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外資購買中石油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工商銀行股票賬戶解綁 2025-02-06 07:31:52
買股票的錢都到哪兒 2025-02-06 07:30:05
買股票賺了錢怎麼取出來 2025-02-06 07:26:15

外資購買中石油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5-02-06 05:42:40

❶ 外資為什麼不買港股

港股,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在港股市場中,散戶就是唐僧肉,任由莊家大戶戲弄,散戶不應該炒港股。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港股有太多的對散戶不利的地方:
一、賭味很濃
港股市場中,主要是外資機構為主導地位。這些機構都很壞,都在引誘散戶進行賭博。他們就是做莊家,電視,或是財經頻道也在賣廣告位。引散戶買期貨,牛熊證,認股證之類的。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香港的莊家大戶所操控的股票之上,買方輕則輸時間價值,重則輸身家。每天的成交額當中,竟然有20%的比例是屬於這種賭博性質的交易。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他們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設計那些衍生品來賣,他們賣衍生品的股票都必須是價格由它們控制的股票。散戶買升,它們就聯合起來把價格壓下去,散戶買跌,它們就聯合起來把價格抬上去,這樣一來,時間一長了,散戶的錢就自然而然地滾到他們的帳戶中。
二、參與者少,成交少,股價很容易被操控。
港股的定價權,大數股票的定價權都屬於外資投行之類的人。而依我看,每個股票都有莊家,並且港股的莊家比大陸的都要狠,垃圾股可以炒上天,傳統的價值股也可以壓到地板價。價格很亂,根本就是亂得讓人無所適從。每年都會發現一堆突然間閃崩港股股票,為何閃崩?無非就是造假之類的。股票太容易被人操控,究竟股票會不會漲,完全可以脫離,只由莊家說了算。漲的時候可以上天,跌的時候也可以下地。在香港很容易地看到一些常年都是3-5倍PE的股票,也可以看到0.2倍PB的股票,也有一些1000倍PE,幾十倍PB的股票,總之,他們都認為「合理」,有人看完那些「指導價」會說「2倍PE的估值,是認為它2年之後會倒閉嗎?」,其實,他們就是利用媒體來操控股價而已。這一種現象在香港很普遍,美國股票由於參與者多,還不太明顯。但香港的股票的參與者太少,這一種現象就太明顯了。因此,10多年前,我就感嘆,那個30元的江西銅業,為何能夠跌到3.5元?然後又從3.5元漲到近30元呢?這些,根本上就是操控。並且是由極少數人進行的操控。
三、港股存在濫發的現象
港股是注冊制,很多垃圾企業都以高價發行。以前還好一些,最近十年以來,更加是越來越濫發了。什麼虧損企業也上市,負資產也上市,不同投票權也上市。總之,就是越來越多的騙錢的,連盈利都困難的公司都來上市。以前的上市公司是靜靜地騙股東的錢,現在是上市公司就是明擺著搶錢。3000個左右的港股,每年都有股票提出「私有化退市」,然後每年都新上市一大批,私有化退市的肯定是股價跌得很慘才退市,例如10元發行,漲到100元,然後跌到1元。私有化退市後,將來,還有可能又重新發行來上市。
還有很多港股的公司,喜歡分拆上市,同一個大股東,分拆其中一個業務出來,就成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重新圈錢來用。因此可以看到3000個港股股票,有很多個關聯起來的,他們發行完一個新的上市公司,過N年之後就會繼續發行一家新的,如此循環下去,發行了個新的公司之後,舊的那個上市公司就會越來越破舊,越來越少人買賣,價格會一降再降,淪為一個殼。
除了拆分之後,就是不斷地發新股融資,定向增發之類的。總之,就是有一些財團,不斷地發新股來融資。只融資,不分紅。
四、香港的交易費用貴
