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拉氏價格指數與帕氏價格指數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拉氏指數是德國經濟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於1864年首先提出的,他主張無論是數量指標指數還是質量指標指數,都採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權數)的指數。
帕氏指數又稱報告期加權綜合指數,是1874年德國學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是在計算一組項目的綜合指數時,把作為權數的變數固定在報告期。
2、特點不同
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
拉氏指數的優點是用基期數量作權數可以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從而使不同時期的價格指數具有可比性。
3、應用不同
拉氏指數的優點是用基期數量作權數可以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從而使不同時期的價格指數具有可比性。但這指數也有明顯的缺陷,它是假定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報告期價格的變動水平,這一指數盡管可以單純反映價格的變動水平,但不能反映數量的變動,特別是不能反映數量結構的變動。
而帕氏指數由於以報告期數量加權,不能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因而不同時期的指數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數可以同時反映出價格和數量及其結構的變化。
B. 帕氏指數是什麼
帕氏指數是由德國的另一位統計學家帕舍(H.Paasche)於1874年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將作為權數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報告期。
按前例所述,採用帕氏指數,得出如下計算結果:
銷售量指數=81000/64000=126.56%
價格指數=81000/70000=115.71%
(2)股票價格指數屬於帕氏指數擴展閱讀:
拉氏指數
拉氏指數是德國統計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s)與1864年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將作為權數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按前例所述,採用拉氏指數,得出如下計算結果:
銷售量指數=70000/55000=127.27%
價格指數=64000/55000=116.36%
新菜譜菜品銷售量比舊菜譜菜品銷售量提高了27.27%;新菜譜菜品價格比舊菜譜菜品價格提高了16.36%。
C. 什麼叫股票價格指數期權呢股票價格又在那個指數屬於期權
權就是像你提前半年預定了某樣商品,不論半年後這個商品價格如何,都會按提前的價賣給你
目前國內期權只有上證50
D. 何謂拉氏指數何謂帕氏指數
兩個指數的都是計算價格比,不同的是所選擇的參考量不一樣。拉指指數是以現期價格購買基期商品為標准,而帕指是用基期價格購買現期商品為標准。 跟我們現在算得cpi一致的是拉指,在一定程度上會高估。 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可以看一下書上的解釋。
E. 帕氏指數是什麼
帕氏指數(簡記為p),公式的特點是將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報告期水平上,因此也稱報告期綜合指數。
F. 股票指數代表什麼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描述股票市場總的價格水平變化的指標)。
股票價格指數是描述股票市場總的價格水平變化的指標。它是選取有代表性的一組股票,把他們的價格進行加權平均,通過一定的計算得到。各種指數具體的股票選取和計算方法是不同的。
G. 統計學中 帕氏指數和拉氏指數的不同點
一、兩者提出時間不同
1、帕氏指數又稱報告期加權綜合指數,是1874年德國學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
2、拉氏指數是德國經濟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於1864年首先提出的,他主張無論是數量指標指數還是質量指標指數,都採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權數)的指數。
二、優點不同
1、帕氏指數可以同時反映出價格和數量及其結構的變化。
2、拉氏指數的優點是用基期數量作權數可以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從而使不同時期的價格指數具有可比性。
H. 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
帕氏指數可以分為帕氏價格指數和帕氏數量指數;拉氏指數也可以分為拉氏價格指數和拉氏數量指數。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拉氏指數以基期數值作權而帕氏指數以當期數值作權。
其次再具體區分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價格指數用來考察價格的變化,相應的,拉氏價格指數就是用基期數量作權表示的兩期價格變化,而帕氏價格指數則是以當期數量作權表示的兩期價格變化。
同理,數量指數用來考察數量變化,拉氏數量指數以基期價格作權考察兩期數量變化,帕氏數量指數以當期價格作權考察兩期數量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定義公式:
帕氏價格指數=(當期價格×當期數量)/(基期價格×當期數量)
帕氏數量指數=(當期價格×當期數量)/(當期價格×基期數量)
拉氏價格指數=(當期價格×基期數量)/(基期價格×基期數量)
拉氏數量指數=(基期價格×當期數量)/(基期價格×基期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