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大米價格暴漲收益股票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大米價格暴漲收益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5-23 03:39:33

① 如果大米漲到50元一斤,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我們家在南方的江西省,這里是以大米為主食,麵粉面條為輔助的。我本身特別喜歡吃米飯,而且聽父母說,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甚至還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嘛。當然大米特別少了。那時候有點吃的就不錯了,吃南瓜,吃土豆,吃面條,大米成為奢侈品。

當然,我們絕不能讓大米漲價影響了我們正常的生活,這是我的願望,也是大家的願望,大家認為我說得對嗎?

② o 為什麼賣道越大股票越漲

我來給你演繹下你就明白了:
市場上有10000袋大米,價格為10元。
我手中有9000袋大米,剩下的1000袋在張三手裡。
李四要買5000袋大米,但是市場上沒有了,所以看了看我與張三的報價。
張三10.03賣1000袋,我10.10的價格賣我的9000袋:
賣二10.10 9000
賣一10.03 1000
買一10.00 0
李四花了10.03買了張三的1000袋,並希望再以此價格買入其餘4000袋後,市場價格此時上升到10.03元:
賣一10.10 9000
賣一10.03 4000
我表示就不降價,就掛在那裡,李四你愛買不買。
李四無奈以10.10的價格買入4000袋,於是此時市場價格變為了10.10。

這就是說,有人花高價買入了掛在賣方的單子,主力的成本在10.10元,李四要想掙錢,就要再抬高價格賣出才行,於是股價就上去了。實際上你可以認為這是主力的主動買盤。

③ 大米的價格為什麼會不斷的波動

主要是供求關系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另外還有一些如不可抗拒的非人為因素存在,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和波動!

④ 大米漲價原因

一方面是洪澇災害讓不少人預期大米可能減產而盲目囤糧,助推了大米價格上漲的速度;另一方面,每年都能保證利潤在6%~9%的我省大米加工企業,今年卻樂不起來。 8月起大米價格明顯上漲「去年8月份,吉林大米的售價在每斤1.9元~2.0元,今年漲至2.3元~2.5元,同比漲幅約20%。」昨日,位於長春市湖光路上的一家糧油店店主張先生告訴記者。據了解,在平穩了3個月後,大米價格從8月開始明顯上漲。東北圓粒大米的平均批發價從月初的每斤2元漲至2.069元,上調0.069元,漲幅3.45%。對於糧食而言,每斤上漲7分錢可以說是較大的漲幅了。而來自長春市價格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與8月16日相比,8月23日長春市糧食價格基本平穩,大米均價為每斤2.22元,與上周一相比持平。「你家不囤點兒大米啊?我家五口人,由於擔心本地大米減產,下半年大米還要繼續漲價,一連購買了200斤大米存起來。而且附近的鄰居也都囤了米和油。」昨日,長春市民魏琳琳提醒記者。分析:三因素助推大米漲價新大米10月份即將上市,為何本地大米的價格節節攀升呢?「現在正是銷售陳水稻的好時機,在新稻子下來前,陳稻子的價格和往年一樣,也在一直上漲,只是今年漲得有點快,很多原因在其中,最重要的是目前新舊大米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受供求關系影響,大米價格上漲很正常。」昨日,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大米批發商李大樹如是說。那麼,今年本地大米價格節節攀升的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呢?吉林省糧食廳經濟研究所所長、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進行了詳細分析。原因一:成本上漲。收儲陳水稻,需要倉儲費用和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指陳水稻在沒賣出前,我省一般加工企業都是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同時,糧食倉儲過程會有損耗,分量下降。一斤糧食儲存的時間越長,消耗的分量越多。原因二:青黃不接。每年八九月份的糧食都是價格最高的時候,因為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受國家糧食托市政策影響,在大米賣不上農民或批發商心理價位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惜售。原因三:出現了囤積現象。今年吉林省遭受了一定的自然災害,局部災情較重,但從全省來看,受災水稻佔比較小,而其他未受災水稻漲勢好於往年,如果此後到糧食收割季節時天氣晴好,那麼,今年的吉林水稻將豐收。而很多市民由於受到暴雨災害影響,預期本地大米會減產,減產後會導致價格升高,進而出現了囤積大米的情況,這種恐慌搶購心理是沒有必要的。

