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天上市了股價多少
這是一家英國倫敦交易所的上市公司ZOTEFOAM,當前股價424便士(GBX)=4.24英鎊(GBP)=36.12元(人民幣)。
拓展資料:
1.智天金融的原始股投資是近兩年微信上最火的原始股投資項目。無數投資者徹夜難眠,9月8日上市,投資1萬元收購智天股權公司,並贈送100萬份原始股憑證,並明確宣布將於2019年9月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宣傳力度前所未有,鄧志天的各種視頻、圖片、宣傳雜志、各種包裝都是極高的。鄧志天是世界首富。他上了央視最後一個納斯達克宣傳屏,獲得了環球時報模特獎,獲得了世界十大誠信企業的榮譽,為世界金融創造了許多奇跡。
2.但進入2019年後,智天金融公司總裁鄧志天先生就去了無中生有,沒有人知道他的任何消息。微信上推廣的各種團體宣布,智天的股權開始關閉,進入了一個封閉期,一個靜默期,一個安靜的綻放期。至此,智天股權投資在整個微信上一度平靜下來,所有投資者都不知道任何關於智天股權的消息。 隨著2019年9月8日智天金融赴美上市的消息在各大微信群中傳開,智天的股權又開始下沉!甚至開始冒出所謂的智慧天幣,不掏空投資者的口袋誓不罷休。各種微信公眾平台開始發布智天財經的各種消息。
3.所有的圈錢平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負面消息出來後,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這是騙局的文章在網上出現後,這些推廣項目的團隊長們就說這是水軍所為,是外國人在攻擊我們的平台。隨時把網路、拼多多的上市作為例子,只有好平台才有負面消息。把矛盾全部指向反傳聯盟,是負能量。他們的目的就是讓你不要相信這些負面消息。一旦平檯面臨跑路的時候又告訴你平台升級整頓、或者進入靜默期。每個群都是把「負能量」的人員踢出群,讓投資者不知道真相。推延時間,逐漸淡化投資者,讓投資者無法團結起來維權。
⑵ 最近幾年發了這么多新股,小股民卻幾乎中不到新股,這是為什麼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的新股發行,和以往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長。這個確實是事實,但凡炒股的人,都會發現打新是常有的事情。頻率高的時候,一周發行10多個新股,天天有新股可打。
盡管新股常發行,可以打個不亦樂乎,不過結果令人哀嘆——幾乎中不到新股。這種情況,在小股民身上尤為明顯。不管是身邊,還是網上,都是這個情況——小股民苦求中一簽而不得!
之所以是這種情況,分析起來,我們會發現,原因其實不復雜。下面,就和大傢具體說一說相關的原因。如果認為說得不對,大家大可在文後評論區,提出自己的觀點,大家共同探討。
盡管上面的內容,讓人喪氣。但我想說的是:作為小股民,新股必須打,萬一中了呢,畢竟可能性還是有的。我一朋友,真正的小股民,僅有滬市1萬市值,去年堅持不懈的打新,竟然中了錢,最終賺了2萬多。
因此,作為小股民,只要有打新的機會,都不要放過。盡管很多時候,新股的中簽只能用玄學來解析,但不管怎樣,總有一份希望在。作為股民,可以一無所有,但真的不能沒有希望。沒有希望的人,是不會進入股市這個容易讓人絕望的市場。
⑶ 品渥食品股票今日走勢資金流向品渥食品價值投資分析品渥食品利好消息一樣跌
食品加工製造板塊在9月24日高漲,其中品渥食品20CM目前已經漲停,作為「進口食品第一股」的品渥食品是否值得我們投資呢?今天就替大家講解一下。
在准備對品渥食品進行介紹之前,我自己收集了一份食品行業龍頭股名單,現在提供給大家參考,點擊一下就能夠獲取具體名單:建議收藏!食品板塊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品渥食品,主營業務是自有品牌食品的開發、進口、銷售及國外食品的合作代理銷售業務。
公司主要產品為進口乳品、啤酒、橄欖油、穀物以及餅干點心等食品,旗下有多個知名進口商品品牌,比如"德亞"德國牛奶、"瓦倫丁"德國啤酒、"品利"西班牙橄欖油、"亨利"穀物食品等。
讓大家大致了解品渥食品的公司情況後,繼而看看公司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哪裡?
