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俄石油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今日新浪財經 2024-10-19 05:14:34
哪些公司發了股票股利 2024-10-19 04:32:08

俄石油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5-03 15:18:10

① 原油價格大跳水,國內油價會怎麼樣

美國著名外交家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經說過:「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

2020年3月9日,國際原油市場面對突如其來的集體「跳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大跌31%,原油價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最大跌幅達33%,原油價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隨後的3月11日,經歷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場反彈回升,原油價格得以穩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價波動則源於3月6日的一場石油大壕之間的談判。

石油之所以能被稱為液體黃金,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有著極高的利用價值,其衍生產物能夠串聯在全球經濟命脈中,因此它的價格高低也在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但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原油進口大國而言,穩定的原油進口量才是關鍵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應協議和與伊拉克用鐵路換石油的舉動。不過對於與石油產物緊密相連的汽車行業而言,原油價格的浮動對於它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帶來的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打擊。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為什麼近二十年來,俄羅斯經濟停滯不前,而我國經濟發展一路齊歌猛進

1、國際成品油價格下調,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降低。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限制經濟發展,沒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農業、輕工業大幅度依賴進口。2、中國實行外匯管制,進得來出不去,國際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的投資環境相對較好,股市,樓市漲幅頗大,產業結構完整。由於匯率問題,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價格優勢,出口收入較高,出口企業多為製造業,企業盈利狀況良好,導致股票價格上漲,投資者獲利,製造業,金融業齊頭發展,經濟持續增長。

③ 中國高價進口俄石油,是一心儲備還是變法救俄

中國是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更是帶了一個新的層級,對於石油輸出國組織來講的話,有這么大的一個市場需求,簡直就是一塊香餑餑,那麼又該如何爭取到中國的市場呢。是的,他們採取的行動是打價格戰,尤其是沙特最為突出,仗著自己國內石油儲備豐富,在價格戰上可以和競爭對手奉陪到底。就在各國都羨慕沙特給中國如此優惠的石油價格時,中國卻毅然選擇了俄羅斯的高價石油。然後早來了大多數人的嘲笑,可是當看到最後的結果時,都閉嘴了。

工業革命以後讓人們重視到了能源的重要性,自此以後能源一直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能源國和能源需求國之間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在供應和需求方面進行著價格博弈。作為能源的輸出國在這么多年下來早就是富得流油了。但是能源需求國只能在這種巨大的經濟負擔下購買能源徐徐發展。到了近幾年,情況發生了逆轉,新能源的誕生以及新科技的發明,讓能源的地位有所下降,這就引起了能源輸出國的慌亂,趕緊降價,趕緊增產。輸出國的地位和輸入國的地位發生了逆轉。

價格戰愈演愈烈,讓奈及利亞、委內瑞拉這些國家的經濟一夜之間就陷入到癱瘓的地步。甚至是美國之前藉助能源順風車打造的頁岩油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及。連續幾年都處於巨額的負增長的狀況。能夠在這一場廝殺中存留的就是沙特伊朗等國。中國和沙特之間的合作,據相關的統計部門公布,光是3月份每天就可以進口沙特的398萬噸石油,緊接著下一個月的日進口量就達到了412萬噸。據統計公布的一張圖表可以看出,4月份中國每天的原油進口數量是737萬桶。雖然和沙特的合作數量在上升,但是中國選擇重點培養的是和俄羅斯的石油合作。這里需要提明的一點是,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比沙特要高很多。

這樣一來,遭到了不少國家的嘲笑。認為中國傻,竟然選擇俄羅斯的高價石油而放棄沙特。但是這其中有中國的戰略想法。

選擇和俄羅斯合作原因是只要俄羅斯經濟好轉,馬上和中國達成經濟聯盟,對於一帶一路經濟帶或者是歐亞經濟聯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中國和俄羅斯簽訂了長達25年的石油供應協議。雖然價格是當前的一倍多。但是能夠讓俄羅斯經濟發展起來,兩國的綜合競爭力馬上就起來了。

從之前的每天進口俄羅斯石油110多萬桶但現在的465萬噸,的進口數量。單純的從價格上來講,中國是在不斷的虧損,但是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那就不是這樣的了。雙方已石油的合作為切入點再次展開貸款、中小企業、基礎建設、天然氣合作等等,這怎麼也不能說是賠錢買賣。最後放到雙方的貿易結算方式上,中俄之間貿易結算是以人民幣為解除貨幣。這不正是在一步一步瓦解美元的霸權地位嗎?

