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證市值 ,前十大權重股市值
1、2011年1月17日,上證總市值174097.51億元,流通市值139014.94億元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QueryTradingByProdTypeAct?prodType=9&searchDate=&tab_flag=1
2、2011年1月17日,前十大權重股
名次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市價總值(萬元) 所佔總市值的比例(%)
1 601857 中國石油 184591168.71 10.60
2 601398 工商銀行 110920964.04 6.37
3 601288 農業銀行 76160321.12 4.37
4 601988 中國銀行 62567982.98 3.59
5 600028 中國石化 58664591.37 3.37
6 601628 中國人壽 43687765.94 2.51
7 601088 中國神華 39050777.88 2.24
8 601318 中國平安 23860252.04 1.37
9 600036 招商銀行 22453652.35 1.29
10 600000 浦發銀行 18093867.27 1.04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QueryTopNegoValAct
Ⅱ 大膽預測一下,大盤會以什麼樣的走勢,迎接螞蟻集團的上市
巨無霸螞蟻集團正式申購,意味著這只巨無霸正式打響在A股市場的融資之路,上證指數會以什麼樣的走勢來迎接螞蟻集團的呢?
根據當前大盤指數預計大盤會以震盪下跌的走勢來迎接螞蟻集團的上市,畢竟螞蟻集團募資金額太大,對A股抽血太嚴重,對股市資金都被抽離了,大盤只能以窮酸的方式來迎來螞蟻集團的上市。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推測,大盤會以震盪走跌的方式迎接螞蟻集團的到來,具體如下:
第一,螞蟻集團募資金額
根據螞蟻集團融資安排,螞蟻集團將把IPO融資目標從之前的300億,提高到350億美元。
預算在A股市場進行融資350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約2350億元,這筆資金相當於已經把整個上證指數全天的總成交量給抽走了。
綜合上面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考慮,預計下周大盤以兩種走勢來迎接螞蟻集團的上市:
一,大盤維持橫盤震盪,保持近期的高位平台來來回回的波動,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
二,大盤直接下跌,一浪接一浪的下尋找支撐,說白了就是由於缺乏資金,把大盤砸出一個坑來迎接。
總之不管大盤以震盪還是砸盤的方式來迎接,總體都是以下跌的走勢來迎接,區別是微跌、小跌、還是大跌,就一個字“跌”的走勢來迎接螞蟻集團上市。
Ⅲ 「巨無霸」中國海油上市首日大漲44%,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中國海油能夠得到眾多戰略投資者的支持和認可,而且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融資的目標。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中海油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而且前景一片光明。因為該公司的發展趨勢向好,而且一路暢通無阻。
作為國內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及天然氣生產商,中海油的毛利率不僅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其營收逐年增加。其不僅能夠拓展新的業務,而且也能不斷擴大其經營規模。該公司能夠成功上市,其股價應聲上漲,此事意義重大。
這意味著其勘探空間和新能源業務的發展備受關注和期待。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海上油氣勘探和天然氣生產,由於國外油氣價格上漲,該公司能夠藉助這一東風,並且快速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中海油不僅具有較廣的勘探空間,而且也能逐漸發展新能源業務,這不僅能夠優化其業務布局,並且也能激發其發展潛力。
Ⅳ 在端午節前後,股市情況會發生哪些變化你知道嗎
早前端午節前市場真的是一片慘淡,大盤每天都在創新,在端午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盤中甚至一度接近3000點。而且從個股的跌幅上來看,早已經跌破了3000點的價位,甚至很多在技術面已經超跌的個股,又跌了5%以上,再加上當時突然閃崩的仙股,市場有一種風聲鶴唳,步步驚心的感覺。
端午節後一周的走勢分類:因為日線,周線都還沒有構成頂分型。按照理論不用考慮轉折。如果非要按照一周的走勢分類。早前的一個相應級別的中樞是一個五分鍾中樞。就是等待這個區間的第三類買賣點。只要沒出現這個區間的第三類買賣點。那就繼續中樞震盪。條件就是一分鍾級別的回抽或者一分鍾級別的反彈,不回到區間。
Ⅳ 2015年11月2日,換股合並實現整體上市的溫氏股份(.SZ),股價出現暴漲,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
2015年11月2日,換股合並實現整體上市的 溫氏股份 (300498.SZ),股價出現暴漲,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萬千股民追捧的對象。
