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93年認購證最後漲多少錢一張
93年認購證這邊查詢到目前市場價在300元(±100)這個價位段浮動。
一、認購證方式的出現
1993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鄭重其事地提出,新股的發行,原則上必須採用先買認購證然後搖號抽簽再由中簽者購買的辦法。緊接著,中國證券委又發布了《關於1993年股票發售與認購辦法意見》,對股票認購證的發售作了具體部署,規定每張認購證只能使用一次,收費只限於印製與銷售成本,一股不得超過2元。家採用無限量發售申請表方式發行社會公眾股的上市公司。
二、股票認購證書的發行故事
股票認購證於1992年1月10日在上海發行,每張30元。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種紙板會帶來什麼,郵局和銀行的員工也經常擔心這張認購證30元就能賣出去(當時的收入,30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為了完成任務,對很多大型國企領導和銀行郵局內部員工進行了考核(當然,市場上流傳著另一個版本,上海十大區銀行分行行長在會上被暗示認購證可以帶來好處,所以敢於動員銀行內部員工購買)。紙片,眾所周知,當他們醒來時,認購證抽獎就結束了。他們可以認購股票。於是認購證的價格一飛沖天,黑市的最高價也漲到了8000元。股票上市後,利潤將達到1萬到3萬元。這是10,000%的增長。
股票認購證是授予權證持有人在特定期限內以行權價格購買相關股票的權利。股票認購證是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初期發行股票的主要方式,充分體現了當時新股發行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由於成本高、周期長,被無紙化配送所取代。當時發行的股票認購證和實體股票是中國股市的縮影。股票認購憑證包括:認購憑證、認購申請表、提款清單、號碼清單、定期存單、提前還款憑證等。
❷ 九二發財證有這東西嗎
有。
「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6月03日,「1992股票認購證」第二次搖號。7月25日,「1992股票認購證」第三次搖號。8月10日,「1992股票認購證」第四次搖號,這也是1992年的最後一次搖號。
新股發行,價格很高遠超過認購證的錢,一張可中一千股,每股價高的要幾十元一股,可想而之能賺多少錢,並且一張中簽後以後還有機會中發行的股票…這就叫發財證。
❸ 認股權證的定價及發行價是如何定義的
認股權證的定價及發行價是如何定義的?
不少人會以為發行人為認股權證定價是隨心所欲,想賣2元便2元,想賣2角便2角,市場反應越佳,叫價便越高。其實,認股權證的價格並不是發行人想定多少就多少,而是根據認股權證的條款而定。
發行認股權證時,發行人會決定認股權證的行使價及到期日,以認購證來說,行使價越低,期限越長,認股權證的定價(面值)會越高。由於認股權證擁有行使的權利,這個權利的期限越長,便如保險一樣,保險金便會越高。因此,時間越長的認股權證,面值也會越高。相反,時間越短,行使權利便越短,認股權證的面值也會越低。
至於行使價方面,行使價越是價內,到期日行使認股權證的機會也越大,認股權證的面值也會越高。相反亦然,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短期價外的認股權證面值較低,而一些長期而價內的認股權證面值則較高。
除了行使價和到期日外,發行人還會考慮認股權證有效期內的正股股息及利率走向,定出認股權證的價格。同樣以認購證來說,預期正股派發的股息較高,認股權證的價格便會定得較低。這是由於發行人預計在認股權證有效期內可收取股息,補貼了認股權證的成本。
