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錢永不眠》讀書筆記
《金錢永不眠》1月15日Day1序言
格書1:我很慶幸,能夠有這么一本專著,能從小處觸及最真實的你我,從大處著墨最核心、最重要的宏觀問題。
致行1:我也很希望從這本書中學會從金融的角度觸及自己的生活,從大處最核心、重要的問題去理解這個社會。
格書2:她擅長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經濟環境和歷史演進的角度去推演故事。
致行2:我對金融知識的積累比較少,讀本書有一個小小的擔心,如果對書中推演的故事情節不是很熟悉,是否能理解作者通過故事講解的金融原理和邏輯。
格書3:有時候想想,人的一生,最好的狀態無非是幾條:智慧、堅韌、好學,一點熱情和一點點游戲人生的態度。
致行3:感覺能夠做到前三點已經非常不易了,對生活的熱情倒是常常有,卻是常常消散。游戲人生的態度看來完全是高手的招數了,不過也是,人生真的需要永遠那麼認真嗎?
《金錢永不眠》1月16日Day2
格書1:回看歷史,香港第一次起飛在20世紀40—60年代,靠的是出口加工業,一來和內地的政權更迭不無關系,二來趕上了戰後西方經濟復甦、歐美市場大開的歷史機遇。第二次飛躍,也就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點石成金的歲月,更是幾個大的歷史機緣的結果。
致行1:香港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卻成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這與大陸的政治環境無不息息相關。是外國的金融資本進入中國大陸翹翹板,也是解放前夕大陸資本在那裡大量積聚形成的效應。聯想到雷軍那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當然這與香港的地理位置緊密相關。
格書2:現代金融與傳統借貸的一個區別在於以流動性為核心的信用創造。通過(金融)證券的發行和交易,線狀的借貸關系被發展成網狀(或者更復雜)的「金融關系」,從而創造出巨大的流動性,進而推動信用的再生和傳遞。一切金融交易和創新都是基於這個網路。而這個網路的穩定生態所依賴的基本元素有二:一是清晰的產權和產權保護;二是產權保護的法律能得以順暢執行。
致行2: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中國如果要想在金融創新領域不斷進步,就必須依賴這明確清晰的產權保護政策和法律保障。信用體系的構建是我們的弱項,沒有完善的信用體系保障,估計金融的巨大作用也難以發揮優勢。
格書3:改革,是一個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漸進學習的過程。這個開放系統的學習過程一旦停止,再宏大的設計也終會鏡花水月,緣木求魚。
致行3:改革會持續進行嗎?前進的腳步會停頓嗎?歷史的進程似乎誰也說不準。
《金錢永不眠》1月17日Day3
格書1:20世紀中國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是南風北漸的歷史,而這段歷史的核心,就是深圳、蛇口所代表的務實、勇氣、擔當和從善如流的開拓精神。在這種精神映照下的故事,就是所謂的「中國奇跡」,是一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從貧窮蕭條轉變為最富活力的市場經濟體之一的奇跡。
致行1:對袁庚的事跡和貢獻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對作者得出的這個結論只能留下一個大致印象,深圳、蛇口是中國近三十年發展的標桿和樣本。而「偉大」和「傳奇」的故事都會在歷史長河中的沖刷中最終顯現出熠熠閃亮的光澤。
格書2:從春秋戰國開始,漫漫數千年間,中國商業環境、政策和商人地位始終未盡如人意。究竟要怎樣的時代,才能安放我們的馬雲?