亮點一:品牌運營能力優勢
品渥食品早已建立起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運營管理體系,已成功開發「德亞」乳品、「瓦倫丁」啤酒、「亨利」穀物等自有品牌及「品利」橄欖油等合作品牌,品牌影響力每年都在提高,消費者的心中慢慢認可了它。
有著品牌影響力的推動,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日俱增,公司也將不斷開發更多自由品牌產品,把品牌運營能力優勢拓寬,細分自有品牌的產品系列,使得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亮點二:乳品市場領先優勢
公司創造出了"德亞"自有乳品品牌,通過多渠道全渠道的運營和銷售,讓銷售收入能夠快速增漲。
根據尼爾森相關數據顯示,德亞純牛奶佔2019年度進口純牛奶市場份額12.0%;2019年,德亞酸奶在進口酸奶中所佔的市場份額為89.2%;2019年度進口純奶和酸奶市場中德亞純奶及德亞酸奶占據的份額為15.4%。
由此可見,品渥食品在進口乳品細分領域佔有的市場比較大,有很強的品牌領先優勢,在國內進口乳品市場也有著較大的佔有率。
亮點三:銷售渠道優勢
品渥食品時刻迎合市場需求,採用以以線下直銷渠道、線下經銷渠道、線上電商渠道三位一體的營銷模式,考慮到了市場的各個方面。
線下直銷渠道包含了麥德龍、家樂福、大潤發、沃爾瑪、華潤萬家等國內外赫赫有名商超的約4,500家門店。
線下經銷渠道範圍將350多家活躍經銷商所轄地區的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網點涵蓋在內;
線上電商渠道涵蓋了天貓、京東、盒馬鮮生、蘇寧易購及各品牌網上自營旗艦店等主流電商銷售平台。
憑借全渠道銷售網路的布局,公司給予消費者非常多元化的消費服務,讓線上線下業務的發展更加均衡,至於那些線上渠道等新型營銷渠道,能夠有效推動公司的業績增長。
因為篇幅不能過長,關於品渥食品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更具體的內容,我將它們歸納進了這篇研報之中,點擊一下這個地方就能看到具體內容了:【深度研報】品渥食品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中秋節期間,消費市場開始出現了上漲的現象,食品飲料的銷量曲線上揚,帶動了消費市場緩步復興。
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人們的消費和需求也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各大商家也不會錯過這次機會將舉辦各種促銷活動,由此食品飲料的消費需求也會被帶動起來。
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飲料,市場前景廣闊,在這樣一個全球貨幣增發、消費水平升級的大背景下,商品的需求和價格也會因此獲得穩定增長,食品飲料行業同樣是最受朋友們關注的一大焦點。
綜上所述,品渥食品這只股票還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但是,文章通常具有滯後性,那些想更准確地知道品渥食品未來行情的朋友,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品渥食品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品渥食品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2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基金跟股票相比,有什麼優勢或缺點?
先來看收益。
依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2日,上市滿3年的股票共有2897隻,其中收益大於0%的股票數量為291隻,佔比僅10.04%;而收益小於0%的股票數量卻達到了2604隻,佔比89.89%。
也就是說,10年前,即使你是隨便買的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除非你是運氣差到了極點,一般都能賺取20%以上的收益。
所以雖然基金不像股票那樣,如果買到一隻大牛股,可以在短期內賺取幾十倍的收益,但是從盈利的概率上講,買基金的勝率還是高太多了。
這也是三思君為什麼一直再說,為何《基金是普通人最好的理財方式》的重要原因。
因為每隻公募基金背後都有專業的基金經理,幫助大家進行股票買賣、倉位選擇、風險控制等,而大多人買股票則靠的是聽消息、跟風,即使學會了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可隨著股價的大幅波動,也會最終虧損出局。
所以最後回到「做股民,還是做基民」的選擇上的話,答案顯然就是,做基民。因為做基民,賺錢的概率更高,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才是更加合適的選擇。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給我們留言!