香港有雙向0.13%的印花稅,傭金也很高,連銀行轉進轉出都有可能收入,分紅也收費,不僅分紅也收費,除權之後還有45天左右才能收到現金。港股通甚至是扣稅20%-28%,離譜。總之,香港的交易費用很貴,每天政府和銀行都從裡面剋扣不少企業的利潤,因此,這些費用都會拖累股票的實際回報。
五、港股的管理方
港股的管理方,越來越爛,像是恆生指數的編型,就專門把一些泡沫股納進去,推高PE,後來想,這些管理方之所以這樣做,我猜他們是存在利益輸送,納入指數之類的是會有對應的基金來接盤的,而在此之前,部分莊家大戶把股價推高,此時納入指數,指數基金接盤,他們就賣出撤退,完美。有時覺得,他們就是根本性的亂來,根本就不會理會盈利,PE之類的,就是市場上熱炒什麼,他們就把什麼弄進指數。因此,最近十年的香港的指數漲幅是遠遠低於很多年前的漲幅。
六、港股要求的信披對上市公司有利,對投資者不利。
港股,是沒有要求發布季報的,只要求半年報和年報。這很讓人郁悶,A股和美股都是按季發布信息,美股更是按季發業績和分紅。反觀港股,似乎很多交易規則,都是有利於上市公司,而不利於投資者,因此讓人覺得,這比A股還黑。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現象讓人覺得,對投資者來說,很不公平。
七、對手是誰?
每當想到,作為一個散戶,參與港股,你的對手不是其他散戶,而是那些擁有發聲權利的大機構,他們不僅擁有資金實力,而且非常不要臉,也不用靠股市的漲幅來賺錢。他們就是拿著別人的錢,以資金和媒體優勢,來操控股價。無論信或不信,都肯定有散戶被他們收割,他們不要臉的地方,是可以操控一些股票,讓它幾年的時候內處於泡沫狀態而不爆;也可以操控一些股票,以5倍以下的PE維護數年的時間之久。長久讓去,會讓一個正常人失去理性。例如5倍PE的股票,它可以一年之後,壓低到4倍PE,再之後壓低到3倍PE,再壓低到2倍PE……直到把散戶都磨死,全部投降之後,它才讓股價上漲。反正他們也不等錢用,至於要磨多少個月,多少年把散戶磨死,就是未知之數了。因此,在它們的存在,港股中會有很多僵屍股票,這些股票沒有人理,沒有人提,沒有人炒,都是莊家控制在手上的遙控骰子。
一想到,參與港股,對手就是這些莊家,贏面實在是太低了。曾經持有過一個港股整整5年,最後以大幅虧損離場,而在我持有的第4年開始,該公司的同行已經開始大幅上漲了,就是偏偏這個股票不漲還倒跌,後來經過不斷的推敲,猜測就是這個公司的散戶較多,莊家無意拉升。後來,就在我賣出之後,它在3個月內漲了1倍多,然後再之後的幾個月,再漲1倍。
再後來,我持有中海油883,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其他石油股都漲,就它不漲,歸根到底,還是那一句話,就是人人都認為中海油比中石油的盈利能力強,散戶都喜歡買中海油而不買中石油,最後,散戶太多,莊家也認為中海油好控制過中石油,所以石油股中,就偏偏發行中海油的衍生品,而不發行中石油的衍生品,散戶都認購這些中海油的衍生品,99.95%的散戶認為會漲,莊家就偏偏把股價控制住,就不讓它漲,這樣一來,所有的散戶都認為中海油低估,覺得它會漲,甚至是買它的衍生品來看漲,就是這樣,莊家把價格控得死死的,它就是不漲,最後融資買入中海油的人,通過衍生品來看漲中海油的人,死了一遍又一遍,中海油還是沒有上漲,這些莊家大戶又贏了,散戶又輸了。
因此,我覺得,要在港股中盈利,實在是太難了,還是不要炒港股好了, 無論這些公司看上去有多便宜,或是有多貴,技術圖形都多完美,都不應該買港股,這些對方都實在太狡猾了,我們根本沒辦法與之對抗。在盈利機制上看,港股的機構和散戶就不是處於對等面。
……就寫這么多。港股,真的不是人炒的。
將來A股可能會發展成港股那個樣子,就是優質,賺錢的公司都上市了,錢也圈了,他們的任務完成,剩下來上市的都是垃圾公司一大堆。要麼就是要讓原來的上市公司虧錢讓利給新公司盈利,要麼就是讓虧損的新公司繼續虧損……總之,錢就那麼多,不搞到部分公司破產,那其他公司怎麼能活得好?
因此,可以想像得出,將來A股,就是現在港股的樣子,邊緣化股票會被操控,龍頭企業未必會漲,因為國內企業都是不長大會虧死,長大了會被搞死。一批批上,一批批倒,如此循環下去。不會產生可口可樂之類的壟斷龍頭。龍頭企業的利潤會有天花板,其他公司都難盈利,最後繼續不死不活。唯一獲利的是發行方,券商,政府。散戶難以獲利。
看下面幾個港股中的妖股。為何它們漲10倍又跌90%,又漲幾倍?炒完一個殼,又換一個殼來炒?炒完一個題材又換一個題材來炒?炒完之後一地雞毛?

