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鋰電隔膜龍頭滄州明珠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股票代碼601608 2025-01-18 06:08:31
海神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2025-01-18 06:06:22

鋰電隔膜龍頭滄州明珠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5-01-17 23:37:32

1. 你還在做鋰電池隔膜銷售嗎

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或進入寒冬
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中,隔膜是四大關鍵元件(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之一。隔膜的性能決定了電池的界面結構、內阻等,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優異的隔膜對提高電池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路大軍加入隔膜產能競備大賽

隔膜是鋰離子電池四大元件中最後一個實現國產化的材料。現任工信部部長苗圩曾感嘆說:「電池裡面最大的問題是佔30%左右成本的隔膜,這種動力電池的隔膜我們一家(企業)都做不了。生產電池隔膜的技術和裝備都被列入歐美日國家『限制出口』清單,成品的隔膜可以買到,但是隔膜技術卻沒有人賣。」

時過境遷,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政府、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都投入無比的熱情和巨大的人力物力。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徵求意見稿就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

盡管《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數據實現起來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這無疑給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描繪了宏偉的藍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傳統企業紛紛搶灘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的核心——隔膜也引得無數企業競折腰。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隔膜的潛在產能達到驚人的16.2億平方米(表1)。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力量加入了產能擴張大軍:第一方面軍是鋰電隔膜行業的早期進入者,如:深圳星源材質2012年底完成第一期新建及改造5條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干法),達到年產6000萬平方米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規模,2014年底完成第二期7條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干法)和1條鋰離子電池隔膜(濕法)生產線,達到年產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2億平方米規模;第二方面軍是PE或PP製品廠家,如:滄州明珠(股票代碼:002108)宣布投資1.39億元建設2000萬平方米/年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第三方面軍是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企業,如:奇瑞科技與明基材料共同合資成立達尼特材料科技(蕪湖)有限公司,預期建設鋰離子電池隔膜產能達到1億平米;第四方面軍是看好鋰離子電池隔膜發展前景而且又有資金的企業或者個人,如:北京首鋼總公司投資成立噴薄科技有限公司,用於研究鋰離子電池電極片表面直接噴塗納米纖維隔膜技術,孫志鋒創辦三門峽興邦特種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供需完全逆轉

未來的市場容量與現有的潛在產能情況完全不匹配。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需求總量將達7.20億平米,僅我國的產能就將達16.2億平方米,再加上日本旭化成、美國Celgard、日本東燃等,全球隔膜生產企業總產能至少達25億平方米(圖3)。這意味著隔膜行業將進入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中低端鋰離子電池隔膜尤為嚴重。
在如此情況下,國內鋰電隔膜企業「走出去」,將面臨美日韓當地企業市場壟斷、技術法律壁壘等多重困難;內銷又面臨本土企業市場份額小,無法消化如此巨大產能的困境。國際企業出於製造技術機密的考慮,寧可花更高的成本在當地建廠,也不願通過OEM的方式將生產交給中國企業,這意味中國製造通行的OEM模式,在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行不通。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認為,鋰離子電池隔膜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市場銷路對於大多數企業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2. 鋰電池隔膜國內第一龍頭

1. 佛塑科技(000973):該公司擁有1200萬平方米/年的鋰電池用離子滲析微孔薄膜生產能力,是鋰電池隔膜概念股的龍頭企業之一。
2. 金輝公司(佔32.13%):金輝公司是我國鋰電池隔膜的主要生產商之一,其新項目預計可新增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能力4500萬平方米(約542噸)。該公司曾承擔國家863新能源汽車項目,致力於將手機電池隔膜升級為汽車電池隔膜。
3. 中材科技(002080):該公司計劃投資10708萬元建設「年產2000萬平米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以滿足全球鋰電池產能的急速擴張。
4. 鋰電池隔膜市場: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池協會的統計數據,2011年我國鋰電池隔膜需求量達到1.6億平米,其中80%依賴進口。隨著國產鋰電池隔膜製造水平的提升,國內鋰電池隔膜市場空間巨大。
5. 滄州明珠(002108):該公司年產2000萬平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已投產,其鋰電池隔膜產品供應比亞迪。
6. 雲天化(600096):紐米科技年產1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已於2012年6月正式投產,公司計劃在2015年達到年產2億平米的產能,成功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