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觀經濟運行狀況
一般情況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與股票價格指數會呈正相關的關系,良性的宏觀經濟運行態勢通常伴隨著不斷攀升的股票指數趨勢,反之,蕭條的宏觀經濟運行背景,股票價格指數往往呈現出下滑的態勢。
主要關註:
(1)國內生產總值GDP
(2)就業狀況
(3)通脹水平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固定資產投資
(6)國際收支狀況
2、貨幣金融政策
貨幣金融政策是影響股票指數漲跌的資金條件,央行的貨幣供給政策通常對股票指數產生趨勢性影響,當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趨勢性增長時,這段時期市場資金通常比較充沛,股票市場的購買力比較旺盛,會推動股票價格指數上升,反之下跌。
主要影響因素:
(1)貨幣供應量
(2)利率、准備金率與公開市場操作
(3)匯率
3、財政稅收政策
財政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資本市場的機制是市場手段下的資源配置。不管是擴張的財政政策、收縮的財政政策還是均衡的財政政策,總體上都是通過資金流的方式對資本市場發揮影響。
主要關註:
(1)財政政策
(2)稅收政策
4、國家戰略規劃
投資股票其實就是購買這個公司的未來,無論投資者是看中股息收入還是資本利得。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不僅是全局性方針,而且對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式有強烈的指引。
主要關註:
(1)國家發展戰略與規劃
(2)產業政策
5、國際經濟狀況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影響國際金融環境和國際金融市場走勢。
主要包括:
(1)世界經濟及國際貿易狀況
(2)經濟周期
② 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因此,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決定股市的基本走勢。
具體來說,宏觀經濟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決定和影響股票市場。
一是與宏觀經濟走勢息息相關的貨幣供應狀況影響股市。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貨幣供應適度寬松,股市資金相對寬裕,股市需求就會增加,交投隨之活躍,股價就呈上升態勢。二是股票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直接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制約。當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時,社會投資、消費、出口需求旺盛,企業銷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價值提高,其股價必然上漲;三是在宏觀經濟向好情況下,經濟景氣上升,就業面擴大,員工收入增加,對金融資產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投資者人數增多,股市人氣興旺,就會呈現強勢特徵。四是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市場需求旺盛,外來投資就會增加,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將通過各種形式介入股市,參與投資。這也就是說,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股市絕不可能長期低迷;宏觀經濟不佳,股市也絕不可能持續上漲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同樣如此。
③ 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1. 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宏觀經濟的增長直接影響股票市場的表現。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時,企業盈利增加,投資者信心提升,通常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相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負增長時,企業收益減少,投資者情緒謹慎,股票市場可能會受到壓力。
2. 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經濟周期包括危機、復甦、繁榮和衰退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對企業營運和股價產生影響。在經濟衰退期,企業收益下降,股票價格通常會下跌。而在經濟復甦期,隨著企業收益的增加,股票價格逐步上升。
3. 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物價上漲通常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壓力,進而可能減少其盈利。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價格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相反,物價下跌可能會降低企業的成本,有利於提高其盈利能力,從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4.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通貨膨脹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製作用。適度的通貨膨脹可能會增加貨幣供應量,使得多餘的社會購買力進入股市,從而推高股票價格。然而,高通脹率可能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增加企業成本,抑制股市表現。
在宏觀經濟轉型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多種新的矛盾和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需求結構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後和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等。這些挑戰需要通過不斷解決新問題,穩步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以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