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聖湘生物股票發行價格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聖湘生物股票發行價格

發布時間: 2025-04-08 16:08:58

A. 地震最受益的股票

財經要聞



1、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要求繼續實施國家組織葯品集中帶量采購,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范圍,遏制葯品、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及時將臨床價值高、患者獲益明顯的葯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明年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葯范圍基本統一。會議通過《地下水管理條例(草案)》,強調堅持節水優先,明確建立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確定合理提高地下水水資源稅費標准




2、證監會在回復網友關於「盡快明確轉板是否要符合分拆的要求」的留言時表示,已進行了深入研究,將適時向市場公開相關制度規則,以保障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3、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告,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南向合作(債券「南向通」)將於9月24日上線。「南向通」是指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債券「南向通」跨境資金凈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目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為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為200億元等值人民幣




4、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網站平台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意見》,要求加大違法違規賬號處置力度,建立黑名單賬號資料庫,嚴防違法違規賬號轉世;全面清理「僵屍號」「空殼號」;堅持誠信運營,不得選擇性自我優待,不得非正常屏蔽或推送利益相關方信息,不得利用任何形式誘導點擊、誘導下載、誘導消費




5、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商業補充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研究報告》指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涉及政策支持、產品標准和創新、風險管理、運作模式等完整體系設計,期待國家頂層設計長效引導。報告建議,立足於中國國情和防範風險,應綜合考慮產品設計經驗、風險控制能力、投資管理水平等,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和合格產品設置一定的准入門檻和規范標准




6、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9月16日4時33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9.20度,東經105.34度。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二級地震應急響應




公司聚焦




華自科技(300490)




子公司與寧德時代兩項訂單取消 不再執行




華自科技9月15日晚間公告,近日,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精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和寧德時代針對前期兩項中標訂單簽訂了《訂單變更協議》,因上述項目實施地變更、技術條件變化及精實機電產能檔期原因,以上兩項訂單需作調整。經雙方友好協商,中標金額分別為2.3052億元(含稅)、2.5086億元(含稅)的兩項訂單取消,不再執行。




中證註:




因與寧德時代有合作關系,Wind數據顯示,從4月29日到9月15日,華自科技股價從9元最高沖至37.30元,9月15日收盤價為32.74元,累計漲幅高達275.32%。就在投資者滿心歡喜之際,華自科技潑來一盆「冷水」。值得關注的是,在多名重要股東減持完畢或終止減持的背景下,華自科技突然宣布子公司與寧德時代兩項訂單近日取消,引發投資者關注。




長陽科技(688299)




擬投建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和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長陽科技9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24億元建設「年產8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該項目產品主要應用方向為偏光片離型膜和保護膜、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離型膜、新型顯示用預塗膜等光學級聚酯基膜。同日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91億元建設「年產5.6億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中證註:




在光學顯示、鋰離子電池高歌猛進的產業鏈風口下,長陽科技繼續加碼。長陽科技是一家高分子功能膜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反射膜、光學基膜、背板基膜及其他特種功能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液晶顯示、半導體照明、新能源、半導體柔性電路板等領域。據了解,偏光片離型膜和保護膜、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離型膜等光學級聚酯基膜,國內目前仍主要依賴於進口。




公告精選




和邦生物(603077):公司擁有磷礦資源儲量3174萬噸 目前尚未開采




東華科技(002140):公司參與了西藏礦業碳酸鋰項目的前期有關工作




帝歐家居(002798):響應限電限產要求 公司廣西藤縣生產基地暫時性停產




紫江企業(600210):控股子公司紫江新材料各項財務指標占公司的比重均不高




梅安森(300275):成為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相關項目的供應商




延安必康(002411):子公司與億恩科電池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綠茵生態(002887):預中標淮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葉縣灰河生態公園建設項目




川恆股份(002895):擬投建「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產業項目 總投資預計100億




