世界最大的CD和DVD製造商

擁有64種雜志,2.68億讀者

時代華納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00多家分支機構。1996年,時代華納2/3的收入來自於美國,但他們對這一數字的期望是最終低於1/2。可見,時代華納為自身的定位是全球化的媒介集團,它希望全球化的經營戰略能夠 *** 自身的發展。

時代華納是絕對意義上的優勝者,對於全球任何一種媒介類型和任何一種媒介內容形式來說,它都是主要的經營者。它擁有如下「財產」:

(1) 24種雜志,包括《時代周刊》(Time)、《財富》(Fortune)《人物》(People)和《體育畫報》(Sport Illustrated).(時代出版公司已被剝離集團)

(2) 世界上第二大出版業主,包括Time Life Books(42%的收放來自於美國境外)和Book of the Month Club.

華納

音樂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公司之一,其來自於美國境外的收入佔到62%以上;

特納電視網

(4)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同時也是全球主要的一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

(5) 時代華納是WB的主要股東之一。WB是一家1995年建立的美國電視網,為時代華納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提供分銷服務,WB也擁有美國Tribune公司的16家電視台,可以覆蓋美國25%的電視用戶;現已與CBS下屬的UPN電視網合並為CW電視網.

(6) 時代華納全球頂級的電視院公司,在美國境外擁有1000多家電影院;

(7) 擁有DC漫畫公司50%的股份,該公司是《超人》、《蝙蝠俠》等60多部劇作的出版商;

(8)HBO,世界上最大的付費有線電視頻道;《兄弟連》、《權力的游戲》、《海濱帝國》、《真愛如血》等著名的電視劇就出自HBO之手.

(9) 付費有線電影頻道;

(10)新線電影公司、DC漫畫公司(超人、蝙蝠俠、綠燈俠、正義聯盟等超級英雄及團體)

DC漫畫公司

(11) 擁有美國的第二大有線系統,控制了該市場前100名中的22個有線電視台;

(12) 一座用於商業目的擁有6000多部電影,25000多部電視節目、書籍、音樂以及成千上萬部卡通片的資料庫;

(13) 幾家美國或全球的有線電視頻道,包括CNN, Headline News;CNNfn, The Airport Channel、TBS、TurnerClassic Neork, 以及CNN SI體育新聞頻道;

(14) 和威卡姆共同持有喜劇頻道(Comedy Central Channel)50%的股份;

(15) 擁有Sega有線頻道33%的股權;媒介經營額排序統計表;

(16) 和NBC共同持有Court電視頻道33%的股權。

和新聞集團一樣,時代華納也將主要精力放在全球電視產業上,把電視當作最賺錢的事業來重點發展。但是,時代華納致力於製作節目和開辦頻道而非開發整個衛星系統,這一點是它與新聞集團的不同之處。在吸引到日本大財團Itochu和Toshiba的參股資金後,時代華納在日本開辦了一家有線電視公司——Titus傳播公司,從此在日本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美國電訊公司的聯合實體與新聞集團JskyB進行直接的競爭。

時代華納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院擁有者之一,它在美國境外擁有約1000家影院,並且仍處在進一步的擴張之中。時代華納還計畫把旗下的特納全球網CNN、TNT/cartoon頻道、HBO國際頻道以及新成立的華納頻道聯結起來,組成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強勢電視頻道,藉助有線網路和正在發展的數字衛星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發展用戶。

華納中國

1931年,上海​著名的吳永豐號洋行掌門人吳永豐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的美國購置了數台由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生產的型號為WN90628H的手動、電動兩用式電影放映機,用於組建了當時遠東地區最大電影院。至此,華納環球影業就與中國結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由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提供全套放映設備與技術支持的這家影院名叫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始建於1928年,由潮州籍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亞伯特·華納(華納公司創始人之一)合資成立。當時耗資100萬白銀,人稱"遠東第一影院"。它曾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電影院,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跡,同時也畫下了中國電影放映技術發展的軌跡。

