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問題
1、本次員工持股計劃每單位份額對應的認購價格為人民幣 1 元,設立時份額合計不超過 12,000 萬份,對應出資額不超過 12,000 萬元。
員工持股計劃是個合資平台,份額不代表上市公司股份,類似基金。
2、本次員工持股計劃設立後以全額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持有上市司股票,認購股份數量不超過 4,389,173 股,認購金額不超過 12,000 萬元
員工持股計劃的資金以接近市場價格的方式購買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短期不流通,但同樣享受分紅,用於激勵職工為企業發展出力。
因為員工持股計劃總資金為1.2億元,買進4,389,173 股,則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價格是每股27.34元
你可以把這價格和該公司發此公告時的市場價格做對照
㈡ 科力遠員工持股價格是多少
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購買股票情況
公司2015 年第二 次臨時股 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草案)》(以下簡稱"員工持股計劃")等議案(具體內容詳見公司於2015年3月28日, 2015年4月15日刊登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的相關公告). 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 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等要求, 現將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實施進展情況公告如下:
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通過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開立證券賬戶, 賬戶名稱為中信證券—中信銀行—中信證券科力遠投資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並在中信銀行長沙分行營業部開立證券資金託管賬戶.
截止2015年6月1日, 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通過定向大宗交易(定向購買公司控股股東科力遠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買入公司股票8 ,450, 000股,成交金額為179,73. 15萬元,成交均價為21.27元/股(價格為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九折計算), 占公司總股本的0. 99%.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買股票已實施完畢,該計劃所購買的股票鎖定期自本公告之日起12個月.
㈢ 分析中信證劵對廣發證劵的收購案,廣發證劵採用了哪些方式進行反收購
中信證劵對廣發證劵的收購案,廣發證券主要有以下幾項對策:
1)內部團結一致。
廣發證券內部員工,普遍比較反感中信證券收購,加上廣發高管推出員工持股,使得員工團結一致。
2)對外主動溝通
廣發證券在中信證券披露准備收購廣發後,積極聯絡政府和媒體,使得外部環境比較寬松。
3)主要股東關系良好
廣發的遼寧成大、吉林敖東與廣發管理層一直關系融洽,這也是中信證券收購的難題。
㈣ 急問:中信證券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
可以在錢龍軟體里找到
㈤ 有關於中信證券的股權激勵草案
樓主要耐心等待,投資本來就是要耐心加恆心,中信證券既然出了通告,我曾經也是中信證券的股東,現在對中信證券也非常關注,投資貝爾斯登事件後讓我有換股看法,最後換股的原因是更看好中國平安的將來
國資委至今尚未批復 中信證券(600030)784萬股激勵股權懸而未決
雖然股權激勵市值較認購金額增值了32.63倍,但中信證券高管們到底能享受到多少至今不為外人所知,而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最新公布的高管持股變動情況顯示,國資委至今尚未批復中信證券高管們獲得另外近三分之一的激勵股權。
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中信證券11名高管最新的持股數量合計為1025.91萬股。在這些股份中,除465.7萬股為11名高管所獲原始的激勵股權外,另外還有50.06萬股為10名高管以74.91元/股認購的增發股份,其餘是2007年度每10股轉增10股所得。按照中信證券昨天38.34元收盤價計算,高管們所持這些股份對應的市值約為3.93億元。扣除兩次認購這些股份的4811.71萬元的成本,股份增值了約3.45億元。
其實,這3.45億元的股份增值只是中信證券激勵股權增值中的一部分。中信證券股權激勵股份總數是3000萬股,除高管和其他激勵對象已經獲得的2216.31萬股外,其餘的783.69萬股至今尚未獲得。根據中信證券2006年9月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3000萬股激勵股權的來源由三個:需要財政部批準的1470.0957萬股,一般股東給予的746.2209萬股,需要國資委批準的783.6884萬股。中信證券11名高管所持激勵股權的股份,就不包括國資委批復的部分。但即使這2216.31萬股原始的激勵股權,到昨天已經增值到了約16.99億元。
