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價格如何計算
股票的理論價格公式為:
股票理論價格=股息紅利收益/市場利率。
股票價格有市場價格和理論價格之分。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
拓展資料: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而股價的價值就等於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根據趨勢理論,股價運動有三種變化趨勢。
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趨勢。
股價運動的第二種趨勢稱為股價的次級趨勢。
因為次級趨勢經常與基本趨勢的運動方向相反,並對其產生一定的牽製作用,因而也稱為股價的修正趨勢。這種趨勢持續的時間從3周至數月不等,其股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為股價基本趨勢的1/3或2/3。
股價運動的第三種趨勢稱為短期趨勢。
反映了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修正趨勢通常由3個或3個以上的短期趨勢所組成
股票本身沒有價值,但它可以當做商品出賣,並且有一定的價格。股票價格(Stock Price)又叫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價格分為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股票的理論價格不等於股票的市場價格,兩者甚至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股票的理論價格為預測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是股票市場價格形成的一個基礎性因素。
股票價格的分類
股票有市場價格和理論價格之分。
1.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
(1)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
(2)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
(3)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國際市場上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參考公式是:
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40%+股息還原率×20%+每股凈值×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20%
這個公式全面地考慮了影響股票發行價格的若干因素,如利率、股息、流通市場的股票價格等,值得借鑒。
2. 2017高一政治經濟學計算公式
高一是學習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時期,此時應該掌握好相應的 高一政治 經濟計算公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經濟學計算公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政治經濟學計算公式 總結 一
1.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原價/(1+X%)=現價
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原價/(1-X%)=現價
2. 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原產品數量*(1+X%)=現產品數量
現產品數量*現價值量=現價值總量
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原產品數量/(1-X%)=現產品數量
現產品數量*現價值量=現價值總量
3、貨幣升值:原幣值/(1+X%) =現幣值
貨幣貶值:原幣值/(1-X% )=現幣值
4、CPI上漲(紙幣貶值):原價/(1-X%)=現價
CPI下降(紙幣升值):原價/(1+X%)=現價
5、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6、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100%
=紙幣超發量/實際需要的貨幣量*100%
=(現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
現商品價格=原價格*(1+通脹率)
7、貨幣貶值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100% =紙幣超發量/紙幣發行量*100%
=(現物價水平-原物價水平)/現物價水平
現商品價格=原價格/(1-紙幣貶值率)
8、通貨緊縮率(物價下跌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100%
=少發行的貨幣/實際需要的貨幣量*100%
現商品價格=原價格*(1-通貨緊縮率)
高一政治經濟學計算公式總結二
9、貨幣升值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紙幣發行量*100%
=紙幣少發量/紙幣發行量*100%
現商品的價格=原價格/(1+紙幣升值率)
10、設原來M國與N國匯率比為:M:N
① 若M國通貨膨脹率為X%,N國幣值不變,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M(1+X%):N
② 若M國幣值不變,N國通貨膨脹率為X%,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M:N(1+X%)
③ 若M國通脹率為X%,N國通脹率為Y%,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M(1+X%):N(1+Y%)
④若M國幣值不變,N國貨幣升值X%,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
M:N/(1+X%)
⑤若M國幣值不變,N國貨幣貶值X%,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
M:N/(1-X%)
⑥若M國貨幣升值X%,N國幣值不變,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
M/(1+X%):N
⑦若M國貨幣貶值X%,N國幣值不變,則現在M國與N國匯率比為:
M/(1-X%):N
11、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金額/家庭總支出金額(指消費支出總額,不能包括投資支出)*100%
1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若求本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本金
若有利息稅:稅後所得=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利息率
13、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率
14、增值稅=商品銷售額*增值稅率-上一環節的商品銷售額*增值稅率
=增值額*增值稅率
15、個人所得稅(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500元)
個人所得稅應稅額=個人所得-3500, 然後將應稅額對照個人所得稅率表分段計算,再將分段所得稅相加。
16、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高一政治復習原則
一、重視 課前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聽課的基礎。新教材的編寫者們匠心獨運地在課文中配以豐富的數字、圖表、圖片和漫畫,直觀明了地反映我國各地經濟建設的景象,展示了現實的社會生活情境,這給學生的預習帶來了極大的空間。新課預習要做到“四齣來”,即把簡單觀點背出來、主要觀點標出來、重要論點劃出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以便在上課時注意留神,把握重點,解決難點。
二、課上認真聽課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獲得知識的最主要途徑。第一,聽:這是保證聽課質量的主要條件,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從老師講課中受到啟發,發現問題,提高聽課質量。第二,記:好腦子不如勤筆頭。記好聽課筆記可以幫助思考,加強記憶,有利於課後復習,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第三,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啟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得到更多收獲。