當其他國家看到這一點後,徹底傻眼了。

文/靈犀淘金,經常專注研究國際形勢以及各國之間的動態,深刻掌握K線、RSI、MACD等技術指標,有過硬的技術功底及市場預判能力,對黃金、白銀、原油、外匯、股票等各種產品有深入的研究,幫助投資者走出虧損困境。

④ 高分懸賞!!歷史上美國操控國際石油價格實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戰爭美俄博弈的影響(論述題)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將不復存在。
然而目前來看,全球石油供需大體上仍然是平衡的。那麼,為何當前國際原油市場油價一漲再漲呢?其實,油價的上升,更多的是人為因素,而非經濟需求使然。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渲染和操控,對它國石油資源的搶占,以及產油地區的安全形勢,是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症結所在。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大國,佔世界總消費量的四分之一。美國也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53%。油價高位震盪,與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和軍事擴張息息相關。
一是利用美元、黃金和石油的比價關系,瘋狂套利,操縱原油期貨價格。每次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都能看到美國的資本黑手,比如,2008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全球經濟低迷,石油價格大漲,嚴重背離了供需原理,期貨市場根本不受美國政府監管,美國政府表面上打擊投機炒作,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和華爾街的聯動。
二是通過戰爭和其它手段滲透搶占石油資源。發動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致使盛產石油的國家戰亂不斷,同時也影響了周邊地區。美國的反恐戰爭,也直接影響市場的預期。伊朗作為世界第二大儲油大國,不僅受到美國經濟制裁,還受到戰爭威脅。無論伊拉克戰爭還是潛在的對伊朗的戰爭,無不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恐慌,造成油價動盪不定。美國還通過阿富汗戰爭,對中亞地區進行軍事和經濟滲透,通過參加石油開發等手段,竭力佔有中亞及裏海的石油資源。美國跨國石油公司已獲得裏海16%的石油資源,加上美英合資企業,兩國已控制裏海27%的石油資源。美國還對非洲發動能源攻勢,目前非洲石油已經佔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20%。美國憑借軍事和經濟實力,操控全球70%的石油資源及石油運輸通道。對此,俄羅斯做出果斷反擊。2003年10月25日,俄羅斯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霍多爾科夫斯基試圖將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主要股份出售給ExxonMobil公司。欲將俄羅斯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出讓給的外國公司,實際上是一家美國公司。普京豈能輕易讓其得逞?正如俄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說,霍氏想出賣石油,這對克里姆林宮簡直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目前,俄羅斯和美國在敘利亞的對峙,美國與中國在南海、東海和緬甸的角逐,都是為了石油資源。
三通過美國的原油庫存變化,影響國際油價的市場預期,對國際油價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在遇到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根據自身需要,或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以期達到抑制油價的作用。或國際油價越是上漲,則越是擴大石油戰略儲備,不斷增大世界石油供給的壓力。
四是國際石油的定價權也主要操控在美國手中。世界產油儲量前十名的沙特、科威特、加拿大、阿聯酋、利比亞都被美國控制,國際市場上石油直接以美元定價,因而美元不斷貶值也導致油價不斷上升。據計算,美元貶值10%,就會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上漲7.5%。美國在控制美元和石油定價權上同樣實行「單邊主義」,以圖保持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有評論指出,美國把石油作為經濟武器,其目標主要對准中國,以遏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⑤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暫停股票買賣,阿美暫停股票買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最近沙特阿美的股票價格下跌太嚴重了,人們對沙特阿美股票預期比較悲觀,而沙特阿美暫停股票買賣就是為了防止股民大范圍拋售股票。

