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開源控股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王美華 2025-02-07 07:29:53
買年線之上的股票 2025-02-07 07:20:58

開源控股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8-08 09:35:18

1. 開原證券股票代碼是多少

你好,開源證券原來在三板市場上市,股票代碼:832396,目前公司股票已被終止掛牌交易

2. 海爾或將有5家上市公司,山東能源、山東重工更多,山東首富有2家

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最近,海爾旗下有屋智能家居完成了上市輔導,這可能是海爾第5家公司上市公司。海爾此前有3家已掛牌上市,1家已申請上市,因此外界稱「海爾系」已逐漸形成。

大家經常能聽到一個名字——XX系,指的是某個企業旗下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

山東有哪些「系」?哪些公司上市公司比較多?

此前,海爾已經有3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海爾智家、海爾生物和盈康生命。

海爾智家就是原來的青島海爾,是山東最老牌的上市公司之一,是繼青島啤酒之後的山東第二家上市公司,多年前更名為海爾智家。

去年底,海爾智家與在港交所的海爾電器合並,實現整體上市,從而成為在A股、港交所和法蘭克福3地同時上市的企業。

目前,海爾智家的市值接近2600億元, 是山東7家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之一,僅排在煙台的萬華化學之後,居山東第二位。

海爾生物是2019年9月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為山東第二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為310億元。

盈康生命是收購星普醫科而來的。星普醫科是廣東東莞的一家上市公司,於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曾多次更名,分別使用過星河生物、菇木真、星河生物、星普醫科,不到10年3次更名,僅憑這樣的更名速度就能知道是這一家挺能「折騰」的公司。

2019年初,星普醫科被海爾旗下的青島盈康醫療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不久後更名為盈康生命,注冊地也遷到了青島。

今年5月,日日順遞交了創業板首發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日日順是海爾旗下企業,主營業務是供應鏈。

加上家居板塊的有屋智能已經完成上市輔導,或許不久後,人們將看到一個擁有5家上市公司的「海爾系」。

海爾在2020年山東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二位。

一般來說,能形成所謂「系」的,多半是大企業。山東排名前列的巨無霸企業,都有多家上市公司。

山東能源集團和兗礦集團去年7月重組合並而成的新山東能源集團,旗下就有多家上市公司。

合並前,山東能源集團旗下擁有淄博上市公司新華醫療;兗礦集團是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台的大型能源企業,擁有兗州煤業、兗煤澳大利亞以及山東地礦等3家上市公司。今年4月,山東地礦已經發布公告稱,由於主營業務已經更換,將更名為雲鼎 科技 。

剛宣布合並後不久,山東能源集團旗下的臨礦集團控股的山東玻纖,在上交所上市。

今年4月,旗下的新風光電子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山東能源集團的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也是濟寧市的第一隻科創股。到此,山東能源已經擁有6家上市公司。

2020年,山東能源集團的營業收入達6752億元,仍穩居山東企業第一位。

另一家超大型企業山東重工集團,2020年的匯總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

山東重工旗下的上市公司更多,僅濰柴就有濰柴動力、濰柴重機、亞星客車、德國凱傲等海內外7家上市公司、9支股票,此外,山東重工集團還有中國重汽、中通客車、山推股份等上市,中國重汽也是同時在A股和港交所上市。山東重工集團總共有約10家海內外上市公司。

總市值也不小,濰柴動力的市值為1386.84億元,中國重汽為269.72億元,其他多為數十億元,如山推股份為61.16億元,中通客車為36.29億元。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市值直接體現在了財富上。各富豪榜計算財富的最重要依據,就是富豪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

不少山東富豪也擁有不止一家上市公司。

如老牌山東首富的張士平締造的魏橋集團,擁有2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和中國宏橋,都是在港交所上市,最新市值分別為23.89億港元和1136.52億港元。正是由於去年底今年初中國宏橋股價大幅上漲,張士平遺孀鄭淑良的最新財富達880億元,繼續穩坐山東首富交椅。

去年底南山尚智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前山東首富、南山集團的宋作文,也擁有了2家上市公司。第一家是1999年上市的南山鋁業,目前市值為493.55億元。宋作文的最新財富為330億元。

山東市值最高的民營上市公司,是另一位山東首富姜濱的歌爾股份,最新市值達1253.79億元。它也是山東第一家市值超1000億元的民營上市公司。 姜濱可能不久後也將擁有第二家上市公司,其旗下的歌爾微電子,正在進行上市輔導。姜濱、胡雙美的最新財富為460億元。

山東還有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市值最近也突破了1000億元,是濟南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最新市值為1108.8億元。在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趙燕的財富高達650億元了。

