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股票的一些價值,不要黏貼好吧,說說實在的容易懂的,我是新手啊
你好,我大體回答下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問題1:首先限制流通股是有解禁期限的,當解禁期限到時可以在證券交易市場賣出。例如:某人或者某公司持有限制流通股已經解禁可以上市流通,並且正好處於股票上漲階段,這部分股票是可以出售獲利的,這樣就帶來了直接收益。如果解禁期到了後股票不漲,持有者可以選擇等待股票漲時再賣出(一半有限售條件的股票成本都很低通常成本價格在1-2塊錢左右);
對於公司層面:如果股票上漲,不會給公司帶來直接收益,但是會帶來間接收益,比如:股票上漲會提高公司市值,這樣公司可以申請再融資或者發行債券。
問題2:公司上市為融資更好發展,股票價格上升帶動公司市值上升,有利於再融資、發行債券、股東在高位賣出股票套現、紅利分配、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性等等。
公司原始股東的股票是可以兌成現金的,一般原始股東持有的股票都為有限售條件的股票,當限售期限到了以後是可以分批賣出,套現的。
問題3:按照《證券法》規定,公司上市融資申請時要有項目的,並且明確募集資金的使用用途。
公司生意上的盈利如要體現在一些財務指標上,比如:每股收益、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等(這些可以在股票軟體F10中看到),當一個公司盈利能力比較好時,投資者會比較追捧買入這個公司的股票,價格自然會升高。
《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不能買賣自己股票。但是,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俗稱莊家)或者一些大的炒家合夥坑害股民還是很多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啥問題就追問。
『貳』 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但處於限售期,怎樣計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與是否處於限售期無關,按22號准則要求核算就可以。限售期內股價的變化是要進行賬務處理的。
權責發生制
『叄』 限售股解禁,那麼那些股的價格是按照什麼時候的價格當日的開盤價嗎
股票上市的時候會限制一部分股東把手上的股票出售,這樣做是為了維持股票價格的穩定和使公司對股票擁有掌控權,這部分限制出售的股票一般為公司員工所持有。一般限制期為一年到三年,視公司情況而定,在期限過後,這部分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這個時候就叫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短期來說應該是利空,但也要視情況而定.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
中非:似乎這種說法不多,可能理解為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介於大非和小非之間的非流通股.
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肆』 股票限售期為36個月 什麼意思啊
非公開發行股票限售期限為36月
發布時間:2007-7-20 17:00:53
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日前下發《關於上市公司做好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有關注意事項的函》,對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具體操作提出了新的指導意見,包括如何確定定價基準日、發行底價怎樣計算、戰略投資者鎖定期多長、發行對象如何選擇等。
監管函明確,計算發行底價的基準日可以為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也可以為發行期的首日。發行底價——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計算公式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總額除以股票交易總量。董事會決議確定具體發行對象的,應當明確具體的發行對象名稱及其認購價格或定價原則、認購數量或者數量區間,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至少36個月內不得轉讓。
發行對象是董事會擬引入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或者通過認購本次發行股份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投資者,其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而且該發行對象應當與上市公司簽訂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合同,並提交董事會批准。對於董事會決議未確定具體發行對象的,監管函要求上市公司根據發行對象申購報價的情況,遵照價格優先原則確定。
『伍』 股票的價值,一般如何去評估
我們可能因為接觸太少而對一隻股票的分析了解的很少,所以我們可以在後期多了解一些如何評估股票價格的分析,從而知道在後期如何進行分析,得到想要的結果。股票價格被低估或高估,主要從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綜合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一隻股票是否有價值,股票的價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
當股價高於20倍時,被高估;低於20倍,股票被低估;市盈率超過20倍,股票被低估;當市盈率達到20倍時,股價就會下跌。股價是合理的。估價太高了。事實上,如上所述,只要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於20倍,就被高估了,沒有投資價值。然而,現實並非如此。上市公司20-25倍的市盈率是正常的,沒有高估,這是一個合理的區間。
『陸』 限售股解禁後按什麼價格銷售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 2016年第53號):「五、單位將其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流通後對外轉讓的,按照以下規定確定買入價:
(一)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時,在股票復牌之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後股票復牌首日的開盤價為買入價。
(二)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發行價為買入價。
(三)因上市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買入價。
股票上市的時候會限制一部分股東把手上的股票出售,這樣做是為了維持股票價格的穩定和使公司對股票擁有掌控權,這部分限制出售的股票一般為公司員工所持有。一般限制期為一年到三年,視公司情況而定,在期限過後,這部分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這個時候就叫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短期來說應該是利空,但也要視情況而定.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
中非:似乎這種說法不多,可能理解為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介於大非和小非之間的非流通股.
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