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大資產重組與非公開發行股票哪個好
肯定是資產重組好啊。重大資產重組屬於重大利好。非公開發行股票是中性偏暖消息。
重大資產重組,目前在國內所使用的「資產重組」的概念,早已被約定俗成為一個邊界模糊、表述一切與上市公司重大非經營性或非正常性變化的總稱。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實踐中,「資產」的涵義一般泛指一切可以利用並為企業帶來收益的資源,其中不僅包括企業的經濟資源,也包括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資產概念的泛化,也就導致了資產重組概念的泛化。
雖然近期出台了不少有關資產重組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但均未涉及資產重組的概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條關於資產重組的明確定義。雖然在重組實踐中會從不同的角度對資產重組及其包括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規范,但使用的名稱仍然極不統一,隨意性較大,列舉的方式也不周延,甚至有點混亂,這些都為資產重組概念的泛化敞開了較大的口子。
資產重組系列書籍
我國的資產重組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比國外的企業重組(Restructuring)的概念要廣,而且我國的資產重組概念是從股市習慣用語上升到專業術語的。因此給資產重組下一個內涵外延明確的定義是非常困難的。我國學者在研究當中多半採取下一個泛泛的定義做簡單描述的做法或者乾脆迴避對資產重組這一重要的概念進行定義。現己有的關於資產重組的定義不少於20種,其中國內目前使用得比較廣泛的有以下幾種:
1.從資產的重新組合角度進行定義。
梁爽(1997)等專家認為資產是企業擁有的經濟資源,包括人的資源、財的資源和物的資源。所以,資產重組就是對「經濟資源的改組」,是對資源的重新組合,包括對人的重新組合,對財的重新組合和對物的重新組合。趙楠(1998)甚至認為,資產重組不僅包括人、財、物三個方面的資產重新組合,而且還應當包括進入市場的重新組合。
該定義只突出了資產重組的「資產」的一面,沒有突出資產重組的「產權」的一面。他們認為資產重組是企業對資源的重新組合,根據這一定義企業內部的資源調整,人員變動等也屬於資產重組范圍,而我們約定俗成的「資產重組」的概念是不包括這些內容的。
2.從業務整合的角度進行定義。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以提高公司整體質量和獲利能力為目的,通過各種途徑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業務進行重新整合的行為(張寧、范永進1999)。該定義從業務的整合角度進行定義,基本反映了資產重組的目的。但概括性不強,內涵和外延不明確,而且同樣沒有涉及到資產重組的產權的一面及業務重組。
3.從資源配置的角度進行定義。
資產重組就是資源配置(薛小和、1997)。有人進一步認為,資產重組就是對存量資產的再配置過程,其
小天鵝集團資產重組報道
基本涵義就是通過改變存量資源在不同的所有制之間、不同的產業之間、不同的地區之間,以及不同企業之間的配置格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目標。而華民等學者進一步擴展了資產重組概念,認為資產重組涉及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是微觀層次的企業重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內部的產品結構、資本結構與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外部的合並與聯盟等。其二是宏觀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是較企業重組更高一級的資源重新配置過程。
該定義把資產重組與資源配置聯系起來了。筆者認為,資產重組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而資源配置只是資產重組的一種目的和結果而已。比如企業的生產從一種產業轉移到另一種產業是不屬於資產重組,而是屬於資源配置的范疇。用資源配置來定義資產重組內涵不清晰,外延模糊,沒能突出資產重組的特點。
4.從產權的角度進行定義。
企業資產重組就是以產權為紐帶,對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和資產進行新的配置和組合,以提高資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實現資產最大限度的增殖的行為。而有人甚至認為資產重組只是產權重組的表現形式,是產權重組的載體和表現形態。該定義突出了資產重組中的「產權」的一面,但又排除了不涉及產權的資產重組的形式。
以上定義從不同的角度對資產重組行為進行了定義,各有長處。但總的來說,上述定義存在以下缺點:1.所包含的內容比資產重組所包含的內容廣,概括性不強,不利於對資產重組現象的把握。2.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確。從定義上很難去把握資產重組所包含的內容,也不容易判定新生現象是否歸屬於資產重組。比方說,有人認為增發股份是資產重組行為,而其他人則認為它只是一個企業融資行為。3.對概念的把握和理解上容易出現分歧。比如一部分學者認為資產重組是企業資產的一種存量調整,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資產重組是增量調整。還有一部分學者乾脆把資產重組分成廣義重組和狹義重組。
這里強調與企業外部的經濟主體進行,是因為我國的企業資產重組不包括企業內部的資產調整,而是一個對外的、包含有「交易」內涵的概念(雖然這種交易有時變成「無償劃撥)。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我國的資產重組的概念顯然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是企業層面的「資產」重組,另一個是股東層面的「產權」重組。因此資產重組可以分為企業資產的重新整合以及企業層面上的股權的調整。根據上述定義,資產重組不包括企業內部的資產的重新組合以及企業對外進行產權投資,而只談企業與外界之間發生的資產組合與企業的產權變動。
非公開發行股票,根據股票發行對象的不同,可以將股票發行方式分為非公開發行(Private placement)與公開發行(Public offering)。前者只針對特定少數人進行股票發售,而不採取公開的勸募行為,因此也被稱為「私募」、「定向募集」等等;後者則是向不特定的發行對象發出廣泛的認購邀約。從中國股票發行制度的發展歷程來看,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一直佔有主導地位,而非公開發行方式雖曾一度被視為「積極提倡的籌資方式」但卻長期受到忽視,有關非公開發行的法律制度極不完整,甚至可以說十分混亂。
Ⅱ 我國最早發行的兩支股票詳情介紹一下