即將擁有第2家上市公司的,還有威海首富、威高集團創始人陳學利和淄博首富、英科醫療創始人劉方毅,他們的財富分別為155億元和330億元。他們此前分別擁有港交所上市公司威高股份和A股上市公司英科醫療。劉方毅之所以能成為財富黑馬,從2019年的榜上無名,一躍成為淄博首富,是因為英科醫療股價去年上漲了14倍,成為A股的「漲幅王」。

不久前,陳學利旗下的威高骨科和劉方毅旗下的英科環保,都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的審核,不久後將在科創板上市。

富豪多半擁有上市公司,尤其是財富額高的富豪。從另一方面看,很多富豪之所以能上榜,正是由於旗下擁有公司上市。

也有例外。

如兩位前山東首富的公司就沒有上市,即日照鋼鐵的杜雙華和信發集團的張剛,他們的最新財富分別高達500億元和600億元。杜雙華曾於2009年入主港交所上市公司開源控股,但最終並沒有將日鋼裝入上市公司。開源控股目前市值只有5億港元左右。

總體來看,大部分富豪還是熱衷於上市。上市也是財富飆升的重要方式。

你怎麼看富豪和他們的公司上市?

3. 消費板塊有哪些龍頭企業

消費領域一直是非常火熱的行業,這一領域的股票都是實力很雄厚的,一直處於上升的趨勢,那消費板塊的龍頭企業有哪些呢?

  • 三、消費板塊的龍頭企業有哪些?

消費板塊的股票是很受投資者看重的,這些股票的發展趨勢也是很好的。消費板塊的龍頭企業有6家,它們分別是中心商業、新開源控股、昆百大A、新世界、合肥百貨、蘭州民百。

4. 阿里一夜飆漲超4000億!如何看待反壟斷下科技股的危與機

近期我國的電商和雲計算龍頭公司阿里巴巴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大漲。

昨日阿里巴巴-SW在恆生指數下跌的環境下逆勢大漲超6%。而到了晚間美股時段,阿里巴巴股價更是漲幅進一步擴大至超過9%,一夜之間總市值增長了6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17.5億元)!

究竟是什麼利好促使了阿里巴巴股價的暴漲呢?這或與其反壟斷監管的「靴子」落地有關。

在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強制「二選一」等壟斷行為對阿里巴巴處以182.28億元的罰款,而後續阿里巴巴也表示會積極整改,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預計182.28億元的反壟斷處罰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在4月13日阿里巴巴進一步發布公告,螞蟻集團將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有機構認為至此,市場對於阿里巴巴此前監管的不確定性已經較大程度消除,而長期來看阿里巴巴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其長線發展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有趣的是被罰款的阿里巴巴股價實現了暴漲,但是其他並未受到反壟斷處罰的 科技 巨頭卻紛紛股價持續陷入調整。

比如騰訊控股從2月18日創下股價新高的775.5港元後,截至4月13日盤中股價已經跌至614港元,調整幅度超20%。

而互聯網生活服務龍頭美團-W從2月18日的股價高位460港元到目前的281港元水平,累計調整幅度更是接近40%。

包括京東集團-SW、拼多多等互聯網平台型公司都在近2個月股價呈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市場上也有關於反壟斷後續將對互聯網平台型公司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有所影響的擔憂,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上述 科技 股的估值。

究竟反壟斷對這些 科技 公司會有多大影響,背後蘊含的是風險還是機會呢?我們來看看。

一、以美 科技 巨頭為例,反壟斷對長期影響較小

美國互聯網 科技 起步較早,在此輪中國開啟對 科技 公司反壟斷之前,美國早已經歷了對平台型 科技 公司反壟斷的過程。

從中美互聯網平台經濟反壟斷法對比,中國《反壟斷指南》與美國反壟斷法在基本原則上存在較大一致性,因此對於臉書、谷歌、亞馬遜等反壟斷案例的分析可以值得國內借鑒。

2020年10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的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發布了《數字市場競爭調查》。這份調查報告以128萬份文檔和通訊記錄、38位證人證詞、近2000頁聽證記錄和240多個市場參與者的調查為依據。

《數字市場競爭調查》發現這些大型 科技 平台公司能夠做到壟斷最大的原因都是他們有極強的生態,生態越大,所涉及的業務越全面,有越強的溢價能力。

比如谷歌、亞馬遜、蘋果和臉書四大巨頭的生態均依賴自己的核心硬核技術,谷歌通過演算法建立了搜索引擎系統;蘋果通過IOS的非開源框架直接從應用商收取費用;亞馬遜的倉儲體系讓用戶有極難的轉換成本;Facebook也在全球有近45%的市佔率。

