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造假300億的康美葯業股票行情查詢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600677是漲還是掉 2025-02-07 21:33:04

造假300億的康美葯業股票行情查詢

發布時間: 2023-08-05 08:11:19

A. 康美葯業3年造假,金額有多少

4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接受50名以上投資者委託,對康美葯業啟動特別代表人訴訟。康美葯業公司因從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元,或將遭遇A股史上最大索賠案。

證監會表示,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葯業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公司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被移送司法機關。證監會表示,康美葯業公司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有預謀、有組織、系統性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涉案金額巨大,持續時間長,性質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惡劣,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生態。

投資者保護機構充分響應市場呼聲,依法接受投資者委託,作為代表人參加康美葯業代表人訴訟。證監會對此表示支持,並將依法對投資者保護機構參與訴訟工作進行監督,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1)造假300億的康美葯業股票行情查詢擴展閱讀

康美公告預虧再增100億,上交所連夜問詢

4月16日,康美葯業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與上次公告相比,業績預虧再增百億。當晚,上交所對康美葯業發出問詢函,督促公司審慎核實預虧金額。

4月16日,康美葯業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更正後預計2020年度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今年1月末,康美葯業曾預計公司2020年度虧損148.5億—178.2億。上交所發出問詢函表示,康美葯業相關預虧金額巨大,與更正前預虧金額差異巨大,公司還存在大額到期債務未清償,涉及重大訴訟等風險事項。

康美葯業應當充分披露當前經營實際情況及存在的諸多風險因素,明確投資者預期,做好2020年年報披露、退市風險提示和後續安排。

B. 康美葯業299.2億元巨虧之迷蹤魅影,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

康美葯業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還需拭目以待。

4月16日晚間,ST康美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約為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此前,康美葯業預計凈虧損為148.5億元至178.2億元,也就短短2個多月,虧損額就急劇擴大了一百多億元,公司將虧損放大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資產減值。

康美葯業此前「消失」的近300億貨幣現金里,其中有201.43億元在2019年5月28日被追溯調整至2016年年報的存貨科目里。4月16日晚,上交所發布「關注函」,要求說明公司資產減值測算的具體過程、減值跡象出現的具體時點,是否存在前期計提不足的情形、前期業績虛假或調節利潤的情形。

這次,監管層還發函要求康美葯業的年審會計師發布專項說明,並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凈資產預計為負,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止於4月19日早盤,昔日A股「中葯第一股」的ST康美,總市值僅97.49億元,股價暫時為1.96元/股。

4月15日,ST康美發布《康美葯業關於部分中期票據未能按期兌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葯業共有8期中期票據,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個月兌付外,其餘5期兌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虧損額大於總市值,且大約凈資產,中票兌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葯業無償劃出股權,虧空及債務巨洞也很難填平。

無論如何,中國版的集體訴訟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ST康美「首當其沖」,對於其創辦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而言,他倆又創造了一個歷史。

集體訴訟,解決了小額多數的受害投資者維權難,對於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法者,會不會罰得傾家盪產,讓他們賠得傾家盪產,倒逼上市公司強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2)造假300億的康美葯業股票行情查詢擴展閱讀

中小投資者向康美葯業索賠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公告顯示,自2017年4月20日(含)起至2018年10月15日(含)期間以公開競價方式買入、並於2018年10月15日閉市後仍持有康美葯業股票,且與本案具有相同訴訟請求的投資者,皆可於2021年4月25日之前登記加入該案訴訟。

數據顯示,在訴訟所規定的這一時間段內,康美葯業股東戶數超過20萬戶,平均持股1.6萬股左右。根據2017年4月20日,康美葯業19.40元的收盤價計,截至今日,相關投資者的損失約在27萬元左右。

目前,法院暫未透露集體訴訟的賠償規模。去年12月31日,廣州法院曾受理了11名原告共同起訴康美葯業以及其高管等22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案,原告請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損失共計約41萬元。隨著更多投資者加入訴訟,其索賠的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C. 廣葯康美重組時間