1、沙特阿美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導致油價降低,自身股票下。我們都知道最近沙特阿美在背後人員的支持下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也正是石油價格最近瘋狂下跌的原因,導致了沙特阿美公司的股票給瘋狂拋售,有人或許不知道為什麼,我解釋一下,本來你股票買的時候凈值是一股10塊,但是因為一系列的原因,它跌到9塊了,並且還在不斷下跌,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選擇去拋售股票來止損,而拋售的人越多這個股票下跌越快,就是說你賣的越晚,錢越少。

綜上,沙特阿美採取股票暫停交易的措施主要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我覺得未來石油還是會跌的,畢竟俄羅斯也宣布了增產降價的措施,那些沙特阿美的股民們只能是等了。

⑥ 俄羅斯該怎麼應對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的經濟問題

針對物價下跌,國家應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去刺激經濟的增長。拉動經濟增長。

⑦ 俄石油股票代碼

股票低落,現在在股市上投資的人非常少,投資的人也賺不到錢,現在現貨黃金市場上操作交易的人非常多,股票只能買漲才可以賺錢,不能買跌,一天也就4個小時的操作交易時間。
現貨是雙向操作交易,可以買漲買跌,全天24小時不間斷交易。

九年貴金屬從業分析操作經驗,對這個市場非常了解,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我,最後送你十六字真言:現金為皇,順勢為王,點位為相,止損至聖