然而,參考了這些透明度較高的數據以外,發行人還要作出最後一個決定,始能為認股權證定價,這就是引伸波幅。發行人需要為出售的認股權證進行對沖,而引伸波幅便是最影響發行人對沖成本的關鍵因素。如果預期正股的波幅越大,發行人進行對沖的成本便越高,認股權證的定價也越高。不同發行人對波幅會有不同的預期,尤其是一些新上市股份的認股權證,由於正股波幅的參考數據較少,因此個別認股權證的引伸波幅便可能出現較大的偏差。這解釋了為何即使是行使價與年期接近的認股權證,其發行價也有高低之分。隨著市場對未來正股的波幅有較一致的共識時,引伸波幅的差別會逐漸減少,而認股權證定價也會較為相近。
認識莊家制
為促進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香港交易所於2001年年底重新制訂多項發行認股權證的要求,並引進莊家制。
不少人聽到莊家的名字便會聯想到那些可隨意操縱價格的大財閥,但事實上,如用國際慣用的名詞Market Maker(做市商)及Liquidity Provider(流動量提供者),投資者便會知道莊家的職責實是為認股權證提供流動量及進行調價。
每隻認股權證提供流動量的方法必須清楚列明在上市文件之上,並得到交易所認可,具體內容大致有六點:
一、發行人必須委任一個流動量提供者進行報價,莊家可以由發行人自己擔任,或是對外委任。每隻認股權證只可由一個莊家提供流動量。如發行人要轉換莊家,必須得到港交所的認可。為了讓投資者識別莊家的身份,流動量提供者均以95XX為編號。凡在信息機看到95XX的掛牌,這便是莊家盤了。
二、流動量可透過持續報價(Continuous Quotes)或 響應報價要求(Quote Request)提供,每隻認股權證的上市文件會訂明利用何種方法來提供流動量。
三、在一般情況下,發行人需要在每個時段的開市後5分鍾至收市期間為認股權證提供流動量。
四、流動量提供者須為最少10手認股權證提供買賣報價。發行人必須在上市文件中清楚訂明買賣盤的最高差價。
五、如發行人利用響應報價要求的方法提供流動量,就必須在上市文件中列明於多少時間內響應有關要求。
六、任何流動量服務必須由流動量提供者提供,其餘的買賣交易均不得以流動量提供者的身份來進行。
更多認股權證的定價及發行價知識請關注股票知識網
❹ 股票認購證現在值多少錢
股票認購證沒有明確的數值,也不值多少錢。股票認購證就是中國股市骨灰級的權證,得先買了股票認購證,才有資格買新股。雖然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且很多人認為價格和價值相差太大,但至少在現階段,並不值錢,連續十張票的數量也只有幾十塊錢。上海市長期高價回收92年股票認購證,93年股票認購證,高價誠實回收,面對面現金購買。
一、票認購證現在值多少錢
根據用戶國股票發行中出現的股票認購證,其包括以下種類:認購證、認購申請表、抽簽表、號碼單、定額定期存單、預繳款憑證等,形式有單聯、橫三聯、小本三聯、小本冊、大版張等,種類與品種繁多。但屬於正規的認購證約170餘種,這些股票認購證均採用現代*先進的高科技防偽技術,如熒光、暗記、金屬細絲、羊毛紙等。
二、股票認購證
早出現在1992年的上海,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的1年多時間內,「老八股」在唱獨角戲,且因股票供不應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價無市局面,因此市場擴容成了當務之急。記得「興業房產」發行新股時,發售地的上海江灣體育場已出現提前2天排隊的情況,而發行時差點鬧出人命的混亂秩序,也同樣給管理層敲響了警鍾。面對1992年尚有10多個新股要發行的現狀,當時主管股票市場的人民銀行想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完全能載入史冊的主意—先發認購證。
綜上所述,很多人收藏上市公司的實體股票,卻不在乎股票認購證,其實是收藏誤區。表面上看,上市公司只實體股票有一張驚人的臉,比認購證還要慘,然而股票認購證是中國,獨創的一種股票認購方式,使中國股票收藏展現出人們所沒有的特色文化。
❺ 認股權證 價值形式
1.認股權證,又稱「認股證」或「權證」,其英文名稱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譯「窩輪」。是一種約定該證券的持有人可以在規定的某段期間內,有權利(而非義務)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股票的權利憑證。