致行2:作者從縱貫歷史的角度以馬雲為引子,分析了五千年來各種政治背景下的商業金融環境。我得出的感想是,現在是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好的時代。
《金錢永不眠》1月18日Day4
格書1:國家和人生一樣,最難的是面對自己的錯誤。經歷了崛起世界民族之林的盛世沉醉,大韓民族在泡沫退去之後有點迷惘。幸而金大中政府當機立斷,對症下葯,提出了「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並行發展」的綱領,借危機倒逼,對韓國政治經濟刮骨療傷。
致行1:能夠正確認識錯誤,對一個人或者對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知道錯誤發生的根本原因,還能拿出正確的解決方案,更是難上加難。刮骨療傷必定會傷及某些人的利益,但是還能齊心協力度過難關,說明金大中政府還是贏得了國民的信任,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權者若能意識到民心不可失,國家就有路可走。
格書2: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事情,新瓶裝舊酒,還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股市暴漲——監管層出手整肅——市場暴跌——監管層救市。
致行2:中國的股市和監管層就好像一個反叛期的孩子對應著一個對自己的管教能力對於自信的父母,反正是左右不能和諧相處,只要相安無事便是天下太平。也更像是一個反饋回調環節設置不適當的機械裝置,總是出現過調或者調整不到位的狀況。也許真應該更改一下配方了。
《金錢永不眠》1月19日Day5
格書1:金融學文獻中常常會討論的「市場分割導致套利機會」和市場分割造成套利機會的邏輯一樣,在一個融合的、統一的金融市場里,分割的監管也會導致監管套利。
致行1: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細菌更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誰監管就能問責與誰嗎,我以為也未必。
格書2 :而「信用」,是一個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得以穩定持續發展的最核心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市場就是信用的市場,沒有了信用,所有的金融行為和金融產品都不過是鏡花水月。
致行2:可是放眼望向這白茫茫的大地,哪裡去追尋信用的足跡,誰又將信用尊奉為信仰來維護。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平頭百姓,信用只是在需要的時候被用作工具,卻不知信用是一種信仰,需要小心呵護。
格書3: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只有良好的制度建設才是唯一有效的葯方,只有地基穩固的市場才能真正抵禦風險。
致行3:制度或許能夠防範更多的風險擾亂金融市場的穩定,但是書中的另外一句話——「創新在制度和監管的前面,就像沒有水流,就不會有水壩和水閘」,讓我再次發問,制度能抵得住人性的貪婪嗎?
《金錢永不眠》1月20日Day6
格書1:這種層層疊加的配資結構,和當年美國市場上次貸產品通過金融工程層層打包加杠桿的原理是相類似的。次貸產品的標的是次級貸款,而這些配資的底層標的物就股票價格。
致行1:利益面前許多人都會喪失防範意識,就像賭徒一樣,贏了這一盤我就金盆洗手,不會去想輸了呢?理性只是一個傳說,而在全民瘋狂的情況下,你的理性更像是傻帽。人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有理性。
格書2:第二個要反思的是金融市場有它自身的運行邏輯,國家意志不能代替市場規律。
致行2: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每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負責,當天災人禍來臨時,期望國家意志來救你,我以為還是拋棄這種幻想為好。
格書3: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面臨的是令人難堪的人口結構、寅吃卯糧的養老金體系、高企的房價發及高昂的生育成本和醫療費用,他們的未來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高儲蓄幾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而儲蓄的保值升值,毫無疑問會是老百姓心頭最痛的刺。
致行3:一個憂國憂民的學者,冷眼旁觀者金融市場的亂象叢生,能夠發出的只能是這樣微弱的吶喊聲。學者的理性無法擔負起管理國家事務的重任,政府機構又缺少不斷學習進取的精神,無知與有知之間隔著深深的鴻溝。
《金錢永不眠》1月21日Day7
格書1:廟堂上輕飄飄的一個詞語,是底下多少普通老百姓長長的一生。
致行1:一個人的命運,乃至一個家庭或者整個家族的命運,無不與國家的各種政策息息相關。但是在各種政策潮流中,我們想要把握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談何容易?
格書2:很多繼承者消失了,但是只要企業家精神不死,新的「創一代」就會快速成長。
致行2:正如作者在書中說的,浙江是缺陸域自然資源、缺國家資金投入、缺特殊優惠政策的「三缺」之地,唯有通過個人的拼博才能生存。這塊土地上沒有坐、等、靠的基因,只有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的韌者風范,或許這就是作者所言的企業家精神吧!