⑸ 恩捷科技股票
從傳統的煙標生意,到現在炙手可熱的鋰電池領域,雲南首富李曉明終於取得了他30年苦心經營的最好成績。
4月11日,恩傑(002812。SZ),已進入LGES、三星SDI、松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創新航、郭萱高科等多數主流鋰電池廠商供應鏈體系的李曉明控股披露2021年年報:營收接近80億元,同比增長86%;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44%,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這一蠟燭行業業績的背後,是公司大規模的融資擴張。據了解,恩傑2016年上市之初已融資124億元,2020年將再增50億元。目前還有128億的定增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持續的大規模生產,恩傑股票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際上,控制人李曉明家族多年來一直是雲南首富。早在幾年前,李曉明便攜全家移民美國,只留下弟弟李小華,他仍是中國國籍,也已獲得美國綠卡。
同時,根據李曉明家族最新發布的第四輪減持計劃,一旦減持確定,將一舉套現40多億元,而此前三輪減持已經完成了近20億元的套現。截至目前,李小華家族的持股比例在過去兩年裡下降了7.52個百分點。
鋰電池主要由四種材料組成:3360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其他部件。隔膜的作用是分隔電池的正負極,避免正負極接觸短路,提供微孔通道,保證電解質離子自由通過。可以說隔膜是電池系統的安全保羨衫障。
但在中國市場,李曉明和恩傑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3年,興源材料(300568)創始人陳秀峰。SZ),當時仍在深圳從事顯示器業務。在一次偶然接觸東莞的一個商人後,他了解到,普通的鋰電池隔膜每平方米可以賣到十幾塊錢。在暴利的誘惑下,陳秀峰創辦了星源材料,一頭扎進隔膜生產,卻渾然不知這個行業的曲折和艱難。
與此同時,從美國回來的李曉明還在雲南做煙標生意。1996年,李曉明、李小華兄弟先後創辦雲南紅塔塑料有限公司、雲南德信紙業有限公司、雲南宏創包裝有限公司,並於2006年以紅塔塑料為母,收購玉溪創新工貿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雲南創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恩傑前身,以下簡稱「創新股份」),完善自身在煙標、BOPP薄膜領域的布局。
2010年至2016年,藉助雲南煙草大省的區位優勢,創新股份的煙標業務已經能夠實現營收10億元左右,利潤1.6億元,但李曉明的目光卻放在了更賺錢的「膠片」業務上。
在星源材料的刺激下,2010年,通過煙標生意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李曉明終於騰出了雙手,在上海創辦了上海恩傑新材料兄穗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恩傑」),專注於鋰電池濕隔膜的生產,6年後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這也為恩傑日後超越星源材料、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2016年9月,營收相對較高的控股公司創新股在深交所上市,這是李曉明將旗下鋰電池隔膜業務整體上市的第一步。8個月後,創新股份正式准備將上海恩傑注入上市公司,以50億元、溢價3倍多的代價收購上海恩傑90.08%股權。2018年8月,完成左手轉右手的重組交易,
得益於一步步的並購和新能源汽車的到來,李小明一家也成功收獲了一個喜人的四月。
4月11日晚間,恩傑股份披露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全年營業收入79.82億元,同比增長86.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27.18億元,同比增長143.60%;扣非凈利潤25.67億元,同比增長159.17%。
同日,恩傑股份在2023年一季報中透露。報告期內,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8.65億元至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19%至119.86%。
面對持續飆升的雙凈利潤,恩傑股份給出了統一解釋:「受益於公司濕法鋰電池隔膜產能的持續提升」。然而,正是這種「產能持續提升」的熱情,讓業界再次對產能過剩感到緊張。
資料顯示,為擴大產能,恩傑股份在2016年完成128億元的募資後,2020年又追加50億元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的擴建。2021年11月,股東大會再次通過了128億元的定增方案。目前已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
同時,根據恩傑互動回應和機構調研信息,截至2021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產能已達約5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3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族派產能約為70億平方米,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提升至120-130億平方米。
根據恩傑有限公司提出的計算方法,1GWh鋰電池對應的隔膜需求約為1500萬平方米。到2023年底,恩傑公司的隔膜將能夠滿足467GWh鋰電池的需求。根據SNE研究的數據,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為296.8GWh,而華福證券預測到2023年全球裝機容量為444GWh。
並非只有恩傑股票在瘋狂擴大產量。新能源行業的產業鏈企業,包括恩傑股份、興源材料,似乎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眼前的巨大增長,從而不斷
敦促工廠加緊備戰產能。就連賽道之外的「石化航母」恆力石化(600346.SH)、「三聚氯氰龍頭企業」美聯新材(300586.SZ)等企業也開始下場投產鋰電隔膜。
崔東樹表示,盲目擴張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引發產能過剩,催生新一輪的優勝劣汰,「有的企業是不知道別人具體投了多少,有的是即使知道了,認為自己有訂單在手邊,也不在乎這些。」
據悉,恩捷股份的擴張路徑便是綁定下游電池生產商,比如目前掌握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命運的寧德時代。日前,恩捷股份已宣布與寧德時代成立主要從事鋰電隔膜生產的合作投資平台公司,並簽訂52億元的大額訂單。
值得一提是,在上述6位家庭成員中,只有李曉華為擁有境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其餘5位成員均已加入美國國籍。
控股恩捷股份的財富積累迅速讓李曉明家族連續數年登上國內富豪榜。根據2021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李曉明家族和他本人以670億元的財富金額排名第50位。
根據其第四輪減持計劃,李曉明家族成員之李曉華、JerryYang Li和Sherry Lee 2021年12月22日至2023年6月21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00萬股。
在這輪減持計劃中,目前,李曉華已減持28.47萬股,Sherry Lee減持6.74萬股,共計套現9000餘萬元。在這期間,關聯企業合力投資和上海恆鄒也成功套現近7億元。倘若該輪減持頂格執行,按目前二級市場交易價計算,套現額度將達到44億元。加上此前的套現,金額將達60億元。
根據恩捷股份公告,截至目前,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4.23%,合益投資持股13.39%,合力投資持股0.94%,Sherry Lee 8.23李曉華7.79%,合計持股44.58%。
對比2019年年報數據,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7.01%,合益投資持股15.6%,合力投資持股1.58%,Sherry Lee 9.12李曉華8.7%,合計持股52.01%。也就是說,兩年時間,李曉華家族持股比例已經減少7.52個百分點。減持的原因是「股東自身資金需求」。
相關問答:恩捷股份股票發展前景?恩捷股份市值總價值多少?002812恩捷股份行情?