1、2021年10月30日。
2、康美葯業(*ST康美,600518.SH)連續3年有預謀、系統性地實施財務造假,涉案金額約300億,如今終遭制裁。11月12日下午,「康美案」一審判決出爐,法院當庭宣告康美葯業等相關被告承擔投資者損失總金額達24.59億元。2017年4月20日為康美葯業的虛假陳述實施日,以網路媒體披露康美葯業虛假陳述的2018年10月16日為揭露日,以康美葯業流通股票累計換手率達百分之百的2018年12月4日為基準日。股民只要在虛假陳述實施日和揭露日之間,以公開競價方式買入、並於2018年10月15日閉市後仍持有康美葯業股票,就符合權利登記范圍。
拓展資料:
一、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康美葯業」(上交所:600518)。1997年,由民營企業家馬興田先生創立,公司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當時是「廣東康美葯業有限公司」。2000年,開始進行股份化改組。是集葯品、中葯飲片、中葯材和醫療器械等供銷一體化的大型醫葯民營企業之一。公司已通過股權分置改革。
2、2018年12月28日晚間康美葯業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2019年1月2日,康美葯業跌停開盤。截至2日10時,報8.29元,跌停板封單超過40萬手,成交額超過6000萬元。2019年4月30日,康美葯業發布了高達近300億的「會計差錯」。5月1日,發致股東信致歉。2019年5月17日,證監會通報康美葯業財務報告造假,涉嫌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2019年5月21日,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動戴帽變「ST康美」。
3、2019年8月16日 證監會對康美葯業等作出處罰及負責人禁入市場告知,實錘造假行為。 證監會擬決定對ST康美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馬興田、許冬瑾給予警告,分別處以90萬元的罰款;對邱錫偉、庄義清等19人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4、2020年5月14日,證監會發布對康美葯業的處罰及禁入決定,決定對康美葯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採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21年5月10日 4月22日被廣東揭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涉及案號為粵52破申1號。公司被法院強制執行3次。

D. 為什麼很多ST股昨天跌停,今天又漲停

受到退市制度影響導致的。
每年栽在ST股票上面的投資者不勝其數,但是股票ST股票的具體內容不為人知,請允許我向你們介紹一下。
一定要耐心讀下去,尤其是第三點,不注意操作的話很容易被坑慘。
在對股票ST進行詳細的解析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動動你的小手指趕快點擊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T其實是Special Treatment,指的是滬深證券交易所宣布對那些財務或其他狀況出現問題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特別處理,在股票的名字前添加「ST」作為警示,俗稱戴帽,以這個標志來警示投資者們謹慎投資這類股票。
如果一個企業持續虧損了三年,就會替換成「*ST」,表示個股很有可能會退市,所以一定要小心這樣的股票。
並且不僅要帶帽,這種上市公司還要經歷一年的考察,對於考察期的上市公司,股價的日漲跌幅不能高於5%。
關於康美葯業在2019年時的300億財務造假,是最有名的一次案例了,案件發生後由昔日的A股大白馬變成了ST康美,之後連續收獲了15個跌停板,43天蒸發超374億市值。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假使上市公司的年度狀況恢復了正常、在考察期間的話,那審計結果表明財務異常的狀況就已經消除,仍為正值的的公司凈利潤,是在扣除了經常性損益後依舊為正值,公司的運轉還是持續正常的情況下,那公司就可以向交易所來申請撤銷特別處理。
我們俗稱的「摘帽」,也就是在通過審批後撤銷掉股票名稱前的ST標記。
通常情況下,被迎來的上漲行情是在摘帽之後,我們完全可以重點關注這類股票,順便賺點小錢,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摘帽信息的辦法有哪些呢?你可以用上這個投資日歷,每天都會提醒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等信息,速度打開下面的鏈接: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如果說自己手裡的股票真的變成了ST股票,那必須重點關注5日均線,然後在5日均線下方設置止損位,一旦股價跌破5日均線,這個時候選擇清倉出局是最合適的,這樣後期持續跌停的時候就不會被套牢了。
另外不建議投資者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在每個交易日,這一類型的股票漲跌幅被限制為5%,操作起來要比其他的股票復雜,想把握好投資節奏還是很困難。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操作更好,這款股票神器請收下,將股票代碼輸入進去,就能知道這個股票怎麼樣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E. 康美葯業299.2億元巨虧之迷蹤魅影,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


一天虧近一個億,康美葯業再爆驚天大雷!預虧再增一百多億,預計去年全年虧損約為244.8億元到299.2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也就在4月16日晚間,證監會做出回應,康美葯業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乃我國首單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