大光明電影院創立之初在上海灘可謂是紅極一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光明"放映的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華納公司的影片。身穿工作服、頭戴圓筒形平頂帽子的"BOY"會拉開大門,恭敬地將觀眾揖請進大廳。檢票口處是當天所映電影的說明書,說明書是中英文對照的,印刷、編排及內容都非常精緻漂亮,除印有電影內容外,還印有影片公司名稱、演職員表、海報、劇照等,充滿詩意的宣傳詞句很受影迷喜愛,進場觀眾可免費取閱。由於戲院放映的都是原版片,所以每一個座位上都裝有"譯意風",通過耳機向觀眾播講劇情和對白。

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大光明電影院陷入經營困境,當年就虧損一百零八萬三千兩,被美國國際抵押公司經理格蘭馬克全部購買。格蘭馬克成為大光明電影院董事長。9月,原土地業主以大光明大戲院拖欠四個月的地租合計三萬余兩,向美國駐上海按察使控訴,要求清理大光明電影公司產業,董事長格蘭馬克找到華納環球影業洽談合作事宜。不久,大光明電影院由美國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派人接收管理,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2002年國家廣電局開始實施影院市場的院線制改革。華納兄弟當年即聯手上影永樂合資高調建立了上海永樂國際影城,拉開了華納影院在中國落戶的序幕。

2003年9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第21號令被視為華納兄弟在華發展的一個拐點。該檔案表示,中外合資電影院合營中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仍不得低於51%;但在一些試點城市,比如北京、廣州、武漢、南京等,合營外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被允許升至75%。

2005年8月份,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一份新的檔案表示,將取消試點城市外資占股75%的政策,恢復至2003年以前的49%政策。事實上,這份政策在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多的爭議。4個月後,華納兄弟的運營副總裁喬恩·格林二世甚至還透露了華納在中國的新計畫:重慶、長沙等城市的6家新影院已進入籌劃階段。

2005年12月底,因為廣電總局的一紙通知限制外資在中國院線的參股比例,時代華納迅速地從多家合作院線全身而退,相關影院之後由房地產大亨張寶全和中影集團接手。

2008年7月15日時代華納旗下的網站美國線上AOL近日已悄然推出簡體中文網站,這意味著AOL重返中國內地市場已邁出最具實質意義的一步。

2009年3月10日據時代華納旗下網站AOL中國內部人士透露,受金融危機影響,該公司美國總部決定撤銷中國內地業務。這意味著,這家美國網站在重返中國內地市場不足一年的時間里再度退出。

2010年華納環球影業在離開中國大陸61年後,再次強勢登入中國,並攜手國際電影產業聯盟聯合組建了深圳市時代華納影視設備有限公司,邁開了它全面進軍中國影院市場的第一步。

從1931年華納第一台電影放映設備登入中國,到2010年聯合組建了深圳市時代華納影視設備有限公司,開啟中國G4影院新時代。華納見證了中國影院的百年成長歷程,同時也預示著華納將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出中國影院新的輝煌篇章。

國際公司

●美國華納環球影業設備公司

●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華斯達克股權投資集團

●美國百勝客金融控股集團

●荷蘭皇家音像技術研發中心

●法國安琴公司

●德國Kinoton公司

經營特色

國際電影聯盟

國際電影產業聯盟(International film instry alliance)成立於2005年8月17日。是由美國華納環球影業發起,並聯合國際電影產業巨頭與國際知名電影產業配套設備提供商,共同成立的國際性電影產業互助協作組織。總部(即聯盟秘書處所在地)設在美國紐約,亞太分區秘書處設在中國香港。 聯盟致力於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影院產業采購、詢價平台。聯盟於2012年5月開始在大中華區設立分支機構,將為國內影院配套設備的采購,提供最為豐富的全球供應鏈。

時代華納學院

時代華納影院管理學院將成為國內首家以影院經營管理為辦學方向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學院旨在為中國的影院產業培養和輸送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並致力於為國內的近4000家影院建立完善的外部人才的教育輸出體系和內訓體系。