鼎龍股份(300054):擬投資2億元成立湖北鼎龍先進材料研究院




國城礦業(000688):擬參設合夥企業 旨在投資新能源產業上游礦產資源和下游材料應用等領域




熱景生物(688068):擬出資設立堯景基因 受讓公司外泌體相關基因檢測研發項目




安琪酵母(600298):擬與康合隆成立合資公司 發展嬰童零輔食業務




歐菲光(002456):擬出售子公司南昌光電持有的北汽藍谷0.94%股份




金開新能(600821):子公司擬1.52億元收購木壘縣采風絲路100%股權




新日恆力(600165):月桂二酸項目目前仍列示在在建工程中




升輝科技(300423):子公司燃料電池發動機通過國家質檢機構強制檢驗




裕同科技(002831):擬以1億元至2億元回購股份




聖湘生物(688289):實控人擬增持8000萬元-1.5億元




電能股份(600877):重組事項獲有條件通過 股票復牌




創世紀(300083):擬發行股份購買控股子公司深圳創世紀的少數股東股權 股票停牌




吉電股份(000875):擬收購中國電力部分清潔能源資產 股票停牌




九華旅遊(603199):嘉潤金地擬減持公司不超14.46%股份




恆實科技(300513):實控人擬減持公司不超4%股份




業績報告




北汽藍谷(600733):子公司前8月銷量同比下降22.91%




中國國航(601111):8月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53.1%




南方航空(600029):8月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51.23%




金盤科技(688676):中標2.47億元新能源采購招標項目




研報集萃




開源證券:風機零部件迎產業機遇




開源證券認為,全球「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背景下,風電年新增裝機量預期維持高位。國內風機零部件廠商迎來成長機遇,一方面,平價降本壓力下,國內風機主機廠商積極推動配套供應鏈國產化,上游軸承、滾子等核心部件廠商迎切入契機,百億級市場實現「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從需求結構上看,風電海上化、大型化趨勢明朗,單機零部件價值量增加、競爭優勢強化,頭部廠商盈利能力提升。受益標的:恆潤股份、五洲新春、豪邁科技等。




開源證券:鼓勵檢測行業做優做強




開源證券認為,2021年9月,市場監督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意見》的發布有利於解決檢測行業創新力、競爭力不強,集約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市場秩序等問題。根據CNCA數據,2020年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中,規模以上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僅佔全行業13.11%,但營業收入佔比達到77.36%,集約化發展趨勢顯著。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之下,一大批規模大、水平高、能力強的中國檢驗檢測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檢驗檢測機構集約化發展趨勢明顯。受益標的:譜尼測試、蘇試試驗、中國電研、國檢集團、電科院、華測檢測、廣電計量、華依科技、聯測科技。

B. 科創板一周動態:首批4隻科創50ETF即將開售

本周,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發布2020財年成績單,表示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裡,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3060億新元(約合1.53萬億人民幣),在中國的投資組合比例上升至29%,超過新加坡(24%)。據悉,這是該投資巨頭對中國持倉首次超過對新加坡本土市場的投資。

而在國內最具資本熱度的上交所科創板,本周又有哪些動態呢?以下為詳細介紹:


01

首批4隻科創50ETF正式獲證監會批文

9月11日,首批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產品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文,它們分別是華夏科創50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科創50ETF、工銀瑞信科創50ETF,其發售日期預計在本月18日或22日。從產品託管人看,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在招商銀行託管,易方達基金旗下產品在工商銀行託管,工銀瑞信、華泰柏瑞旗下科創50ETF則分別選擇在農行、建行託管。

據了解,科創50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截至9月11日,該指數運行9個多月以來,漲幅達32.32%,賺錢效應超過了同期滬深300、中證500漲幅,在主流指數中表現優異。

02

華納大葯廠:正面回復「左奧硝唑片」專利糾紛

9月7日,華納大葯廠提交了關於科創板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其中就關於發行人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等問題進行正面回答。