❷ 記得07到08年那段時間所有股票都在漲,大概是08年下半年的時候股票跌得很猛,想問一下

財務角度來說:
股票價格=下期股票每股盈利/(股權資本成本-每股盈利增長率)
所以簡單來說,影響股價的因素主要有上面公式里提到的三個。
從本質上講,2000-2010的這個周期是房地產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周期。
房地產的拉動本質上是城鎮化進程+1998年住房市場放開導致大量住房需求產生,銀行房貸業務出現使得大量普通人可以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收入馬上形成當下的住房購買力,有需求,又有購買力就會出現蓬勃發展的地產市場。進而需要大量鋼材(需求煉鋼設備、鐵礦石、煤炭、電)、水泥(需要煤炭、電、石灰石)、工程機械(需要鋼材、電)、物料運輸(燃油、公路);進而鐵礦石帶動海運、海運帶動造船、造船又反過來帶動鋼鐵,電力帶動煤炭、煤炭帶動礦山採掘機械,形成地產相關產業繁榮。然後,地產相關產業的盈利又拉動了其從業人員的消費支出大增,進而出現高端白酒、汽車、餐飲旅遊的繁榮。
出口拉動是以美國人為首的發達國家通過透支未來購買力大量消費,產生對中國製造的大量需求,進而拉動貿易、物流倉儲、銀行承兌、小商品加工製造、海運等相關產業,同樣又由於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收入增長打來大量消費需求。
進而一興百興,一旺百旺。對於股票來說,就是每股盈利高並且每股盈利增長率大,大大促進股價上漲。
此外,由於出口實現大量外匯,我國又是強制結匯國家,導致被動印製很多人民幣投放市場進行結匯,結果就是流動性泛濫,還國外資本看到中國資本投資收益率高,大量外國資本換成人民幣成為熱錢進一步流入中國,人民幣漸進升值還強化了這種趨勢,進一步加劇流動性泛濫,由於「錢」一下多了很多,所以股權資本成本就迅速下降,資本成本變得很低,從而又加劇的股價上漲。
2008年,美國信貸消費模式破產,出口沒有了,國內城市化進程也基本到了中後期,地產市場調控開始,外匯占款沒有了,外國資本迴流本國因對金融危機,流動性也變差,「錢」變少。所有的利好股價上漲因素迅速變壞,所以股價急跌。

❸ 為什麼國際大佬都在賣中國股票

親。很高興為你解答如下
國際大佬們紛紛拋售、減持的舉動,意味著什麼?這些公司前景不再被看好?或是股價已過高,不再有投資價值?更或是,整個市場將有風險?市場的種種擔憂議論四起。

國際大佬們斥巨資買入某一股票,自然是看好了公司的發展前景,對未來股價表現充滿信心。事實上,這些股票果然風光無限,一時間股價不斷攀升,這既與大資金買單直接拉升股價有關,也因為大佬們自身的「明星效應」,吸引眾散戶跟風買入,將股價推高。一旦國際大佬們拋售和減持,可能會導致該股票風光不再。

其實,作為一種市場投資行為,國際大佬們買賣股票的判斷標准,並非只考慮公司前景好壞的轉變、未來股價漲跌。國際大佬們拋售股票,或許是因為盈利已經頗豐,暫時落袋為安;或許是因為一時間,資金有了其他的投向需求;更或是為了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等等。從目前來看,即便巴菲特對中石油進行了六次減持,仍持有中石油5.44%的股份,依然是公司H股的大股東之一。而且,有人賣股票,就有人買股票。雖然巴菲特連續減持中石油H股,美林證券日前則將中石油的目標價從12.8港元調高至16.5港元,並維持「買入」評級;而淡馬錫持續拋售中國遠洋的同時,另一家國際大佬——摩根士丹利卻不斷增持該股。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滬深股市上漲至滬綜指4000點附近時,外資投行幾乎是集體唱空滬深股市,QFII等外資機構也對一些股票進行了減持。但唱空歸唱空,減持也僅僅是為了階段性地打壓股市,很快QFII們就逢低將股票再次買了回來。看來,唱空的背後,是另有圖謀。如此看來,對於眼前國際大佬紛紛拋售、減持之舉,投資者大可不必太擔憂和悲觀

❹ 為什麼有些股票低價賣給外國人,高價賣給國內股民呢

現在的股市的確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把股票低價賣給外國人,但是卻高價賣給我們中國國內的股民,但是把股票降低價格賣給了外國人,讓外國人得到了其中的盈利,讓他們吃到了其中的甜頭,就可以提高股市場在外國以及國際上的地位。既然他們也已經收獲一定的利益,就會有更多的資金來投入我們中國的A股市場,這也就從側面上使A股市場更加具有吸引力。

總而言之,為什麼低價賣給外國人就說明了外國人的外資時間把握的剛剛好,而高價賣給國內的股民,這就是因為國內資本市場在不斷的持續發展,在這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健全的制度來解決市場,可以保持一個真正的投融平衡,這樣才會有一個健康良好的股市。

❺ 外資來了對哪些類股票最有利

總體來說,外資比較喜歡藍籌股。藍籌股都是在本行業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公司,一般都是行業的領導者。

比如,我們A股酒類中的茅台和五糧液、汽車板塊中的上汽集團、家電行業中的格力和美的、醫葯板塊的中的恆瑞醫葯和復星醫葯、銀行中的四大行、能源中的中石油、中石化等,都是一擾宴些早磨在本行業中陸李斗占優勢地位的、名氣很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