按照發行主體,認股權證分為股本認股權證和備兌權證兩種。股本認股權證屬於狹義的認股權證,是由上市公司發行的。備兌權證則屬於廣義認股權證,是由上市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為證券公司、銀行等)發行的,不增加股份公司的股本。
2.假設投資人以每股7分錢的價格買進1股代號為9769的中國移動(0941)備兌認購證,投資人就可在2004年10月18日以每股23.88港幣的價格購買0.1(認購比率)股中國移動的股票(實際上是現金結算,並不真正發生購買行為)。如果10月18日收盤後,中國移動在10月18日及之前的4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算術平均值(專業術語叫「收市價」)低於每股23.88港幣,則行使這一認購權毫無意義,投資人可放棄購買的權利,這樣就完全輸掉了當時購買這一權利的7分錢;反之,如果收市價為每股26港幣,投資人就會行使這一權利,以賺取21.2分的行使利潤。扣除當時購買這一權利的7分錢本金,投資人可凈賺14.2分的凈利潤(不考慮行使費用),投資回報可達203%。
同樣道理,備兌認沽證是一種認沽期權。投資人購買備兌認沽證,實際上是買進一種權利———擁有這種權利的投資人,可以在未來的某一行使日,以某一行使價,賣出某一股票(或某一組股票)。
假設投資人以每股9分錢的價格買進1股代號為9908的中國移動備兌認沽證,投資人就可在2004年10月26日以每股21港幣的價格沽出0.1股中國移動的股票。在10月26日收盤時,如果中國移動的收市價高於每股21港幣,投資人可放棄沽出的權利,完全輸掉當時購買這一權利的9分錢;反之,如果中國移動的收市價為每股19港幣,投資人就會行使這一權利,以賺取20分的行使利潤。扣除當時購買這一權利的9分錢本金,投資人可凈賺11分的凈利潤(不考慮行使費用),投資回報可達122%。
從表面上看,投資人買賣認股權證,好像是在和發行商對賭股價走勢。實際上,發行商一般都會採取一種叫「對沖」的辦法,將自己的風險轉移給市場。假設某投資人從發行商手上買入一批中國移動備兌認購證9769。如果中國移動股價上升,9769的價格就會往上升,投資人就會賺錢,發行商就要虧錢。發行商為了迴避這種風險,就會在賣出9769的同時,在市場上買入一定比例的中國移動股票進行對沖。這樣,如果中國移動股價上升,發行商在9769上確實會虧錢,但會在股票上賺回錢。發行商只要進行科學的對沖,就能做到盈虧相抵略有盈餘。
購買認股權證,猶如四兩撥千斤,具有很大的杠桿作用。一般來說,認股權證絕對價格的變化會小於對應股票(正股)的價格變化,但相對於其自身低廉的價格來說,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幾倍到十幾倍。因此,發行商在進行對沖操作時,需要在市場上買入(或賣出)相當於認股權證金額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股票。
明白了這個道理,投資人買賣認股權證時就應該特別注意:千萬不要把認股權證看做一個獨立的證券,單純為買賣認股權證而買賣認股權證。買賣認股權證時,投資人應該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對應的股票上。只有投資人認為正股便宜時,才應該考慮買入備兌認購證;認為正股偏貴時,才應該考慮買入備兌認沽證。如果投資人只分析單只認股權證的價格走勢,不論正股價格的平貴而進行買賣,那就變成本末倒置的純投機行為。
理論上講,認股權證的合理價格和正股的價格之間有著緊密關聯,投資人只要把正股價格、正股價格百分比波動的標准差、當前的利率水平、權證的行使價格和行使期限,輸入到一個叫Black-Scholes的模型中,就能算出某隻認股權證的合理價格。不過,香港市場上大部分認股權證的價格,都遠高於理論價格。因此,投資人就要衡量,自己願不願意為了獲得一定量的杠桿作用,而額外支付一定的差價(可能是認股權證價格的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