⑧ 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誰來說下全過程 詳細點

俄羅斯金融危機
【內容提要】文中較詳細地分析了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的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的起因、政府應對政策、後果。指出根本原因是俄本身經濟虛弱;具體誘因則略有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引起的;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其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程與原因
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了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其特點是,金融大波動的間隔越來越短,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兩屆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產生全球效應。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三次金融大風波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長期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導致生產萎縮,經濟虛弱,財政拮據,一直靠出賣資源、舉借內外債支撐。但具體誘因,則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風波發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間。
本來,俄羅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療法」改革後到1996年生產連續下降,到1997年才出現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俄於1996年起對外資開放,人們看好俄金融市場,紛紛投資股市和債市,因股價上升潛力大,回報率高。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間,股票回報率平均高達1倍以上;國債的回報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個月的短期國債,兌現快。1997年是俄經濟轉軌以來吸入外資最多的一年。俄從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其中1997年即達100多億美元。但是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資本投資,來得快,走得也快,這就埋下了隱患。1997年10月間,外資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
1997年7月泰國首先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俄金融市場的影響還不大,因8~9月間還有大量外資湧入。及至10月韓國大爆發金融危機立即對俄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因在俄金融市場中韓資佔有一定比重。韓本國發生金融危機,韓資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國之急,其他外國投資者也紛紛跟進,結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間由於大量拋售股票,股價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債市和匯市,後者也紛紛告急。當時央行拿出35億美元拯救債市,以維持國債的收益率吸住外資。雖然國債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資依然撤走了100億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動發生在1998年5月~6月間。這次大波動的誘因則主要是國內的「信任危機」引起的。這次至少抽走資金140億美元。具體原因主要是3條。
一是,長達月余的政府危機引起投資者對俄政局的不安。1997年3月23日總統出於政治考慮,突然解散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及解除其總理職務,引致政府、總統與杜馬在新總理任命問題上的爭斗。經過三次杜馬表決才勉強通過基里延科總理的任命。在這一個月政府危機期間,經濟領導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少收稅款30億美元,使拮據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時,由於新任命總理基里延科年輕,資歷淺,缺乏財團、政黨的支持和治國經驗,人們對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時已有部分投資者開始撤離。
二是,俄羅斯嚴重的財政、債務危機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資者的心理恐慌。其實,俄自1992年以來一直存在財政赤字,由於政府採取發行國債、舉借外債、拖延支付等所謂「軟赤字」辦法加以彌補,再加上償付債息不包括在預算支出內,因此公布的財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佔GDP10.7%外,其餘年份均在3%~4.6%之間)[2]民眾不甚了解其實際嚴重程度(實際在8%~10%之間). 1998年大筆債務陸續到期,拖欠需要償還,新政府要承擔償債任務,責任重大,才公布了財政債務危機的嚴重情況。俄羅斯生產一直下降,財政收入基礎越來越小;再加上稅種過多,稅率過高,引致企業稅務過重,因此逃稅現象十分普遍,幾乎一半單位偷、漏稅;拖欠工資額不斷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億盧布,總數達700億盧布。國際能源價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億~70億美元。俄為支撐經濟生活運轉,不得不大量借新債還舊債,而且要借更多新債。除還內債外,還要彌補財政缺口,於是債務越滾越多,形成債務金字塔。到基里延科接任總理時,俄內債達700億美元(其中國債達4500億盧布), 外債達1300億美元。1998年預算中償舊債和補赤字加在一起,占國家開支的58%。當時財長承認,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億美元才能渡過難關。
三是,議會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這次金融市場波動的導火線。「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國家杜馬又專門通過關於該公司股票處置法,規定外資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份額不得超過25%。這樣一來,引起外資對俄政府的不信任,紛紛拋售股票。這個公司的股票在兩周內下跌40%,別的股票也跟著下跌25%~40%。受此影響,國債價格急劇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還債的負擔。美元兌盧布的匯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過俄央行規定的最高限額6.1850。而且,這次私有化政策變動已影響後續私有化的推行。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石油公司擬出售75%股份而無人問津。當然,這也與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暴跌、人們不看好石油生產有關。
面對上述不斷發生的金融市場動盪,基政府當時採取的對策主要有以下三條。
首先,保盧布,辦法是提高利率。央行將貼現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斷上調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調至110%。同時拋售美元干預匯率,外匯儲備由年初的200億美元減少到150億美元。
其次,由舉借內債轉向舉借外債。俄從1993年到1998年5月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但代價很大。據報道,財政從市場每籌1盧布資金就要花費12盧布的代價,而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的利息一般無如此之高,故而俄於1996年11月起大規模發行歐洲債券,並已籌得約45億美元,1998年擬再發行60億歐洲債券。1998年7月13日又從IMF為首的西方大國金融機構借到226個億美元的貸款。