對於上述專利糾紛,華納大葯廠方面表示:公司僅在2019年度開始生產並銷售左奧硝唑片產品,銷售收入為63.15萬元。由於糾紛案件所涉及的訴訟金額較小,不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華納大葯廠核心產品銷售收入

03

科前生物:確定申購價11.69元/股

9月11日,科前生物正式啟動科創板IPO申購。該公司的發行總數約10500萬股,網上發行約為1600萬股,發行市盈率26.23倍,申購價格為11.69元/股,單一賬戶申購上限1.6萬股。

科前生物是一家專注於獸用生物製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動物防疫技術服務的生物醫葯企業,主要產品是豬用疫苗和禽用疫苗。本次科創板IPO,科前生物擬募資17.47億元,用於動物生物製品產業化建設等7個項目。預計將在本月下旬在科創板正式敲鍾上市。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上半年科前生物實現營收3.55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23.86%;凈利潤為1.8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18.14%。

04

創爾生物:答復關於「醫葯製造業」行業定位的質疑

9月11日,創爾生物提交了關於科創板首輪問詢後的意見回復,其中就發行人曾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基本情況、核心技術、行業定位和財務數據等問題進行答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創爾生物就行業定位」醫葯製造業「質疑的進行的答復,稱公司主要產品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生物護膚品的核心材料為活性膠原,其中膠原貼敷料主要用於皮膚過敏、激光、光子術後創面修復輔助治療,膠原蛋白海綿主要用於皮膚出血創面的止血以及開放性損傷創面的修復,生物護膚品主要用於皮膚屏障護理、提升肌膚愈活能力等,所處行業屬於「C27醫葯製造業」大類下的「C277衛生材料及醫葯用品製造」類。

創爾生物主營收入財務數據

05

康眾醫療:回復關於「技術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問題

9月11日,康眾醫療提交關於審核中心上市意見落實函的回復、並同時提交科創板上會稿。其間就「康眾醫療在醫療類平板探測器中全面使用碘化銫直接生長技術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問題進行答疑。

其回復稱:「康眾醫療業務增長落後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是因為目前國內市場尚以硫氧化釓技術路線為主,再加上產品成本和售價相對較高、正式推向市場的時間較晚,從而導致其技術的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未來尚需進一步提升銷售能力。 」

其他快訊

9月7日,亞輝龍生物提交科創板上市注冊申請。這是一家繼安必平、賽科希德、聖湘生物後,又一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的IVD公司。此次IPO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100萬股,募集資金達7.33萬元。

9月8日,惠泰醫療通過上市委會議。這是一家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醫療器械公司。該公司科創板IPO擬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1667萬股,募資8.4萬元。

9月9日,阿拉丁生化科創板上市注冊生效。這是一家科研試劑製造商,業務涵蓋高端化學、生命科學、分析色譜及材料科學四大領域,同時配套少量實驗耗材。此次IPO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23.34萬股,募集資金達4.33萬元。

C.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的醫葯公司已誕生 權威解讀來了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誕生了。

3月8日晚間,港股生物醫葯公司復旦張江(1349.HK)發布公告稱,擬申請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2億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復旦張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復旦張江就已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3年12月轉入香港主板。2018年,該公司的營收規模為7.4億元,凈利潤1.3億元。截至3月8日收盤,公司市值54.64億港元。

如今復旦張江又計劃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創板兩地上市。公告顯示,復旦張江在A股發行完成後,在科創板發行的股本約占總股本的11.5%,總股本中還包括55.9%現有內資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的計劃被公布,整個生物醫葯板塊都躁動起來。光大證券認為,科創板拓寬了創新型醫葯企業融資渠道,未來生物醫葯板塊也可能成為科創板的主力板塊。支撐該論點的論據是,納斯達克生物醫葯板塊市值高達10050億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納市市值8%權重,是最重要板塊之一。

當然,對於復旦張江來說,目前的核心任務是保證其發行A股計劃,能在股東大會上通過,且最終獲得證監會和上交所的批准。至於「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復旦張江副總裁、執行董事蘇勇對《中國企業家》說。