最令外界感興趣的是,中信證券股權激勵對象到底享受了多少增值。根據中信證券的股權激勵方案,到2012年鎖定期滿後,股票市價超過當初2.28元/股受讓價格的部分,由原股東與激勵對象按財政部批復的原則共享。由於財政部批準的股權激勵股份為1470.0957萬股,因而這些股份到昨天已經增值了約10.94億元,即使激勵對象和股東按照1:1的分配原則共享,中信證券激勵對象能夠享受的增值已高達約5.47億元。
㈥ 證劵公司是什麼的
證券公司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狹義的證券公司是指證券經營公司,是經主管機關批准並到有關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取營業執照後專門經營證券業務的機構。它具有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可以承銷發行、自營買賣或自營兼代理買賣證券。普通投資人的證券投資都要通過證券商來進行。
證券自營商
即綜合型證券公司,除了證券經紀公司的許可權外,還可以自行買賣證券的證券機構,它們資金雄厚,可直接進入交易所為自己買賣股票。如國泰君安證券。
證券承銷商
以包銷或代銷形式幫助發行人發售證券的機構。實際上,許多證券公司是兼營這3種業務的。按照各國現行的做法,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公司均可在交易市場進行自營買賣,但專門以自營買賣為主的證券公司為數極少。
另外,一些經過認證的創新型證券公司,還具有創設權證的許可權,如中信證券。
證券登記公司是證券集中登記過戶的服務機構。它是證券交易不可缺少的部分,並兼有行政管理性質。它須經主管機關審核批准方可設立。
特點
1、大多為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的贈與必須滿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
2、大多為非上市公司,股份流通受限制,沒有市場價格,但又有上市的規劃,能夠滿足上市公司的有關規定。
因此,股票期權和員工持股的方式更適合我國證券公司。
㈦ 股權激勵的好處有哪些,進行股權激勵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你的提問,經股網的股權專家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在設計股權激勵政策時,我們最需要明確的是「其根本目的是什麼」,既不能把它作為一種借機攬財的機會,當然也不能把它作為忽悠員工的大餅。企業設計股權激勵,經常遇到以下五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弄明白這五個問題,才能夠設計一個適合的方案,否則,只能是比葫蘆畫瓢,形似而神不像。
一、股權激勵還是股權福利?
一個良好的股權激勵方案,可以起到有效激勵員工的目的。如,業界普遍看好的萬科限制性股票計劃、瀘州老窖股票期權計劃、蘇寧電器的股票期權計劃(雖然因股市大背景而沒有實現)。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的股權激勵,純粹是蠶吞國有資產的敗筆。如,幾年前的電力系統員工持股、沸沸揚揚的MBO、2007年的寧波銀行員工持股。因此,股權激勵一定要激勵需要激勵的核心人員。
二、股權激勵的利弊和風險是什麼?
一般來說,股權激勵是與戰略周期一致的長期激勵,能夠引導管理層對企業整體業績和長期發展的關注,而且是增值和利潤基礎上的分享,企業不需要直接支付現金。但是,按照新的會計准則,股權激勵的費用成本的確高昂,在委託**機制不成熟的大背景下,存在內部人操縱造假而獲利的意圖,甚至有些高管為了規避對在職高管行權期的約束,為巨額套現而放棄企業,與此同時,以股票市價為參照的激勵措施,股價受不可控外部因素影響,很可能反映不了真實的企業業績。
三、如何把握估值和定價的方法?
在估值和定價上,應當避免以下不合理的現象:行權價格低。比如中興通訊公布的限制性股票的購買價格僅為市場價格的1/3,中信證券、中信國安等公司以凈資產為行權價,而凈資產不到市價的1/2. 更重要的是,公布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股價在公布前後大都呈現「V」型走勢,公布前往往利空不斷,業績低於預期,甚至股價毫無原因下跌,而達到階段低點後,公司突然停牌公布股權激勵方案,之後股價迅猛上漲,形成所謂的「股權激勵行情」。
四、如何構建規范的經理人市場?
股權激勵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理人市場的建立健全,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股權激勵才能發揮其引導管理者長期效力的積極作用。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經理人市場化的聘用、選拔、任用、晉升、淘汰機制,同樣重要。
五、如何把握股權激勵的數量和分配方式?
在總量上,股權數量過少,根本就起不到激勵的作用;股權股數量過多,很可能導致激勵過度,而且可能導致未來實行股權激勵時受限。可能使老員工因為股權的存在而遠遠高於新員工的報酬。長期滾動實施股權激勵,有可能導致新的內部人控制。在分配上,多數企業按照職位級別和重要性選擇激勵對象、進行股權分配。也可以考慮按照業績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以上就是經股網的股權專家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股網,一家以股權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家股權門戶網站。
㈧ 股權激勵都有哪些類型
萬科A:上市公司提取激勵基金買入流通A股
中信證券:股東轉讓股票
凱樂科技: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