第三,延長整個債務的償還期,以緩解還債高峰。俄當時的內外債務總額不算高,還未超過GDP的44%。其主要問題是還債集中,短期債務缺乏償債能力,當時俄債務構成中絕大多數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債,近三年間將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由於3~4月間的政府危機,增加了居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購買國債大量減少。1998年4月俄發行國債不到200億盧布,而當月還本付息高達367億盧布,借新債已抵不上還舊債,財政更加緊張。當時測算,1998年下半年內每月需歸還310億盧布,如新的國債乏人購買,稅收又困難,則還債額要超過國家月收入的40%。因此必須改變還債的期限結構,用借長期新債來歸還短期舊債,以錯開還債高峰。IMF原承諾年內將分3期先提供148億美元,無疑對俄推遲還債高峰起一定作用。原以為,俄這次金融危機由於IMF和西方大國出手支援可能得以緩解,至少能穩定半年。殊不料,不到一個月,於8月中又爆發了更為嚴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動,而且導致基里延科新政府的垮台。
這次金融大波動的直接誘因是由於基政府貿然推行三項強硬的穩定金融措施,導致投資者對政府的信心喪失,葉利欽再次臨陣換馬,更加劇了危機的嚴重程度。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穩定金融的經濟綱領,投資者對其能否產生預期效果,信心不足。因社會經濟形勢已相當嚴峻,政府的增收節支措施難以立竿見影,反映在債券上外資不願購買俄有價證券,相反還拋售手中的證券。俄報稱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證券市場上,原蘇聯欠外國商業銀行的舊債券的價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發行的歐洲債券只值一半。8月11日,俄國內證券市場的短期國債券收益率激增至100%。俄政府為增強投資者信心,對8月12日到期的國債進行清償。財政部將7月13日從IMF得到的48億美元貸款中撥出10億美元用於清償,餘下38億美元增加外匯儲備。原以為當天付出的53億盧布中會有一部分再購債券而回籠。殊不知,債民不但未購新債券,還將大部分清償款用於購進美元,其餘則或撤出市場,或留在手中以待時機。第二天(8月13日)國際大炒家索羅斯在報刊上公然敦促俄政府盧布貶值15%~25%。當天,俄國際文傳電訊社計算的100種工業股票價格指數大跌,跌到僅及年初的26%, 跌掉74%。若干外資銀行預期盧布貶值,紛紛要求俄銀行提前還貸。在這期間美國的標准-蒲耳氏計算機統計服務公司和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都宣布降低對俄外債以及俄主要銀行和大工業集團的信譽評估等級。同時,7月份稅收只徵收到120億盧布,而執行預算每月不少於200億盧布,缺口很大。在這些內外壓力下,政府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眼看國債券又將陸續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償還內外債240億美元,而當時外匯儲備僅為170億美元,不夠還債,更難以干預外匯市場。政府在此內外交困形勢下,就貿然決定,於8月17日推出了三項強硬的應急措施,即:第一項,擴大盧布匯率浮動區間,調低盧布匯率的上限到9.5∶1。這實際上是將盧布兌美元的匯率由6.295貶至9.5,貶值50%以上,市場有此預期,以後盧布匯率必然大跌,10天內跌到20~21∶1,將穩定了3年多的盧布匯率一下沖垮了。
第二項延期90天償還到期的外債,估計有150億美元。
第三項轉換內債償還期,將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價值達200億美元的國債轉換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國債。在轉換結束前,國債市場暫停交易。
這三項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輿論大嘩,股票大跌而停擺,盧布匯率猛跌,後來,央行乾脆宣布任由盧布自由浮動,老百姓擠提盧布以兌進美元,或者搶購消費品。盧布匯率失守,股市更是一瀉千里。到8月28日,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綜合指數所包括的100種股票的市價已跌至159.2億美元,比年初的1033.56億美元,下跌85%,後來乾脆停業,變成一文不值。
[編輯本段]後果
俄羅斯這次金融大風波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使本國已是困難重重的經濟雪上加霜,還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
首先,國內居民存款損失一半。進口商品價格上漲2~3倍,國產品也連帶成倍上漲。9月份,消費物價上升40%,超過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為轉型以來的最高。居民實際工資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處於貧困線以下。整個經濟下降5%,工業--5.2%,農業--10%,外貿--16.1%.
其次,大批商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損失慘重。西方報刊已驚呼「俄羅斯金融寡頭們的沒落」。它們前期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較低的外債,估計共約300億美元,兌為盧布後,購進高回報率的國債券。現在盧布貶值,國債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轉換為低利、長期,里外損失巨大。僅金融七巨頭之一的SBS-農業銀行當時就握有相當於10億美元的國家短期債券,頃刻之間不值幾文。據估計,商業銀行中有一半瀕臨破產。俄羅斯的SBS-農業銀行和國際商業銀行已被暫時置於中央銀行管理之下,其餘幾家大銀行不得不將自己的商業賬戶轉移到俄羅斯儲蓄銀行。由於普里馬科夫出任總理,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頭與政治關系基本被割斷,勢力大為削弱。
第三,俄羅斯金融危機波及歐美、拉美,形成全球效應。本來,俄國經濟經過連續6年下降,在世界經濟中已微不足道,它的GDP僅佔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場規模也很小。到1997年股市最興旺的8月的日成交額也不過1億美元。這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無足輕重。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配角可撼動全球經濟,引發歐美發達國家的驚慌呢?這里有三個原因。
一是,由於從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幾乎都相繼出了問題,使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紛紛撤資避險,形成連鎖反應,俄羅斯當然也在其中。8月俄羅斯金融市場崩潰後,9月上旬短短兩周內,巴西也出現外資撤走140億美元、外匯存底從700億美元減到500億美元的金融危機。下次將輪到誰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關注熱點。
二是,美國對沖基金染指俄羅斯金融市場,並在俄8月17日那次匯市大跌、股市崩盤、國債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損失。這是造成全球效應的一個最主要原因。現已獲悉,外國投資者在俄那次金融大風波中約損失330億美元,其中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即對沖基金)虧損25億美元,索羅斯量子對沖基金虧損20億美元,美國銀行家信託公司虧損4.88億美元,現已面臨被德意志銀行合並的可能。現行的對沖基金借巨資進行金融投機,一旦失利,提供貸款的銀行即聞訊逼債,甚至驚動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來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驚恐,形成連鎖反應。
三是,德國是俄羅斯的最大債權國,俄羅斯出現由金融危機引起的信用危機很快波及德國乃至歐洲。俄迄今已欠德國750億馬克(約合444億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俄羅斯金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影響德國債權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動。其沖擊波也傳到了歐洲金融市場,如法蘭克福股市上的DAX比價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市的CAC40指數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蘇黎世股市下跌1.6%,等等。
俄羅斯金融危機把俄羅斯經濟推向深淵,1998年經濟下降已成定局,估計1999年經濟還將下降。這是壞事,但這也可能促使俄轉變經濟改革和發展道路,拋棄貨幣主義一套作法,成為俄絕處逢生的轉機。從普里馬科夫3個多月來的作為看,只要以後政局穩定,是有可能出現轉機的。
內容如下:1998年8月,俄羅斯媒體中"Default"這個外來詞成為當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單詞。金融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沖擊是巨大的,不但盧布對美元比價暴跌,居民儲蓄大幅縮水,也實際上摧毀了整個俄羅斯脆弱的金融體系。