全球市場電動化產生了共鳴,在稅收優惠和碳排懲罰,還有新能源車補貼等方面,歐洲,美國,中國都推出了各家的策略,進而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的增長,同時鋰電池的需求量也增大了。而隔膜的技術難點高,屬於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環,其龍頭企業恩捷股份是否值得我們投資?
在開始分析恩捷股份前,我整理好的鋰電材料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能閱讀:寶藏資料!鋰電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恩捷股份主營業務為提供多種包裝印刷產品、包裝製品及服務;鋰電池隔離膜、鋁塑膜、水處理膜等領域。主要產品為三類:一是膜類產品,主要包括鋰離子隔離膜、BOPP薄膜;二是包裝印刷產品,主要包括煙標和無菌包裝;三是紙製品包裝,主要包括特種紙產品和轉移膜等。在主營業務方面恩捷股份提供的是鋰電池隔膜,為全球領先的鋰電池隔膜行業領航者。
粗略介紹完公司基礎概況後,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一同瞧瞧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極高的技術壁壘
鋰離子電池隔膜將是鋰電池四大關鍵組件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組件,整個過程不僅工藝復雜,流程還繁多,上游設備采買必須要向各個設備生產廠家定製,下游需要得到客戶認證(認證時間一年到兩年不等),其次鋰電池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一直研究開發和加大投入來得到性能比較好的復合隔膜,也就是說,企業如果具備先發優勢,短期幾乎無法被超越。
而恩捷股份在2018年收購上海恩捷,而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還並購了江西通瑞、蘇州捷力和紐米科技等這幾家公司,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飛速成為了全球濕法隔膜行業里的老大,而在國內的該領域里也是龍頭企業,地位任何公司都無法撼動了,
亮點二:產能全球第一,深度綁定國內外大客戶
2020年恩捷股份已儲備33億平濕法隔膜有效產能,在隔膜供應方面成為了全球第一,能滿足全球中高端鋰電池客戶需求,同時恩捷股份已是全球領先動力電池廠商CATL、松下、LG以及三星等核心供應商。在2021年,美國電池龍頭企業Ultium Cells, LLC業和恩捷股份達成了合作協議,恩捷股份的客戶群體有擴大了很多,全球龍頭地位再次穩固。
因為文章字數有限,關於恩捷股份更深入的分析和潛在風險,我都給大夥整理好在下面這篇文章中了,點開下方鏈接即可了解:【深度研報】恩捷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鋰電池當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就是鋰電池隔膜,隔膜市場規模是由鋰電池市場規模來決定的,各國正積極推進新能源車普及,新能源車正在持續發展中,鋰電池隔膜也迎來市場。隨著鋰離子電池使用范圍逐步擴張,像可穿戴式智能設備、能量儲存等等一系列,如果這樣的話,也將推動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的高速發展。
總而言之,恩捷股份身為行業領跑者,具有絕對優勢,未來能夠從行業發展巨大機會中獲利,持續看好公司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具有相對時效性,如果對恩捷股份未來行情十分感興趣的話,不妨點一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給出意見,看下恩捷股份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恩捷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搜於特股票一直下跌是要退市了嗎
搜於特股票一直下跌,公司目前經營情況一切正常,沒有退市。公司相關情況請以公司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為准。
一、集團介紹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05年12月05日在東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馬鴻,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銷售、網上銷售: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皮革製品和醫療用品等。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49位。
搜於特集團2005年12月創立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2010年11月,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簡稱:搜於特,證券代碼:002503。
搜於特成立於2005年12月,擁有國內著名青春休閑服飾品牌「潮流前線」。2010年11月成為東莞市第8家上市企業。公司現有注冊資本30.925億元,員工2500多人,在全國有「潮流前線」品牌服飾專賣店近2000家。
搜於特成立之初,就一改「先建廠、後建店、再創品牌」的傳統發展模式,徹底放棄生產加工環節,將產品全部外派,專注研發設計、品牌經營和市場建設等方面,佔領產業高端環節,有效地整合產業的上下游資源,走上了一條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潮流前線」服飾品牌先後被評為「中國品牌500強」、「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等,被中國紡織服裝界譽為「奇跡」。
二、主營業務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品牌服飾運營、供應鏈管理、品牌管理、商業保理和醫療用品研發銷售等業務 。
經營范圍:
包括銷售、網上銷售: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皮革製品、羽絨製品、紡織布料、箱包、玩具、裝飾品、工藝品、電子設備、紙製品、日用品、鍾表眼鏡、化妝品、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文具體育用品、衣架、陳列架、模特兒道具、燈具、音響設備、紙漿、化工原料及化工製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預包裝食品(含冷藏冷凍食品)、散裝食品(含冷藏冷凍食品、不含散裝熟食)、肉類、木材及木材製品;互聯網零售;貿易經紀與品牌代理;倉儲服務;餐飲服務;軟體開發;商務信息咨詢;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商業保理服務;供應鏈管理;冷鏈服務;物業管理;企業管理咨詢;貨物或技術進出口(國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審批的貨物和技術進出口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5家公司。
⑺ 雙匯發展上市的發行價是多少
雙匯是借殼上市的,上市首日開盤價是54.43.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在全國18個省市建設了加工基地,集團旗下子公司有:肉製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裝、雙匯物流、雙匯養殖、雙匯葯業、雙匯軟體等.
⑻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文 | 楊萬里
又一家葯企巨頭擬回A股上市。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出於公司業務及戰略發展的考量」。
如果百濟神州成功登陸科創板,它將成為第一家同時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葯企。