事涉300億造假,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

康美葯業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再爆驚天大雷!康美葯業預虧244.8億元-299.2億元,其「迷蹤魅影」之科幻靈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月16日晚間,ST康美舉橡碼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約為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此前,康美葯業預計凈虧損為148.5億元至178.2億元,也就短短2個多月,虧損額就急劇擴大了一百多億元,公司將虧損放大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資產減值。


其中,ST康美的資產減值計提金額共計超過260億元,僅「存貨」一項,計提金額高達203億元。讓人驚掉下巴的是,此次計提的存貨減值,與該公司2019年追溯調整的存貨金額竟然有高度相似。 此前突然「消失」的300億貨幣資金,被轉入「存貨」2年之後,借資產減值「一筆勾銷」,康美葯業放的大雷,令人驚詫不已!



馬興田(右2)、許冬瑾(中)在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葯城


這次,監管層還發函要求康美葯業的年審會計師發布專項說明,並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凈資產預計為負,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止於4月19日早盤,昔日A股「中葯第一股」的ST康美,總市值僅97.49億元,股價暫時為1.96元/股。


說實在話,假如以ST康美預虧金額最低段的244.8億元計算如備,也就意味該公司每天燒掉6706萬元;假如還是照此數據計算,扣除康美葯業183億元凈資產(假如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就意味著ST康美之凈資產為-61億元。 一年內就將凈資產都虧光了,還是個負數,那麼有個疑問產生了:2021年ST康美用什麼資產來度過危機,如何重獲新生呢?


4月15日,ST康美發布《康美葯業關於部分中期票據未能按期兌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葯業共有8 期中期票據,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個月兌付外,其餘5期兌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虧損額大於總市值,且大約凈資產,中票兌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葯業無償劃出股權,虧空及債務巨洞也很難填平呀!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中)、許冬瑾(右)夫婦


日前,廣州中院發布公告,康美葯業由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


有人認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破冰在廣東,長期困擾證券投資者的維權難問題的解決迎來重大轉機。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並施行《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事訴訟法及證券法中的代表人訴訟制度予以細化。法律界認為,這一司法解釋的出台,標志著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在我國真正落地。


與之同時,證監會也發布《關於做好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相關工作的通正哪知》。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布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特別代表人訴訟業務規則(試行)》。


此前,普通代表人訴訟的制度雖是存在,但具體實踐中少有,有了特別代表人訴訟,也就意味集體訴訟進入了實操階段,也將提高違規成本。


無論如何,中國版的集體訴訟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ST康美「首當其沖」,對於其創辦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而言,他倆又創造了一個 歷史 !集體訴訟,解決了小額多數的受害投資者維權難,對於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法者,會不會罰得傾家盪產,讓他們賠得傾家盪產,倒逼上市公司強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ST康美獲國資託管,馬興田家族命運如何?

原康美葯業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右)


康美葯業300億造假一案,仍在發酵之中,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指向ST康美,將會產生什麼判決結果,且拭目以待。


去年7月,康美葯業實控人馬興田在深圳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除了馬興田之外,被同時帶走的可能接近10人。


2020年9月2日晚,ST康美(600518.SZ)公告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易林投資。在國資託管方「揭陽易林葯業投資有限公司」託管下,如何將ST康美回歸到正常生產經營軌道上,也是不小的挑戰。



康美葯業,是一家紮根揭陽、紮根普寧,聚焦中醫葯主業的上市公司,曾是A股市場中醫葯龍頭股,也曾是廣東揭陽及普寧市一張燙金「名片」、「樑柱企業」。公司「不能散」,最好能在跌倒後再次爬起來,畢竟康美葯業對於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導向,也包括利稅收入都曾做出過積極貢獻。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


康美葯業創始人、前董事長兼總裁馬興田,生於1969年,廣東普寧下架山鎮碗仔村人。他的妻子、前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生於1970年,也是普寧人,是普寧流沙鎮人。


被稱為「飛起來的葯王傳奇」,馬興田、許冬瑾家族曾為普寧首富,1997年馬興田和妻子創辦康美葯業時,年僅28歲。創業僅4年,2001年,康美葯業就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如此「親近」資本市場的能力,堪稱傳奇!曾有人驚嘆,康美葯業就是為公司上市而生的。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一案,震驚了A股市場,事發後,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聲稱「洗心革面」,今後要聚焦主業,瘦身健體。不過,現在來看,馬興田家族管治下的ST康美,已不是「痛改前非」問題了,公司曝出來這么多問題,作為公司實控人、掌舵人難辭其咎。


