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理的資產配置比例是怎樣的股票應該佔多少
隨著國家注冊制的出台,股市行情的轉好,居民對證券資產的配置熱情進一步增強,但該不該入市?進多少比例合適?各類資產又該怎樣配置?這已經是擺在各個家長面前的重大問題,畢竟與自己的財富有關,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並給出合理意見,僅供參考!1.美國的平均分配
根據興業證券的策略研究報告:《主要國家居民的資產配置比例如何?中國股票配置比例如何?——興證策略小學問系列(興證策略王德倫團隊20180813)》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居民資產配置的比例是地產25%,保險和養老金25%,公司股權26%,存款基金等24%,這個配比大致分為四大類,將地產、保險、股票、現金進行平均分配,非常具有參考意義,當然我們把8%的基金歸為了現金一類,按道理要歸為股票類,那麼股票的比例應該在34%左右。
2. 韓國的4321
韓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的主要按現金、保險、股票、其他,大概是按4321進行安排的,也就是現金佔比40%左右,當然股票都是包括股權的,也就是沒上市的企業股權也算在裡面。這個比例也是有參考意義的,但類別與中國差別很大。
3.中國的有錢買房
約55%在房產,30%為現金,10%為股票,5%為保險,這個比例明顯與發達國家有差距,而且固定資產佔比過高,經營資產佔比偏低,保險則更低,風險承受能力不強,比例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那麼合理的比例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參考比例
標普的家庭資產配置的方案是這樣的:
40%:保本升值採用低風險低收益的債券、信託;
30%:投資於風險偏好和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房產等;
20%:保險等應對家庭重大風險和變故;
10%:活期以備3-6個月的日常生活開支。
我們看到這個方案類現金的比例超過50%,與韓國的配置比例十分相似,但保守有餘,進取不足,我們可以適當調整。
給出合理的建議比例大概是這樣的:
40%:投資於風險偏好和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債券、信託等;
30%:保本升值採用低風險低收益的房產;
20%:保險等應對家庭重大風險和變故的保險;
10%:活期以備3-6個月的日常生活開支。
從大到小按照證券、房產、保險、現金排序,也就是4321的比例,但權益類資產最多,其次才是保本升值類資產,然後是保險,最後才是現金,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可以供大家參考。
② 常見的大類資產配置方法
在前文 《投資不忘初心》 中,艾瑪介紹了標准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不同的錢,要有不同的目標。 應急備用金 ,就是用來應急的; 家庭保險 ,就是用來萬一發生不幸的事情,換一些財務補償的; 長期賬戶 ,就是用來長期穩定地增長的; 投機賬戶 ,就是用來博高風險收益的。
這是基本的風險管理方法, 管理的目標是把高風險的投資局限在有限的范圍內,當發生重大損失的時候,不會對家庭日常生活和長遠的財務安排產生毀滅性影響。
當你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時候,在高風險的投機賬戶和中等風險的長期投資賬戶部分,就可以用 【大類資產配置】來進一步降低風險 —— 通過投資不同的資產品種,來多元分散,搭建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
金融界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從長期來看,短時間的擇股和擇時,對投資整體影響不大,相反, 資產配置的方法卻影響了超過90%的收益波動 。
因為投資是一輩子的事,短時間的擇股和擇時,都是局限於眼前的一城一池的得失。頻繁的擇時和擇股,陷入了票據交易的零和游戲,不僅很難得到超額收益,還特別容易多做多錯。 真正的投資,賺的是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錢,是公司業績改善的錢,是拉長時間線後的市場平均收益 。
投資要做的是管理風險、撫平波動。 如何管理風險,就要靠同時購買波動相關性較弱的資產,來互相抵消波動。 波動方向不一樣的時候,其中一種資產的虧損,就會被其他類資產的上漲所抵消。
艾瑪在 《介紹給老爸的佛系投資法》 中,介紹了【 格雷厄姆半股半債投資法】, 即把資金平均分配於高等級債券和藍籌股上,每年做一次評估和調整,讓投資組合重新回到股票和債券平均分配的狀態。
從這種方法衍生出來的【 股債60/40配置法 】——60%的股票和40%的國債,成為了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最簡單的配置方法,也是業界公認的配置比較基準之一。
原理是 利用了股票和債券兩類投資工具的弱相關性,互相對沖風險,使得整體配置不會有大幅度的波動。 債券漲得好,股票通常就跌的多,這時候賣掉債券買入股票,就算是股票抄底了。反過來,股票的市值大大高於債券,就說明股票已經漲了不少,該是套現的時候了。
另外一種廣受好評的資產配置方案是橋水基金雷伊·達里奧開創的【 全天候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方法。 當然,完整版的全天候投資組合比較復雜,不過,達里奧曾公布過一個針對普通散戶的簡化版,具體比例如下:
在這個組合中:
股票,是長期收益最高的投資品,它的波動也最大。像軍隊里的先鋒軍,戰鬥力最強,卻最容易受到傷害。在組合里,配置股票,目的在於 拉高整個組合的整體回報 。股票,到底選什麼呢?艾瑪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過,不要買個股,而應買市場。所以,就買指數基金好了。
債券,收益穩定, 可以作為「穩定大後方」的基石,讓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不至於太大 。在達里奧的組合里,是簡單地購買美國十年期和三十年起的國債。我們也可以選一些安全的、利息稍高一些的投資級債券。如果你的經驗再豐富一些,還可以加入一些篩選過的垃圾債券。