開創新模式

時代華納"第四代影院"概念--G4 Cinema inside

時代華納推出"第四代影院"G4 Cinema inside影院綜合體模式,打造以影院為中心的全新消費業態。

●空間多樣化--視聽空間、接待空間、傳播空間、互動空間、消費空間、情感空間、商務空間、工作空間 ●劇場文化--個性鮮明、主題突出、人性化設計。

●互動體驗--建立在AR技術上的互動體驗

影院標准

第一代影院--90年代以前,以單廳、單體的老式電影院為代表。 第二代影院--95年前後,位於商業街內,以多廳和數字影院為代表。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圈業態。 第三代影院--2000年至今,電影院已經真正成為現代商業的一個業態,形式上,在數字影城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能播放包括3D電影在內的各自電影,並有較為完備的附屬配套設施。 第四代影院--2008年,開始出現在美國,以電影城為主體的微型商業綜合體出現,這是集休閑、娛樂、餐飲、購物與一身的電影新體驗。

3D領先全球

3D之路 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3D電影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備受影迷的青睞。經過60多年的發展,3D影院已經成為世界影院建設的發展趨勢。雖然,隨之而來的是4D、5D電影技術的出現,但卻始終無法撼動3D電影技術的霸主地位。可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3D影院仍然是影院行業的主流。 在3D影院技術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後經歷了分光技術、分色技術、分時技術等多個技術階段。3D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先進。當"後3D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時,未來3D影院的發展之路又在何方呢?時代華納影業就帶我們一起暢想一下未來的"3D+"技術。4D、5D的尷尬 曾幾何時,"4D、5D"概念作為炒作的"噱頭"曾被不少游戲公司提出,意在搶占"後3D時代"的技術制高點。然而,4D、5D影院始終不能和主流的3D影院相提並論,甚至根本無法進入普通的數字電影市場。究其原因是因為4D、5D技術一方面建立在3D電影技術之上,卻難以在客群的感官體驗上有進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受電影的製作和片源影響,無法放映正常影片,只能放映10分鍾以內的小電影、微電影,於此同時影院的規模也受到局限,根本無法和普通數字影院抗衡,更難登大雅之堂。這便是4D、5D電影技術的尷尬所在。什麼是3D+ 3D+影院技術是由美國時代華納娛樂游戲公司在2011年5月在美國邁阿密舉辦的"第23屆國際影院設備博覽會"上提出的對現有3D電影放映技術的全新探索。其內涵是建立在現有3D技術基礎之上,融合"現實增強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譯作靈境、幻真)的突破性超3D影院技術。其最大特點在是不改變放映片源,不改變影院物理結構的前提下,使普通影院具有放映"超現實電影"的功能。所放映的3D影片將比正常的3D影片更加逼真,影院可根據自身條件在影片放映過程中加入3D特效以外的功能,比如:煙霧、閃電、香味、震動等。這些4D、5D電影中所出現的各種體驗,可以完全出現在正常的3D影片放映中。後3D時代誰主沉浮? 後3D電影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未來影院誰主沉浮?4D、5D電影或許始終無法翻越普通數字影院的大山,而3D電影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即將走到創新發展的盡頭。環矚全球,視乎也只有3D+技術才更加符合後3D時代的影院發展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3D+作為一種全新的影院技術標准將被國人認識和普遍接受。

『陸』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影響傳媒業

金融風暴對傳媒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初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11:02 人民網