三、及時鞏固復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復習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的。熟記以後,一小時忘56%,兩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說第一次重復最重要,當天學過的內容一定要進行及時復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及時鞏固增強記憶的效果。否則,日積月累,不會的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基礎差,以後很難再補,所以當天講過的內容一定要及時鞏固。對於章節性內容要善於總結復習,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
四、增強閱讀視野
課後偶爾看看報紙、新聞,或從 其它 方面了解一些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有助於開放性題的解答。也可以是與政治無關,隨便什麼有關社會、科學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說、野史亦可,答題時雖然用不到這些東西,但有時會帶來很多靈感。
3. 關於高中政治里股票的計算題
股票價格等於股息/銀行利率=25*0.1/0.05=50元*200=10000元,
當金融危機影響銀行利率下降,25*0.1/0.025*200=20000元,所以升值10000
4. 股票價值三種計算公式
股票價值三種計算公式:
1.股票價值=市盈率×每股收益。
2.股票價值=面值+凈值+清算價格+發行價+市價。
3.股票價值=稅後凈收益/權益資金成本。
拓展資料:
有關股票的價值有多種提法,它們在不同場合有不同含義。具體包括以下四類:
(1)股票的票面價值(face value)。股票的票面價值又稱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標明的金額。該種股票被稱為有面額股票。股票的票面價值在初次發行時有一定參考意義。以面值發行稱為平價發行,此時公司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等於股本的總和。發行價格高於面值稱為溢價發行,募集的資金大於股本的總和,其中等於面值總和的部分記入股本,超額部分記入資本公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資產會發生變化,股票面值與每股凈資產逐漸背離,其與股票的投資價值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系。
(2)股票的賬面價值(book value)。股票的賬面價值又稱股票凈值或每股凈資產,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實際資產的價值。在沒有優先股的條件下,每股賬面價值以公司凈資產除以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票的股數求得。公司的凈資產是公司營運的資本基礎。在盈利水平相同的前提下,賬面價值越高,股票的收益越高,股票就越有投資價值。因此,賬面價值是股票投資價值分析的重要指標,在計算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時也有重要的作用。
(3)股票的清算價值(1iquidation value)。股票的清算價值是公司清算時每一股份所代表的實際價值。理論上,股票的清算價值應與賬面價值一致,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4)股票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股票的內在價值即理論價值,是指股票未來收益的現值。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股票的市場價格,股票的市場價格總是圍繞其內在價值波動。研究和發現股票的內在價值,並將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相比較,進而決定投資策略是證券分析師的主要任務。但由於未來收益及市場利率的不確定性,各種價值模型計算出的「內在價值」只是股票真實內在價值的估計。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供求關系的變化等都會影響股票未來的收益,引起內在價值的變化。
5. 求高中政治計算題所有的公式。
公式1:紙幣發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①紙幣貶值率: 紙幣發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1-紙幣貶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 紙幣發行量×(1-紙幣貶值率)
②通貨膨脹率: 紙幣發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1+通貨膨脹率)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 紙幣發行量÷(1+通貨膨脹)
公式2:貨幣發行量(幣值)變化引起商品價格變化方面的計算
①紙幣貶值率: 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1-紙幣貶值率) 基期物價水平= 現期物價水平×(1-紙幣貶值率)
②通貨膨脹率: 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1+通貨膨脹率)
基期物價水平= 現期物價水平÷(1+通貨膨脹率)
公式3: 使用價值總量(商品數量)=上一年度商品數量×[ 1+本年度勞動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
公式4:
價值量(單位商品價值量)=上一年度商品價值量÷(1+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
價值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的價值總額÷使用價值總量(商品數量) 公式5: 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
價格總額=單位商品價格量×商品數量
單位商品價格=價格總額÷商品數量
注①.使用價值:一般是計算商品的總件數。與勞動生產率呈正比關系。假設原來生產x件,當勞動生產率提高50%時,現在每天生產的使用價值(商品數量)=X*(1+50%)
②.價值:一般是單位商品的價值。與勞動生產率呈反比關系,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假設原來M商品價值為x元/件,現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則M商品的價值=x/(1+50%)
③. 交換價值:由於價值與交換價值大小相等,因此計算交換價值,就是變相計算價值,因此,只要計算出價值,也就計算出交換價值。
④. 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由價值決定,價格的大小與價值大小成正比,與貨幣價值成反比。價格=單位商品價值/單位貨幣價值。
⑤. 價值總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總額=使用價值量(商品總件數)×單位商品價值量
⑥.價格總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總額=使用價值量(商品總件數)×單位商品價格 公
式6: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次數) 註: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若過量發行則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居民購買力下降,引發通貨膨脹。
公式7:貨幣貶值幅度=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發行的貨幣量
公式8::物價上漲幅度=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所需的貨幣量
公式9::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
公式:10:計算股票價格