康有為變法發行股票
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進行了一場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遭捕殺或逃亡國外。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這場變革史稱「戊戌變法」。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海外,為了延續保皇黨,康有為在海外發動華僑,創辦了中國第一張跨國股票。
據東森新聞網報道,收藏了康有為發行的股票的黃先生表示:「以宣傳保國保皇保種為口號,先是進行捐款,後來以集資辦實業為主。」
康有為斥發行昭信股票是亡國之舉
其實,在康有為之前,清政府也曾發行過「股票」,不過,這份股票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公債,它就是著名的「昭信股票」。
1898年1月30日,黃思永上書光緒《請特造股票籌借華款疏》,提出應發行借款「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積聚華民的財富,尤其是應「嚴責中外臣僚,激以忠義奮發之氣,先派官借,以為民倡」,則「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財力,類別區分,各出其餘,以應國家之急;似乎四萬萬之眾,不難借一二萬萬之款」。
此項借款關乎國家的自立自強,所以黃思永請將借款「股票」命名為「自強股票」。希望讓民眾明了政府借款是「因國計自強派股」,進而「人人曉以休戚相關之理,人人動其忠君愛國之忱」。後來,在制定章程之時,侍郎張蔭桓將之改名為「昭信股票」,意即「就認股數目以昭信守」,顯示政府信用。
在利益保障方面,此項股票定以一年見利,「既速且准」。正為財政危機困擾的光緒帝對黃思永的奏疏十分重視,傳旨「著戶部速議具奏」。戶部上《奏准自造股票籌借華款疏》,基本上同意黃思永的方案。光緒皇帝當即批准,並對此次募集公債寄予了厚望。
只是,昭信股票在發行過程中,雖然朝廷頒布了嚴格的章程,作了還本付息的規定,但也嚴重背離原定章程。昭信股票的發行,最終演化成為官府的苛派抑勒或強令捐輸,使民眾怨憤激增。昭信股票的發行導致人民怨聲載道,朝臣有煩言,光緒只得在九月間下詔「著即停止」。
康有為對發行昭信股票一事堅決反對,斥為亡國之舉,指出其結果只會「徒飽貪吏,於國計無益」。他還認為,無論外債內債都是挖肉補瘡,如果不從經營自強著手的話,「則賠款無已時,借款亦無已時,是坐自斃也」。
梁啟超後來評價昭信股票「實中國內債之嚆矢,而恐亦中國內債之末路也,……以若此之政府,本不足信,雖欲昭之,其烏可得」。
慈禧籌建自來水公司發行股票
在康有為之後,慈禧也曾發行過股票。光緒年間紫禁城的一場大火,使慈禧意識到自來水的重要,於是下令袁世凱籌建京師自來水公司,並且公開發行自來水股票。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袁世凱通過農工商部委派周學熙在京承辦京師自來水廠。周學熙(1866-1947)安徽建德人,洋務運動重要人物周馥之子,民國初期地方財政、實業界的代表人物。
由於國庫空虛,創辦公司又需資浩大,所以公司採用了當時少有的集資方式——發行股票股本總額300萬元,專招華股,由於採用了許多靈活優惠政策,如交股金在先者10股送1股等,故資金迅速到位,京師自來水廠1908年即投入建設,1910年便完工投廠。這就是世人所說的「一場火」引發一張「股票」,一張「股票」引出一段「故事」的由來。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股票大廳,也沒有股民瘋狂炒股的畫面,只不過是一些留著長辮子的人手拿一大迭股票而已。不過,也不難想像這一張又一張投資工具,在當時民眾的生活中已經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Ⅲ 股票中什麼叫資產重組什麼叫優質資產
對於股市而言,公司重組很正常,很多人投資者喜歡買重組的股票,那麼今天我會把重組的含義和對股價的影響告訴大家。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重組是什麼
所謂重組,是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可以使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發生顯著改變。企業重組是針對企業產權關系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展開的企業的改組、整頓與整合的過程,然後再是從整體上和戰略上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二、重組的分類
企業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而言,企業重組有下列幾種:
1、合並: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全新的公司。
2、兼並: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不過將其中一個企業的名稱保留。
3、收購:指一個企業以購買股票或資產的方式獲取另一企業的所有權。
4、接管:意思就是公司原控股股東股權持有量被超過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況。
5、破產:指的是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的一種狀態,並且不能扭虧為盈,最後變成因為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一種企業失敗。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重組,都會對股價產生一定的反映,因此重組消息的獲取一定要及時,推薦給你這個股市播報系統,及時獲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公司重組通常都是好事,重組通常來說是一個公司發展得不好甚至賠本,實力更強的公司通過向這家公司置入優質資產,而把不良資產都置換出去,或通過注入資本來改進公司的資產結構,不斷強化公司的競爭力度。只要公司能夠成功的重組,一般意味著這個公司就能脫胎換骨,能夠把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公司拯救回來,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
在中國股市,對於重組題材股的一系列炒作也都是炒預期,賭它可不可能成功,只要傳出了重組公司的消息,市場一般會爆炒。如果在原股票資產重組後再有新的生命活力注入進來,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又有新內容了,重組後就會不斷出現漲停。反之,如果重組後沒有新資金的大量注入,再者就是沒有將公司經營改善,這種情況就是股票利空,股價的價格將會消減。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