《金錢永不眠》1月22日Day8
格書1:燒錢打價格戰、同質化競爭無以為繼,抱團取暖才是正道。
致行1:不經過價格戰之爭,就不會認定化干戈為玉帛是解決市場之爭的最好方法。感覺市場也是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戰場。
格書2:真正的國際化,是應該拋棄固有的思維模式,用國際化的思維和國際化的方法,來處理國際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致行2:還好對憲法權威的尊重是美國司法判決中的一個基本原則,三一集團才能夠在美國打贏官司。當然他們找到了共和黨的地盤打官司也是使了巧勁。如果換作是本國,且想想看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有無你打官司的可能性。 最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作者你的這句「橘到淮北則為枳」也用的遍數太多了點吧。
《金錢永不眠》1月23日Day9
格書1:實際上,從全球范圍來看,兼並收購也被視為「外部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手段。敲門的是野蠻人也好,文明人也罷,會對企業管理層形成巨大的改進壓力,迫使他們更好地為全體股東的利益行事。
致行1:看完這一小節的內容,感覺萬科的管理團隊持有的股份太少,他們並不太重視公司股價嚴重低估的現實,他們是一群具有使命感的企業家。但是卻與股東利益有了沖突。也正因為如此,尋求公司資產穩定升值路徑的寶能才會以倒逼的方式收購了萬科的大部分股票,成為最大的股東,也被稱為了不懂經營之道的「野蠻人」。
格書2:現實世界中,股權分散的公司中所有者缺位,會導致管理層實際控制公司與股東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發生。「公司治理」就是通過形形色色的方法(股權激勵、外部董事、市場兼並收購等),使管理層和所有者之間利益協同一致。
致行2:萬科沒有在適當的機會對股權比例進行合理的配置,致使經營者與股東利益不一致,引起的企業控制權和管理權的爭奪之戰,實則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消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才是王道,有經驗的企業創始人在股權設置上可能都會提前規避此類風險了。
格書3:時代在變,萬科卻沒有變——作為一個核心資產之一在於「管理團隊能力」的企業,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沒有從制度層面或者從企業運營模式方面上做出努力,使企業股權比例和企業核心要素稟賦沒能得以正確地匹配。
致行3:感覺萬科的經營團隊是活在理想社會中的一群企業經理人。
《金錢永不眠》1月24日Day10
格書1:在傳統的西方學科語系中,現代金融學一般指的就是微觀金融學。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我們將其大概分為「公司金融」和「投資學」兩部分內容。
格書2: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和法瑪的有效市場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證券,尤其是基金市場繁榮的起點,而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則是後來對沖基金的興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格書3:布萊克—舒爾斯模型完全脫離了經濟學一般均衡的框架,用無套利的方法直接給證券定價。為全球衍生品市場步入全盛期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致行:看完這三小節的內容,雖然對書中的許多金融學名詞都沒看懂,但是至少知道了一些相關的金融學名詞。大致了解了基金分類和基金組合的理論基礎,對期貨常識有了些許了解。
《金錢永不眠》1月25日Day11
格書1:無套利只是一個局部的均衡——市場處於均衡的時候一定沒有套利機會,但是無套利的情況卻不一定達到均衡。這使得金融研究從此脫離了一般均衡的十字架。
格書2:在中國的A股市場上,基於投機因子的交易策略始終能帶來遠遠高幹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牛市和熊市都一樣。
格書3:既然大家的情緒那麼高漲,那麼價格就還有上漲空間,那麼自己自然應該」隨波逐流「——這也是華爾街常常說的」聰明資金效應」。
致行:不懂得金融知識,利用聰明的頭腦在金融市場中傲遊,會忘記危險的存在。知道金融風險與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如果還知道相關的理論知識,那麼就會在合適的時機及時抽離。這種能夠運用金融知識賺錢的能力,可能才是我們學習金融知識的本源。
《金錢永不眠》1月26日Day12
格書:在大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華爾街的金融家做的究竟是什麼業務?其實想一想,就是將形形色色的現金流「證券化」——從債券、股票、到資產支持證券。
致行:想通了金融的本質之後,想要通過金融投資獲得財富,就必須具備准確判斷未來現金流大小 的能力。所謂的價值投資,也只不過是你看準的未來現金流真的存在,而不是一個投機機會。
《金錢永不眠》1月27日Day13復盤
整本書終於看完了,看的可以說是驚心動魄,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血肉橫飛,生死存亡。還好普通老百姓在萬貫家財散盡的情況下,也還是能夠慘淡地繼續生活下去,說明錢財畢竟還是身外之物,不是賴以生存的食物和水,不然真是會被金融世界的血雨腥風奪了命去。終於明白,炒股跳樓的慘劇是如何造成的,通貨膨脹是怎樣形成的。不懂得金融,你會覺得世界安好,懂得了一點金融知識,你會看懂日月安好之後的寒風凌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