讓外界頗為困惑的是,一家主營禽肉產品的溫氏股份,何以能夠擁有如此大規模的市值,圍繞其發展軌跡,一直為外界所關注。3月6日,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董事長溫鵬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專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7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經過30餘載的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跨地區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溫氏股份一路走來,穩扎穩打。目前,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170多家一體化公司,現有合作家庭農場5.3萬戶、員工4萬餘人。
作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歲的溫鵬程第19次參加全國兩會。面對外界關心的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溫氏家族化等問題,溫鵬程毫不諱言,向時代周報記者娓娓道來。
神話背後 依賴「溫氏模式」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溫氏股份定位於畜禽養殖為主業,恰逢其時。溫氏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肉豬、肉雞等禽類產品,近幾年其規模遠超同行。
據溫氏股份官網披露,2014年溫氏集團上市肉豬1218萬頭、肉雞6.97億只、肉鴨1699萬只,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溫氏股份的經營業績再次邁上新台階。
最新的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收達482.34億元,同比增長24.56%;營業利潤為67.17億元,同比增長132.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76億元,同比增長126.16%。
在業內人士看來,溫氏股份的發展得益升弊譽於其獨有的「溫氏模式」—以緊密型「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核心、適度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發展和經營管理模式。
長江證券 分析師認為,溫氏股份通過其「輕資產、全產業鏈、全員持股」的溫氏模式解決了養殖業大規模化而因技術跟不上導致的高成本難題,成本優勢顯著。另外,溫氏股份較高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控制優勢,能夠保證合作農戶利潤持續增長,吸引更多農戶加入溫氏體系,實現規模的持續擴張。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畜牧業巨大的成本是飼料,大概佔到總成本的70%。目前國家正在提倡「去庫存」的發展思路,近年來玉米和糧食的庫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庫存。溫鵬程認為,在「去庫存」的過程中,會讓這些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這可以讓我們的畜牧產品,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溫氏股份將產業觸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蘇等地,在發展過程中,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起了環保爭議。對於國家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法規,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歷來重視環境保護,並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環保問題解決方案,即環保「三同時」制度,另外這幾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資金達到10億-20億元,「去年我們投入了2.7億元的環保資金,新投產的項目,(環保)標准較高,達到了循環利用的標准。」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50多分鍾的專訪時間里,溫鵬程多次談到環保話題,「我們三年前就明確了環保管理,是生產環節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的環保壓力不大」。
邁入2016年,溫氏股份發展勢頭迅猛。3月7日,溫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豬銷售情況,2月銷售商品肉豬109.81萬頭,收入22.15億元,銷售均價17.91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31.74%、-27.66%、4.01%,對此溫氏股份解釋稱,「受春節假期影響,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減少;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商品肉豬出欄量增長及銷售價格上漲。」
近來,溫氏股份再次將產業板塊向全國布局。2月3日,該公司卜隱披露了一項定增預案,「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以每年合計新增肉豬產能 182 萬頭為目標,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 11.6億元,用於建立 4個肉豬養殖一體化建設項目。
啟吵段動組織架構變革
溫氏股份內部家族分散,共計有13個家族,其中以溫鵬程家族和嚴居然家族影響最甚。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溫氏股份的股本結構較為分散,無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單一股東,各股東的持股數及持股比例均較小。