需要特別提醒讀者的是,發行商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往往會發行一些非標準的認股權證,或在發行條款中加入一些不利於投資人的條款。從法律上講,發行商在招股書中都已經對這些認股權證的條款進行了足夠的披露,因此不需要負相關的法律責任。
因此,要保護自身利益,投資人必須充分理解,才能考慮是否介入認股權證。
❻ 第二代股票認購證現在可以買多少價格一張
第二代股票認證現在1000元一張。
❼ 請問股票內的行使價是甚麼意思
你問的是認股證(窩輪)的名詞,除了你問的之外,仲有一個重要的名詞到期日。
到期日或行使日:為行使認股證的合約終止日期。
行使價:認股證協議書上定明的相關資產買入價為行使價。
兌換比率 :是每股認股證可兌換相關資產的比例。中國香港的兌換比率通常是十。
在中國香港上市的備兌認股證,兌換比率一般都是十對一,即股證持有人在行使
時需以十股股證換購一股正股。另一重要數量是每手股數最少買賣單位,即
認股證的買賣單位計算如下: 認股證的股數單位 = 正股最少買賣單位 x 兌換比率舉一個例,匯控股票的買賣單位是400,一隻兌換比率為10的認購證相等於4,000股數認購證。
杠桿比率即假設投資者考慮買入一手,即4,000股匯控認購證,行使價85港元
,到期日為20xx年x月xx日,匯控現貨價為90港元,
兌換比率十對一:
1. 由於兌換比率是十對一,認購證的價格將會是1港元〈即列價10港元÷兌換比率10〉。
2. 投資者需付的投資總為 4000 x 1港元 = 4000港元以換取400股匯控股票。
3. 倘若匯控當時的造價為90港元,400股匯控正股的投資額為400股 x 90港元,即36,000港元。換句話說,投資者付出4000港元購入一手十對一的匯控認購證,相等於以36,000港元購入400股匯控正股。 投資認股證的杠桿效益達9倍。 這杠桿收效稱為認股證的: 杠桿比率=相關資產股價 ÷ 〈認股證價格 x 兌換率〉杠桿比率是量度認股證杠桿效益的方法。
對沖系數:假設匯控的認購證行使價85港元,
到期日20xx年x月xx日,兌換比率為十對一。在x月xx日的認購證的價格為1港元。對沖系數為0.068。假設投資者持有4000股匯控認購證。對沖總系數〈即股證價格的敏感度〉等同持有4000股 x 0.068 = 272股匯控正股。
由於匯控現貨價為90港元,投資272股匯控,投資者需付24,480港元。
相比之下,投資認購證的組合,所需的投資金額較低,只需4000股 x 1港元
= 4000港元便可持有相等同投資24,480港元的匯控正股的投資組合。
投資者可以超低的本金投資而獲得價位敏感度相同的正股數量。
投資者須留意對沖系數會隨相關資產現貨價及其他變數如波幅和尚余年期等轉變。
有效的杠桿比率:有效的杠桿比率 = 杠桿比率 x 〈對沖系數 x 兌換比率〉簡單的杠桿比率認可購買認股證的數量與相關資產是9的倍數。
然而,認股證與相關資產的價位變動並不一定是一對一港元。
以下的例子概括了有效的杠桿比率:考慮匯控認購證,資料如下:
兌換率 = 10港元考認股證價位 =
1港元相關資產價值 = 90港元代他數值 = 0.068 杠桿比率
= 90港元 ÷〈1港元 x 10〉= 9 有效的杠桿比率 = 9 x〈0.068 x 10〉
= 6.12有效杠桿比率6.12,代表當匯控股價變動1百份比時,
認購證價格理論上變動6.12百份比,另一解釋是投資者只需用投資於
正股的1/6.12資本於認股證,以配合價格的移動。
時間價值:時間價值反映等待相關資產在到期日前作出有利投資者的價格變動的價值。
認股證理論價格 = 內在價值 + 時間價值
愈接近到期日,認股證的時間價值愈低 (「時間萎縮」),這是由於相關資產價格在到期日前升越行使價的機會日漸減少,故反映等待價值的時間價值亦愈低(假設其他因素於期間保持不變)。股證表現
街貨量是實際的銷售數據,即投資者願意持倉過夜的數量,這數字愈高,代表銷情愈理想。
以上解答為理論答案。至於各數據如何反應入市策略,則各個情況有不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