1.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存款利息率
2. 股票價格=預期股息率*股票票面額/銀行存款利息率
3. 預期股息=單股股票發行價(股票票面額)*預期收益率
公式11:計算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按勞分配收入、勞動收入
①勞動收入包括:按勞分配所得、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②按勞分配所得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資、獎金、崗位津貼等。按勞分配的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圍內。
③按生產要素分配:
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種類: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④非勞動收入則包括:利息收入、紅利、風險收入、租金(財產收入) 、社會保障收入等。
⑤財產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 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
公式12:計算利息、匯率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註:匯率與幣值的變化表 公式13:計算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 恩格爾系數=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消費總支出*% :
6. 請問股票的理論價格的定義及計算方式是什麼
你好,股票價格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本身並沒有價值,股票之所以有價格,是因為它代表著收益的價值,即能給它的持有者帶來股息紅利。股票及其他有價證券的理論價格就是以一定的必要收益率計算出來的未來收入的現值。
股票的理論價格公式為:股票理論價格=股息紅利收益÷市場利率
不過這個公式成立是有條件的:假設公司不再外延式擴張、假設公司永續經營、假設公司按照固定比例分紅、假設市場利率永遠不變。
7. 股票價值的計算公式
股票價值=市盈率×每股收益。
股票價值=面值+凈值+清算價格+發行價+市價。
股票價值=稅後凈收益/權益資金成本。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拓展資料:
股票價值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沒有價值。從本質上講,股票僅是一個擁有某一種所有權的憑證。股票之所以能夠有價,是因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東,不但可以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還享有參與分紅與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同理,憑借某一單位數量的股票,其持有人所能獲得的經濟收益越大,股票的價格相應的也就越高。
股票的清算價格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產或倒閉後進行清算時,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從理論上講,股票的每股清算價格應與股票的帳面價值相一致,但企業在破產清算時,其財產價值是以實際的銷售價格來計算的,而在進行財產處置時,其售價一般都會低於實際價值。所以股票的清算價格就會與股票的凈值不相一致。股票的清算價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產或其他原因喪失法人資格而進行清算時才被作為確定股票價格的依據,在股票的發行和流通過程中沒有意義。
發行價
當股票上市發行時,上市公司從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確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發,對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發行,而制訂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來發行,這個價格就稱為股票的發行價。
市價
股票的市價,是指股票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達成的成交價,通常所指的股票價格就是指市價。股票的市價直接反映著股票市場的行情,是股民購買股票的依據。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股票的市價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價值的集中體現,因此這一價格又稱為股票行市。
股票市價的簡單計算模型
股票市價的實際上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
對於股份制公司來說,其每年的每股收益應全部以股利的形式返還給股票持有者,也就是股東,這就是所謂的分紅。當然,在股東大會同意的情況下,收益可以轉為資產的形式繼續投資,這就有了所謂的配送股,或者,經股東大會決定,收益暫不做分紅,即可以存在每股未分配收益(通常以該國的貨幣作為單位,如我國就以元作為單位)。
假設,公司長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為1元,並且按照約定,全部作為股利給股東分紅,則持有者每年都可以憑藉手中股權獲得每股1元的收益。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價格應該是個天文數字,因為一旦持有,這筆財富將是無限期享有的。
但是,貨幣並不是黃金,更不是可以使用的實物,其本身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在現實中,貨幣總是通過與實物的不斷交換而增值的。比如,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1塊錢買了塊鐵礦(投資),花1年時間加工成刀片後以1.1元賣出(資產增值),一年後你就擁有了1.1元的貨幣,可以買1.1塊的鐵礦。也就是說,它仍只有1元,還是只能買1塊的鐵礦,實際上貨幣是貶值了。因此,貨幣是具有時間價值的。
對於股票也一樣,雖然每年每股分紅都是1元,假設社會平均利潤率為10%,那麼1年後分紅的1元換算成當前的價值就是1/(1+10%),約為0.91元,而兩年後分紅的1元換算成當前的價值就是1/(1+10%)/(1+10%),約為0.83元,注意到,這個地方的每股分紅的當前價值是個等比數列,按之前假設,公司長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為1元,這些分紅的當前價值就是一個等比數列的和,這個和是收斂的,收斂於每股分紅/(1+社會平均利潤率)/(1-1/(1+社會平均利潤率))=每股分紅/社會平均利潤率,也就是說每年如果分紅1元,而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10%,那麼該股票的當前價值就是每股10元,不同的投資者就會以一直10元的價格不斷交換手中的股權,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價格是不會變的。
但是,為什麼市場上的股價會不斷變化呢?原因很簡單,是投資者對股票的預期收益不同導致的。
比如,A投資者認為股票從下一個年度起,每年的分紅會達到1.2元,並且會長期持續,那麼,他就願意花1.2/10%=12元的價格購買這只股票,B投資者沒有這樣的預期,只要他覺得每年的分紅不到1.2元,他自然會很樂意以12元的價格將手中股權轉讓給A。再比如,A投資者認為在當前宏觀形勢下,社會平均利潤率將不會有10%,只會有5%,並且長期保持在5%,即他如果投資鐵礦加工,1元錢買的鐵礦加工一年後只會以1.05元的價格賣出刀片,那麼他不投資鐵礦而轉而投資股票(長期獲利1元)的話,他願意花1/5%,也就是20元的價格購買這只股票。
或許大家會有疑問,為什麼社會平均利潤率降低了股票價格反而會升高,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明這個問題,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了,貨幣的貶值速度就下降了,而股票價格作為對於未來價值的預期自然就升高了。因此,股票的價格是公司盈利能力和社會宏觀經濟形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瀕臨破產的公司股票將一文不值,朝陽產業的股票會一路攀升,通脹預期會助推股價上揚,以上情況都是通過影響上述兩個因素而間接影響了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