⑤ 如果將來打仗的話,大米價格上漲,政府是不是也會打壓米價

你這就叫杞人憂天。你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戰爭嗎?安安生生的做你的買賣干你的活。這不是你操心的事。

⑥ 國際大米漲價30%,請問有什麼股票會升

會對農業股 利好作用

⑦ 大米價格會不會再上漲

會漲.因為:糧食危機正如瘟疫般四處蔓延。繼去年小麥、玉米、大豆的全球漲價狂潮後,今年以來,東南亞稻米價格也上演「翻跟頭」架勢,3月~4月,一個月竟然上漲三倍。無糧不穩。有幾十個國家出現了社會動盪,老百姓上街了,政府信譽正經受考驗。

氣候問題、乾旱、某些國家糧食儲備下
降,和所謂新興工業國對耕地的侵佔,這種不分主次、不辨真偽的籠統分析是無力的,並沒有抓到21世紀這首場糧食危機的要害之處。至今為止,沒有明確證據說明澳大利亞等產糧國的災情,已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狀態。而糧食儲備下降、工業用地增加都是漸變過程,怎麼可能導致一年內糧價如此瘋狂?

這的確是一場「價格危機」。短期內價格劇烈波動,與真正的供求關系無關。經歷過股市暴漲暴跌的人們,大概會懂得「價格信號」的虛妄——那不過是炒作,與真實的經濟基本面關系不大,至少是不明顯。那麼,誰在攪動全球糧食這個「大盤」?炒作的「由頭」是什麼?他們瘋狂炒作的戰略目的又是什麼?

既然是價格危機,就要追尋糧食定價權的源頭。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導的全球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就是全球糧價的晴雨表。而在這一輪資源性產品的大牛市中,農產品不過是繼石油之後,被大型投機資本操縱的另一個「玩偶」。那些真正的市場「先知」們,巴菲特、羅傑斯等,及其背後數量龐大的「熱錢」,在兩年前甚至更早就在這裡布局。到去年,美國「次貸」風波爆發後,從房貸市場逃逸出來的資金也紛紛湧入,從而製造了這波歷史上少見的糧價暴漲。

美國政府的「生物能源計劃」提供了「炒作」由頭。玉米換石油,絕妙的乙醇汽油替代方案,它的低效能比和環保問題已經被人質疑。而這方案本身,就是在製造世界范圍內的糧食短缺。有分析稱,2006年,美國投入4200萬噸玉米生產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費水平計算,足可以滿足1.35億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國去年通過的新能源法,2022年美國生產150億加侖乙醇需1.8億噸玉米,足夠5.8億人口吃一年。

一切都配合默契。玉米拿去煉油了,預期供應不足,價格暴漲。隨後帶動小麥、大豆等農產品價格狂漲。投機資本興風作浪,簡稱「ABCD」的四大跨國糧商,就是壟斷了世界糧食交易量80%的「中間商」們,則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一般國家老百姓為食品價格上漲所困,完全依靠國際市場吃飯的窮國則爆發飢荒。從根本上,「市場上並不是沒有糧食,而是人們買不起糧食」,這就是骯臟的「富國的汽車與窮國老百姓爭奪口糧」計劃。

米價不過是反應慢了半拍。東南亞是世界稻米主產區和主要出口國,泰國每年出口約1000萬噸,印度和越南每年出口約500萬噸。印度小麥不能實現自給,它進口小麥出口大米。去年小麥價格暴漲,與米價出現倒掛,印度隨後暫停了大米出口。而越南出口數量一定,這個沉重的負擔轉嫁給泰國,泰國米價快速上漲,國際米價隨之狂漲。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農業國,它有大量休耕的土地。當其他後發國家拚命擠占自己耕地用來發展工業,從而製造出廉價消費品輸往美國時,美國卻減少了糧食出口,抬高了糧價。人們可以批評那些鬧飢荒的亞、非、拉國家政府失職、笨拙和愚蠢,可是否有人指出,在這個扭曲的國際糧食生產和定價體系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得利者們可曾盡到一點點責任和義務?

好的市場經濟不應該是這樣。現在的糧食危機,更是一場富國通過不合理的「國際規則」,向窮國轉嫁經濟危機的財富掠奪。它不是流血的戰爭,但結果可能比流血更殘酷。

⑧ 為什麼大米的價格不斷上漲

目前所有的物價都在上漲,就是工資不漲呀.

⑨ 從大米價格,看中國的通貨膨脹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