大宗商品,通常分為三大類: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金屬,如銅和鋁;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和糖等等,也有相應的指數基金可以購買。 大宗商品的長期價格也是上漲的。尤其在通脹比較嚴重的時候,能夠給投資組合提供好的回報。
最後,黃金,艾瑪個人並不喜歡黃金,因為無法帶來正向現金流,升值的區間也很雞肋。但是,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的投資理念,有一些人喜歡黃金, 認為當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或者戰爭危機來臨的時候,黃金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險作用,他們喜歡買一些黃金去對沖其他投資品的風險 。也就是說,當其他投資品都跌的時候,黃金很大機會是不受影響的。
除了【全天候投資組合】中提到的四類投資品以外,艾瑪一直特別推薦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也可以作為一種對沖風險的資產類別,它與其他四種投資品的波動相關性都較弱。房子流動性太差,但REITs卻有股票的特性,隨時可以買進賣出,也是一個好的投資品類別。
大類資產配置好了,不是不用再理了, 每年要做一次評估和調整,讓投資組合重新回到初始配置結構。 把多的部分賣掉一些,買少的一部分。我們把這種操作叫做【組合再平衡】。
我們都知道,供求關系決定價格。資產的價格不會漲到天上去,最終會回到平均水平。所以,今年漲得比較好的資產,明年很大機會會下跌。而今年被低估的資產,明年也會很大機會追落後而上漲。
靠著這組合再平衡,強製做到了高賣低買,長期下來,就會獲得較好的收益 。
最後,艾瑪提醒你一下:就像有人喜歡吃咸一點,有人喜歡吃甜一點,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一樣,資產配置方案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 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擅長的投資品 來調整不同資產的投資比例,沒有正確的答案。只需要記住一點—— 加入波動方向不一樣的投資品來分散風險就行。
③ 怎麼選股票有什麼方面要特別注意的
你好,選擇股票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 是選擇你要操作的股票類型,如大盤股,小盤股,銀行股,科技股之類的。大盤股有盤大穩定的特徵,漲也慢跌也慢,小盤股則極容易波動。
其次 看業績,選擇業績較好的股票,當然這個問題並不絕對業績不好的股票並不是說就不會漲,但業績的好壞還是可以分析出一支股票的大概情況的,也可以關注一下那家公司有利好消息,有利好消息的股票基本能有一段好的走勢,當然例外的也有
再次 看股票的前期走勢,分析一些股票的前期走勢,如一支股票前段時間都處於低迷狀態,經分析未來可能會有一段上揚走勢,那買進這類股票的絕對沒問題的,但這就對股民的分析能里有極大的要求,沒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選股時應該綜合上述內容來分析,這些都是基礎的分析技巧,適合新手,而老股民很多不願意去接觸新股票,更願意在自己操作過的熟悉的股票中尋找選股對象,新手可以參考下老股民的意見,當然以參考為主,切不可輕易聽信他人的說法,要在得到外界信息後在加一自身的處理分析,才能判斷出別人說的是對是錯。
望採納,謝謝。
④ 2022年股票40%、基金60%配置多少
這樣配置又叫60/40配置,60/40組合,又被成為基準投資組合,是把資金投資於60%的股票和40%國債的一種投資組合。由於該組合資產配置簡單,也被經常用於作為比較基準,其收益和風險也是被廣泛接受的。據統計,以60%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40%短期貨幣市場基金配置,在同一時間段的歷史表現如下:年化回報:9.76%;最大回撤:29.69%。這其中比例較高的股票帶來了收益增長,也提升了整個組合的波動性;而100%的股票投資則無法避免較大的市場波動帶來的較大回撤。
⑤ 散戶一般用多少錢炒股初始入市資金的幾點建議
散戶一般用多少錢炒股?這其實是一個資產配置的話題,也就是股票配置的比例應該占家庭資產的多少?那麼家庭資產又有哪幾塊呢?各個板塊如何安排?我們先來參考下發達國家的數據,每個人再根據自身情況做適當調整的。我們之前有分析合理的資產配置比例是4321,也就是股權40%,房產30%,保險20%,現金10%,那麼入市的資金也就是約占家庭可支配資產的40%左右,但每個人要根據自身的資金需要做一些個性化的安排,比如初始入市的資金就可以盡量少點。具體遵行以下幾個原則:
閑錢入市
以上家庭資產的配置建議是針對可支配的資產,並沒有包括負債,你不可能把你的房貸也算進你的房產凈值裡面的,所以如果配置股票,那麼首要原則就是閑錢入市,不能借錢,或者要用的錢,客戶預收款等等都不可以進入股市的,因為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
2.先少後多
也就是要循序漸進,先少後多,先慢後快,切記不可一口吃個胖子,還沒學會走就要跑起來甚至想要飛得更高,這是不可取也是不現實的。
至於具體的什麼時候增加?按什麼比例增加?這個要看你自己對股市的把握情況,最好是經過系統的學習,在經歷一波牛熊之後,也就是三五年時間,才可以加到參考水平。但現實情況一般是在賺了錢之後,覺得賺少了,要是多投資點就好了,就盲目加了,結果往往是加在了最高點,這也是要特別留意的。
3.不要滿倉
要保持對股市節奏的把握,就需要保持好的心態,而好的心態是由你的倉位決定的,當你的股市資產只點你總資產的1%時,你對整個波動是沒有感覺的,如果你的股市資產點你總資產的120%時,你就會天天關注股市行情,這就是倉位決定心態。
而不要滿倉是針對你證券賬戶的資產,做一個技術性的安排,始終保留適當資金,在行情大跌時也毫不畏懼,甚至有信心和資金去加倉,這時你已經走在了自己的財富之路上了,因為節奏是由你自己可以控制的,而行情只不過是給你報價的市場先生而已。
隨著國家普惠金融概念的,藏富於民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了,而這當中最大的趨勢就是增加居民經營資產的佔比,也就是提升股權配置比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股權將取代房產,成為國民資產配置的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