由美國次貨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場異常動盪,從幾大金融機構破產蔓延至國家破產,美國及全球經濟減速,不僅影響了銀行業、房地產、零售業,還逐步波及到作為文化產業和信息服務產業子類的傳媒產業。中國傳媒業已經和將要受到何種影響?這是業內人士與傳媒學界不能不關心的重大問題。我們擬從歷史事實和邏輯關系層面對此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對傳媒產業應對金融危機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世界傳媒業難逃金融危機影響
從世界傳媒產業的發展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了絕對優勢。四大西方主流通訊社美聯社、合眾國際、路透社、法新社每天發出的新聞量占據了整個世界新聞發稿量的4/5。在時代華納、索尼、迪士尼等傳媒產業巨頭的引導下,西方50家媒體娛樂公司占據了當今世界上95%的傳媒產業市場。美國現在的傳媒產業發展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不僅規模巨大,而且產業細化、全球擴張。目前,美國的經濟專家都不願斷言經濟減速所直接影響的產業板塊。然而,傳媒產業內的每個人心裡都清楚,一旦經濟疲弱現象長期持續,哪一個行業都無法在衰退中倖免。美國一些資深媒體行業分析師和投資家認為,雖然美國的傳媒企業和集團運營重心各有不同,但它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經濟緊縮的影響。
在所有傳媒大亨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最能感受經濟放緩帶來的切膚之痛,因為與其他影視製造同行相比,哥倫比亞的盈利主要依賴廣告收益。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表示,在他們所關注的娛樂傳媒產業板塊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是最不被看好的企業。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人員預測,美國經濟放緩之後,哥倫比亞公司的廣播業務收益有可能下降2%至6%,而伯恩斯坦公司的經濟專家則估計,一旦經濟衰退,哥倫比亞公司每股股票的收益可能遭受20%的重創。
除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金融分析專家對迪斯尼公司的前景也不十分看好。有經濟專家認為,迪斯尼公司的股價在經濟放緩後可能收縮12.3%,原因在於迪斯尼公司21%的經濟收益來自廣告收入,另有約25%來自主題公園營業額,而這兩項收益隨時會受旅遊產業效益波動影響。花旗投資的分析師近日則將迪斯尼股票定級為「售出」。經濟分析專家們也清楚地看到,迪斯尼與其他傳媒公司一樣,經營策略發生巨大轉變,已經不能與美國前幾次經濟蕭條時的傳媒企業同日而語了。投資公司的調查分析顯示,經歷過1991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之後,迪斯尼公司的主營收益已經從主題公園轉移。新聞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魯珀特•默多克透露,新聞集團不再依賴某個單一市場或某種單一媒體,收購境外的MySpace、天空義大利以及東歐國家的電視播放系統,正是新聞集團向經濟快速增長國家擴張的明證。
而作為美國幾大傳媒巨頭之一的時代華納也並非局外之人。近一段時間,華爾街的觀察家們都在拭目以待,看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傑夫雷•布克斯採取怎樣的改革措施,來保護這個易得衰退感冒的傳媒大亨。時代華納近年來將收益重點從電視網路轉移,盡管人們還不能確定廣告收益衰減對數字產業有哪些影響,也無法預知次貸危機能夠減少多少網路用戶,分析專家們仍相信轉移經營重心能夠抵禦部分衰退風險。
其他傳媒廣告投放的形勢總的來說不容樂觀。瓦喬維亞證券本月發布的報告中預計,2009年投向雜志的廣告支出將減少2%,投向報紙的廣告支出將減9.8%,較此前預期有所惡化。但福克斯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廣告銷售部副總裁麥卡恩(John McCann)表示,部分廣告主別無選擇,不得不留在這塊市場。「對金融公司來說,那些倖存者必須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悄無聲息是不行的。」但很多廣告主有仍可能選擇削減廣告投入。「大部分(廣告主)會等待市場平靜下來再做行動。」福布斯網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斯潘菲勒(Jim Spanfeller)說。
10月13日,俄羅斯記者聯盟發言人稱,此次經濟危機最受打擊的是俄羅斯媒體行業,廣告投放量正在急劇縮減。俄羅斯記者聯盟組織及媒體與民眾社會發展中心負責人伊格爾•雅克文科接收采訪時說:「通過廣告市場,傳媒領域被波及得最快也受打擊最嚴重。數百家公司已經破產,主要都是從事廣告業務的。」他說,即使是國營或公共媒體也不會倖免。再過2——3個月,因通貨膨脹和大量公司破產所造成的需求結構改變會讓這些公司也體會到結算和零售壓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最新的調查顯示,由於各國企業都削減了IT及廣告開支以應對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在線廣告業務在經過連續五年的高速發展後,有可能在2008年停止增長。另據報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英國廣告市場整體支出同比下降0.7%,美國金融服務業的廣告支出同比下降27%。
目前看來,索尼公司似乎在所有傳媒巨頭中最能抵禦經濟危機,因為它沒有經營電視網路業務。經濟專家分析,索尼的娛樂產業目前還沒有受到美國經濟影響,其電視業務主要關注技術整合,與美國廣告業增減沒有多少關聯,即使有沖擊,也主要來自於電子領域。商業部門的統計顯示,美國2月份零售業下滑0.6%,電子產品本月的銷售減少0.2%,但電腦游戲的硬體和軟體銷售量猛增34%,對於索尼公司的游戲業務無疑是個利好。