俄羅斯前中央銀行行長謝爾蓋·杜比寧回憶說,1997年10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此後連續10個月,俄羅斯為生存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當時國家大量發行國家債券,向市場投放大量外匯,結果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存底急劇減少。

這樣,俄羅斯政府就面臨兩難選擇:或者繼續維持"貨幣走廊"的匯率浮動政策,或者支持債券市場。俄羅斯政府最後選擇了前者,但金融局勢並沒有好轉,盧布開始大幅度貶值。當時俄羅斯有一家很著名的銀行,叫做SBS農業銀行,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居民開始大量收購外匯,一天之內俄羅斯居民僅在SBS銀行就拋出了5千萬美元的盧布。銀行前總裁亞歷山大·斯摩棱斯基說,當時甚至出現了一筆購買5美元的業務:一位俄羅斯老太太在領到退休金後,馬上跑到銀行,把微薄的退休金換成了美元。

杜比寧認為,如果不是當年居民大面積的擠兌風潮,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不會如此深重。他說,當時很多人有種幻覺,似乎盧布貶值和金融危機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但是當盧布急劇貶值的時候,沒有人會購買新的國家債券,這樣為了彌補財政危機,俄羅斯政府只能從中央銀行以貸款方式拿到錢。再往下就是惡性通貨膨脹,通膨率達到五位數,發行貨幣的票面價值以"萬"為單位,很類似今日的辛巴威。

據中央銀行數字,1998年俄羅斯資本凈流出量為110億美元,資本流出的結果是俄羅斯無力維持6盧布兌換1美元的匯率水平,於是迫不得已宣布盧布貶值。當年在俄羅斯財政部負責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阿列克謝·庫德林說,俄羅斯當時沒有採取預防性的貨幣貶值政策,因為俄政府把希望寄託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身上,希望能夠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外匯支持,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曾出售援助過波蘭。但這一次俄羅斯顯然失算了。

還在俄羅斯政府宣布破產前,在98年8月初,聯邦政府召集俄羅斯銀行和金融界人士開會,當時的總理基里延科、政府高官丘拜斯、杜比寧、亞歷克薩申科等人列席。政府官員們見不一致,有時甚至截然相反,令銀行和金融界巨頭們也無所適從。杜比寧後來回憶說,中央銀行在7月份時曾建議將所有國家債券兌換成美元,而只有不超過10%的趙券持有人對此表示同意。