馬興田、許冬瑾夫婦


ST康美創始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年歲還不太大,其家族二代尚未實質走向舞台。


女兒馬嘉霖,生於1993年,此前其名字雖出現在創業板盛迅達的股東名單里,但沒有擔任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高監。兒子馬佳騰,生於1997年3月,與康美葯業同歲。「趣炫網路」沖刺IPO時,他曾因持股12.45%而被列入第三大股東,不過他也沒有被推上前台。


康美葯業造假案,對馬興田家族代際傳承自然會造成深刻影響,影響有多大,尚待觀察。


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葯業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包括馬興田在內公司相關人員也因涉嫌犯罪行為被移送公安機關。


康美葯業公司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有預謀、有組織、系統性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涉案金額巨大,持續時間長,性質特別嚴重, 社會 影響惡劣,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鎖定康美葯業,對於構造資本市場 健康 生態,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指標性意義!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F. 康美又放大招突然抹掉203億「存貨」,究竟怎麼回事

康美又放大招突然抹掉203億“存貨”,究竟怎麼回事我們來看看:

結語:

由於虧損巨大,ST抗美葯業的凈資產將轉為負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預計該公司股票在2020年年報披露後將面臨退市風險警告,即戴上帽子,在未來退市可能性更大。

G. 康美進入破產環節,負債超400億,多家銀行、券商等機構被捲入

康美葯業是A股市場非常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其巨額財務造假引發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在康美漩渦中,多家金融機構踩雷,總損失率可能達30%。

康美目前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國民信託、中融人壽等金融機構持有康美債的金額均達數億元。有債權人代表分析,最終債轉股後、總虧損仍又可能達30%。

作為康美葯業的深度合作夥伴,廣發證券也因康美爆雷一事受罰,投行業務暴跌。近期公司剛剛度過承銷業務禁令期,所保薦的上海福貝寵物能否順利過會,是檢驗廣發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信號。

康美為迷惑審計,竟另造財務系統

最終,在康美葯業2019年自曝家醜的會計更正中,把約300億元貨幣資金調整為存貨及投資性房產,就是把易審查的貨幣資金變更為不便於審查的存貨,意圖拖延時間。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對正中珠江事務所的處罰書,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康美造假的詳細手段:為滿足財務造假和反審計的需求,康美甚至基於金蝶EAS軟體重造了一套完整的財務系統,在該系統下,使用康美提供的初始數據,無論如何測試,都能達到完美的審計效果。另外,康美還存在和供應商/客戶串通做回款,共同應付審計的惡劣行為。

整體來看,康美造假的核心邏輯依然是通過資產的調整來消化虛增的利潤。在財務造假暴雷後,康美背負的巨額債務也無從償付,以至於走到了破產的地步。今年6月,揭陽中院受理了康美破產重整一案。

康美破產,債委會成員名單出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債委會成員中還罕見的納入了虛假陳述集體訴訟投資人代表:中證中小投服中心,這一設置可謂是近些年企業破產過程中的一大創舉。

中小投服中心代表康美股民在內的5.5萬多位中小投資者、參與了債權申報,參與集體訴訟的投資者共申報債權達48.7億元!

之所以納入中證中小投服中心,是考慮到了康美股民集體訴訟以及索賠的需求。自新《證券法》出台以來,A股集體訴訟第一案就選定了康美葯業,且在8月初正式開庭,代表股民出戰的原告正是中證中小投服中心。

截至7月底,康美已有2000多家債權人,申報金額435億元。截至8月初,管理人已審計了近1300家債權,已確認債權300億元。其中,銀行占據大頭,譬如光大銀行債權約23億元,農業銀行深圳寶安支行、上海銀行深圳分行等銀行機構申報的債權都在10億元上下,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敞口規模也均排在前列。

浙商銀行、粵民投、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等被捲入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銀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輸血,以至於在這次破產重整中栽了大跟頭:浙商銀行直接申報的債權近19億元,「寶城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浙商銀行」對應債權接近15億元,「浙商銀行專屬系列理財產品」申報金額超過6億元,合計接近40億元。