二、金融風暴與傳媒產業關系的復雜性
就歷史上發生的幾次金融風暴來看,防禦性行業,如傳媒、計算機設備、零售業、通信設備和醫葯生物等都是受到經濟周期下行影響最小的行業。但在世界各行業聯系更加緊密的情況下,傳媒行業受到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無論是美國這些資本主義國家還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媒體是否為執政黨耳目喉舌工具,其傳媒產業的運營模式其實都大體相近: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依靠廣告收益為主,其他經營路子為輔的產業化模式。因此,金融危機一旦使經濟低迷,那麼企業必將受損,投入媒體廣告減少,媒體產業相應受損。這是兩者最基本的關系。無論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還是從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來看,都存在這樣一個鏈條,只是按照時間縱向發展,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傳媒受影響的程度、范圍等有所區別。下面以1997亞洲金融風暴和這次金融危機相比具體說明:
首先是表現在影響面的不同。1997年的金融危機源於泰國,橫掃東南亞,進而影響到全球,受到重創的國家有泰國、韓國等當事國。當年的金融風暴始於亞洲,從亞洲擴散開來,相形之下西歐、美國等國家所受影響要小於亞洲圈子,並非這次金融危機一樣迅速席捲全球。相應的,原來在較小范圍的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居於美國、西歐等國的傳媒行業受影響更小。而此次金融危機爆發於作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短時間內迅速沖擊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西方國家占據全球95%傳媒產業市場,而他們以美國為代表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首當其沖,因此,可以說傳媒產業整個行業所受影響面積更大,范圍更廣。而亞洲等國家所受影響現在還比較小。這場來勢迅猛的金融風暴雖然正在蔓延至全球,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對亞洲及中國的影響相對較小,甚至迄今還未明朗。10月16日,光線傳媒內部人士透露,金融風暴並未影響該公司登錄A股的計劃,該公司總裁王長田近期頻繁與華興資本共商私募上市事宜,同時光線內部已悄然推行年薪制與期權制。他認為,光線上市計劃並未受金融風暴的影響。讓他更感欣慰的是,自金融風暴發生以來,投資者未減少對光線的熱情,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他想像。當然,這也許是他們自身的樂觀態度或是猜測,或者只是階段性現象,對今後的發展仍需審慎觀察。
此外,不同時期金融風暴對傳媒產業發的影響程度有所區別。幾次金融危機對傳媒產業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從世界范圍來看,由於近幾年全球傳媒產業的發展迅猛,相關行業如電影、游戲、動漫產業等相比前幾年都有很大發展,傳媒產業外延擴大,因此此次金融危機所波及行業范圍也將相對更加廣泛。自金融危機爆發後,一系列傳媒產業(含電影這樣的大傳媒產業)的反應都顯示出此次危機波及范圍的廣泛,美國電影相關統計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兩個月,美國的影院市場一直處於冰凍期,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一名都沒能超過3000萬美元,大部分時候都在2000萬美元上下徘徊。而兩個月之前,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一般都在5000萬美元以上,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好萊塢此次也將面臨資金流產、上映推遲、影院蕭條、罷工回潮等問題。一些公司為防止將來「斷貨」,將已經拍好的影片推遲上映。《哈利•波特6》就從原定的今年11月推遲到明年夏天上映,007新片《量子危機》也推遲一周。美國媒體預言,隨著金融危機持續蔓延,這種情況將層出不窮。此外,其他傳媒娛樂產業也相繼有所反應。美國高盛公司將手中娛樂公司股票減持10%,標准普爾傳媒娛樂產業信用評估專家稱傳媒公司未來一個季度的業績收益將最先反映出經濟下滑的初期影響。
拿中國來說,最近幾年新興媒體的出現,相關動漫、游戲、影視、娛樂產業等與傳媒有關的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對其造成的影響必然大於之前的金融風暴。1997年互聯網剛剛興起,傳統媒體占據著傳媒產業的絕對統治地位。近年來,傳媒產業內部各行業的產值規模、增幅以及組成結構都發生著迅速變化。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迅速成長為中國傳媒產業結構帶來了新的變化。傳媒業正呈現出強勁的產業化發展趨勢,傳媒產業雛形已經形成,並且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或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從傳媒資本的角度看,中國傳媒的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在明顯加快,而且國家的有關政策也開始松動,由原來的嚴格控制到現在的限制性進入。這樣一來,全球經濟的波動和市場變化也會比原來更快更直接地影響到中國傳媒產業。不過,現在的傳媒產業抗擊風險能力也更強,更加成熟理性。97年金融風暴發生時,當時的互聯網還未興起,相關企業對發展模式尚處在探索階段,更多的是在燒錢,所以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大家都倉皇而逃,加上當時資本市場對中國市場的不甚了解,一旦出現問題就不再追加投資,從而造成很多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的企業中途夭折。而現在雖然出現了金融風暴,傳媒行業更能夠看清楚形勢,包括一些投資者,這樣就使得該有機會的公司依然有機會。