爭搶頭啖湯

作為近期資本市場熱點,科創板於3月2日凌晨正式開閘。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實施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和配套指引》。這意味著,企業的IPO申請受理即將啟動。

科創板上市條件包括: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財務指標上,科創企業想要登陸科創板滿足五項標准中的一項即可。其中,對於暫未產生營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里還專門提到:醫葯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這條規則大大放寬了醫葯行業的上市門檻,也比較符合這個行業的特點。」新經濟投行易凱資本負責醫葯業務的副總裁張驍告訴《中國企業家》。

醫葯行業尤其是創新葯研發企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在一款新葯上市之前,幾乎沒有收入來源。業內對於一款新葯從研發到上市,有一組公認的數據:平均花費10年時間和26億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個科學家參與。

早在科創板開閘前幾日,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新聞發布會上,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斷生物醫葯、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企業相對較多。「這些企業總體研發投入較大,發展潛力較大。」

張驍表示,易凱資本服務的醫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創板要求的,如澤生 科技 、長風葯業、長江脈等。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王暉也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弘暉資本投資的聖湘生物等企業在積極准備科創板。

「復旦張江能不能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還不好說。實際上,也有很多中介機構早已進場的醫葯公司,可以針對新公布的審核規則進行材料准備」,腫瘤診療一體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訴《中國企業家》,該公司也在評估旗下業務板塊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

「醫葯行業對科創板的熱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輕創業者,有技術、有干勁,如果科創板通過 社會 資金再扶他們一把,相當於給了他們一個創業成功的渠道」,孫飄揚說。

科創板「好風」一來,是不是只要搭上醫葯的邊,企業就能「憑借力」,「上青雲」呢?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醫葯公司一般在研產品較多,而新葯研發存在一定風險,因此企業核心產品可能存在研發進度不達預期風險;此外,還存在企業核心產品銷售不達預期風險,公司已上市的核心產品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加劇、推廣進程較慢等風險,從而影響核心產品銷售,最終影響公司業績。

張驍也認為,國家包括科創板可能還是會考慮上述風險,以及對中小股民、散戶的影響,從而在現有標准上有所提升。

「不會像它說的『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就OK了。與之對應的較大概率是,某種葯品能獲批或上市風險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該公司)上市。」張驍表示。

醫葯股爭奪戰

科創板對未盈利的醫葯企業上市「開了綠燈」。實際上,對於這部分企業來說,實現在中國上市還有其他選擇,即香港聯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號稱「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許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規則提到,對於無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

上述多名醫葯行業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評論,科創板對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與香港聯交所給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差不太多,「應該是前者參考了後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醫葯公司有6家,包括歌禮制葯、百濟神州、華領醫葯、信達生物、君實葯業、基石葯業。另外,還有盟科醫葯、方達醫葯、Steath、AOBiome、康希諾、維亞生物、亞盛葯業、邁博葯業等至少10家醫葯企業排隊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況。制圖:李秀芝

盡管香港主板有先發優勢,但科創板看起來對醫葯行業仍更有吸引力。王暉表示,科創板是中國國家戰略方針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與之不同。

關於為何要登陸科創板,復旦張江稱,董事認為,A股發行將有利於提升形象、擴充融資管道。且相較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創板上市更能體現創新及研發能力。

復旦張江沒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間的估值鴻溝,這是兩地上市公司、投資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認清的現實。

在2018年9月的一場香港交易所與生物醫葯創新公司閉門座談會上,身為港交所行政總裁的李小加也坦陳,「香港市場的資金的量、估值的高度遠不及內地的A股市場」。

這意味著,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紅籌架構的公司,如果想轉到內地的科創板上市,並不需要花大代價拆紅籌。

針對生物醫葯企業,兩地交易所之間或有一場「爭奪戰」。

徐萌透露,已經有一些擬在香港上市的生物醫葯公司決定轉向科創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確需要考慮形成一些對醫葯企業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還沒具體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志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