太平洋證券也有多隻產品申報。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太平洋證券是高收益債市場的活躍參與者,不少破產企業的債權人中均有太平洋證券存在。就康美來說,太平洋證券、太平洋證券-興業銀行-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集合資管計劃、太平洋證券紅珊瑚27號集合資管計劃等多隻產品的申報金額約為9億元。

觀察凈值,紅珊瑚富華1號作為一隻債基,最近3個月的凈值卻從1.2218跌至目前的0.9659,排在同類產品中的尾部。

公開信息顯示,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紅珊瑚27號的基金經理均為張舒雅,其2013年後就職於太平洋證券資產管理部。張舒雅在權益投資上表現出色,紅珊瑚27號的長期收益率也跑贏滬深300指數。

民生證券也有多隻產品申報,譬如民生證券、民生證券進取1號單一資管計劃,共申報金額約5.5億元。

在信託系債權人中,國民信託有20多隻產品參與了申報。其中,國民信託-融信68號債券單一資金信託、穩鑫28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雪贏1號債券單一資金信託、托穩鑫2號債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等4隻產品就申報了7億多元。

此外,對標中民投的粵民投(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債權達21億元。粵民投的籌建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定位為「全國一流的地方民營投資平台公司」,股東也是廣東龍頭民企:康美實業、美的集團、碧桂園、金發 科技 等。不料卻踩中了康美這個大雷。

中融人壽、長江證券等機構「踩雷」

多家險企也被捲入。其中,「中融人壽-分紅產品」受傷最重,債權申報金額為5.3億元。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7.65%,不足150%的監管要求,在業內排名尾部。目前來看,其失血情況還在加劇,截至今年二季末,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進一步下跌至126.73%。

中融人壽也是問題重重,其實控人為羅玉平,也是中天金融(000540.SZ)的實控人。中天金融曾試圖吞下「明天系」的核心資產——華夏人壽,但其後華夏人壽被接管。中天金融支付的70億元定金也有損失風險。中天金融目前飽受債務壓力,2016年以來,歸母凈利潤從30億元跌至不足6億元。而中天金融以及羅玉平也因未履約股票回購承諾、向關聯方違規提供財務資助等問題,在不久前被交易所通報批評。

「弘康人壽-萬能」也持有一定規模的康美債。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弘康人壽的作風很激進,主打分紅險/萬能險等產品,在渠道上仍依靠滴滴金融等互金平台,而償付率在業內也排名靠後,僅去年四季報就虧損了7000多萬元,存在急切補充資本金的壓力。

除了上述金融機構,也有多家外資大鱷「上榜」。比如,DAVIDSON KEMPNER就有5隻產品,累計金額約12億元。公開信息顯示,Davidson Kempner(戴維森肯普納資本)是美國一家知名的對沖基金,成立已近40年,管理規模曾超過300億美元;另外,高盛國際申報且確認的債權也達3.1億元。

對於剩餘的暫緩確認債權中,管理人又臨時確認了包括「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在內的41家債權人,申報債權金額達47億元。具體來說,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臨時確定的債權為1.3億元。長江資管交通銀行長江證券超越理財樂享1天集合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額度為7707萬元。長江資管長興農商1號定向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5505萬元;齊魯資管0093樂山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齊魯資管0176青島農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各確定的債權均超億元。

在債權申報中,也有多家醫葯行業上市公司。除了債務會中的新天葯業(002873.SZ)外,醫葯流通巨頭——九州通旗下的江西九州通葯業有限公司、遼寧九州通醫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也參與了債權申報,但未獲認可,管理人認為這些債權實質上是「銷售返利」。

罕見的可交換債違約案例

比較罕見的是,康美債務包袱中還包括可交換債。可交換債由於對發行人的償付壓力較小,因此是2016~2017年一級市場的明星品種。康美葯業的大股東康美實業在2017年發行了「17康01EB/02EB」兩只可交換債,承銷商同樣是與康美關系密切的廣發證券。兩只可交換債規模達50億元,存續期3年。

17康01EB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哪些機構呢?據《財新》報道,持有金額較大的債權人包括某國有大行。值得注意的是,與廣發證券類似,該銀行也承銷了康美葯業發行的多隻銀行間市場債券(與民生聯合為主承銷商)。相較廣發證券被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處以重罰,該國有大行受康美爆雷影響卻非常輕微。

不同於債券持有人,對於可交換債的持有人來說:到底是換股後大幅虧損、再以股東身份參與集體訴訟?還是以債券持有人的身份參與破產,但現金清償可能很少?