不同國家、地區的媒體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方式是有差異的。例如,中國與國外傳媒產業不同的地方就包括贏利模式的不同,中國媒體的廣告收入占行業收入的比例大於西方媒體。此次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廣告行業,進而影響賴之以生存的傳傳媒行業。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勢必會使企業減少宣傳資金,對廣告宣傳的投放也就相應縮減,這樣一來,媒體賴以生存的廣告減少後,媒體收入也相應減少,這必將影響到國內各大大小小傳媒。而媒體的廣告結構不同,在金融風暴中所受影響的程度也會不同。 就《成都商報》來說,其廣告中有50%以上是房地產廣告,此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對房地產行業影響最大,因此,如像《成都商報》這樣一半以上依賴房地產廣告的傳媒產業所受影響將會比其他依賴房地產廣告比例少於它的傳媒更大。
不同種類的媒體在此次金融風暴中所受影響也是不同的。網路、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媒體所受影響都是有差異的。就金融風暴爆發後月數據資料顯示,網站點擊率、電視收視率均有上升,特別是各大門戶網站,因此網路、電視媒體的廣告收入並不至於慘淡。反倒是時效性較差的雜志面臨嚴重的廣告縮水。
網路和電視:由於網路是現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最快捷、最簡單的渠道,互聯網甚至可以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將事件圖文聲並茂地展現出來,而且具有可反復瀏覽的信息保存性和深度閱讀的專題性,其及時更新的速度是其他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因此,人們為了盡快獲得更多更新的關於金融危機的消息,上互聯網成了人們的普遍選擇。紐約時報媒體集團首席廣告官丹尼斯•沃倫(Denise Warren)指出9月份金融危機反而造成了紐約時報網(NYTimes.com)訪問量激增,廣告增長明顯高於上述水平,「由於無法預測這部分流量,因此我們無法提前銷售廣告。」丹尼斯•沃倫表示。而金融信息網站Boursorama的點擊率增長了50%,僅7日一天點擊量就達到了105萬次。
除了網路,電視也具有聲畫並茂的傳播優勢,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除了瀏覽網路,每天打開電視了解金融危機最新消息也成了另一種快捷方式。據調查顯示,9月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電視台收視率,特別是新聞頻道普遍上升了。美國CNBC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創下了自「9•11」以來的最高收視記錄。CNN的收視率增長了27%,而福克斯(FOX)的收視率則增長了35%。此外,另外一個導致電視收視率節節攀升的原因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失業率以及高漲的油價,正在讓球迷們、歌迷們遠離球場和演唱會現場,更多的人,尤其是歐美國家的人更多地選擇在家看電視或上網在線收看。
報紙和雜志:幾家歡喜幾家愁。金融危機使金融類雜志銷售火爆,《經濟學家》雜志一位發言人表示,該雜志的零售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25%,其增長與金融危機爆發,讀者對金融新聞關注升高有關。培生集團(Pearson PLC)旗下的《金融時報》在美國10月份零售量提高了30%;《華爾街日報》幾周來零售成績也提高了20%,《華爾街日報》網站九月迎來2,450萬讀者,創單月紀錄,較去年同期上漲137%。法國經濟類報紙《回聲報》9月的銷量同比增長了21.5%。而據英國《獨立報》報道,隨著金融海嘯直卷全球,世界知名雜志《花花公子》也受到嚴重沖擊,甚至面臨破產威脅,近日盛傳,赫夫納可能要裁員度過困境。聽到這一風聲,赫夫納旗下明星紛紛跳槽,以求自保。這一舉動無疑是雪上加霜。赫夫納一手打造的商業王國股價最近由6.2英鎊急跌至1.55鎊,生意亮起紅燈。據83歲的休•赫夫納說,目前他的股票已經跌了七成,傳言要被迫裁員以渡過經濟危機。「面對當前突如其來的經濟氣候,我們認為有必要創造一些能令華爾街微笑的東西」,《花花公子》的高級副總裁兼攝影總監加利•科爾得意地說。根據《花花公子》的要求,所有年滿18周歲居住在美國的女性,只要能夠提供曾經或正在華爾街供職的證明,並且填寫完備相關資料,就有機會前來拍攝裸照。目前該「選秀」活動已經開始,路透社消息稱,《花花公子》計劃在2009年2月份推出以華爾街女性職員為主題的裸照專輯。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起其他媒體在金融危機來臨後收視率、閱讀量有所激增的情況,雜志的境況並不看好,一些投資人甚至撤銷了對以往雜志的股份。