截至目前,溫氏家族成員中,包括溫鵬程在內的11人在溫氏股份持股,合計持有公司6.07億股股票,持股比例為16.74%,為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在董事會層面,溫氏股份共計有8名握有「實權」的非獨立董事,其中溫鵬程在公司擔任董事長,溫氏家族成員在非獨立董事中擁有4名席位,佔到1/2,對於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形成決議,有重大影響。
另外,嚴氏家族在溫氏股份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溫氏股份總裁、技術總監嚴居然,以及嚴居能兩兄弟,均在董事會擔任董事,兩人合計持有1.77億股,持股比例達4.88%。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對於公司家族化傾向這一話題毫不諱言,「溫氏從成立那一天起,我們就是一個帶有家族烙印的公眾公司。」 溫鵬程表示,正是因為如此,早期的溫氏集團才被拒於資本市場之外,「但我們完全是以公眾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團隊的成長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溫鵬程進一步指出,雖然溫氏帶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團隊的作用、決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學、合理,而且高效的。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從去年11月份整體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後,溫氏股份經過資本市場震盪,依舊穩坐「一哥」寶座。截至3月10日收盤,溫氏股份報收47.87元/股,總市值達到1735.41億元,超過綠地控股(600606.SH,總市值1555.09億元)和光大銀行(601818.SH,總市值1699.12億元),在滬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銀行 的總市值目前不到1500億元,溫氏股份總市值排名第25位,可謂深市的新「巨無霸」
在整體上市後,上述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已過億,溫氏創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財富觀念變成現實。今年以來,溫氏股份繼續加大對股東的財富共享。根據2015年度的經營情況,溫氏股份發布了《2015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預披露》公告,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不少於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不少於18.13億元,同時以資本公積向股東每10股轉增不少於2股,合計轉增股本不少於7.25億股。
不僅如此,溫氏股份還啟動了員工持股計劃。2月3日,溫氏股份披露稱,該計劃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1.6億元,參與對象包括本公司董監高管理人員,以及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子公司員工,總人數達19097人。
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上市後更好地發展,溫氏股份直接啟動了關於組織架構變革的工作,已聘請了有關的第三方咨詢公司,指導此次變革。
「我們很快會以原來的母公司來帶動分公司發展,到下個階段,組織變革(實施)以後,可能會讓企業的管理更專業化,具體從業務隊伍專業化、年輕化這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Ⅵ 茅台股票歷史最低價是多少
1、茅台股票歷史上最低價為20.71元(除權價),它是600519貴州茅台,它當前的復權價格則是達到了1822.06附近,所以若是當時以最低價買入持有不動的話,當前是翻了88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是排除了上市公司其餘紅利的影響的,所以實際收益還得往上提一提。
2、行業專家認為,雖然茅台身上的金融屬性與投資屬性不會因為上述措施而立即消退,但是在相關部門和企業長期努力下,茅台酒被資本與消費市場過度追捧的局面將有所改變。未來,茅台酒也將有望步入「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囤的、用來炒的」的時代。
3、貴州茅台的賺錢邏輯非常的簡單,就是生產、出售具有高度定價權的茅台酒,高度的定價權保證了茅台酒極高的毛利率,這些使得貴州茅台成為了一架簡單的、容易理解的賺錢機器。茅台酒的定價權主要來自於生產的壟斷性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所造成的供不應求的現實。茅台酒最多生產於貴州省仁懷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鎮,依託當地特殊的地域環境(水,高粱,微生物群)。這就形成了茅台酒生產的壟斷性。
4、茅台酒強大的品牌的基礎自然是茅台酒的品質,但另一方面也有建國後的歷史原因,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關注,以及外交場合的推薦等賦予了茅台酒濃厚的人文情感。使得茅台只要好好的維護,宣傳這些歷史情感,就能夠保持茅台酒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5、 當前貴州茅台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價格上漲,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市場上真正消費茅台的人並不多。如今,貴州茅台的 大部分消費者都是想通過投資貴州茅台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希望於炒作貴州茅台來推動自身財富的提升,這實際上是當前貴州茅台真正問題所在。
拓展資料:
貴州茅台的正式上市是2001年8月27日,上市地點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當天收盤時茅台市值為88.88億元。據悉,當年茅台剛剛上市的時候發行價格為31.39元/股,而當日開盤時的價格為34.51元/股!現如今已經漲到了一千多一股。茅台依舊是股市中的巨無霸,上市以來跌少漲多。
Ⅶ 上證和深成指數曾經最高分別是多少點
截至2019年7月14日。
上證指數 最低點1991年12月31日:95.79 最高點:
2007年10月31日:6124.04;
深證成指 最低點1991年09月29日:396.52 最高點:
2007年10月12日:19600.03 。
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叮禒恥溉儕防抽獅處餞行、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平安和交通銀行。
前十大公司總市值8.83萬億元,占兩市總市值30.05%,堪稱市場中的「巨無霸」。其中,中國石油總市值達2.026萬億元。
(7)巨無霸上市前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上證綜合指數又稱上證綜指或滬綜指,全稱是「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該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綜合指數,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Ⅷ 中國鐵塔上市交易發行多少股
8月8日,香港市場年內最大的IPO項目中國鐵塔,正式在香港主板掛牌交易。作為總市值逾兩千億港元的巨無霸,中國鐵塔有望於月內就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上市首日,該股以1.26港元/股開盤,與招股價持平。此後股價主要在發行價上下波動,最高觸及1.29港元/股,最終報收於1.26港元/股,成交55.26億港元。
資料顯示,中國鐵塔由內地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於2014年合資成立,主要從事通信鐵塔等基站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和運營,目前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鐵塔基礎設施供應商,內地市場佔有率為96.3%。
除了背靠三大電信運營商之外,此次赴港IPO,中國鐵塔還引入了豪華的基石投資陣容,包括高瓴基金、淘寶中國、中石油資本、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等10家基石投資者。據佟吉祿介紹,中國鐵塔的國際配售獲得了來自國際各地的長線基金、主權基金、對沖基金等多家機構認購。
「2015年10月,我們完成對三家運營商全部存量鐵塔資產的收購,迄今全面運營不到三年,我們就取得了快速增長。今天能夠在香港主板上市,說明中國鐵塔基於共享的商務模式得到廣大投資者的高度認可。」佟吉祿說。
有望於月內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
雖然有明星股東和豪華基石投資團護航,但公開發售方面,散戶投資者似乎對這家「巨無霸」反應較淡。中國鐵塔公開招股僅獲得0.36倍超額認購。不過,相較於同日上市新股百濟神州開盤後即跳水破發,中國鐵塔股價表現較為穩定,主要在發行價上下0.02港元處波動,最終收於1.26港元,守住發行價。
為給股價保駕護航,中國鐵塔本次IPO設置了「綠鞋機制」,即其國際承銷商可行駛15%的超額配股權,要求中國鐵塔額外配發不超過此次全球發售股份15%的H股。在國際市場上,這一機制常被許多新股用於維護上市初期股價穩定。上證報記者通過查詢中國鐵塔交易情況獲悉,上市首日,其主要承銷商之一高盛亞洲貢獻了將近30%的買盤。
銀河證券表示,市場反應平淡主要因為投資者普遍認為中國鐵塔在IPO定價、客戶組合和盈利能力方面不具備吸引力。然而,包括銀河證券在內的多家機構亦在研報中稱,作為具有增長潛力的大型電信相關公司,中國鐵塔此次上市的估值低於全球同業。
市場消息,自8月22日起,中國鐵塔將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對於中國鐵塔來說,可能會是一針強心劑。
來源百家號
Ⅸ 一家1300億巨無霸不到3年縮水到83億是為什麼
12月15日晚股轉公司突然宣布中科招商(832168.OC)將被強制終止掛牌,不僅令市場感到震驚,甚至連中科招商的董事長單祥雙也頗為意外,按照他的說法12月15日當天上午其還到股轉公司去做了整改溝通。
巔峰時期,中科招商市值曾超過1300億元,因此也成為新三板的標桿性企業。不過,如今市值卻不足90億元。這樣的墜落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
中科招商將被強制終止掛牌
12月15日,股轉公司公告稱,根據《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與《關於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2家掛牌私募機構中科招商(832168.OC)、達仁資管(831639.OC)不符合整改要求,將於12月26日起終止2家公司股票掛牌。
根據中科招商主辦券商光大證券發布的公告,中科招商被強制終止掛牌的原因為:
根據2016年經審計的財務數據,中科招商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的比例為41.39%,未達到要求的80%。
根據股轉公司規定,給予公司的整改期限為1年,目前已經達到1年的規定期限。
根據中科招商第三季度披露的報告顯示,公司有2713名股東。對此,全國股轉系統專門指出,被終止掛牌公司應積極應對投資者訴求,主辦券商應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被終止掛牌公司相關事宜並披露聯系方式,協助做好被終止掛牌公司投資者的溝通工作,指導被終止掛牌公司妥善解決投資者訴求。
單祥雙表示,「無論如何,我們一定會按照股轉系統的要求,與主辦券商一起,通力合作,妥善處理好終止掛牌後的後續事宜,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