存貨暴增後又離奇縮水205億

有債權人按30%計提虧損

在采訪中,還有債券持有人表示了自己對康美存貨離奇消失的擔憂。據康美2020年報,公司去年虧損額高達277億元,虧損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沖擊等。此外,康美還對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等進行了巨額減值,特別是對存貨的減值達205億元!

一直以來,康美的存貨數據、及「存貸雙高」是財報中的兩大疑點。在2019年被證監會調查後,康美才自曝家醜:由於采購付款、工程款的確認時間存在錯誤,導致存貨少計195億元、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元。這一造假規模在A股堪稱空前。

而康美在2020年9月由廣東揭陽國資背景的易林葯業接管後,對於包括大量中葯材在內的龐大存貨的盤點,也是託管組的重要工作。康美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庫存產品、自製半成品、消耗性生物資產。據《財新》報道,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包括康美自產的人參、林下參,被認為水分最大、最難清點。

廣發證券投行收入暴跌

沖刺福貝寵物IPO檢驗整改成色

作為康美的長期合作夥伴,廣發證券也被重罰。廣東證監局去年做出決定:廣發負責康美可交債的林煥榮等人被認定為不當人選達15~20年,不得從事債券承銷工作;廣發的債券承銷業務被暫停1年,歐陽西等高管被公開譴責,多位資深保代被採取10年以的禁業處罰。

廣發證券的投行業務是受到嚴重沖擊的。其投行部門員工有多人離職,不少在手項目的發行進展也受到影響。體現在營收上,其投行原本在行業內第一梯隊,營收規模長期行業內前十,其2019年投行業務凈收入為13.65億元。但在去年的一級市場牛市行情下,廣發的投行業務凈收入卻跌至5.72億元,滑落至行業中游。在IPO項目上,去年至今,廣發保薦的IPO公司僅有8家上市,僅為2019年上市數量的一半。

不少有IPO/增發目標的企業也選擇了其他保薦券商,比如國信證券就不再聘請廣發證券擔任其150億元定增的聯席主承銷商;另外,壺化股份、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等多家IPO公司也不再聘用廣發,比如壺化股份寧願選用資歷和口碑略遜的國都證券,也不再續聘廣發證券為IPO保薦券商。

(本文已刊發於8月21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源自紅刊 財經

H. 康美葯業3年造假約300億元,或遭遇巨額索賠,康美葯業賠得起嗎

近日,康美葯業被爆3年造價約300億,我想說的是他們真的是膽大包天啊,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遭受巨額索賠,康美葯業當然能賠得起,賠不起也得賠。

康美葯業畢竟是一家上市大公司,雖然沒發現造假,但是300億還是能賠得起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在經過以此從內容外的改革以後,康美葯業重新整頓,重新出發,很快就會好起來了,股票價格獲取也會上升。只是時間的問題 ,通過這次時間的教訓,希望一些上市公司或者沒有上市的公司能夠不要再做那一些小聰明小手段了,請專注企業自身的發展,不再再去整這些有的沒的,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

I. 全國首例!康美葯業3年造假約300億元,會給該集團造成多大影響

康美葯業這種做法肯定會給集團帶來股市上的波動,同時也會面臨各部門之間的調查以及相應的處罰。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我們看重的不僅僅是他對社會做出的一些貢獻,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本身要具備良好的經營模式,不應該以犧牲大眾的目的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話不僅給自身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成很惡劣的社會影響,從而觸碰法律的紅線。

所以此公告一出,上交所也發出了相應的詢函,要求康美集團針對此次的減值跡象說出具體的時間,同時也要求相應的部門作出合理性的審查。

所以在此次的康美事件當中,對於那些投資者來講,損害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投資者也都紛紛撤資。

結語。

對於這樣的一起事件,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沒錯,個人覺得在康韋葯業的案例當中。

無論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都具有很深遠的意義,這也是國家資本市場的一個良好性監督,對那些違反相應規定的集團實施零容忍的態度。

不管曾經做出了哪些優秀的事件,只要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切實的保護好投資者的權益,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