三、傳媒業應對態勢及突圍策略探析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傳媒業發展前景陰雲密布,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傳媒業巨頭們也不得不為經濟衰退作些准備,暫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全球各大傳媒集團都已陸續採取措施謹慎應對本次金融風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首席執行官萊斯利•莫維斯說:「如果美國經濟下滑——很顯然已經出現——影響我們所經營的廣播和電視業務,我們會採取措施進行干預。」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召開的媒體峰會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首席執行官萊斯利•莫維斯開始未雨綢繆進行戰前動員。他對參會人員解釋說,傳媒企業運營和轉產存在諸多方式和途徑,哥倫比亞公司已經削減了部分經營項目支出,一些燒錢的項目經費也被壓縮,公司管理層有能力應付經濟放緩的形勢。
中國傳媒產業如何應對本次金融危機?這是大家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此次危機還繼續持續發展中,我們都還不知道它將帶來多大的影響,如何發展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緊密跟蹤深入分析不斷調整應對步伐是必須的。根據以往經驗,結合現階段媒體產業特徵提供以下應對措施供傳媒行業參考:
1、做好內容,穩定與擴大市場。金融危機使人們對市場上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倍加關注,給了媒體一個前所未有的擴大受眾群的契機。
2、降低營運成本。由於廣告縮減影響媒體收入,媒體應該在降低自身營運成本上下功夫,節儉開支,降低成本,必要情況下進行人員及機構的精簡,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3、其次,開拓新收益渠道,開發新的文化產品,謀求自身突圍。傳媒產業可以拓展到游戲、影視等領域,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及服務。
4、進行其他關聯產業的開拓,可以抓住在相關產業「抄底」進入的機會。從宏觀來說,拉動內需也是必然之勢,在政府宏觀政策指導下,一旦擴大內需,市場需求就會跟著放大,傳媒產業應該進行相應的產業戰略布局。
危機所造成傳媒產業乃至整個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大,還有待觀察。對危機最終殺傷力的評價顯然已經超出了經濟學家預期的范圍,其影響不僅在金融體系和經濟層面,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逐步顯現,因此,傳媒產業有必要做好更長遠的准備以應對這場未知的風暴。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各媒體應該根據各自不同的媒體特性、資源結構、戰略需要,有針對性、有選擇地採取一些應對措施,規避風險,尋找戰機,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