當聯邦政府和國家銀行開始同信貸機構開始談判後,聞風而動的金融界陷入恐慌,一時間政府和銀行算不清楚誰到底欠誰的錢,欠錢的數額是多少。俄羅斯政府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政府無力償還如此數量的國家債券。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債務重組,但是債務重組的對象只有兩家銀行,俄羅斯中央銀行和俄羅斯儲蓄銀行,因為這二者手持的國家債券數量綜合超過總數量的50%。其他信貸機構和個人手中的國家債券將由聯邦政府分期償還。但是這一決定遭到了眾多信貸機構的一致反對,他們要求所有的債權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最初代表俄羅斯政府和債券持有者進行談判的是第一副總理尤里·馬斯柳科夫,後來是主管稅務的部長鮑里斯·費奧多羅夫。等到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卡西亞諾夫開始主持談判後,談判才取得了進展。卡西亞諾夫曾成功地將倫敦俱樂部債務重組,他擔任俄羅斯政府談判代表後,將債權人分為兩組,一組以德意志銀行為代表,另一組以J.P.摩根公司為代表。

談判進程異常艱苦,債權人之間的意見也不統一。俄羅斯政府最後逐一說服了債權人接受俄羅斯的債務重組方案。債權人最終還是承擔了一部分損失,凡是持有年收入17%盧布債券的公司遭受的外匯折算損失不超過10%,同樣在八月初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年收益率為30-70%的債券)的債權人將獲得的外匯折算收益率為3-4%。最後的結果是,平均算下來,原來進入債券市場,希望獲得50%回報率的投資人只回收了7-8%的盧布盈餘,個別投資人進入市場時計算的年投資回報率高達160%,但結果只回收了盧布結算的票面價值的本金。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眾多銀行收到國家債券的高額回報誘惑,於是紛紛向西方銀行貸款,用外匯貸款大筆購進國家債券。所以很多銀行在8月17日聯邦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債券後,這些銀行不但資金短缺,同樣也無力償還西方銀行的貸款。

根據當時的政策規定,俄羅斯大型銀行必須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購買額不得少於5000億舊盧布,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周,俄羅斯儲蓄銀行動用巨資購進國家債券,這筆資金相當於銀行吸收的所有儲蓄存款總額。

杜比寧說,如果俄羅斯銀行資金流動體系被摧毀,那麼此前脆弱的金融體系本身也隨之被摧毀。當儲戶們在銀行門口排起長隊,紛紛要求提款時,只有阿爾法銀行一家動用股東們的資金,滿足儲戶們的提款要求,而其他銀行紛紛宣布倒閉,實際上沒有完成對儲戶的商業承諾。

在98年金融危機中,受害最深的還不是俄羅斯國家債券的持有者,而是以盧布為收支貨幣的普通民眾。金融危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動盪,俄羅斯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所以要把民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來考量,是此後歷屆俄羅斯政府領導人得到的一個重要歷史教訓。

⑨ 俄羅斯近年來好像逮捕了一個石油巨頭,似乎似乎是因為他要把石油股票賣給美國人,然後他的公司被拍賣,有

你說的應該是前石油巨頭霍多爾科夫斯基。
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俄羅斯前首富、俄羅斯的石油和銀行業寡頭。尤科斯石油公司的CEO米哈伊爾·鮑里斯維奇·霍多爾科夫斯基於1963年6月26日出生在莫斯科。
2005年,他在普京任內,因竊取國家財產、欺詐、惡意違背法院裁決及偷逃稅款等四項罪名獲刑8年;當地時間2010年12月27日,莫斯科哈莫夫尼切斯基法院對仍在服刑的霍多爾科夫斯基以及梅納捷普銀行前行長列別捷夫做出判決,認定霍氏在掌管尤科斯石油公司(OAO Yukos)期間「偷竊290億美元原油以及通過犯罪渠道洗錢」之罪名,追加最多可能8年的第二刑期。霍多爾科夫斯基於2013年12月20日獲釋,之後飛往德國。[1]
中文名
霍多爾科夫斯基
外文名
Mikhail Khodorkovsky
國 籍
俄羅斯
民 族
猶太民族
出生地
莫斯科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26日
職 業
商業 俄羅斯前首富
畢業院校
莫斯科門捷列夫學院

⑩ 普京為什麼把俄羅斯國家石油股份出售

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的事情,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單一,主要就是靠能源過日子,現在趕上敘利亞戰爭和西方制裁,財政緊張,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