百濟神州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好,被資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然而,百濟神州也被外界爭議,主要是公司業績持續虧損,6年間累計虧損約124.6億元。業績虧損背後又與高研發投入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
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沖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回顧百濟神州的上市歷程,公司於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價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計漲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濟神州又以108港元價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計漲幅超50%。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一個原因是高瓴資本為公司股東。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倉的個股皆受投資者追捧。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百濟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倉股。實際上,高瓴資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濟神州,從2015年至今,連續8次不斷投資該公司。今年7月份,百濟神州定增1.46億股票,募集資金20.8億美元,高瓴資本就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二個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目前,百濟神州已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分別為PD-1葯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
百澤安於去年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經國家葯監局的批准,該產品適應症擴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澤安在華產品收入為4994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這意味著,百澤安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款產品百悅澤於去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有 財經 媒體分析稱,它是 歷史 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美國FDA批準的抗癌新葯。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悅澤在華和在美的產品收入為1566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同樣,百悅澤也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確實強,百悅澤(澤布替尼)雖然銷售額並不高,但卻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中國抗癌葯,這也是支撐近兩年它股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百濟神州雖然是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資者爭議。外界聚焦點在於該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美股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虧損1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7億元),同比增加約100.45%。
百濟神州對此表示,主要系臨床試驗費用和研發費用的顯著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高達9.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超過A股葯企龍頭恆瑞醫葯逾20億元。
一般而言,創新葯企都以研發導向為主,「燒錢」是一大特徵,百濟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研發投入分別為 2186萬美元、5825萬美元、9803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和9.273億美元,6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20.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
高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828萬美元、5710萬美元、1.192億美元、9311萬美元、6.738億美元和9.486億美元。合計看,百濟神州6年累計虧損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6億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更看重市場估值差異所帶來的收益,而並非業績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濟神州處於虧損狀態,投資者仍然會追捧。
我們關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東時間),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對百濟神州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並捏造了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做空報告發布當日,百濟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發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濟神州回應稱,該報告的指控「失實、毫無依據且具誤導性」。但是,當日百濟神州股價再次下跌7.95%。
作為明星葯企,如果百濟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會被資金炒作。但投資者也得警惕「過山車」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葯企康希諾和君實生物已上演類似一幕。
康希諾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4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之後,在一個月時間里,其股價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達47.7%。截至周三收盤,康希諾股價為378元,依然未超過前期高點。
君實生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220.4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900億元。然而,由於業績持續虧損以及被自媒體公開質疑,其股價已跌破70元,總市值不到600億元。
股價最終由基本面決定。市場現在之所以追捧百濟神州,是對公司未來看好。如果業績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難以支撐公司的估值。
百濟神州能否成功過會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