在強大的護城河下,巨頭通常會出現的壟斷問題包括第一是巨大的數據安全問題,第二是對小企業的不友善坑害,第三是捆綁銷售,第四是強大到幾乎無法抹去的轉換成本。

機構申萬宏源認為根據回溯反壟斷對互聯網巨頭影響,訴訟風浪短期影響最大的是公司股價表現,但是這個影響的時間非常的短。

根據數據統計,比如IBM、微軟、谷歌以及蘋果在反壟斷調查初期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但在反壟斷一年後股價漲幅相較於標普500指數,均實現了超額收益,其中有部分甚至實現了40%-50%的超額收益。

其次就是大額罰單或者公司業務等調整會對短期的利潤產生影響,但是長期影響最大的是公司的估值,公司在反壟斷中估值中樞需要未來長時間的業績消化,長期而言在反壟斷的限制下,公司的資本擴張收購並購等行為是會受到影響。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公司未來的成長更多的還是取決於自己的硬核 科技 的發展。

盡管阿里巴巴的處罰和整改落地,但反壟斷對於騰訊、美團、拼多多等中國 科技 巨頭,就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看待當下 科技 股的危與機呢?我們來看看機構中信對於這些公司有可能整改的方向以及影響預測。

首先是美團-W,美團的外賣業務自2020年初以來就已取消和獨家商戶之間綁定,傭金費率方面提供較大的優惠空間。同時外賣業務平台收費很大程度是對應於提供配送服務的相關費用,並非單純交易傭金。

即使當前外賣業務規模和市場格局下,美團外賣1P (美團配送)業務仍處在虧損階段(2020年四季度虧損約0.09元/單)。

從 社會 責任方面,美團相比其他互聯網平台承擔更多就業和線下商戶運營的扶持,因此判斷受到反壟斷監管處罰的可能性低。對於騎手管理優化,預計大概率將轉移為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多柔性保障(騎手工商責任險等方式)。

其次是拼多多,截至2021年一季度,根據調研數據拼多多市場認可的品牌數量約6,500個,GMV佔比約20%,但品牌商品供給主要由品牌經銷商和中小品牌構成。「二選一」取締後,頭部品牌官方折扣供應鏈的引入有望提速。

另一方面,市場對於拼多多面對的兩大監管隱憂均處於可控范圍。

首先是平台無序補貼擾亂市場定價: 百億補貼欄目已經從早期大單品的大額現金補貼逐漸轉為品牌折扣商家在追求「高周轉」下的主動降價,而社區團購也從早期依賴補貼的野蠻生長期邁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後續補貼將趨於合理和規范。

其次用戶數據深度挖掘、各類 游戲 玩法有侵犯隱私、誘導分享之嫌: 預計強監管下平台將細化用戶信息許可權獲取通知、顯性化展示 游戲 類玩法細則,在更透明的運營環境下繼續追求人貨匹配效率的提升。

騰訊的C端產品商業模式,主要是去中心化的社交網路和流量,通過增值服務如 游戲 、廣告賺取利潤,這一點與中心化平台利用平台優勢進行業務開展的商業模式有所不同。

預期如果是整改相關微信系統分享其他平台鏈接,其對於騰訊負面影響較為有限。

比如大摩認為本次對阿里巴巴的罰款金額僅占其當前凈現金的6%,而在市場消除顧慮後,阿里巴巴仍然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和雲計算公司,具備極強競爭力和長線投資價值,目標價給到300美元。

對於芒格的這筆投資,你又怎麼看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咨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服務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5. 中國28個產業,外資控制了21個

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 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 21 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盡管時間因素很快沖淡了它們曾經帶來的巨大震盪,但中國已然成為國際資本新的冒險樂園。

8月8日,商務部、國資委、工商總局、證監會等6部委聯合頒布《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規定》明確外資可以利用境外股權的方式並購境內企業,體現了中國順應國際化的思路,同時更顯示出政府在維護國安經濟安全方面的決心。

中國發出外資政策調整信號?

盡管《規定》只體現為對《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2003年所頒布)的修訂,但聯繫到兩個月前開始並至今沒有定論的「凱雷並購徐工事件」,此時出台這一文件激發了官產學各界的想像力,似乎喻示中國政府對待外資的態度有所轉變。

《規定》由六章總計61條構成,篇幅較此前《暫行規定》的26條有了較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外資利用境外股權方式收購境內企業、外資企業收購的市場准入及審批程序、政府反壟斷調查等內容有了較為明晰的規定,體現出中國政府對待外資的政策方面已經進入戰略調整階段。

6. 開源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千萬別去這家公司,就是一個騙子公司!入職後簽的勞動合同不給員工,入職之後對於之前說的工資和合同上簽訂的工資不認賬,當然人家根本就不發工資,大多數員工目前都沒發工資。還讓員工墊付大量款,還找各種理由不給報銷。你如果找他們理論對方直接辭退你,老闆說愛去哪告去哪裡告,反正勝訴了也不賠錢!就是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